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李百明

合集下载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计算机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计算机

实验要求1、带预习报告上机根据实验要求,作好充分预习,设计实验硬件原理及接线图(必须标出相关的管脚号,以备硬件连线及测试),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源程序清单,规划好调试步骤,上机时带预习报告。

注意:无预习报告者不得做实验。

2、认真实验,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注意掌握软、硬件调试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编写的程序必须十分清楚,作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硬件电路原理清楚,熟练应用常规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检查测试硬件电路。

指导教师还会根据实验要求,提出问题。

3、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并于下次实验时交给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 ***** *****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硬件原理及接线图四、程序流程图五、程序清单六、实验步骤七、实验结果及现象分析八、收获及建议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接口实验箱,PCB制版机一套,示波器,工具2. 软件环境WindowsXP操作系统,DOS操作系统任意一种文本编辑器(EDIT、NOTEPAD(记事本)等)汇编程序(MASM.EXE或TASM.EXE)连接程序(LINK.EXE或TLINK.EXE)调试程序(DEBUG.EXE或TD.EXE)3.系统设置进入DOS操作系统——进入E盘——运行AUTOEXEC.BAT——运行TDDEBUG注意:因为PCI总线结构支持p&p即插即用功能,每台微机分配给PCI扩展板的资源是动态浮动的,不像ISA总线是固定死的,因此分配给设备的I/O基地址、MEM基地址空间及INT 中断号会因为不同的微机而变化,所以实验前需要确定当前微机中PCI卡的资源,并用其替换程序中的相应值,重新编译链接后才能实现实验效果。

实验一:中断控制器应用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中断控制器8259的工作原理2. 掌握8259的应用中断编程方法3. 掌握8254的工作方式及应用编程方法4. 掌握8254的典型应用方法二、 实验内容1.在实验箱上设计并连接KK1+到8254的CLK0端,8254的OUT0连接INTR ,定义8254的计数器0为方式0,计数值为5,每当KK1+按动5次后产生中断请求,实现在屏幕上显示字符“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TPC-ZK-II认证)20151026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TPC-ZK-II认证)20151026
7)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如图1.5,实验台右下方设有8个开关K7~K0,开关拨到“1”位置时开关断开,输出高电平,向下到“0”位置时开关接通输出低电平,电路中串接了保护电阻,使接口电路不直接同+5V、GND相连,防止误操作、误编程损坏集成电路。
图1.5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8)LED显示电路
如图1.6,实验台上设有8个发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输入端L7~L0),当输入信号为“1”时发光,为“0”时灭。
4)保存源程序
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菜单下拉后选择“保存”,如果是无标题文档,需在提示下输入文档的名称及选择保存的路径,单击确定后保存;否则程序自动保存当前文档显示区域中显示的文档。或者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菜单下拉后选择“另存为”,并在提示下输入文档的名称及选择保存的路径,单击确定后保存。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指导书
(2012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编
2015年4月
概述/前言/课程介绍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是电、计算机、控制等工科专业教育中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实验课,本实验由微机原理部分及接口部分组成,微机原理部分以微机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程序设计面向16位/32位系统指今,接口部分面向3种常用的微机接口芯片8255、0832、0809开展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硬件电路,编程面向16位地址/数据系统,实现对接口芯片的控制并完成具体的实验要求。
汇编+链接+运行
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ASM编译”菜单,选择汇编+链接+运行选项则程序对当前ASM源文件进行汇编与链接,编译调试窗口中输出汇编与链接的结果,若程序汇编或链接有错,则详细报告错误信息。若汇编与链接成功,程序自动运行。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04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04

实验指导书编著杜呈透叶夏虎审稿叶富乐林卫星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9月目录前言3第一章TPC-2003通用微机接口(PCI)实验系统 (4)一、 TPC-2003通用微机接口(PCI)实验系统概况 (4)二、实验台结构 (7)第二章实验前准备知识 (13)一、软件上机过程简述 (13)二、 DOS基本命令摘要 (14)三、汇编与宏汇编程序 (15)四、连接程序(Link)及程序执行 (16)五、 DEBUG 的使用 (17)六、 TD的使用 (21)七、 PC机总线结构 (23)八、 PCI设备查询和配置空间的读取预备实验 (29)第三章软件实验 (40)实验1 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40)实验2 BCD码相乘的实验 (41)实验3 字符串匹配实验 (42)实验4 从键盘输入数据并显示的实验 (43)实验5 排序实验 (44)实验6 设置光标的实验 (46)实验7 ASCII码显示 (47)实验8 DOS、BIOS调用 (48)实验9 响铃实验 (49)实验10 接收年、月、日信息并显示的实验 (50)实验11 将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的实验 (51)实验12 清除窗口的实验 (52)第四章硬件实验 (53)实验一简单并行接口实验 (53)1实验二 8255A并行接口实验(一) (55)实验三 8255A并行接口实验(二) (57)实验四 8253计数器/定时器的实验 (59)实验五 8251A串行口的实验 (61)实验六 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 (64)实验七 D/A实验 (68)实验八 A/D实验 (70)实验九 LED显示实验 (72)实验十微机接口综合实验(1) (74)附件一 ASCⅡ码表 (78)附件二 BOS功能调用INT21H (79)附录三 BIOS中断 (84)汇编程序使用方法 (88)2前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信息类专业技术基础课。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46502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46502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主编李建波主审黄忠宇、苏显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前言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时间10学时,5次上机时间。

