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技术-常见鱼类)

合集下载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水产品的种类很多,有鱼类、虾蟹类、软体贝类等,品种不同加工方法也有不同。

一、鱼类原料的初加工(一)体表及内脏的清理加工1、褪鳞加工:特殊鱼的鱼鳞,如新鲜的鲥鱼,鳞片中含有较多脂肪,烹调时可以改善鱼肉的嫩度和滋味,应保留。

2、去鳃加工:鱼鳃是微生物最多的地方。

鱼类有两个鳃,每鳃各有5 个鳃裂,其中4 个鳃裂上各有2 个鳃片,第五个鳃裂上无鳃片,但连接着咽齿,去鳃时一同去掉。

3、开膛加工:开膛去内脏的方法有:(1)腹出法:从腹部剖开,将内脏取出,常用于“红烧鱼、松鼠鱼”等。

(2)脊出法:从鱼背处下刀,沿脊骨剖开取出内脏,常用于“荷包鲫鱼”(3)鳃出法:用两根筷子从嘴部插入,通过两鳃进入腹腔将内脏搅出(切断肛肠),制作“叉烧鳜鱼、八宝鳜鱼”等。

4 、内脏清理:鱼漂富含蛋白质,特别是鮰鱼漂、黄鱼漂更是上品,加工时应剖开洗净。

鱼腹腔壁内附着一层黑色薄膜腥味重,应刮洗干净。

5、无鳞鱼的黏液去除加工:常用的去除黏液的方法,有浸烫发和盐醋搓揉法两种(1)浸烫发:将表面带有黏液的鱼,如鮰鱼、泥鳅、鲶鱼、鳝鱼、鳗鱼等,用热水冲烫。

根据鱼的品种不同应灵活掌握水温。

一般鳗鱼的水温在50-100度;黄鳝、泥鳅的水温在60-80度。

在水中加入葱、姜、盐、醋、酒等调料,可使鳝鱼体内和体表黏液中的三甲胺被中和,大大减轻土腥气味,并使鳝鱼表皮发光。

(2)盐醋搓揉法:将宰杀去骨的鳗肉或鳝肉放入盆中,加入盐、醋后反复搓揉,待黏液起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多用于“生炒鳗片、炒蝴蝶片”等。

(二)鱼的分割与剔骨加工1、鱼的骨骼结构:由头骨、脊椎骨、肋骨、鳍组成。

2、鱼的肌肉结构:鱼的肌肉主要是横纹肌,即骨骼肌,可分为白肌和红肌。

红肌分布与经常运动的相关部位,如胸鳍肌、尾鳍和表层肌等。

特点是收缩缓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如鲤鱼的红肌就发达。

白肌则相反,收缩性强,游动范围小,灵活,如白鱼、黑鱼等。

3、鱼的分割部位及应用鱼头:以胸鳍为界限割下,其骨多肉少、肉质细嫩,皮层含丰富的胶原蛋白,适合红烧、煮汤等。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将农产品进行基本处理,以便延长保鲜期和增加附加值的过程。

在农产品初加工中,水产品加工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产品加工技术,以提高农产品初加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鱼类加工技术鱼类是最常见的水产品之一,其加工技术分为鱼的剖腹、去腮、除鳞、去内脏等基本工序。

鱼的加工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鱼进行剖腹处理,然后用水清洗鱼腹腔,去除鱼内脏。

接下来,使用专业工具去掉鱼鳞和鱼骨头,使鱼肉变得干净利索。

最后,用清水彻底清洗鱼肉,确保其质量和食用安全。

二、贝类加工技术贝类是另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其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清洗、烹煮和开壳等步骤。

首先,将贝类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其外壳表面的污物和杂质。

然后,在开水中将贝类煮熟,以确保其食用安全。

最后,使用工具将贝类壳身完整地打开,以便食用者食用。

三、虾蟹类加工技术虾蟹类是广受欢迎的水产品品种,其加工技术包括剥壳、清洗和烹煮等工序。

首先,将虾蟹剥壳,去除外壳以及虾线等不可食用的部分。

然后,用清水洗净剥好壳的虾蟹,去除掉表面的脏物。

最后,将虾蟹放入沸水中煮熟,使其变得美味可口。

四、水产品腌制技术水产品的腌制技术可以增加其风味和保鲜期。

常见的腌制方法包括盐腌、酱油腌、酱脆等。

在进行腌制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添加适量的调味料和香料,提升水产品的口感和风味。

五、水产品营养保鲜技术为保持水产品的新鲜和营养价值,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常用的保鲜方法包括冷冻、真空包装、高温短时处理等。

