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类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刺蛾类害虫防治方法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天敌,同时使用灯光诱杀等技术进行防治。
发生情况
某森林公园刺蛾虫害严重,威胁森林生态平衡。
防治效果
经过3个月的防治,刺蛾数量明显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某森林公园刺蛾防治案例
某园林刺蛾虫害较轻,但仍有局部地区发生。
某园林刺蛾防治案例
发生情况
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同时培育抗虫品种的植物。
防治措施
经过半个月的防治,刺蛾数量明显减少,园林景观得到提升。
防治效果
06
刺蛾类害虫防治的前景与展望
刺蛾类害虫生态习性的深入研究
刺蛾类害虫抗药性研究
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前景
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刺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环保、低毒的生物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
05
刺蛾类害虫防治的成功案例
某农田刺蛾虫害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某农田刺蛾防治案例
发生情况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天敌,同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防治措施
经过1个月的防治,刺蛾数量明显减少,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形状识别
成虫的头部较小,胸部较宽,腹部细长,身体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前翅上也有许多细小的绒毛,但翅脉清晰可见。
特征识别
பைடு நூலகம்
成虫形态识别
叶片受害
刺蛾类害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受害叶片会出现缺刻、孔洞、萎蔫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新梢受害
透翅蛾的常见种类、危害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透翅蛾的常见种类、危害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作者:王中林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11期透翅蛾,又称黄蜂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昆虫,是果树、园林绿化树的蛀干(枝)害虫之一。
随着果树种植面积和造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及树龄增加,透翅蛾类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如何高效防治此类害虫,已成为果农、林农普遍关注的问题。
笔者在分析透翅蛾常见种类,总结多年防控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一、常见种类透翅蛾在我国有40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5种。
1. 杨干透翅蛾杨干透翅蛾成虫体型大(雌蛾体长 25~30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蛾体长20~25毫米、翅展 40~45毫米),黄色,前翅狭长,后翅扇形,前后翅透明,缘毛深褐色,腹部具5条黄褐相间的环带。
多为2年1代,少数3年1代,以当年幼虫在树皮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
翌年4月初开始蛀食危害,10月上旬停止取食越冬,经过2~3年危害后,7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1天),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上午9~10时居多),羽化当晚即交尾,次日中午开始产卵于干基或干皮缝深处(卵期 9~17天);9月初新一代幼虫孵化;蛀干危害至9月底越冬。
2. 白杨透翅蛾白杨透翅蛾,又称杨小透羽蛾等,成虫体型小(体长11~21毫米、翅展23~39毫米),黑色,外形似胡蜂,头半球形,头顶有米黄色鳞片,前翅纵狭,后翅透明,缘毛灰褐色,腹部圆筒形、黑色,有5条橙黄色环带。
1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14~26天),5月底至7月下旬多集中在午前羽化,当天即交配、产卵(卵期8~17天)于叶腋、叶柄基部、孔口、树皮裂缝以及叶片等处;6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并蛀入危害,直到9月底至10月中旬,幼虫用蛀屑将坑道末端封闭,吐丝作薄茧越冬。
3. 杨大透翅蛾杨大透翅蛾成虫体型中等(雌蛾体长 23~28毫米、翅展45~50毫米,雄蛾体长和翅展均比雌蛾短约5毫米),黄色,形似胡蜂,前后翅透明,腹部具5条黄褐相间的环带。
刺蛾类害虫防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刺蛾类害虫概述 • 刺蛾类害虫防治策略 • 刺蛾类害虫化学防治方法 • 刺蛾类害虫生物防治方法 • 刺蛾类害虫物理防治方法 • 刺蛾类害虫防治效果评估与监
测
01