主要学习内容为80X86语言实验环境配置、汇编源语言格式、输出字符、循环结构、子程序调用,以及加减乘除等指令操作。

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写出综合加减乘除等指令,以及循环结构、子程序调用等程序控制程序。

目录实验项目一熟悉微机实验环境 (4)实验项目二掌握中断方式显示数字或字符 (6)实验项目三掌握汇编语言的寻址方式 (8)实验项目四掌握循环指令的用法 (10)实验项目五掌握子程序的用法 (12)实验报告一熟悉微机实验环境1、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实验环境安装2、熟悉微机实验环境配置3、通过练习加法,熟悉程序格式4、单步运行程序,通过观察窗口观察指令对寄存器中数据的影响2、实验步骤1)软件安装 (拷贝三个文件夹)复制:桌面| 网上邻居\ Techer\ c盘\ wave、comp86和in8088三个文件夹拷贝:将三个文件夹到自己计算机上C:盘根目录下在资源管理器下可以看到:C:\wave,C:\comp86,C:\in8088三个文件夹2)通过资源管理器,进入汇编环境C:\wave\Bin\wave.exe ,双击wave.exe3)打开文件我的电脑 \ c: \ wave \ bin \ wave.exe环境配置(如下图)选中菜单栏中“仿真器”——“仿真器设置”选项(如下图)a、选中“语言”一栏,编译器路径中填写: C:\COMP86\(如下图)b、选中“仿真器”一栏,选择仿真器—————G6W(如下图)选择仿真头—————8088/8086实验(如下图)选择CPU —————8088/8086(如下图)使用软件模拟器:打√表示软件实验,硬件实验则无√4)新建文件a、选中菜单栏\文件\新建文件,建立空白文件b、编辑文件,输入以下代码data segment ;ds 数据段data endsstack segment ;ss 堆栈段stack endscode segment ;cs 代码段assume cs:code, ds:data,ss:stackmain:mov ax, datamov ds, axmov ah,4ch ;程序结束,返回DOSint 21hcode endsend main5)保存源程序a、注意:保存源程序的文件名不能太长(包括路径)不得超过8个,不用汉字;b、注意:保存源程序的文件名的后缀为 .asm6)编译和运行选择菜单栏\项目\全部编译进行编译工作,出现全部正确为止,否则检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书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本门课程,编写本指导书。

它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代替学习内容,也不以此划定学习范围。

一、基本情况简介⏹学时:64 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本课程结束后,另设课程设计3周⏹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3、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及扩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交互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强调实验;⏹教学要求:要有自学的能力,以理解、掌握、应用为目的,没有背记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试验;部分作业由试验验证;每次试验分基本型和提高型;⏹考试:分笔试部分和实验部分,各占50%。

⏹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胡汉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徐惠民安德宁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二、本课程特点与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区别,首先回忆已学的计算机课程:1)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章:微机系统中硬件系统:主机系统――主板、CPU、内存、总线;外存――软盘、硬盘、光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他设备;软件系统等2)高级语言:BASIC、C等本课程特点:1、本课程更注重软硬件结合:先修课与本课的联系、提出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机车水温、列车温度检测控制)通过举例强调本课程的特点,及其不可替代性;2、更注重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要有工程意识,它是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地手段。

测速测距问题(列车速度、出租车距离)3、更注重与专业结合(智能仪表):仪器仪表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我们需从信息获取开始,包括:传感器、调理电路、数据采集与处理4、应用举例: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三、如何学好这门课1、教与学两方面,提高兴趣2、注意观察,不断提出问题3、注意单元技术与应用系统的结合4、注重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5、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重讲好一门课或学好一门课是教师和学生的一项共同任务,需要两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双方感兴趣的基础上,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学生的勤奋。

