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篇1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

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

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演示完毕,感谢凝听
2.教材重难点
1 本课的重点是:
品味词作豪放雄 浑的气势,体会 词人所抒发的壮 志难来自的感慨。重点2
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理解词中
难点 写景、咏史、
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理解 “人生如梦” 的思想情绪。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苏轼不少词作,这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仅凭个人经历难以理解 诗人的矛盾情感,鉴赏和分析诗歌还不太熟练。
的探究做铺垫。 • (五)(重点讲)细读品味“古地之景” • 引导学生从上阕中找出意向,组织语言描画景观,明确意境;通
过对画面的描画,感受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进而引出下阙 作者思古人之事。
环节二:教学新课
• (六)(重点讲)细读品味“古地之人”“怀古之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周瑜与苏轼的形象,知道怀古咏史诗词的 手法——怀古伤今;词人形象与诗人形象的对照,有利于学生接下 来对词人情感的体悟,引导学生从怀古诗词的特点分析词人。
2.板书设计
• 写景:赤壁奇景,雄伟壮阔 • 怀古:周瑜年少有为,风流儒雅 • 伤今: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 态度:旷达洒脱,积极乐观
四、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散布实施,我还课堂于学生,引起 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相信预期的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将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活动起来,学得积极,学 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而到达师生互动的效果,但在教学 中可能会有一些想不到的问题生成,我会根据具体情况有 针对性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精选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精选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精选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职语文教材的拓展模块古典诗文诵读“诗词四首”的第四首。

拓展模块中的两首宋词虽都抒发伤感之情,却风格迥异。

《一剪梅》深情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恢弘雄放,两词分别代表宋词婉约与豪放的较高成就,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宋词的感性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怀古伤己,并不消极悲观,凸显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强、有畏难情绪的职高生借鉴。

“外研版”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共有七首宋词,呈层进式编排,“古典诗文诵读”单元强调诵读,学生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感悟,与《一剪梅》比较不同,领悟苏轼这首词的风格特点,提升阅读赏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国际商务专业二年级2班学生。

学生特点: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际能力强。

专业学情: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以英语和HND课程为主,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因此,本课采用组内合作、组间交互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

学科学情:学生在“外研版”基础模块中学习了12首古诗词,具备了诗词知识和诵读基础,阅读赏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块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帮助学生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意象,通过分析语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诗人感情世界,获得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的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第号说课老师,我的说课内容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的课文。

它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共同入选该册教材第三单元阅读古诗词,感悟人生这一学习专题。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词的名篇,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优美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这些诗词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的能力,在分析、鉴赏中感悟前人丰饶的情思,博大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赤鼻矶所作。

本词感情激荡,意境雄浑壮阔。

全词融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要领,领略壮阔意境,感受豪放词风;同时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第三单元导读部分已提出了要求: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所以,结合本词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本词是作者乌台诗案被贬后所作,其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里,如果学生不结合背景赏析探究,很难理解这看似消极出世,实则积极入世的复杂情感。

所以,我将赏析眼前赤壁之景,探析周瑜和苏轼形象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把探析苏轼复杂情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生活阅历、读书体验的缺乏,对他们来说,如何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品味作者的情感依然是个难题。

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多给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三、说教法学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尤其是被贬黄州时期的史实和文学作品,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首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

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是宋词中的经典,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说重点和难点
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说学生情况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在前面接触了唐诗,对鉴赏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词的鉴赏还有些隔膜。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唐诗鉴赏知识为基础,积累基本的宋词鉴赏知识,提高宋词鉴赏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
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1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

我会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地感受情境和意象。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分组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
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用问题卡片的形式针对本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苏轼笔下的赤壁,聆听苏轼心灵的独白……
以此导语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文名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朗读课文。

2
1、学生试读。

学生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

2、听名家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朗读,让学生与自己之前的试读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单读。

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

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词的意境。

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

运用声音、图画、文字等方式完成情境的创设。

(五)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这首词上阕的豪放风格体现在哪?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之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山石嶙峋高峻,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

用“穿”“拍”“卷”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使学生体会写景豪放,壮阔宏伟。

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本词用字的妙处。

(2)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苏轼为什么只提到周瑜?而不提曹操、诸葛亮或者刘备?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
3
①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②建功年龄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
使虚职
③机遇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
的机会,表现了苏轼对周瑜的羡慕。

(3)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曹操、孙权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而本文中却写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符合历史吗?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不符合历史。

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退回北方,仍派曹仁驻守。

周瑜一身戎装,与其对阵,身先士卒,右肋中箭,落马被人救回。

苏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周瑜的才干。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感悟体会本文写人豪放,叱咤风云。

(4)苏轼的人生观是豁达的,但是词中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否体现了苏轼的消极情绪?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有悲观,但更是超脱与豁达。

仅从“人生如梦”词面独立地看,不免消极,然而结合全词,同时联系其《赤壁赋》看,所谓“人生如梦”实际上是他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酹江月”是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是寄托对古人事业的倾慕。

我们从中读出的是诗人的坦诚、直率和旷达。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可结合苏轼的《定风波》,通过比较和联系使学生感悟苏轼的平和、豁达和超脱。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体会本文抒情豪放,旷达感奋。

(六)悟
(再次齐读课文后)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4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豪放词的特点情感目标从容旷达的胸襟)
总结:本词上阕写景,绘出如画江山,下阕抒情,抒豁达超脱之情。

七、说作业
1、推荐阅读《东坡突围》
2、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出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进苏轼与其对话,写一篇课外随笔:《东坡先生,我对您说》
八、说板书
景江山如画穿、拍、卷
小乔(美女衬英雄)
情羡周瑜雄姿英发谈笑儒雅才干
叹自己早生华发
用简练的词汇概括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5
6
7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