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献给母亲的歌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了解并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歌颂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阅读与理解。

2. 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3. 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阅读课文《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母爱的歌颂和感激。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谢。

5. 创作:引导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评估学生对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对母爱的表达。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对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文本。

2. 关于母亲节的资料和视频。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适用于一节40分钟的课堂。

2. 课堂活动分配:导入(5分钟)、阅读课文(10分钟)、讲解课文(10分钟)、讨论(5分钟)、创作(10分钟)。

九、教学扩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制作礼物等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激和爱意。

2. 邀请学生的母亲参加课堂活动,增进学生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献给母亲的歌》是一首感恩歌曲,表达了对母亲的无尽敬意和感激之情。

2. 歌曲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母亲辛勤劳动的场景,第二部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

3. 旋律特点:曲调优美、抒情,充满温暖和感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献给母亲的歌》,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 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感恩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母亲,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导入新课。

2. 学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3.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会感恩,尊重长辈。

7. 作业布置:回家后,为母亲唱一首歌曲,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使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母亲节的视频片段,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个人与母亲的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提供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示和背景信息。

2. 准备录音机或音乐播放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3. 准备乐谱和歌词打印件,供学生跟随学唱。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2篇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2篇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4【活动设想】这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关于母爱。

“母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母亲不但生育了我们,更养育教育了我们,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到母爱的伟大,认为妈妈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或会为一点小事就认为妈妈不爱自己,甚至和妈妈发生冲突。

孩子根本没有从生活点滴看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我想通过开展这样一堂综合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认识母亲,理解并孝顺母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1、能力目标: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2、情感目标: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3、知识目标: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实施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2、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3、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活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诗歌《游子吟》引入正题。

这首诗歌是歌颂谁的?(全体):母亲。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这又是歌颂谁的呢?也是母亲。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

当我们思念家乡时,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现在,让我们再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二、多角度看母爱(过渡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同样,母爱的真挚是相同的,但母爱的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1、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再说说你的感受。

2、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

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三、谢母恩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新人教版

献给母亲的歌活动目标:(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导入: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沟通,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同学在本次活动中由课本中胡适所写的《我的母亲》走近生活中的母亲,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体会,用笔去记录真情。

今天,就把我们的活动感受在这里用流畅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我们每一个人从中也有所收获。

一、念母恩、谈感受第一学习小组:由同学们朗读自创的有关母爱的诗文第二学习小组:名人有关母爱的名言、格言第三学习小组:讲述新闻报道中母爱的故事第四学习小组:人类与动物母子的图片二、走进母亲、理解母亲采访母亲的成长及抚养我们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三、送祝福、表心声第五学习小组:1、如果要你用比喻手法形容一下“母爱”,你会怎么说?2、现在如要你对妈妈说些最想说的话,你会说……?四、如何回报母亲第六学习小组:母亲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五、妈妈,请听我说用深情的语言或动听的歌声抒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小结:语文学习不仅是从课本学习,同时也是向社会的学习,本次活动,同学们的参与、表白证明了你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用画家一样的眼睛去发现妈妈的美,我们用作家一样的笔,去塑造我们思想深处母亲,我们用演讲家一样的流畅语言表达了我们心中的爱。

此次学习,告知人们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通过这节课,我们也衷心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作业:作文: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基本内容。

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表达,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中心思想。

2. 合作探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母亲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妈妈的吻》导入课堂,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预习课文的成果,介绍作者、背景及中心思想。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献给母亲的歌》,解析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表达。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5. 情感教育:讲述一些关于母爱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伟大,提醒学生要珍惜和孝敬母亲。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母爱的作文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母亲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献给母亲的歌》。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学生能够通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孝敬之心。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文本。

2. 与母爱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母爱主题的作文范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优秀教学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优秀教学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优秀教案详案【活动目标】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多侧面认识母亲,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的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活动重点】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活动难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活动准备】1.自制幻灯片课件;2.有关母亲的歌曲;3.学生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诗词歌赋、图片、故事等资料.【时间安排】1.课外时间:一周2.课内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不南部巴荷比报价可见科技界客户本报今后会尽快《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课。