刺蛾类害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刺蛾类害虫是一类常见的农林害 虫,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为害。
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刺 蛾类害虫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黄 刺蛾、褐刺蛾等。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 蜂、黑卵蜂等,以控制刺蛾类 害虫的种群数量。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 灯等物理装置诱杀成虫。
农业防治
01
02
03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翻土,破坏刺蛾 类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 其种群数量。
调整作物布局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 相邻种植易受刺蛾类害虫 为害的作物,以减少害虫 的传播和为害。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刺蛾类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等地区。
危害
幼虫取食植物叶片,造成叶片缺刻、 孔洞甚至全叶被食尽,严重影响植物 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生物学特性
生命周期
刺蛾类害虫的生命周期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
虫四个阶段。
幼虫形态
幼虫呈长椭圆形,体表 具瘤状突起和刺毛,能
分泌毒液保护自己。
蛹形态
施药技术与方法
喷雾法
熏蒸法
将药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 雾器均匀地喷洒到刺蛾栖息和活动的 场所。
利用某些药剂在密闭的场所产生有毒 气体,使刺蛾窒息而死。
毒饵诱杀法
将药剂与刺蛾喜食的饵料混合制成毒 饵,放置在刺蛾栖息和活动的场所进 行诱杀。
危害石榴的刺蛾类害虫识别与防治

危害石榴的刺蛾类害虫识别与防治作者:赵丹刘文献王坤宇王立新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05期危害石榴的刺蛾类有黄刺蛾、白眉刺蛾、丽绿刺蛾、青刺蛾和扁刺蛾,这些蛾类均以石榴的芽、叶为取食对象,严重危害石榴的生长。
它们在危害石榴时有各自的为害特点。
现将它们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黄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
又名刺蛾、洋辣子、八角罐、八角虫等。
1.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34mm。
头和胸部黄色,背部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为褐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
内面1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
卵:椭圆形,一端略尖,长1.4~1.5mm,宽0.9mm,黄绿色。
幼虫:体长16~25mm,头小,体粗大。
头部黄褐色,胸部黄绿色,体背有一两端粗中间细的哑铃形紫褐色大斑和许多突起枝刺。
蛹:椭圆形。
长12mm。
黄褐色。
茧:灰白色,质坚硬,茧壳黑褐色,有不规则纵条纹,形似雀卵。
1.2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冬、春季剪除冬茧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②生物防治:摘除冬茧时,识别青蜂(冬茧上端有一被寄生蜂产卵时留下的小孔)选出保存,翌年放科果园自然繁殖寄杀虫茧。
喷洒每1g含1亿个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6号悬浮剂防治。
③药剂防治:幼虫为害初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敌敌畏800~1000倍液、40%辛硫磷12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倍液、20%氰戊菊酯25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等。
2白眉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又名杨梅刺蛾。
2.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8mm,翅展约16mm。
前翅乳白色,前端半部有浅褐色浓淡不匀的云斑,其中以指状褐色斑最明显。
幼虫:体长约7mm,扁椭圆形,绿色。
体背部隆起呈龟甲状。
头褐色,很小,缩于胸前,体上无明显刺毛,体背生2条黄绿色纵带纹,纹上分布有小红点。
蛹:长约4.5mm,近椭圆形。
茧:长约5mm,灰褐色,椭圆形。
园林植物常见天蛾的危害及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天蛾的危害及防治天蛾类昆虫属鳞翅目天蛾科,为较大型昆虫,是园林中主要害虫之一。
一般天蛾成虫形态像蜂鸟,飞翔力强,常取食植物花密;身体梭形,其前翅狭长而长,后翅短三角形,复眼大,胸部粗壮,腹部末端尖,触角端部较细而弯曲。
幼虫体型较肥胖,一般为圆筒形,腹部由11节组成,其中第8节背板有一个尾角,腹部各节常有自气门上方向后斜向背部的斜形带纹。
天蛾种类较多,在全世界大约为1000多种,我国可能有近200种,为害园林植物的天蛾害虫主要有柳天蛾、豆天蛾、葡萄天蛾、白薯天蛾、榆绿天蛾、桃六点天蛾、霜天蛾、黑边天蛾、八字白眉天蛾等。
