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教案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项目指导书二〇〇九年七月二等水准测量实训项目指导书1 任务概述某地占地面积1000余亩,平均海拔73m,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
实训内容有:测区踏勘、实地选点、二等水准观测(往返)、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编算、水准网平差计算。
2 测区已有资料2.1 1:1000地形图;2.2控制点成果表;2.3控制点点之记。
3 作业依据3.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以下简称规范。
3.2本实训项目指导书。
4 高程基准与作业方法4.1高程基准本次作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 作业方法4.2.1根据地形条件沿主干道布设5-8个水准点组成闭合环,并绘制水准点点之记。
相邻两水准点之间的水准路线为一测段,相邻的2-3个测段为一区段。
4.2.2 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应每天检验i角,若i角较为稳定时,以后每隔15天检验一次,直到作业结束。
4.2.3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乘,沿同一道路进行。
4.2.4 在一个区段内,先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时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4.2.5观测时间与气象条件要求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观测: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内;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d. 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4.2.6测站观测程序a.往测奇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b.往测偶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c.返测奇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d.返测偶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二等水准测量教学提纲

二等水准测量沉降观测(二等水准测量)实训一、目的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1、熟悉D S1型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铟瓦尺的读数方法及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技术要领;2、掌握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仪器及工具D S1型精密水准仪一台,铟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扶杆四根,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1、精密水准仪的构造精密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中,例如建筑物沉降观测,大型精密设备安装等测量工作。
精密水准仪的构造与D S3水准仪基本相同,也是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其不同之点是:水准管分划值较小,一般为10"/2m m;望远镜放大率较大,一般不小于40倍;望远镜的亮度好,仪器结构稳定,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小等。
为了提高读数精度,精密水准仪设有光学测微器,如所示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它由平行玻璃板、传动杆、测微轮和测微尺等部件组成。
平行玻璃板装置在望远镜物镜前,其旋转轴与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平面相平行,并与望远镜的视准轴成正交。
平行玻璃板通过传动杆与测微尺相连。
测微尺上有100个分格,它与水准尺上一个分格(1c m或5m m)相对应,所以测微时能直接读到0.1m m(或0.05m m)。
当平行玻璃板与视线正交时,视线将不受平行玻璃板的影响,对准水准尺上B处,读数为146(c m)+a。
转动测微带动传动杆,使平行玻璃板绕旋转轴俯仰一个小角,这时视线不再与平行玻璃板面垂直,而受平等玻璃板折射的影响,使得视线上下平移。
当视线下移对准水准尺上146c m分划时,从测微分划尺上可读出a 的数值。
如所示是我国北京测绘仪器厂生产的D S1级水准仪,光学测微器最小读数为0.05m m。
2、精密水准尺的构造精密水准仪必须配有精密水准尺。
这种水准尺一般都是在木质尺身的槽内,引张一根因瓦合金带。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手册

2019年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培训精密水准测量实训手册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人力资源部2019年05月09日精密水准仪使用与检验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了解精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读数方法;2.初步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及平差计算;4、强化学员对水准测量的认识,掌握水准测量的程序,切实可行的应用到工程中,为项目施工提供依据,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5、培训结束后,将会对每个学员进行考评。
考评依据及占比:现场操作记录占比50%,成果计算占比30%,培训纪律占比20%考评结果分A、B、C、D四档,得分90-100为A档,得分80-90为B档,得分70-80为C档,得分60-70为D档二、实训安排2.1本实验安排一天时间实训;2.2实验每个小组由 6 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训步骤及要点3.1掌握精密水准仪使用方法及国家二等水准观测过程;3.2根据场地已知水准控制点,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按照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各未知点高程。
3.3.观测顺序3.3.1往测时奇数站照准标尺分化的顺序为:1)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化;2)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化;3)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化;4)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化;3.3.2往测时偶数站照准标尺分化的顺序为:1)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化;2)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化;3)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化;4)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化返测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时的偶、奇测站相同。
四、仪器及工具每组领取精密水准仪 1 台,铟钢尺 1 套,记录板 1 块,记录纸若干;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主要技术要求5.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5.2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六、实训任务由所给已知控制点,利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并进行平差计算求得未知点高程。
