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2024/1/25
4
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及影响
01
02
03
西方思想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 外交流的增多,西方思想 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
2024/1/25
知识分子的觉醒
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认识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寻 求变革之道。
报刊杂志的兴起
报刊杂志的兴起为西方思 想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同 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 的变革。
3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变革
政治制度变革
社会问题的凸显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民国建立后政治 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思想文化的 变革创造了条件。
贫富差距、教育落后、妇女地位低下 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寻求 解决之道。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使 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 巨大变化。
缺乏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支持, 难以对社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25
存在一定程度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新文化运动在引进西方文化时, 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和偏见,
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先进性。
在批判传统文化时,往往以西方 文化为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忽 视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 传》等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 知识分子群体影响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知识分子之一,他以笔名“鲁迅”广为人知 。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组 织社团等方式,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6张PPT)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 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 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 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 代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 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1917 年初, 陈独秀 接受 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 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杂志不久也迁 往北京。《新青年》的主要撰 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 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 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 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 的教师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1889-1927)
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 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 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 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 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 ,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
主要人物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 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 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 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 中国培养人才。
(1868-1940)
蔡元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4张PPT)

主张抨击旧道1919《新青年》第六卷5号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 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迷信,缺乏科学知识
思想革命
欧洲人因为拥护德(德莫克拉西)、赛(赛因斯)两先生 , 走出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于中国而言,只有这两位先生才 可以救中国。赶走中国在政治、道德思想、艺术领域上的一 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初中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办什么杂志?
一本杂志如何 去改变思想?
阅读P56-57,完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格(自主学习1)
小
化 运
“站着说! 不要跪!”长衫人物 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 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 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奴隶 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 没有叫他起来。
自主学习2:人物特征? 反映什么社会现象?
VS 长衫人物
(上层)
阿Q (底层)
辛亥革命后, 阶级观念、封 建专制等旧道 德旧文化盛行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口号)
你是一名初中生游客,今天学校组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 址”,你被眼前某个展柜吸引,那里陈列了中国近代著名杂志 《Q杂志》和《X青年》,但一旁还有几张人像照片和著作封面 残缺无法辨析,你很想知道他们是谁,还有这几本著作是什么?
NPC:欢迎玩家来到“新青年”剧本杀游戏现场,请协助NPC完 成通关任务,即可获得“搜证”机会。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 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迷信,缺乏科学知识
思想革命
欧洲人因为拥护德(德莫克拉西)、赛(赛因斯)两先生 , 走出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于中国而言,只有这两位先生才 可以救中国。赶走中国在政治、道德思想、艺术领域上的一 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初中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办什么杂志?
一本杂志如何 去改变思想?
阅读P56-57,完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格(自主学习1)
小
化 运
“站着说! 不要跪!”长衫人物 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 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 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奴隶 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 没有叫他起来。
自主学习2:人物特征? 反映什么社会现象?
VS 长衫人物
(上层)
阿Q (底层)
辛亥革命后, 阶级观念、封 建专制等旧道 德旧文化盛行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口号)
你是一名初中生游客,今天学校组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 址”,你被眼前某个展柜吸引,那里陈列了中国近代著名杂志 《Q杂志》和《X青年》,但一旁还有几张人像照片和著作封面 残缺无法辨析,你很想知道他们是谁,还有这几本著作是什么?
NPC:欢迎玩家来到“新青年”剧本杀游戏现场,请协助NPC完 成通关任务,即可获得“搜证”机会。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情境导入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 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_器__物 失败 变革
_制_度_
失败
变革
同学们,接下来 该怎么办?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 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 的思想” ——陈独秀
素养探究一
独学+展示
2.背景 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023•青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
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突破
3.(2023•云南)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
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C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
4.(2022秋•中宁县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C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 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_器__物 失败 变革
_制_度_
失败
变革
同学们,接下来 该怎么办?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 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 的思想” ——陈独秀
素养探究一
独学+展示
2.背景 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023•青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
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突破
3.(2023•云南)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
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C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
4.(2022秋•中宁县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C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7张PPT)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 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 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 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 把她嫁给了贺老六。
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 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 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 “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 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 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 “不干不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活动基地 主要 前期 内容 后期 意义和影响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 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等
4、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
5、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指自然科学 和科学态度、科 学方法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代表人物
贡献
动,提出“文学革命” 的口号 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 教为“吃人的礼教”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陈 独 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32张PPT)

——陈独秀
一、觉醒前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 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 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 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 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思考:从以上史料中,你能得出怎样 的结论?
希望: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 域的革新运动。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
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 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 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背景——③思想上:
(3)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陈独秀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 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 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 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 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一、觉醒前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 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 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 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 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思考:从以上史料中,你能得出怎样 的结论?
希望: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 域的革新运动。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
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 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 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背景——③思想上:
(3)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陈独秀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 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 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 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 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秀才征婚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征③婚文信学息革:命“是乌新黑头文发化无运麻动子的脚重不要大组周成正”部分 旧文学——新文学;文言文——白话文
③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出一定发展;
新
(1)概况(时间、标志、人物、口号、阵地等)
文 化
兴起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思想革命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运
(2)内容主张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动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影响
①进步性:思想解放 ②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
开始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陈独秀 (葫芦里盛菜)
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领导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
胡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指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 “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束缚人思想行为的封建礼 节和封建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1.旧中国的政治形势
①政治:民初政局混乱,袁世凯企图复辟帝 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18张PPT)

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C )
A.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 4、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
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C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A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 适
陈 独 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
影响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A.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 4、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
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C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A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 适
陈 独 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
影响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 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
A 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
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人物 扫 描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
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宗旨: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
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第 一 部 分 : 第一次 工业革 命
•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 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在《青 年杂志》创刊号 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正式 吹响了新文化运 动的号角。 陈独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 独秀在上 海创办 《青年杂 志》
•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 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孩子还没吃过人 罢!救救孩子!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 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
D.新文化运动
3.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 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 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
C 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
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 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 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这辜清鸿些末铭怪人:杰号大称”。都是陈 蔡胡 适元培校长 生西请在 洋来南 ,洋婚的,在教学东在洋师,。独 秀 在当时的蔡北李大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改名为 《新青年》。
从第四卷起改 用白话文,采用 新式标点符号, 刊登新体诗。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重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鲁 迅
仕大在还北洋可。以获1看3 到这样的画元面钊。
个透博他过士固学守这位中幅。国的油画,你能获培得
传怎统样儒家的伦信理思息?
想,认为中国传
统的儒家思想是
辜鸿铭
最好的。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旧式的人物:辜鸿鸣。新思想的代表 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及后来的 鲁迅等。在北大的课堂上有新旧文化的交 锋。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A
D.①③②④
•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 和轮船 吗?你 们知道 它们发 明于什 么时候 ?谁为 它们的 发明做 出了重 要贡献 ?
•
2、学生回答
•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 通工具 诞生于 第一次 工业革 命时期 。那么 ,第一 次工业 革命最 先发生 在哪个 国家? 其间有 哪些重 要发明 创造? 工业革 命给人 类带来 了哪些 影响? 本节课 我们一 起探讨 。(板 书课题 ,引入 新课)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戊戌 辛亥 新文化 运动 变法 革命 运动
北京大学的课堂对话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 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 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胡适
Hale Waihona Puke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 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
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正因为蔡元培办学方针: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只要学有专长都可以来到北大 的讲坛。北京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 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 则和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强调 写文章“不作无 病之呻吟”, “须言中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