现就其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加以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一、危害特点天蛾低龄幼虫取食植物叶片表皮,多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
高龄后的大幼虫食量大增,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部分叶脉和叶柄,严重时常常食成光杆,削弱树势。
树下常有大粒虫粪落下,较易发现。
二、几种天蛾的识别及习性1、柳天蛾学名:SmerinthusplanusplanusWalker。
别名眼纹天蛾、蓝目天蛾、蓝目灰天蛾。
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朝鲜、日本、原苏联也有分布。
主要危害杨、柳、桃、凌霄、樱花、丁香、海棠、女贞等园林植物。
⑴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0~35毫米,翅展80~90毫米。
体翅灰黄至淡褐色。
触角淡黄色;复眼大,暗绿色。
胸部背面中央有一个深褐色大斑。
前翅顶角及臀角至中央有三角形浓淡相交暗色云状,外缘翅脉间内陷呈浅锯齿状,缘毛极短。
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深褐色;肾状纹清晰、灰白色基线较细、弯曲;外横线、内横线下段被灰白色剑状纹切断。
后翅淡黄褐色,中央紫红色有一个深蓝色的大圆眼状斑,斑外有一个黑色圈,最外围蓝黑色,蓝目斑上方为粉红色。
后翅反面眼状斑不明显。
卵椭圆形,长径约1.8毫米。
初产鲜绿色,有光泽,后为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80毫米;头较小,宽4.5~5毫米,黄绿色,近三角形,两侧色淡黄;胸部青绿色,各节有较细横格;前胸有6个横排的颗粒状突起;中胸有4小环,每环上左右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后胸有6小环,每环也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
袋蛾类害虫防治方法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 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进行 防治。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与技能
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农民普及袋蛾类害虫的 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 服务。
经验交流
鼓励农民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推广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蛹
被于丝质袋囊内,褐色至黑褐 色,触角、翅芽及足均清晰可
见。
生活习性
01
02
03
04
一年发生代数因种类而异,多 以幼虫在袋囊内越冬。
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有趋光性 ,白天栖息在叶背或枝条上,
夜间活动、交尾、产卵。
卵多产于叶背、枝梢或缝隙处 ,常数粒在一起。
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 散到各处,在叶背或枝条上吐 丝做袋囊,负囊生活、取食。
利用袋蛾类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 进行诱杀。
VS
高压电网灭虫灯
将高压电网与黑光灯结合,提高诱杀效果 ,减少害虫数量。
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性信息素诱芯
使用人工合成的袋蛾类性信息素诱芯,吸引 雄虫前来交配,然后将其捕获消灭。
迷向防治
在袋蛾类害虫发生严重的区域,大量释放性 信息素,干扰雌雄虫的交配行为,降低下一 代害虫的数量。
07
综合防治措施与建议
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实施 轮作和间作,减少害虫食源和栖息场 所。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 等,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同时,推广 使用生物农药,如Bt制剂等,降低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 采用黑光灯、性诱剂等物理方法进行 诱杀。
危害石榴的刺蛾类害虫识别与防治

21 00年第 5 期
危客 眉榴 的刺 蛾粪 客 密识别 与 防治
赵 丹 I 刘文 献 王坤 宇 s 王 立 新
( 河 南省项 城市 森 防站 1
4 60 ; 城市 资源 站 ; 周 口市林 科所 ) 6 202项 3 45 . mm, 近椭 圆形 。 : 茧 长约 5 m, 褐色 , 圆形 。 a r 灰 椭
3 %乙酰 甲胺 磷 或 9%巴丹 等 。 0 0
4 青 刺蛾
属鳞 翅 目刺蛾 科 , 名褐 边绿刺 蛾 、 又 褐缘 绿刺
蛾、 四点刺 蛾 等 。
41 形 态 识 别 .
成 虫 : 体 长 1mm, 翅 展 6
杀虫茧。 喷洒每 1 含 1 g 亿个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 青虫菌 6 号悬浮剂防治。 ③药剂防治: 幼虫为害初 期 喷 洒 9 %敌 百 虫 或 5 %敌 敌 畏 8 0 10 0 0 0 ~ 0 0倍
长椭 圆形 , 黑褐 色 , 约 1mm, 褐色 、 硬 。 长 5 暗 坚 32 防治要 点 ① 人工 防 治 :幼虫 群集 为 害期 .