控制点数据及观测任务如下:第一组:已知控制点A1(H=105.711m)测定未知点A2、A3、A4、A5的高程值;第二组:已知控制点B1(H=105.518m)测定未知点B2、B3、B4、B5的高程值;第三组:已知控制点D1(H=105.504m)测定未知点D2、B3、D4、D5的高程值;第四组:已知控制点E1(H=105.555m)测定未知点E2、E3、E4、E5的高程值;第五组:已知控制点G1(H=105.629m)测定未知点G2、G3、G4、G5的高程值。
《二等水准测量》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包括高度差测量、测量精度控制 等。
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和设备
详细描述二等水准测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水准仪、三脚架等,以及它们 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的准备工作
阐述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测点选择、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站点的选择和设置
讨论选择二等水准测量站点的考虑因素,并介绍正确设置测点的方法和技巧。
观测操作和记录方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测量记录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二等水准测量》PPT课 件
二等水准测量是测量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课件将深入介绍二等水准的定 义、意义、方法、仪器设备等内容,并探讨其在工程测量和国土测量中的应 用。
二等水准的定义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解释二等水准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与其他水准等 级的区别和联系。
二等水准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二等水准测量在建筑、工程、测绘等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国土测量 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
二等水准测量

沉降观测(二等水准测量)实训一、目的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1、熟悉D S1型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铟瓦尺的读数方法及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技术要领;2、掌握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仪器及工具D S1型精密水准仪一台,铟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扶杆四根,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1、精密水准仪的构造精密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中,例如建筑物沉降观测,大型精密设备安装等测量工作。
精密水准仪的构造与D S3水准仪基本相同,也是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其不同之点是:水准管分划值较小,一般为10"/2m m;望远镜放大率较大,一般不小于40倍;望远镜的亮度好,仪器结构稳定,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小等。
为了提高读数精度,精密水准仪设有光学测微器,如所示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它由平行玻璃板、传动杆、测微轮和测微尺等部件组成。
平行玻璃板装置在望远镜物镜前,其旋转轴与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平面相平行,并与望远镜的视准轴成正交。
平行玻璃板通过传动杆与测微尺相连。
测微尺上有100个分格,它与水准尺上一个分格(1c m或5m m)相对应,所以测微时能直接读到0.1m m(或0.05m m)。
当平行玻璃板与视线正交时,视线将不受平行玻璃板的影响,对准水准尺上B 处,读数为146(c m)+a。
转动测微带动传动杆,使平行玻璃板绕旋转轴俯仰一个小角,这时视线不再与平行玻璃板面垂直,而受平等玻璃板折射的影响,使得视线上下平移。
当视线下移对准水准尺上146c m分划时,从测微分划尺上可读出a 的数值。
如所示是我国北京测绘仪器厂生产的D S1级水准仪,光学测微器最小读数为0.05m m。
2、精密水准尺的构造精密水准仪必须配有精密水准尺。
这种水准尺一般都是在木质尺身的槽内,引张一根因瓦合金带。
测量教学:二等水准测量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后 尺
下丝 上丝
前 下丝 尺上丝 方向
后距 前距 及
号 视距差
d 尺号
标尺读数
基+K
减辅
基本分划① 辅助分划②
备 考
后
(2)
(6)
前
(4)
(5)
(1) (3) 后-前
(7)
(8)
(11)
(9) (10) h
- (12)
后
132 575 132 567
1
前
178 933 178 927
• 四、计算 • 计算中主要是用机内自带平差程序将所测数据进行平差,我们建议不用此项
功能,因为平差过后所有原始数据都将被覆盖并且不能被恢复。 • 五、内业 • 数字水准仪内业处理较为简单,在PC机上装好传输软件后将项目文件传输到
指定的文件夹中,用记事本打开,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显示: 此时 将Db和Df相加即为测段长度L,Z即为高差。将往返测高差代数想加即为该测 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根据规范求得允许误差,二者相比即可(注意测段长 度L的大小为往返测测段长度的平均值)。 • 六、注意事项 • 1、每开始一条测段或同一测段的往测和反测都要分别建立新项目,并且要保 证新建项目名称在仪器中没有同名的项目存在,具体项目名字自己定义。 • 2、线路测量要注意测量模式的选择,往测为aBFFB,反测为aFBBF。往返 测都要在偶数站上才能结束测量。 • 3、测段开始的点号和结束的点号都要实名输入,这将有利于内业分析和管理 数据;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要每隔三四个测站检查一下前后视距累计差是否过 大以便及时逐渐将其缩小。 • 4、数字水准仪测量对扶尺人员责任心要求较高,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泡 居中(上下气泡不一致时以上面气泡为准);在软地面作业时要将尺垫踩实 ,防止尺垫移位,并协助仪器观测人员适当控制视线长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二等水准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一段既定线路进行往返二等水准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加为了满足我们课程的需要,我们测量3111班测量一小队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陕铁院到李家堡村段路线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实训,全长大约1公里,路线起点位于陕铁院,终点位于李家堡村中段,采用二等水准形式进行外业测量。
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2.测区概况李家堡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渭花路,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陕铁院测绘实训基地相接壤。
该测段地势起伏比较平坦,路线多为公路,测量任务相当艰巨,渭南市最近气候温度非常的热,温度达34度左右,而且路上来回的车辆为测量工作带来众多不便。
3.技术指标: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及技术要求执行。
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二等水准测量教案

( 14 )=( 3 ) + K - ( 8 )
式中 K 为基辅差(对于 N3 水准标尺而言 K=3.0155m)
( 13 ) = ( 4 ) + K - ( 7 )
( 15 ) = ( 3 ) - ( 4 )
( 16 ) = ( 8 ) - ( 7 )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