冷冻可以将水产品迅速冷却并保持低温,延长保鲜期。

真空包装可以排除氧气,减缓水产品的变质速度。

高温短时处理可以杀灭细菌,减少水产品的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农产品初加工中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鱼类加工技术、贝类加工技术、虾蟹类加工技术、水产品腌制技术以及水产品营养保鲜技术,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工技术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工技术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工技术为解决四大家鱼市场销售困难、价格低问题,提高成鱼附加值,2002~2003年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风味腊鱼、鱼丸、鱼排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产的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一、风味腊鱼加工1.加工工艺流程原料鱼→预处理(清洗、去鳞、净膛、去头)→漂洗→沥水→腌制→脱盐→调味腌制→干燥→检验→切块→称量→包装2.加工办法(1)原料的选用。

选用草鱼、青鱼、鳊鱼等作为原料鱼加工,鱼质量应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鱼体完整,无病、色泽正常,一般草鱼、青鱼1.5千克/尾以上,鳊鱼0.5千克/尾以上。

(2)预处理。

清洗鱼体,除去鱼鳞,然后进行宰杀,草、青鱼去头去尾去内脏,从背面剖开成片、肉厚处再打花刀,鳊鱼除去头部鳃并剖割腹部除去内脏。

(3)漂洗。

将宰割后的鱼体用循环水反复清洗干净,去除污血、鱼鳞及杂物。

漂洗好后的鱼体要捞出放进竹筐沥干水备用。

(4)腌制。

采用低盐腌制技术,用盐为鱼体重的4%~5%,利用撒盐法,在器皿底部先撒一层盐,接着装一层鱼撒一层盐,在腌至容器口时,最后撒一层盐封口。

腌至起卤后及时用石头加压,使鱼体全部浸在卤水中,腌5~6天出卤。

(5)脱盐。

腌好后的鱼先在卤水中洗净再浸泡于淡水中,浸泡时间1~2小时。

(6)调味腌制。

将脱盐的鱼取出放入调味液中浸渍2~3小时,并翻动,使调味液充分均匀渗透。

调味液主要利用天然香辛料(花椒、八角、桂皮、生姜、荷叶等)进行复配,添加适量盐、白糖、料酒等,既可以为产品加香,又有上佳的防腐效果。

(7)干燥。

将调味好的鱼体沥干汁水,采用烘道热风低温干燥,烘干时鱼体温度以不高于35℃为宜,防止出现外干内熟、水分烘不干现象。

(8)切块。

干燥后的腊鱼一般切成3~4厘米见方的鱼块,鳊鱼可整条不切块。

3.包装切块腊鱼经称量后,采用清洁、透明的食品级薄膜塑料袋,进行真空包装。

将袋装腊鱼再装入纸箱,放置平整,纸箱用封箱纸带粘牢。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工艺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工艺

(4)调味干制品 是指原料经调味料拌和或浸渍后干燥的制品,也可 以是先将原料干燥至半干后浸渍调味再干燥的。 原料一般可用中上层鱼类、海产软体动物或鲜销不 太受欢迎的低值鱼类,如鲨鱼、小杂鱼。 品种主要有五香烤鱼、五香鱼脯、五香海龟肉干等。 调味干制品有一定的保藏性能,产品大部分可直接 食用,携带方便,是一种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产品。
(三)鱼贝肉的理化特性 1.物理特性 (1)肌肉组织本身的特性 • 肌肉中的硬度、黏性、弹性等物理性质随其水分含量、 脂含量等重要成分因素而变化。 (2)加工过程中的物性变化 • 鱼肉解冻后,持水力下降,汁液流失,蛋白质变性; • 鱼肉加热时,失去透明感,变为白浊状,硬度增加;另 外,鱼贝类加热后会有水分流失,导致质量减轻。 1.化学特性 (1)颜色随品种不同而各具色彩。
(二)鱼圆 1.工艺流程
原料鱼
前处理
洗涤
采肉
精滤(或绞碎)
加热
成型
调味
擂溃(或斩拌) )
冷却
包装 冷冻鱼糜 半解冻
2.操作要点: ①原料处理:清洗去内脏,清洗水温在10℃以下; ②采肉:用采肉机采肉,通常采2~3次; ③漂洗:除去鱼肉中的有色物质、气味、脂肪、残余的皮 及内脏碎屑、血液、水溶性蛋白质、无机盐类; ④脱水:将鱼肉的水分含量控制在80%左右; ⑤精滤:对于多脂、红身鱼类,其肉经漂洗、脱水后,常 用精滤方法除去杂质,滤出鱼肉的网眼孔径为1.5mm, 10℃以下; ⑥擂溃、调味:先空擂,在加入食盐继续擂溃20~30min, 使肌原纤维陆续溶解成粘稠的溶胶体,然后添加其他辅料 继续擂溃,混合均匀;
五、水产罐头制品 •清蒸类罐头:将处理好的水产原料经预煮脱水后装罐, 加入精盐、味精而制成,又称原汁水产罐头,如清蒸鲅鱼、 清蒸对虾等。 •调味类罐头:将处理好的原料盐渍脱水后装罐并加入调 料而制成,可分为红烧、茄汁、五香、豆豉等。 •油浸类罐头:用精制植物油及其他简单的调味料如糖、 盐油浸调味,如油浸鲅鱼、油浸烟熏带鱼罐头等。