11 形 态 识 别 .
3 —4 m。头 和胸部 黄色 , 0 3m 背部 黄褐 色 ; 翅 内半 前
部黄色 , 外半部为褐色 , 2条暗褐色斜线 , 有 在翅 尖 上 汇合 于一 点 , 呈倒 “ ”字形 。 内面 1 伸 到 V 条 中室下角 , 黄色 与褐 色 的分界 线 。卵 : 圆形 , 为 椭
4 防治要 点 ①生物防治: . 2 同丽绿刺蛾。 ②农
液 、0 4%辛 硫磷 10 液 、0 20倍 5 %杀 螟 硫磷 10 00倍 液 、0 2%氰戊 菊酯 20 50倍 液 、5 2 %灭 幼 脲 悬 浮 剂 20 液或 25 00倍 .%溴氰菊 酯 30 —00倍 液等 。 00 40
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园林植物是我们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城市,还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休闲的场所。
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害虫的威胁,其中蛾类害虫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针对园林植物常见的蛾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背景介绍园林植物常见的蛾类害虫主要包括大螟蛾、小褐夜蛾、银纹夜蛾等,它们对于植物的叶片、芽和果实等部位进行食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
综合防治研究对于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害虫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二、综合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天然生物控制因子,对蛾类害虫进行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也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生物防治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需要对环境和害虫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2. 植物抗性培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对蛾类害虫具有抗性的园林植物品种,从根本上减少害虫对植物的危害。
这种方法需要对园林植物的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3.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与生物防治方法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对于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更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4. 理论研究:对于蛾类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等进行深入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生物防治方面,一些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已经被成功引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植物抗性培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对于一些抗虫性强的园林植物品种进行了培育和推广。
对于蛾类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进,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蛾和碟的区别
不同点: 1、触角不同 蝶:棒形 蛾:羽毛状。 2、休息时,翅膀放置方式不同 蝶:在背上 竖起 蛾:平展 。 3、习性不同 蝶:白天活动 蛾:夜晚活动。 4、腹部不同 蝶:长条形 蛾:较蝶肥大 。 相同点: 1. 成虫体表及翅上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 2. 幼虫大都是植食性,颇多为农业害虫; 3. 完全变态。
• 喙的外壁有很多与薄膜交替排列的环形骨片。 不取食时,借助管壁富有弹性(因表皮内含弹 性蛋白)的表皮脊而盘卷起来;取食时,则通 过斜向贯穿其空腔(外颚叶腔)的肌肉和血压 的作用而伸直如虹吸管,可伸进花瓣中吸收 花蜜或吸食外露的果汁及露水等。 • 原始的蛾类,如小翅蛾科等仍保留着较为发 达的上颚,因而可取食花粉。一些成虫期不 取食的蛾类(如毒蛾科、蚕蛾科等),则口器 随之退化;寿命短的蝶类,喙也常缩短,甚 至完全退化。
• 蛾类成虫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但 少数吸食果实汁液的蛾类的喙端锋 利,能刺破成熟果实的果皮,吮吸 果汁,对苹果、梨、桃、柑桔等果 实造成危害。
• 农业上蛾类的害虫,多数是以幼虫造成为 害。幼虫口器类似于咀嚼式口器,其上唇 与上颚仍然保留原始状态,作用也相同。 其下颚、下唇与舌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两侧为下颚,它的下颚须发达;中央为下 唇与舌。复合体已很难区分出各是哪一部 分了,但下颚须和下唇须明显可见,端部 具一吐丝器。