(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1. 仪器、工具及人员
仪器、工具:N3或DS1精密水准仪一套,因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人 员:共四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尺、量距二人。
2.测量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
(5)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水准测量教案
工程测量教案首页
第 15 次课授课时间 2012 年 4 月 18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 10 日
建筑工程技术(大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年级 10级专业、层次专)
专业技术授课方式小教员魏亮学时 2 职务 (大、小班) 班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测量学》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覃辉、马德富、熊友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
2.熟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教学法,主要内容有:
1. 仪器、工具及人员 10min
2. 测量方法 25min
3. 数据记录、处理 15min
4. 规范要求 20min
5. 注意事项 20min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基本内容时间分配
1. 仪器、工具及人员
仪器、工具:N3或DS1精密水准仪一套,因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人员:共四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尺、量距二人。
2.测量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
(,)、首先将仪器整平。
(,)、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
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尺,使气泡精密居中,用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并读数,然后按下、上丝视距丝读取视距。
(,)、用楔形丝对准辅助分划进行读数。
(,)、再转向后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进行辅助分划的读数。
至此一个测站的观测工作结束。
以上为奇数的后,前,前,后观测程序,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基本内容时间分配
3.数据记录、处理
下丝下丝后前测基 +K 标尺读数方尺尺尺上丝上丝站减
及备考编辅后距前距基本分划辅助分划向号
号 (一减二) (一次) (二次) 视距差
( 1 ) ( 5 ) 后 ( 3 ) ( 8 ) ( 14 )
( 2 ) ( 6 ) 前 ( 4 ) ( 7 ) ( 13 )
( 9 ) ( 10 ) 后 - 前 ( 15 ) ( 16 ) ( 17 )
( 11 ) ( 12 ) — ( 18 )
后
前
后 - 前
( 1 ) 至( 8 )为原始记录数据。
视距部分的计算
( 9 ) = ( 1 ) - ( 2 )
( 10 ) = ( 5 ) - ( 6 )
( 11 ) = ( 9 ) - ( 10 )
( 12 ) = ( 11 ) + 前站( 12 )
高差部分的计算与检核
( 14 ),( 3 ) + K - ( 8 )
式中 K 为基辅差(对于 N3 水准标尺而言 K=3.0155m) ( 13 ) = ( 4 ) + K - ( 7 )
( 15 ) = ( 3 ) - ( 4 )
( 16 ) = ( 8 ) - ( 7 )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基本内容时间分配
( 17 ) = ( 14 ) - ( 13 ) = ( 15 ) - ( 16 )检核 ( 18 ) = [ ( 15 ) + ( 16 ) ] /2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外业计算尾数取位如下表规定:
项往(返)测测段距往(返)测测段高目各测站高差水准点高程离差
距离总和高差总和 mm mm 等km 中数 km mm 中数 mm 级
一 0.01 0.1 0.01 0.01 0.1 1 二 0.01 0.1 0.01 0.01 0.1 1
4.规范要求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规定现差
单位为米
任一测站视线高度前后视距等级仪器类别视线长度上前后视(下丝读差距差累积数)
二等 DS05或DS1 ?50 1? 1?3 ?0.3
单位为毫米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
数的差基辅分划基辅分划所检测间歇点等级读数的差测高差的差高差的差 0.5cm刻划标1cm刻划标
尺尺
二 1.5 3.0 0.4 0.6 1.0
测段、区段、路检测已测等级段往返测高差不附合路线闭合差环闭合差测段高差之差符值
二等 4k4L4F4R 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测段长度小于0.1km 时,按0.1km计算;
L——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F——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基本内容时间分配
5.注意事项
(,)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 记录员除了记录和计算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条件是否合乎规定,限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及时通知观测员重测。
记录员必须牢记观测程序,注意不要记录错误。
字迹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更不允许描字和就字改字。
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
(,) 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
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 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
(5)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6)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削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8)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歇时,最好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水准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加以标记,间歇后,应对两个间歇点的高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符合限差要求(对于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应 ?1.Omm ),就可以从间歇点起测。
若仅能选定一个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则在间歇后应仔细检视,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方可由间歇点起测。
(教案末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同时也小结
熟悉了二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等水准测量与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有何区别,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数据平差处理。
下次课
预习要点
实施情况及
正常分析
正常
实施情况及
分析
++
OO
B
+A COC+ HCO +++ AB 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