名贵水产品加工工艺

名贵水产品加工工艺

鱼肚的加工
鱼肚,并非是鱼胃,而是鱼的鳔所以又称鱼肚为鱼鳔。鱼肚的种类很多,其中鳖鱼肚、黄唇鱼肚、大黄鱼肚和鳗鱼肚等,都属珍贵佳品。鱼肚是海味八珍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主要营养成分是粘性胶体高级蛋白和多糖物质。据测定每百克干鱼肚含蛋白质84.4,脂肪0.2克,脂肪0.2克,钙50毫克,磷29毫克,铁2.6克。鱼肚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而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滋补和药用价值,有补肾、润肺、滋肝、止血、抗癌等功能。用鱼鳔加工成鱼鳔胶,在医药卫生和工业上有多种用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蒸煮品的加工
(1)将鲜活贝洗净,放在锅内蒸煮(不要加水),待贝壳张开立即出锅。(2)用小刀将肉柱取下,除掉内脏和外套膜。(3)取下的贝柱摊在席子上晒干即成为干贝。
蒸煮时要注意火候,如蒸之过度,闭壳肌全部自动脱离贝壳,制成的干贝将会开裂,外观不美,味道欠佳出成率代。火候不到,壳张不开,半生不熟的加工出来的成品味不美,个体不够完整,同样会影响产品质量。
3.排气封罐:在排气箱中用蒸气加热排气,排气温度105℃,排气时间30分钟,排气后立即将罐盖密封。4.杀菌:封口后的罐头入高压杀菌锅进行杀菌,杀菌温度113℃,升温时间15分钟,杀菌时间60分钟,降温时间15分钟(15′-60′-15′/113℃),降温时用冷水冷却,当罐头的温度降至45℃左右时,即出杀菌釜进行擦罐。
鲍鱼的加工季节一般是夏秋两季,此时鲍鱼较肥,而且便于捕捞。 鲍鱼的传统加工主要是加工成煮干品,现在一般大都就鲜加工成冷冻品或罐头制品,现将几种加工方法简介如下:
(一)干鲍鱼
1.去壳。将采捕的鲜活鲍鱼,用洁净的海水洗去表面的泥沙和其它污物。手持圆头刀从壳的前端肉厚处,巾壳的肉壁插入,切断肉柱取肉出壳,摘除连接的内脏,将肉身洗净。 2.腌渍:将取出洗净的鲍鱼肉加6%的精盐拌匀,腌在盆或缸中,8小时后取出,在海水中轻轻搓洗,去掉鲍肉边缘残留的黑色素和粘液,洗净沥水。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工技术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
真空软包装加工技术还包括对淡水鱼的切割、腌制、调味等工艺步骤 ,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04
淡水鱼类的综合利用 技术
淡水鱼类的鱼粉加工技术
原料处理
烘干
将淡水鱼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切成小块 ,再进行烘干、粉碎、过筛等处理,以制 备成鱼粉。
粉碎和过筛
将淡水鱼块在较低温度下烘干,以防止营 养成分的损失。
精细化加工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淡水鱼类的加工方式也在向精细化方 向发展,如切割、去鳞等工艺的改进。
综合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淡水鱼类的资源,综合利用鱼骨、鱼鳞等副产品也成 为了发展趋势,如制作鱼骨粉、鱼鳞胶等产品。
02
淡水鱼类的传统加工 技术
淡水鱼类的去鳞、去内脏技术
刮鳞
用刀背或啤酒盖边缘,从鱼尾部向头部方向逆向刮鳞片,注 意不要刮破鱼皮。
产品特点
淡水鱼干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具有 地方特色。
成功因素
该地区淡水鱼资源丰富,传统加工技 术成熟,同时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深受消费者喜爱。
案例二
加工技术
该企业成功研发出淡水鱼微 波加工技术,可实现淡水鱼 的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加 工。
产品特点
采用微波加工技术,产品营 养成分损失少,口感鲜美, 保质期长。
淡水鱼类的几种加 工技术
2023-11-09
目 录
• 淡水鱼类加工技术概述 • 淡水鱼类的传统加工技术 • 淡水鱼类的现代加工技术 • 淡水鱼类的综合利用技术 • 淡水鱼类加工技术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 案例分析
01
淡水鱼类加工技术概 述
淡水鱼类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
01
淡水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属于优质蛋白,对维持生命