• 近年来夜蛾类害虫在浙江和上海都维持在 中等偏重发生水平。总体来看,近年来这 两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明显比20世纪90年 代重。由于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田 作物种类多,食料丰富,有利于夜蛾类害 虫生长发育和繁殖。预计今年甜菜夜蛾和 斜纹夜蛾在我省的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 达偏重发生水平。夜蛾类害虫发生严重与 否主要取决于夏秋季的气候条件,夏秋季 高温干旱,发生重;反之,发生轻。
夜蛾均为多食性害虫,甜菜夜蛾可取食35科、108 属、138种植物,主要寄主有粮食作物、蔬菜、棉 花、麻类、甜菜、苜蓿等,野生寄主有黎科、苋科、 蓼科和菊科等多种阔叶杂草,其中受害最严重的作 物有甜菜、、白菜、萝卜、葱、苋菜、芹菜、棉花 等。斜纹夜蛾危害99科、290余种植物,在蔬菜中 可危害甘蓝、白菜、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 觅菜、雍菜、豆类、瓜类以及葱、蒜、藕、芋,花 卉中可为害草坪、百合、丁香、大丽花、菊花、荷 花、鸡冠花、唐蔓蒲、月季等。甘蓝夜蛾能为害植 物30科、120种植物,主要为害甘蓝和牛皮菜,还 危害瓜类、豆类、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甜 菜。
• 这些夜蛾均以幼虫取食寄生叶片,轻 则食成缺刻和孔洞,重则全田食光, 仅留残柄粗脉,造成损失极为严重。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③食叶毛虫类是指体上长有长毛的一些鳞翅目 (Lepidoptera)幼虫,多为裸露为害的种类,一 般虫体较大,食量也大。北方地区常见的种类有 舟蛾科(Notodontidae)的舟形毛虫(苹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高粱舟 蛾(高粱天社蛾)Dinara combusta (Walker), 毒蛾科(Lymantriidae)的金毛虫(黄尾毒蛾) Porthesia similes (Fueszly)、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豆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等,枯叶蛾科的(Lasiocampidae)天幕 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chulsky、 苹果枯叶蛾Odomestis pruni L.等,
b)蓑蛾类又称袋蛾,俗名避债虫,属鳞翅目 (Lepidoptera),蓑蛾科。蓑蛾类成虫性 二型,雌蛾无翅,触角、口器、足均退化, 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护囊中。雄蛾具两对翅, 飞行迅速。幼虫能吐丝营造护囊,丝上大多 沾覆叶片、小枝或其它碎片。幼虫能负囊而 行,探出头部蚕食叶片,蛹化于囊袋中,在 局部地区对果木为害严重。北方常见的种类 主要是大袋蛾,大袋蛾分布广泛,几乎遍布 全国各地,以长江沿岸及以南各省市危害较 重,但近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局 部地区暴发成灾。
②食叶夜蛾类害虫种类很多,均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斜纹夜 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甘蓝夜蛾 Mamestra brassicae L.、银纹夜蛾 Plusia agnata Standinger、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abricius)、大豆小夜蛾(坑翅夜 蛾)Ilattia octo (Guenée)、稻螟蛉 Naranga aenescensMoore、稻金翅夜蛾 Chrysaspidia festucae (L.)、果剑纹夜蛾 Acronicta strigosa (Schiffermüller)、 梨剑纹夜蛾Acroycta rumicis L.、石榴巾夜 蛾Ophiusa stuposa(Fabricius)等,均以幼
扁刺蛾
黄刺蛾
中国绿刺蛾
⑤北方常见的其它食叶蛾类的害虫有尺蠖类(loopers) 的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pyri Yang、枣尺 蠖Chihuo zao Yang、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柿星尺蠖 Percnia giraffata (Gueneé)、棉大尺蠖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等,均属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 蓑蛾类(bagworm moths)的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小蓑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等,均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天 蛾类(hawkmoths)的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inné均属鳞翅目。
