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技1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前言【课程性质】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

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

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性,不同模式及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要求2、熟悉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趋势3、了解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一、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1、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于发展;2、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于发展;3、高能线密度计重粒子的应用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2、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效果;3、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三、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1、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2、非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3、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探讨;4、对个体化放射治疗的认识;5、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四、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1、放射物理学知识;2、放射生物学知识;3、放射治疗学知识;4、临床肿瘤学知识;5、医学影像学知识;6、医学心理学知识;7、医学伦理学知识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2、掌握常用放射线和电子线的剂量学原则、影响高能放射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教学内容】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2、60钴γ射线的物理特性;3、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4、质子射线的物理特性;5、种子射线的物理特性;6、其他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二、放射线射野计量学1、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原则;2、高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3、60钴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4、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5、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的修正;7、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线作用机体后产生的电离和激发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传能线密度、自由基与活性氧、氧效应、靶学说等概念3、了解放射损伤的机制等【教学内容】一、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电离和激发;2、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能;3、自由基与活性氧;4、氧效应与氧增强剂;5、靶学说和靶分子;6、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二、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1、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2、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三、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1、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2、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3、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不同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是应注意的事项四、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1、增加氧在肿瘤细胞内的饱和度;2、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3、放射防护剂的临床应用五、加温治疗的原理及应用1、加温治疗的方法;2、加温治疗的作用机制第四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功能3、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教学内容】一、远距离60钴治疗机1、60钴γ射线的特点;2、60钴治疗机的一般结构;3、60钴治疗机的半影4、60钴源的更换;5、60钴治疗机的种类二、医用直线加速器1、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电子的加速过程;3、加速管的结构;4、高频功率源;5、线束偏转系统;6、多叶准直器;7、加速器治疗机头三、近距离放射治疗机1、后装治疗机;2、近距离治疗常用核素;3、近距离治疗粒子源的特征;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立体定向装置;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放射治疗机五、模拟定位机1、普通模拟定位机;2、模拟CT机;3、CT模拟机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中常用放射源的种类及区别、放射治疗方法及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一

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一
• 调整最佳治疗计划使之符合实际剂量投射技术的 要求,满足各种硬件条件的限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Cancer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CU
调强放射治疗
逆向计划优化与目标函数(或代价函数)设 置
• 将逆向问题考虑成一个优化问题 • 确定治疗的目标,通过设置代价函数让计
• 自适应放射治疗 • PET/CT
• 全身照射
• 粒子放射治疗
• 全身电子束照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Cancer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CU
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一)
1
调强放射治疗
2
容积旋转放射治疗
3
断层放射治疗
4
自适应放射治疗
35
全身照射
36
全身电子束照射
调强放射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Cancer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CU
调强放射治疗
放疗流程
“经典”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治疗参数
TPS
剂量分布
均匀辐射强度 的剂量输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Cancer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CU
Cancer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CU
自适应放疗的流程
自适Pl应an计划
存储融合后 的影像
患者摆位
IGRT
评估每天的治 精确定位 疗剂量
治疗
根据剂量要求 改变或生成新
的组织轮廓
修改组 织轮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发射或吸
收辐射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包括放射性治疗、放射性照射和放射性标记等。

放射性治疗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通常需要多次治疗,以便杀死足够的癌细胞并保持患者的健康。

放射性照射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来暴露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体,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癌症治疗,但也可以用于其他疾病,如骨折和感染。