水产品加工举例

水产品加工举例

鲨鱼软骨素生理功用 鲨鱼软骨素
1、粘性多糖。具有调脂、抗炎及弱的抗凝血、抗血栓生 、粘性多糖。
物活性,对维持细胞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具有重 要作用。
2、治疗癌症 。鲨鱼软骨中有一种能抑制实体瘤中血管生 、
长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
海味素
改性鱿鱼膏)是由新鲜鱿鱼 新鲜鱿鱼、 海味素(改性鱿鱼膏)是由新鲜鱿鱼、贝类和海 鱼等海洋生物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风味比传 等海洋生物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 统鱿鱼膏强5~10倍,具有诱食和补充必须营养的 诱食和 统鱿鱼膏强 倍 具有诱食 补充必须营养的 功能,尤其适合于水产饲料添加。 功能,尤其适合于水产饲料添加。ຫໍສະໝຸດ 鲨鱼软骨素制作工艺 鲨鱼软骨素
4、水解提取与脱水干燥 、
性状: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性强, 性状: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性强,易溶于水而 成粘稠液体,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成粘稠液体,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其盐类对热较稳定。 其盐类对热较稳定。 硫酸软骨素的水解提取主要有稀碱和浓碱提取两种
3、反渗透浓缩技术 、
在外压下作用下溶液的溶剂向非溶液方向渗透, 在外压下作用下溶液的溶剂向非溶液方向渗透,广泛 用于果蔬汁及其他食品溶液的浓缩
海味素作用
1、强烈的诱食作用,促进鱼虾采食,减少饲料浪费。 、强烈的诱食作用,促进鱼虾采食,减少饲料浪费。 2、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活跃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活跃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提高饲料报酬。 提高饲料报酬。 3、含有多种氨基酸、活性肽和功能性 脂肪酸, 、含有多种氨基酸、活性肽和功能性PUFA脂肪酸, 脂肪酸 补充必须营养。 补充必须营养。 4、增加动物采食量,含有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提 、增加动物采食量,含有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 高生长速度。 高生长速度。 5、有助于甲壳类动物脱壳。 、有助于甲壳类动物脱壳。

渔业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高效和高品质的水产品加工技术

渔业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高效和高品质的水产品加工技术

渔业水产品加工技术介绍高效和高品质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渔业水产品加工技术是指将捕捞的水产品进行初级处理、加工制作和包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以获得高效和高品质的加工产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渔业水产品加工技术,以满足市场对于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一、鲜活水产品保鲜技术鲜活水产品在捕捞后的保鲜处理非常关键,能够有效延长其货架期并保持其新鲜度。

目前常用的鲜活水产品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冷藏保鲜技术:通过控制鲜活水产品的温度,将其保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以有效延缓水产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从而保持其鲜嫩度和口感。

2. 冷冻保鲜技术:将鲜活水产品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并迅速冷冻,可以有效阻止水产品内部的水结冰,减少冰晶对细胞组织的损伤,从而保持水产品的风味和口感。

3. 盐腌保鲜技术:将鲜活水产品浸泡在适量的盐水中,通过盐的作用,抑制细菌和酵母菌的繁殖,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并赋予其特有的咸味。

二、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是将鲜活水产品进行初级处理、加工和制作,以生产出丰富多样的水产品加工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产品加工技术。

1. 蒸煮技术:适用于对于水产品进行简单的烹调和脱毛处理,可以保持水产品的原汁原味和鲜嫩口感。

2. 烟熏技术:通过将鲜活水产品暴露在含木屑的烟熏室中,利用烟熏的热、烟和风的作用,使水产品获得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3. 腌制技术:将鲜活水产品浸泡在酱油、醋等酸性调味料中,通过渗透作用和酸的作用,改变水产品的蛋白质结构,增加其储存期限并增加风味。