• 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取 食叶肉。稍大即啃食叶的表皮及叶肉,残留一 面表皮,形成透明斑,农民称为“开天窗”。 3~4龄幼虫食叶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菜叶被 吃成网状,降低蔬菜的食用价值。蔬菜苗期常 集中在心叶危害,影响白菜、甘蓝的包心。还 能食害嫩茎、幼莢和籽粒,对油菜和留种菜也 造成很大威胁。
• 灯蛾科(Arctiidae)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 (Cramer)、红腹白灯蛾 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稀点雪 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等,粉蝶 科(Pieridae)的山楂粉蝶Aporia crataegi L.等。其中以舟形毛虫和山楂粉蝶发生较普遍, 为害较重。美国白蛾是检疫性害虫,近几年在 北方扩散蔓延很快,危害性很大。有些管理粗 放果园有时天幕毛虫、舞毒蛾和金毛虫也可造 成灾害。近几年红缘灯蛾、白雪灯蛾在河北、 山东等地的农田和菜田为害严重。
a)尺蛾类幼虫俗称步曲,通常裸露危害,食害 叶、芽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枣尺蠖普遍发生在我国枣产区,是枣树的主 要害虫之一。木橑尺蠖、柿星尺蠖主要分布 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在太行山区有些 年份曾大发生。梨尺蠖主要分布在北方梨区, 属偶发性害虫。棉大尺蠖又叫大造桥虫,在 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河南、山东等省 都有发生,过去曾在江苏、浙江沿海棉区大 量发生,解放后发生甚少,但个别年份在部 分地区大豆间作棉田中曾发生危害。
a)舟形毛虫别名苹掌舟蛾、苹果天社蛾。危害 苹果、梨、海棠、桃、李、杏、山楂、核桃 或板栗等。以幼虫食害叶片,受害叶片残缺 不全,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2次开花。 b)美国白蛾别名秋幕毛虫,是重要的检疫性害 虫。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为害多种林木和 果树。以幼虫结网幕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 树叶吃光。 c)红缘灯蛾别名红袖灯蛾。主要为害玉米、棉 花、大豆等。幼虫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咬毁 棉花的叶片、花冠及棉铃。苗期受害造成缺 苗断垄。
二.食叶蛾类害虫包括那些种类及其 发生危害有哪些特点?
①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又名小菜 蛾、方块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 蛾科(Plutellidae)。 菜蛾分布极其广泛,遍布于世界各地。小菜蛾 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之一,以十字花科的 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白菜、萝卜、油菜 受害最重;也可为害番茄、生姜、马铃薯、洋 葱和观赏植物中的紫罗兰、桂竹香以及药用植 物中的板兰根等。
蛾类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资讯一
一.常见蛾类的口器属于哪一类型? • 常见蛾类成虫的口器属于虹吸式口器,而幼 虫的口器绝大多数为咀嚼式口器。 • 虹吸式口器其上唇为一条很狭的横片,上颚 消失。下颚的轴节和茎节缩人头内,但1对 外颚叶十分发达,组成一个卷曲呈钟表发条 状的喙。每一外颚叶内壁各有一条纵沟,互 相嵌合成一条食物道。有的还保留1对不发 达的下颚须。下唇退化为一小的三角形区, 但下唇须发达,通常3节。舌亦退化。
巨星尺蛾
热带雨林尺蛾
丝绵木金星尺蛾
春尺蛾幼虫
三.食夜蛾类害虫长年发生危害的原因 是什么?
例如:菜蛾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既耐寒 又耐高温,在10~40℃范围内均可以生存 繁殖,但最适发育温度为20~30℃。因此, 春、秋两季的气温对菜蛾最合适,在这两 季往往发生严重。空气相对湿度对菜蛾生 长发育的影响并不很显著,但暴雨或雷雨 的冲刷对卵及幼虫均不利,所以夏季发生 量少。
苹掌舟蛾
美国白蛾
红缘灯蛾
舞毒蛾
天幕毛虫
金毛虫
④ 刺蛾类幼虫俗称洋辣子、八角虫等,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刺蛾科(Eucleidae)。刺蛾类害 虫食性均很杂,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樱桃、 海棠枣、柿、石榴、板栗、核桃、柑桔、榆等各种果 木达120种以上。以幼虫取食树叶呈缺刻或孔洞,严 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枝条,一般多发生在管理粗放 的果园。幼虫蛞蝓形,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触到人 体皮肤引起红肿和剧痛。幼虫老熟化蛹时结一石灰质 鸟卵形的茧。常见的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中国绿刺蛾Latoia sinica(Moore)、 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Walker)、双齿绿刺蛾 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