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5张)【课件】

合集下载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课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课件
大409西20°洋
非古埃及文明约BC3500年河洲
不列颠洲高 卢
海古代两河流域文
古文明发源地
公元前4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3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2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1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文明区 洲界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 年
海腓尼 明约BC4000年
比利
盘普


距今数千年的人类最早的各大文明的发展 情况,可以根据技术革新、地理环境和经济组 织加以分析。虽然这些因素对了解过去是极为 重要的,但对于了解古代人本身——他们是如 何看待生与死,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却用处甚微、每一较重要的古代文明,无 论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克里特、印度河流 域的文明;还是黄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独特的 人生观和实践其人生观的生活方式。古人的这 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过艺术、哲学、文学和 法律表现出来时,亦呈现了各自的实质和特色。其中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因为诞生在大河流域,也称为大河文 明。
大清
公元前2千年代文明区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文明启程,感知务元
文明区域
文明重要成果
代表古国
大 河 文 明
可 文河河、明)域可、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 制、太阴历、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法老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权力、丰富多彩的神话种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数学)、莎草纸
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城市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文明诞生的条件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较报法一级,针动方
A GLOBALHISTORY
国家诞生后,为了记事 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出现也大大加快了人 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因为,人们思想的传播、交流、积 累都与文字记录相关。人类 文字记录方式的变化是社会 发展进步的产物。思考:那么文字是 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吗?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23张ppt)
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海洋文明
山多地少,交通不便
海岸曲折,岛屿密布
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态
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
民主政治人文精神
大河文明
地处平原,交通便利
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
精耕细作的农耕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那么,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是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故C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文明诞生的前提,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是文明诞生的条件,A、B、D三项均排除。【答案】C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约公元前2900年至约公元前18世纪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丽,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水源
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漠拉比法典》
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数学:发明60进位制;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文学: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文字: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纸莎草;建筑:金字塔;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部太阳历数学: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宗教: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历法表
莎草纸残卷
地域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6至前4世纪
铁器时代来临;印度河、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的地区: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特点: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特点形成的原因:地理和历史环境的不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上下埃及统一之后,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即所谓的早王朝时代...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 早期的国家社会组织与机构。国家最高领导者是 国王,国王之下最高的官员被称为财政大臣。中 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被称为“王之屋”,意思 为“王室命令的秘密之主”,它通常由国王亲自 主持。地方政府则主要是以诺姆(州)的形式来 进行统治。但是很显然,早王朝时期的埃及并非 一个成熟的君主集权制国家,此时的国王也许还 没有绝对的君主专制权力。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什么”的问题核心。我建议把它界定为一种互动关系:是人 对自然环境的关系,出于人类想使自然符合自己需求的冲动,而改造自 然环境。我所说的“文明”就是指在这种关系之中的社会。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
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文明 进程
埃及文明兴起 (前3500年左右)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前3100年)
政治 文明
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 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 要的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通常具有5个头衔:荷鲁斯、涅布提、 金荷鲁斯、尼苏毕特、拉之子。拉之子头衔最早从第 5王朝开始使用,一直延伸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 期。拉之子头衔说明了国王的权力来自太阳神拉,它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关系。
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自然 环境
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 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埃及 地势南高北低,因此自古以来,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上埃及、下 埃及两部分。大抵以开罗南部为界,向南直到尼罗河第一瀑布为 上埃及,以北为下埃及。在上埃及除中间的尼罗河谷地外,东西 两侧峭壁对峙,峭壁之外是广袤的沙漠。下埃及则是地势低平的 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土壤肥沃。因此,尼罗河和沙漠构成了埃及 的主要地貌特征。埃及地形可以分为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西部 沙漠、东部沙漠、西奈半岛4个自然区。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3、古印度文明 (1)兴起与发展: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
◆公元前6世纪,恒河 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古印度文明
(2)政治:种姓制度
“当他们分割普 鲁沙时,其口为婆 罗门,由其双臂造 成罗惹尼耶(刹帝 利),其双腿变成吠 舍,从其双脚生出 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 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 史料选辑》
③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
④法典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存在严重阶级歧视,是不平等的,
⑤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知识拓展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 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 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 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 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 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4、古希腊文明 (3)文化:
①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问题探究一:完成表格,分析人类文明出现的共同特征;思考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类型
①《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②佛教产生;
③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1张)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1张)