放射性标记是指使用放射性物质来标记细胞或组织,以便在研究和治疗过程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标记可以用于检测癌症的类型、扩散和转移等信息。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01
02
0304Βιβλιοθήκη 外部放射治疗是一种通 过体外放射源对肿瘤进
行照射的治疗方法。
外部放射治疗的优点是 治疗范围广,可以治疗
全身各部位的肿瘤。
内部放射治疗
01
原理:将放射 性物质植入肿 瘤内部,通过 放射性物质释 放的射线杀死 肿瘤细胞
02
优点:精确定 位,对周围正 常组织损伤小
03
缺点:放射性 物质植入体内, 可能引起放射 性污染
04
适应症:适合 于肿瘤体积较 小、位置较深 的情况
谢谢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目录
01. 放射治疗的原理 02. 放射治疗的方法
放射性物质
01
放射性物质: 具有放射性 的元素或化 合物
02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物质 通过衰变释 放出能量
03
放射性同位 素:具有放 射性的同位 素,如碘131、铯137等
04
放射性治疗: 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产生 的射线进行 治疗
辐射剂量
01
辐射剂量的 定义:单位 时间内吸收 的辐射能量
02
辐射剂量的 单位:Gy (戈瑞)
03
辐射剂量的 影响因素: 辐射类型、 照射时间、 照射面积等
04
辐射剂量的 安全范围: 根据不同组 织和器官, 有不同的安 全剂量范围
治疗效果
1
杀死癌细胞:放射治疗可以杀 死癌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2
保护正常组织:放射治疗可以 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
3 提高生存率:放射治疗可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4 改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可以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外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的主要设 备有直线加速器、伽马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 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 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传统手术比较
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的许多风险,诸如 麻醉意外、出血、感染以及因为切除脑组 织而导致脑部功能的缺损,也不会遗留疤 痕,住院时间缩短。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质子治疗临床应用
质子放射手术 眼部质子治疗 较大照射野的质子照射
质子治疗适应症
脑和脊髓肿瘤 脑血管疾病 眼部病变 头颈部肿瘤 儿科肿瘤
我国质子治疗发展情况
山东万杰医院“质子治疗中心” 万杰质子治疗中心(WPTC)是在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IFC)支持下,由万杰集团公司引进世界先 进的质子治疗设备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质子治疗 中心。
质子治疗特点
质子作为带正电核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 体,由于其速度快,故在体内与正常组织或细胞 发生作用的机会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 时,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 Bragg峰),将癌细胞杀死。尤其对于有重要组 织器官包绕的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用 质子治疗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1985年Colombo&Hartman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二)染色体水平 常用PCC和FISH技术进行肿瘤放射敏感性 进行预测,将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预测标准放射治疗模式下个体肿瘤治愈的可能性。 提供选择放疗个体方案的可靠性。 (三)DNA分子水平 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的检测,也是
衡量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 构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 情况。
2、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 3、肿瘤综合治疗中合理应用的不同模式。 4、了解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5、重点掌握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具
体要求及其应尽的职责。
第一节 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
(二)、与加热治疗联合应用 热疗可以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和放射增敏的作用,提高放射治疗 杀伤肿瘤细胞的疗效。
(三)、配合应用G-CSF集落刺激因子防 止白细胞下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 量约为20000。 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的 增殖、分化和活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 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 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 是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 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照射。
▪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首先 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概念。

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种类

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种类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and 旋转(ROT)照射:无论机器转角的
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射野中心穿过肿瘤或 靶区中心。升床必须准确。

由于模拟定位机的普遍采用,多数钻-60机和医用加速器都 是等中心旋转型,加之SAD和ROT技术给摆位带来的方便和 准确,SAD技术应用越来越多,SSD技术只是对姑息和非标 称源皮距离照射时才会使用。
②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将机架旋转中心轴置于肿瘤 或靶区中心T上。 特点:只要旋转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机架转角 的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射野中心轴通过 肿瘤或靶区中心。
摆位要点:保证升床准确。其升床的具体数字可由模拟 定位机定位确定。(图b) 等中心照射摆位程序:………

O
设定C点为肿瘤的中心点
体外照射常用的技术有三种
•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技术、 • 旋转(ROT)照射技术。
①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即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 ◎特点:在固定源皮距下,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机架的旋 转中心点都在皮肤上(A点),而肿瘤或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 源S和皮肤入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摆位要点:机架转角and病人的体位要准确,否则肿瘤中 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甚至射野之外。(图a) 固定源皮距垂直照射摆位程序:………
• 该方法所用核素是开放性的。 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 • 举例:131I治疗甲状腺癌; 32P治疗癌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135钐治形技术由日本学者Takahashi
在1959年提出。 IMRT技术作为 一种新型放疗技术,临床应用时
间较短,只是在近几年才得到迅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黄晓静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方向)1105512123摘要:在临床中,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在克服癌症的需要,放射治疗技术也在渐渐地改进。

本文主要论述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原理、装置设备、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放射治疗学概念、装备和应用、发展前景引言:放射治疗技术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病进行的治疗,其主要手段是电离辐射。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显示,70%左右的癌症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了放射治疗[1]。

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可治愈率为45%,其中放射治疗提供了18%的贡献[2]。

由此我们知道,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占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1.放射治疗的原理1.1放射治疗学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学是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这些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γ射线;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也可以是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负∏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束等。

而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中最常用到的间接电离粒子是光子,而光子是稳定的基本粒子,是量子形式的电磁波。

光子穿过物质时,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效应、电子对效应等作用。

光电效应是一个光子与原子内层电子作用时,光子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自由运动的过程;康普顿散射是入射光子与原子的一个外层电子相碰,并将其从原子中击出,而改变了光子自身运动方向的过程;电子对效应是光子在原子核的电场内被吸收进而产生一对正电子与负电子的过程。