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已经能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加上他们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设计思路】本节课,围绕“歌”这根主线,首先放《母亲》的歌碟导入,通过“一支文学之歌——诠释母爱”﹑“一曲温馨之歌——赞美母爱”﹑“一折理解之歌——评议母爱”﹑“一段感动之歌——回报母爱”、“一首深情之歌——同唱母爱”等五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于浓浓的感恩氛围中达到感情高潮,最后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结束本课。

【活动过程】一、课前准备,搜集整理资料1、分组。

根据学生的自愿组合,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参加活动,第一小组搜集有关“母爱”的诗词歌赋、第二小组搜集母爱的温情感人故事、第三小组搜集母爱的图片、绘画、摄影等,第四小组实地采访母亲,了解母亲的喜乐、烦恼、愿望等并加以整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这首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爱,学会珍惜和回报。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曲调、歌词及意义。

2. 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献给母亲的歌》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体会母亲的爱。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2. 理解并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

3. 互动法: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2. 准备乐谱或投影仪,展示歌曲歌词。

3. 准备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故事等。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或纸张,供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背景和创作灵感,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3. 学唱歌曲: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调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曲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学习。

5. 展示环节:每组轮流演唱歌曲,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八、课堂活动:1. 情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创作表达: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音乐、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展示自己的创作。

3. 小组竞赛:设置一个小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音乐、舞蹈或其他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热爱,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九、课堂总结:1. 回顾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意义和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回报母亲的爱。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献给母亲的歌》。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之心。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达的深沉母爱的理解。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母亲有哪些感激之情?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默写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提醒学生要珍惜和回报母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献给母亲的歌》。

2.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可以是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可以是描述一次与母亲相处的经历。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播放温馨的背景音乐或观看关于母爱的短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使其更好地融入课文学习。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与母亲的故事和感受,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母亲的歌》
时间参加人员
地点主备人课题《献给母亲的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母爱”﹑“感受母爱“、“歌颂母爱”、“回报母爱”四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平凡而伟大,从而尊重母亲,热爱母亲,孝敬母亲!
重、难点
即考点
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使用Mp3 或多媒体
教学环节安排备注课前准备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
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
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
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
式展示成果。

2.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
活动。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
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
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
“母爱”。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


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
天的老了……
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二、品读母爱:
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至今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很多,请大家把你搜集到的与母爱有关的素材与小组其他
同学进行交流,并谈谈你对所展示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每小组选一人上黑板写出你们组搜集到的资料)(播放轻音乐,巡视指导)(点学生读作品,谈感受)
参考资料
1、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广,父母恩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噢,就是“妈妈”。

(纪伯伦)
2、诗中的母爱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献诗给母亲(刘廷蔚)
母亲啊/在你的田园里/我是青青的禾麦/,/你扶过犁/降过血雨。

/到何年何节/才能向你俯首,/说是你收成的时候,/献上累累穗串/偃覆在田塍上,/遮盖你劳苦的印迹?/母亲啊!/爱之果粒/要分散在路上/一切饥馁孤独的人了。

三、感受母爱
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所表达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动,为了子女她们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乳汁、鲜血、甚至生命。

让我们以一种肃穆敬仰的心,静默一分钟来怀念那些伟大的母亲。

在静默的时候,想一想
自己的父母为你付出了哪些……
请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心的生活小事,再说说你
的感受。

先给大家1-2分钟想一下,然后指导学生交流。

四、歌颂母爱:
通过交流,我觉得“每一位子女的身后,都有一位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伟大母亲!”母亲太伟大了,现在我们用歌来
赞美伟大的母亲,在你的记忆中你听过哪些赞美母亲的歌曲?
可点小组唱歌曲一小段。

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对于母爱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我想听听大家是如何认识母爱的?
先小组交流,再点几个学生交流。

五、回报母爱: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提问:
六、总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

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

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
片段创作
片段交流:先小组交流,优秀片段班内交流。

片段一:
到家了,我从书包里拿出考卷,错的都是计算题。

这时我的眼睛开始在眼眶中徘徊,心想,是现在告诉妈妈,还是等她今晚回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打电话给妈妈。

