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说课稿优秀课件PPT

一个失意智者的诗心佛性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选自人教版必修4的一首宋词。本词 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在第二单元宋词 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 雄人物,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 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是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理 解本词打下基础。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苏轼及本首词 的相关背景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并提出自己在阅读 中遇到的问题。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
根据以上两点,本课的设计理念:文本——作者, 作者——文本
为此,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 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 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检查预习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归纳结果)
(三)读 :是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1、初读——领略词风,把握基调 2、美读——调准节奏,读出韵味 3、品读——体悟情感,含英咀华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 来完成,老师抛出收集上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讨 论。可能有如下几个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在逆境中 能坦然面对人生。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课旨在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苏轼的豪放情怀,理解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重点词句理解: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艺术特色: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四、教学难点文言文翻译:如何准确而生动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保留原文的韵味。
情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苏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化背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词句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讲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词中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示范法:示范如何进行文言文翻译,展示不同翻译风格的特点。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苏轼,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逐句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讲解词句含义。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文言文翻译练习,并撰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文章。
七、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文,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文课文,也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名篇,由唐代诗人苏轼所作。
其内容主要讲述了诗人在游历长江时,看到了战败的曹操和夷陵之战的景象,从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核心语言运用;2.掌握对古文诗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巩固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能力;4.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基本知识介绍诗歌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并通过对苏轼诗歌的解读,探究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诗歌文化内涵从政治、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感知文学作品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3. 诗歌鉴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对文学鉴赏的能力。
具体包括:注重意象和表现,理解抒情风格和表达力度,注重文学语言的阅读和解析。
4. 诗歌写作通过对苏轼诗歌主题及语言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讲授法:结合课件、音频和图书,介绍文学知识和分析思路,讲解语言运用、文化内涵;2.群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语言艺术欣赏与文学创作:指导学生欣赏诗歌语言的美感和艺术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步骤1. 热身环节师生共同回顾《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和古诗词,起到回归文学常识和情感冷启动的作用。
2. 课堂探究第一部分:诗歌基本知识介绍1.介绍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古典诗歌的定义、分类和表现手法;2.分析苏轼诗歌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诗歌文化内涵1.通过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讲解诗歌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2.解读诗歌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篇1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
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
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文说课。
一、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词。
它描绘了作者在赤壁战役遗址处,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追忆和怀古之情。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自省,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涵。
(2)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诗意的描绘和抒发,感悟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2)采用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地参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题目和作者,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猜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战役的背景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赤壁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
(2)播放音频,带领学生朗读词,感受词的音乐之美。
3.解读课文(1)解读意象: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解读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理解词的修辞之美。
4.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他的文学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情怀,理解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把握。
2. 诗中意境的感悟。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说课稿(1)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和苏轼的文学风格。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意境。
(3)探讨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主题的影响。
(4)讲解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方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读后感。
3. 调查其他同学对苏轼的了解,汇总成果并进行分享。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认识到它们对主题的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09号选手王广恒。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苏轼的代表作品。
该单元是以宋词鉴赏为主题,将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的词作以及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品编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的艺术风格,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文学艺术。
同时这一部分也涉及高考的文学常识、诗歌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以及写作的内容。
作为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学习并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观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本词;
2.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学习并掌握鉴赏宋词的方法;
3.了解并学习作者的从容与旷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的深刻性与复杂性。
“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不成熟。
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群体性交流与协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
但是他们富有朝气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且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咏史怀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说教学方法
1.比较诵读法
通过学生朗诵,使其把握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差别,感受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情境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临赤壁,怀念英雄之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3.对话式教学法
下阙以问题思考为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与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课堂的思维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导入、背景介绍、比较朗诵、诗词鉴赏。
(一)谜语导入——文化熏染
通过谜语游戏,将学生引导到对本课的内容学习,不仅可以回忆苏轼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背景识记
1.新旧知识相连接,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
2.简要分析《自题金山画像》,引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3.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
(三)比较朗读——区别流派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由一位男同学朗诵本文,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
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小组合作——理解分析
1.初读课文,体会语言
2.再度课文,把握问题
3.三读课文,体会思想
以读带讲,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朗读课文,把握三个层次的问题。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
以补充。
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
(五)课堂辩论---情感体味
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
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并针对当前学生厌学、未能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六)课堂小结
最后对豪放词的特点、课文的主旨、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总结。
(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 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