4. 干制技术:将鲜活水产品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利用自然风和阳光的作用,通过水分蒸发的过程,使水产品变得更加紧实和储存稳定。

三、高效加工技术为了提高渔业水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自动化设备:引入自动化设备,如鱼类自动称重、切割和包装机器,可以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

2. 先进的加工流水线: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加工流程,将各个加工环节进行有序衔接,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效率和减少废料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鳢,亦称“黑鱼”“生 鱼鳢:”鱼纲,鳢科。体延长,亚圆筒形,长达50
厘米以上,青褐色,具3纵行黑色斑块,眼后至鳃 孔有2条黑色横带。口大,牙尖。咽头上方具一 宽大鳃上腔,能呼吸空气。淡水底层栖息,为淡 水养殖业的害鱼之一。
鳝,亦称"黄鳝"
鳝:鱼纲,合鳃 科.体呈鳗形,长达 五十余厘米.黄褐色, 具暗色斑点.头大, 口大,唇厚,眼 小.左右鳃孔连成一 个,位于腹面.无胸 鳍和腹鳍.无鳞.离 水时以口咽腔辅助呼 吸.
鲮,亦称“土鲮 鱼”
鲮,鱼纲,鲤科。 体侧扁,长三十厘 米左右。银灰色, 胸鳍上方数鳞具暗 斑。口小,下位, 具短须2对。上唇 细裂,下颌前缘扁 薄锐利。为底栖鱼 类。分布我过华南 及西南各地水系中, 生长迅速,肉味鲜 美。
团头鲂,亦称“武昌鱼”、“团头 团鳊头鲂”:鱼纲,鲤科。体高,侧扁,呈菱形,长达四
鳞胶和鮍胶

青鱼,亦称“黑鲩”
鳙,亦称“胖头鱼”。
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达1米 余,重达九十余斤。背面暗黑色,具不规则小黑斑。 头大,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 栖息于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
胡子鲶,亦称“塘虱”
胡子鲶,鱼纲,胡 子鲶科。体长约20 厘米,灰褐色。有 须4对。背鳍和臀 鳍均延长。胸鳍具 一硬刺,尾鳍圆形。 无鳞。鳃腔上方具 一树枝状辅呼吸器, 能呼吸空气。主产 于我国长江以南淡 水中。肉质细嫩。
银鱼
银鱼: 鱼纲,银鱼科。 体细长,透明。头平扁。 口大,两颌和口盖常具 锐牙。背鳍和脂鳍各一 个。体光滑,以小型甲 壳类为食。我国常见有 太湖新银鱼和间银鱼; 太湖新银鱼为太湖,淀 山湖等地春季重要捕捞 对象,间银鱼在上海俗 称“面条鱼”。银鱼一 般供鲜食或晾鱼干。
鳗鲡(亦称“白鳝”)
鳗鲡:鱼纲,鳗鲡科。体长,圆筒形,长达六十余厘 米。背侧灰褐色,下方白色。背鳍和臀鳍延长,与尾 鳍相连;无腹鳍,鳞细小,埋没皮肤下。幼鱼呈柳叶 状,透明,经变态后在淡水中成长。肉质细嫩,富含 脂肪。为上等食用鱼类。
十厘米,重达6斤,腹面后部具内棱。头小,口宽, 上、下颌无角质突起。银灰色。下层栖息,草食性。 肉味腴美,脂肪丰富。静水繁殖,生长快,抗病力强。
青鱼:鱼纲,鲤科。 四大家鱼之一。体 延长,亚圆筒形, 可长达一米余,重 达100斤以上。青 黑色,鳍黑色。头 宽平,口端位,无 须。咽头齿臼齿状。 底栖鱼类,主食螺 蛳、蚌等软体动物 和水生昆虫。主产 于长江以南平原地 区。鳞、皮可制鱼
水产品加工技术
——常见的食用海产品简介
中华鲟
鱼纲,鲟科.体亚 圆筒形.青黄色, 腹部白色.吻尖 突,口小,腹位, 口前具须2对.左 右鳃膜不相连. 体被5纵行骨板, 裸出,以无脊椎 动物和小鱼等为 食.性成熟迟.肉 鲜美,鳔和脊索 可制鱼胶.
风鲚(亦称凤尾鱼):
风鲚: 鱼纲,鯷科。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 色。口大,端位,胸鳍上部具有游离鳍条,尾 鳍不对称。腹部具棱鳞。雌雄大小不等。春夏 集群在河流上游或河口产卵。为名贵经济鱼类, 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