我拿起电话,又放了下去,折腾了几次,最后我鼓足勇气,拨起了号码。

今天的按钮似乎很硬,好容易才打通了电话,只听“喂”的一声。

啊!是妈妈,她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柔和,我真不舍得破坏她的心情。

顿时,我的泪像泉水似的涌了出来。

脑海里想了许多:长期以来,妈妈为了我辅导我学习总是很晚才睡,早晨又早早起床照料我吃饭。

平时省吃俭用,可是为了我的健康和学习,却几乎是不惜一切。

再加上妈妈过两天要专业考核,天天加班加点复习,我真怕为了这件事而使她失去考试的信心。

想了许久的我,连母亲说的话都没听见,只是抽泣着。

我从头到尾重复着“我考的好差”这句话。

而妈妈只送了我一句话:“学样东西就应该认真学,不能马虎,失败只能代表过去,摔倒了爬起来,再来!”我细细的品味这句话,心里的阴霾烟消云散。

片段二:
不知过了多久,风停雨息,我依偎在母亲的怀中,看着她苍白的脸,岁月在这里刻下了她的沧桑,时光染白了她缕缕青丝,疲惫掩去了她昔日明眸中的光芒,我听到她深埋于胸膛的心跳动如初。

此刻,我恍然领悟:生命是宝贵的,但世间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还要伟大,更珍贵——那就是母爱。

历史的车轮可以辗覆一切有型的事物,而无发磨灭母亲关怀孩子的心。

我感动于母亲的勇气,感动于母亲的泪水,感动于母亲为了让我拥有坚强、勤劳、负责的品格而做的一切。

并不是我的母亲不好,而是她用一种比任何其他妈妈更深切的方式来爱我。

例文赏析
母亲节的礼物
母亲节那天,我骑上自行车,挎起菜篮子,哼着《失忆周末》,朝市场“驰去”。

路程并不远,几分钟便到了。

放好车,我提着菜篮子钻进拥挤的人群。

平时我常和妈妈一起来,今天独自前来,是想送份母亲节礼物给妈妈——为她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因为早有打算,一会儿便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瓜菜未买。

摆菜摊儿的很多,我东看看、西瞧瞧,拿不定主意。

“妹妹,买些菜吧!”一个沙哑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循声望去,角落里坐着一个矮小的阿婆。

我看了看她的菜,真是“物似主人”:又老又小。

我打算走开,但她那哀求的眼神和无奈的笑容却好似牵绊住了我的脚步。

于是我蹲下身去,挑了一把最好的让她称。

她是用杆秤称的,我一眼就看出了她的手有残疾:左手没了两根手指。


手只剩下手掌部分,手指全没了。

她居然能用右手的手掌部分提起杆秤前端的那根绳子,大概是天长日久练出来的吧!
她发现了我的目光,幽幽地说:“小时顽皮弄伤的。

”说完淡淡地笑了笑。

她的手残疾成这样,怎么还出来卖菜?她的儿女呢?今天还是母亲节呢!是没儿没女还是儿女不尽赡养的责任?
“一块五。

”她打断了我不断涌起的思绪。

我麻利地从钱包中抽出一元五角。

正要将钱递给她时,我心二动,把钱收了回来。

我又挑了最差的一把菜。

这次是一元。

我付了两元五角,把最好的和最差的两把菜一同放进篮子里,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我有点儿不安,怕妈妈说我傻,竟买了这么差的一把菜;我又有点儿自豪:真的挨骂也值,就算是我送给婆婆的一份母亲节礼物吧!
风很凉爽。

我飞车回到家,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了顿不错的饭。

妈妈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

而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更令妈妈感动,她很欣慰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个母亲节我心里特别愉快。

【评语】。

这类题目,不易“出彩”,写不好就容易平铺直叙,无非是给母亲买了什么礼物,缺少更多的内涵。

而作者构思却十分奇巧。

明写“我”去买菜,回家给母亲做顿饭;暗写在买菜的过程中,向残疾人奉献了一片爱心。

于是就出现了“一石双鸟”的效果——同时为两位母亲献爱心。

这样,一个很平淡的题目就写得富有内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