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等奖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

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填写表格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训练能力指点方法五、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

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感慨壮志难酬《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这是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再现了苏轼命途多舛的一生,但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垮,而始终以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他人生最不称意的时候,他依然从容镇定,携着半生的荣辱华丽地转身,潇潇洒洒走遍了半壁江山,留下了后人无法企及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同词人共游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词人的旷达情怀。

二、请同学交流课后自主学习成果:1、知人论世明确:早年有远大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1079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赋、一词。

(多媒体展示)2、重点字词:公瑾羽扇纶巾还酹江月3、诵读本词学生诵读本词,指导学生如何诵读豪放词。

引典故以加深学生对苏词豪放特点的感悟:“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

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多媒体展示)充分说明了苏词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特点,这与低沉感伤,绮罗香泽的婉约派不同,读词时要感受。

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1、解题通过题目就可感知这是一首怀古词,借游览赤壁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那词中哪些内容直接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明确:“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为写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为是怀古。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的作用?明确:过片承上启下四、分析上片问题1:词的前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写的非常有气势,这种气势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分析: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空间上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千古英雄人物都随江水逝去,时间上思接千载缅怀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

(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

(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赤壁矶头怀古的情感。

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苏轼怀古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诗,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怀古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寓意,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历史画面: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当时英雄辈出,赤壁之战更是家喻户晓。

请大家谈谈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2)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寓言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朗读、讨论,我们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感受了苏轼的怀古之情。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首诗,将苏轼的豪放派风格融入自己的文学修养之中。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怀古之情七、作业设计1. 请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美,不少于1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lè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

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婉约派。

)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轼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苏轼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师生齐背苏轼婉约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其风格。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怀古诗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纠错)字音:浪淘.(táo)尽初嫁了.(liǎo)纶.(guān)巾樯橹..(qiánglú) 还酹.(lèi)二读,初知情感,读出语气。

(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评价)感情变化:(上阕)雄壮——(下阕)旷达三读,欣赏名家范读,体会音韵之美。

声音是流动的音符,它的欢快跳跃会在我们心间涌动成动人的歌。

感情饱满的诵读,可感受词之音韵之美、和谐之美,我们在以后的诗词赏析中一定要多一些诵读。

(出示黄州图片)苏轼来到黄州,登临赤壁矶之前,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在诗案中度尽生死之劫,是一个未带枷锁的囚徒,心情之复杂之低落可想而知,而黄州是苏轼走向成熟,实现人生转折的地方,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所写:“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可是,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我们将从词作中寻找答案。

教师总结)明确:豪放之景旷达之情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明确: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雄浑开阔波澜壮阔充满力量——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出示赤壁矶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赤壁矶之山之水,还是充满了和缓之美,作者眼中之景实是心中之景,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历史风云的错综复杂,无不在作者眼前一一展现,心中有丘壑,自然眼中之景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水与月,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吟咏的物象,水以其缠绵多情而被人寄托无限情思。

师生共同回顾记忆中的咏水美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是眉峰聚,眼是水波横”“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诗句中所写之水与这一句所写之水有着不同之处,正是这一异,才使眼前的长江之水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力量。

区别是:作者眼前之水,是融入了人事之水,所以,眼前这条滚滚而去的长江就不再是仅仅一天有形的长河,它幻化为波涛浩淼的历史的长河,无数的不可一世英雄人物在波涛中一一展现,又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而不是砂砾,可见,这里的“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

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一下子就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了,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明确: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

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

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这种格调正与赤壁作为古战场的地理位置遥相呼应,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周瑜的出场做好铺垫。

明确:承上启下。

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美景如画——英雄如烟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美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

2、写作需要我们放飞“想象”这双隐形的翅膀。

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

在诸多英雄中,作者却选择了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1、《三国志》中记载,赤壁之战主战方为东吴,主战将为周瑜,赤壁之战成就周瑜毕生功业。

2、“抑曹扬刘”之《三国演义》此时还未成书。

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

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明确:“雄姿英发”——英姿勃发“羽扇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淡定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世所罕见,《三国》中对赤壁的描写,从其准备到战争结束用了大量篇幅,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三国》的精魂所在,战争结束了,这段历史便在血光中走向了没落,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却在东坡先生笔下写成了周瑜的“谈笑之间”,我们既要佩服周瑜的英雄盖世,又要赞叹东坡先生的惜墨如金了。

“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明确: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1、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

完整。

一个细微之处,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

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周瑜我年轻有为早生华发委以重任被贬黄州建功立业千古留名壮志难酬英雄末路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组交流,展示)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苏轼在另一名篇《赤壁赋》中也把无限的豪情寄托于自然之上,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正如他在此文中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水与月是多情的诗人吟咏不尽的话题,全词,以水起,以月结,给人无限遐思。

月是苏轼很喜欢的意象,正如有人所说,“月是苏轼一生之创作,也是苏轼一生之行事”,古人为什么如此独赏一个月字呢?1、月夜静谧,易于思考人生。

2、月夜如水的美景,令人陶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