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真题练习:课外古诗词阅读九则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1、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B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3、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去雁(仅答“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4、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精练卷附解析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精练卷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_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作者: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020中考语文专题8课外古诗词阅读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课外古诗词阅读一、(2019·贵阳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①[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襄阳沔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A.曹操《观沧海》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王安石《登飞来峰》D.文天祥《过零丁洋》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释】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9·滨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灞上①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题2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题20题1、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2、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3、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听、听见、听到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一)【北京市】(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
(共5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
(2分)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_二(二)9.【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10.【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福建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
(6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甲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
乙诗“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
【参考答案】D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2020济南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课外古诗训练1.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早晨起来临水梳弄头发,望着寒塘水面,知是秋天到来的气候。
思乡的心绪无限地浓厚,一只大雁飞入南楼。
)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
(2 分)清、寒(冷、凉)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2 分)通过“一”宇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 1.这首诗写的是时的景物。
( 2 分)暮春(或“晚春”“季春”)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3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 810 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 810 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1. 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 1 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
2. 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一《观刈麦》1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xx绅《悯农》6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1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xx阑干南斗斜。
2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xx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xx早行》1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xx,客行悲故乡。
2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 樵余生。 五、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 的深厚情谊。
7/7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2.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 洁暗赞来客。 六、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 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 怀。 七、
八、(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还自广陵 [宋]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1.这首诗前两句中“寒”和“相依”描绘了一幅静态美的画面, “戏”和“落 晖”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的 画面。 2.“过尽行人都不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9·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 ①钓 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 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阅读是中考题型中得分率最低的项目,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中考真 题及答案解析来强化训练一下。
一、(2019·贵阳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
二、(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释】 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2020 中考语文真题练习:课外古诗词阅读九则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五千年来中华儿女的优良思想、 传统美德、价值观念.古诗词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良好的古诗词功底是铸造 惊世之笔的重要基石,中学生拥有课外阅读古诗词的习惯会使其在提高文学素 养、陶冶思想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培养学生课外古诗词阅读习惯成为升 华文学涵养的重要方式。
4/4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七、(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 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桃红复含宿雨”一句中“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人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行舟 [唐]李益
5/5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来源:Z,xx,]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9·成都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3/3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唐]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 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 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1.又、还 2.以动衬静,侧面表现出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 八、 1.动态美 【解析】“戏”是动态,“落晖”有暖意,这是一幅表现动态美的画面。 2.水鸟面对过路行人没有丝毫的惊慌与恐惧之态,有的只是面对漫天晚霞时的 安逸自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和对这种物物祥和情景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 【解析】作答时先要理解“过尽行人都不起”的意思是:水鸟面对行人的来往, 依然悠然自得。可见描绘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这 种和谐情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九、 1.行舟时,岸上柳絮飘入舟中,诗人斜卧在舟中,任凭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 流荡漾而去。 2.诗人内心惆怅,只因思家念归之情深重。从“闻道风光满扬子”一句可知,
8/8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诗人对江上风光是“闻道”,而不是自己亲眼去看,说明他无心看景,结尾句 紧承此句,抒发诗人渴望登楼望乡的心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
9/9
2.诗中
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滨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2/2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注释】 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 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 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
一、 1.B
[来源:Z+xx+]
2.“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 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 之景。 二、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 雪堆积在门外。 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 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 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 1.风雨 雁群 凄清(阴冷 孤 独) 2.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仕途渺茫的无奈之情。 四、 1.鹊桥仙 牛郎织女 2.“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 鱼,潮落即放歌归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沔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来源:学科网 ZXXK]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