文明本质含 义意为一种 先进的社会 和文化发展 状态以及到 达这一状态 的过程
探究一:为什么农耕畜牧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采 集 狩 猎
印尼苏拉威西岛壁画
对大自然的 索取
移居
农 耕 畜 牧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生产、生活 方式的转变
对大自然的 改造
定居
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生产
生产
技术
工具 生产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目标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 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 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旭日初升:文明的滥觞 二、灿若繁星:文明的多彩 三、星月交辉:文明的启迪
01
旭日初升 文明的滥觞
如何理解[文明]的含义?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一般意义
历史学领域 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
如何认识和评价种姓制度?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独角兽印章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健陀罗艺术雕像
约前4千年 胸针
印度河陶器及纹饰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独角兽印章
健陀罗艺术雕像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 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伸等选译《古印度吹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 视”;废除“不可接触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奴隶制
原始民主、平等的社会被阶级社会取代,出现了阶级压迫,这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 提示:判断:不是。原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说明人类进入 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4.国家的出现 (1)公共权力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 家 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文字 产生了。
金字塔 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不同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文字,你认为文字有何价值? 提示:价值: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 活动,有助于文明的传承;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重点 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
目录
Contents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 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 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D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素养
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概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 大麦 、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 的 玉米 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 农业 和 畜牧业 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提示:是一种等级制度。
批注:
8.阅读教材 P6“史料阅读”:举例说明史料中两种不同的政体 类型?
提示: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 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批注:
[思维导图]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⑤花朝 农历二月十五,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2)任务的布置: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事件或现象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材料中的某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贯休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参考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 “我”的 “星河梦”。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 “广泛”议论)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考点分析] ⑭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日”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命题特点]
提示: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 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 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说明:古代各个文明基 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 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 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 , 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 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 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尓干半 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业、埃及、 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 明的进一步发展, 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 先后崛起, 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 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秦 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24
课后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

异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
印 度
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

“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成

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
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2、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梳理各个早期人类文明地区的表现。
政治
文化
由一系列城市国家到统一
楔形文字
两河文明
君主专制
《吉尔伽美什》
二、印探度知《的汉种—君谟姓权拉—神比制多授法度典元》文明的特点
洪水和方舟传说 60进位制
尼罗河文明
由分裂到统一 婆罗门
君主专制
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刹帝利
神话和文学传说、象形文字 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 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 同文明之间的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 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 《文明的曙光》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材料二:“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 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 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 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可以用作一般的指 南。”
二、世界历史的分期
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讲述古代文明(包括早期文明
和中古文明)呈现除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 大帝国的形式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相互交往;解释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过程。
世界近代史:15、16世纪——19世纪末。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历史形
课标要求:
(第一课时)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概念释疑:何为“文明”?
1、“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
2、“文明一般是指与野蛮相对立的状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3、“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尝试用图示的方式去描述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历程。
采集 生产力 农耕
渔猎
畜牧
手工业
社会分工
剩余
生产力私有
矛盾
记事
阶级
国家 管理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文明
课后作业: 预习教材第3—6页,并完成以下任务: 1、按照各地区进入文明的先后顺序制作历史时间轴。 2、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梳理各个早期人类文明地区的表现。
材料三:国家制度、文字、文献,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 城市建筑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自主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并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
务: 1、找出教材中关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哪些? 2、尝试用图示的方式去描述人类文明最初产生的历程。
自主探究:
1、找出教材中关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哪些? 阶级、国家、城市、文字
君权神授
古印度文明
等级等一一森级系系严森列列的严国国种的家家姓种,,制姓分度制裂度吠 舍
婆罗门教、佛教、史诗、创造1—9 的数字,发明“0”,按位计值
古希腊文明
原小人小国国寡寡民民的的城城邦邦 首陀罗
民民主主制制
文学、历史学、哲学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思考探究: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纵向发展:描述社会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变化。
横向发展: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的分 散的人群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 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
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形成,前者加 强后者,后者发作用与前者,两者共同推 动历史前进。
两河文明
政治
文化
尼罗河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1、按照各地区进入文明的先后顺序制作历史时间轴。
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
前3千纪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2千纪前3500Βιβλιοθήκη 左右前3000
前前 2020 0100
前 10 01
(尼罗河文明)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材料三:“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 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 个方面。”
——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
材料一:文字、阶级、制度、公用建筑、城市
材料二:城市、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 阶级或等级、巨大建筑物、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成过程中古的重要意义;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 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 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
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1世纪。重点讲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
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冷战特点以 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世 界日益联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
——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材料一:“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 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 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 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什么是世界史?
世界史是一个个国家历史的总和吗? 世界史是中国史的并列学科吗? 世界史是中国历史以外的历史吗?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 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 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对世界史的总认识
1、注意:世界史的编写体例是通史知识结构,也是高中世界史的学术体 系和呈现方式,特别注重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理解唯物 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成辩证关 系。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古希腊文明
材料四:山地多,平原少,海岸线漫长,岛屿多,地中海气候,利于葡萄和橄榄等经 济作物生长。利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形成,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形成平等意识和冒险 精神,推动了古希腊殖民扩张,有利于民主制发展。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思考探究: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8
两河文明
材料一: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苏美尔人和其后 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 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 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 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人们的不 安全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
——摘编自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材料二:尼罗河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
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
背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
障使它得到了特别好的保护……尼罗河就像一条
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

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
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 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 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 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
课堂小结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4、如果在精神意义上给文明一个定义,它也许可以称之为创造一 种社会状态的努力……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文明”的概念是多义的、复杂的和模糊的,它至少有这样几种 涵义:一是一般性含义,泛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被予了一种 相当广泛的内容,它基本上成了历史的同义词。二是阶段性含义, 一般指的是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吻合的一个范畴。社会生产方式 决定了文明的发展程度,我们通常所讲的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与 这种含义相一致的……三是区域性含义,即地球上所有的居民,依 据历史共同体的类型,划分成各个地区性的文明,如在历史学家那 里经常沿用“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