光子在人体组织中没有明显的射程,开始有一段上升的剂量建成区,以后逐步下降,下降速度与能量有关,能量愈高,下降愈慢。

1.2放疗的原则放射治疗的原则是通过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或者说,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是不仅能杀死肿瘤细胞,也可以杀死正常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总论⒈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约有75%的患者需要采用或加用放射治疗。

⒉放射治疗技术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努力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改善其生存质量。

放射治疗的作用第一种是根治性治疗第二种是辅助性或联合治疗第三种是姑息性治疗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联合应用⑴术前放射治疗⑵术后放射治疗⑶术中放射治疗精确放射治疗技术①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RT)②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③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放射源(S):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照射野中心轴:放射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与穿过照射野中心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照射野: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用模体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

参考点:规定模体表面下照射野中心轴上的某一点作为剂量计算或计量测量的参考点。

校准点:在照射野中心轴上指定的用于校准的测量点。

源皮距(SSD):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源瘤距(STD):放射源沿射野中心轴到肿瘤病灶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建成效应:从机体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在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而增加。

对高能X射线,一般都有建成区域存在。

放射性: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转变成更稳定结构的特性,这个过程也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原则遵循靶区剂量要高、分布要均匀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和剂量,保护重要器官并使其受照射剂量控制在可耐受的剂量范围以内的原则。

一个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区域即靶区②治疗区域内的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5%的剂量分布③照射野的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照射剂量,降低受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的受量范围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耐受剂量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①穿透作用②电离作用③荧光作用④热作用⑤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放射线的质对其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照射野的大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源皮距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60Coy射线的物理特性①穿透力强②保护皮肤③骨和软组织具有同等的吸收④旁向散射小⑤经济、可靠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①具有有限射程,有效避免对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②易于散射,皮肤剂量相对较高第四章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基础体外远距离照射: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的,叫做体外远距离照射,简称为外照射,这是临床最常用最主要的放疗方式。

近距离照射:将放射源直接植入被治疗的组织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隙内进行照射,叫做组织间照射或腔内照射,简称为近距离照射。

近距离照射与体外照射相比的四个基本区别①近距离照射,其放射活度较小,而且治疗距离较短②体外照射,其放射线的大部分能量被准直器和限速器等所屏蔽,只有少部分能量到达被治疗的组织;近距离照射则相反,其大部分能量被组织所吸收③体外照射,其放射线必须穿过皮肤和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组织,肿瘤剂量均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④由于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的影响,在腔内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中,离放射源近的组织其剂量相当高,距放射源远的的组织则剂量较低,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远比外照射差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60Co源的半衰期为5.27年,β衰变产生的两条y射线的能量为1.17和1.33MeV,平均能量为1.25MeV。

第七章三维放射治疗技术⒈三维适形放疗主要使用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叶光栅MLC形成的照射野来进行照射,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形式。

⒉如今是工程技术发展的时代,通过影像设备来引导适形调强放疗(IGRT)的技术已成为当下肿瘤放射治疗的主流。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治疗技术,是指在三维空间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始终保持一致。

螺旋断层调强治疗:是一种在CT影像实时引导下的360°全角度照射概念的调强放射治疗设备。

简单的说,螺旋断层调强治疗就是把直线加速器放在CT的滑环架上,使用扇形光子束实施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分布特点①高剂量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②靶区外的剂量迅速下降③靶区内的剂量分布均匀IGRT临床应用的必要性①分次治疗的的摆位误差②治疗分次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③治疗分次内的靶区运动三维适形放疗和传统的普通放疗相比首先,它可以精确的了解靶区以及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其次,由于它对靶区以及周围正常器官的空间位置有很精确的了解,所以不必要的照射可以遮挡,危及器官可以得到恰到保护。

放射治疗技术一、填空题1.直线加速器利用(电磁波)给电子加速。

2.影响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包括(放射线的质),(照射野的大小),(源皮距)。

3.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于放射治疗的射线束有两种,即(高能X线)和(电子线)。

4.放射治疗常用方法有(近距离治疗),(远距离治疗),(同位素治疗)。

5.钴60放射性核素,是其稳定的同位素钴59在(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轰击)而后生成的。

6.通常在X线治疗机中,采用(滤过板)以吸收其软光子,使X射线硬化。

7.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对于内脏的肿瘤应以(手术为主),对于鼻咽癌、早期喉癌和早期恶性淋巴瘤以(放疗为主),而对于白血病,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应以(化疗为主)。

8.高能X线物理特性包括(穿透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热作用)、(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9.在X线特性中,(电离作用)是放射治疗的物理基础。

10.在放射治疗中使用的γ射线是(放射性钴60 )在其(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它的本质是(电磁波),平均能量为( 1.25MeV ),半衰期为(5.27年),最大剂量点在皮下( 0.5cm )。

11.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联合应用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

12.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包括:(3DCRT ),( SRT ),( IMRT )。

13.γ射线的物理特性包括(穿透力强)、(保护皮肤)、(骨和软组织具有同等的吸收)、(旁向散射小)。

14.在肿瘤治疗中,约有( 75%)的患者需要采用或加用放射治疗。

15.放疗用高能X线产生的条件是( 高速电子 )、(高真空)、(阳极靶)。

16.高能电子线主要用于(表浅或偏位)肿瘤和(侵润淋巴结)的治疗。

17.三维适形放疗是利用(多叶准直器)调整照射野的形状。

18.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

二、概念1.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即放射性强度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物理半衰期。

2.皮肤量:照射野范围内,射线被皮肤表面吸收的剂量。

3.HVL:使χ射线强度衰减50%所需特定吸收体的厚度。

吸收体一般用铝或铜。

4.内照射:将放射源植入组织内或放入脏器腔隙内进行照射。

5.等剂量曲线:将模体中百分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即成等剂量曲线,实际上它是一个平面。

6.放射生物效应:放射线导致的生物机体的放射性损伤,包括直接放射生物学效应和间接放射生物学效应。

7.照射野: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摸体的范围,用摸体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面积。

8.组织量:在照射野范围内,射线穿过皮肤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

9.外照射:放射源距体外一定距离进行的治疗叫外照射。

10.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由不稳定原子核转变成更稳定结构的过程。

11.百分深度剂量:在照射野中心轴上,模体内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率Dd与参考深度d0处的吸收剂量率Dd0之比。

三、选择题1.影响X线穿透力的是( A )A.管电压(KV);B.管电流(mA);C.曝光时间(s);D.照射野;E.以上都不是。

2.滤过板的作用是( B )A.使线质变软;B.降低被检者剂量;C.降低 X线高能部分的比例;D.增加X线强度;E.增加对比度。

3.直线加速器与钴60治疗机比较其优点是()A.皮肤剂量大;B.结构简单;C.半影较大;D.治疗深度大;E.骨吸收大。

4.以下属电离辐射的是( A )A. γ射线;B. 无线电波;C. 微波;D.超声波;E. 红外线。

5.以下属于肿瘤综合治疗方法的是( E )A. 术前放疗;B.术后放疗C.术中放疗D.同步放化疗;E.以上都是6. 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不包括 ( E )A. 术前放疗;B.术后放疗;C.术中放疗;D.同步放化疗;E.理疗。

7.影响照射剂量的因素是( E )A.电子速度;B.电子数量;C.照射时间;D.照射野;E.以上都是。

8.γ刀与X刀相比较其缺点是( B )A.更小的表面剂量;B.半影大;C.靶区剂量高;D.治疗深度大;E.结构简单。

9.滤过板的作用不包括( A )A.增加X线穿透力;B.线质变硬;C.减小病人剂量;D.总能量减小;E.高能X线比例增大。

10.以下不能实现精确治疗的设备是()A.γ刀;B.X刀;C.射波刀;D.螺旋刀;E.MRI四、简答题1.画出6MV高能X线百分深度剂量曲线。

3.放射治疗使用的放射源。

放射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类:(1)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γ射线;(2)χ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χ射线;(3)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等。

4. 剂量建成效应。

γ射线及高能X线在穿过人体组织时,最大剂量点位于皮下一定深度处,而皮肤剂量较小。

这种现象称为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

5. IMRT技术。

IMRT:肿瘤剂量要准确;治疗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照射野的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照射剂量,降低受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的受量范围;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超过允许耐受剂量。

6. 射波刀产生的X线物理生物学特性。

(1)穿透作用(2)电离作用(3)荧光作用(4)热作用(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7. 射波刀产生的γ线物理生物学特性。

(1)穿透能力强,深部剂量高,射野半影小,剂量分布均匀,适用于治疗体内深部的肿瘤;(2)射线能量高,皮肤剂量低,其最大能量吸收发生在皮肤下0.5cm深度处。

(3)骨和软组织具有同等的吸收(4)旁向散射小(5)经济可靠8.近距离治疗的特点。

辐射能绝大部分被肿瘤吸收,可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而正常组织及邻近的敏感器官很少受到照射。

被视为“高剂量-高精度”的治疗方法。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较差。

9.照射防护方法是什么?。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10.高能电子线物理生物学特性。

①射程有限,可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②易于散射,皮肤剂量相对较高;③随着源皮距的增加,照射野的剂量均匀性迅速变差,半影增宽,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大小变化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