2014年李北明微机原理课堂使用简用-第4章存储器-121018

2014年李北明微机原理课堂使用简用-第4章存储器-121018

示例
M:芯片的地址线根数
N:芯片的数据线根数
② 地址译码电路
0
A5
0 1
存储单元
单译码A结2 构行
1
A4 A3 A2 A1 A0
译 码 器
63
64个 单双元双主译译要码AA码采结10 可用构简的译码化译7 芯码0 片 结6设 构41个计单元
7
列译码
单译码 双译码
A3A4A5
③ 片选和读写控制逻辑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第4章 存储器系统
信通学院
主讲人 李北明
4.1 存储器概述
除采用磁、光原 理的辅存外,其 它存储器主要都 是采用半导体存 储器
本章介绍采用半 导体存储器及其 组成主存的方法
CPU CACHE
主存(内存) 辅存(外存)
4.2.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按制造工艺
双极型:速度快、集成度低、功耗大 MOS型:速度慢、集成度高、功耗低
功能
SRAM 2114的读周期
TA读取时间
TA TR出地址到数据出现在TC外O 部总线上
数CS据T两 有RC次 效读读 地取取 址周存 维期储持器的所时T允间CX许的最小T时ODHOA间UTTO间DT隔
WE
SRAM 2114的写周期
TWC
地址TW写入时间
A4 6
13根地址线A12~A0 8根数据线D7~D0
A3 7 A2 8 A1 9
片选CS1*、CS2
A0 10
读写WE*、OE*
D0 11 D1 12
D2 13
GND 14
功能
28 +5V 27 WE* 26 CS2 25 A8 24 A9 23 A11 22 OE* 21 A10 20 CS1* 19 D7 18 D6 17 D5 16 D4 15 D3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五邑大学信息学院目录第一章实验平台的硬件 (1)第一节硬件结构及其特点 (1)第二节硬件电路原理与资源配置 (2)第二章实验平台的软件 (11)第一节实验程序开发集成环境 (11)第二节实验程序开发工具 (12)第三节硬件故障诊断软件 (12)第四节接口演示实验程序 (13)第五节硬件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14)第三章DO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15)第四章基本接口实验 (19)第一节并行接口实验(8255芯片实验) (19)实验一步进电机控制接口实验 (19)实验二声-光报警器接口实验 (23)第二节定时/计数实验(8253芯片实验) (26)实验三音乐发生器接口实验 (27)实验四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实验 (30)第三节串行通信接口实验(8251芯片实验) (33)实验五RS-232标准全双工查询方式异步串行通信实验 (33)实验六RS-485标准半双工中断方式异步串行通信实验 (36)第四节A/D,D/A转换器接口实验 (36)实验七A/D转换器接口实验 (38)实验八D/A转换器接口实验 (41)实验九8259应用实验—中断方式控制彩灯闪亮 (42)第五节DMA接口实验 (46)实验十8237A DMAC应用实验 (47)第一章实验平台的硬件第一节硬件结构及其特点一、硬件结构图1.1.1显示了MFID多功能接口实验平台(简称MFID)在PCI多总线微机系统中的位置。

MFID由MFID PCI驱动板、平台板实验区和可以添加的面包板实验区三大部分构成。

图1.1.1 MFID在PCI总线中的位置二、硬件特点MFID总的特征有两个,其一,适用于PCI总线;其二,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整个平台的硬件资源全部向用户开放。

除了可以作为多门微机课程的实验平台外,还是基于微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

1.MFID PCI驱动板特点⏹兼容PCI规范2.1版/2.2版⏹在Local Bus侧提供了16/32位地址线,32位数据线以及存储器读写、I/O读写等控制信号线⏹在板CPLD使系统的逻辑更为灵活⏹在板提供32Kb×8 SRAM⏹提供PCI总线模式下Local Bus侧多路中断源的识别方法2.MFID平台板特点⏹实验内容丰富,提供并、串、ADA、定时计数和SRAM五大类接口⏹先进的短路隔离保护系统,确保实验系统安全可靠和“零等待恢复”⏹提供PCI和可选的USB两种总线与主机连接⏹平台板采用整体(排线)与分散(单线)两种接线方式,实验组态灵活⏹平台板元件采用分区定位,便于查找所需接线孔的位置⏹开放式模块化设计,允许任意添加实验功能模块,可扩展性好⏹模块功能独立,可以任意组合各模块进行综合性实验3.MFID面包板特点⏹可以任意搭建实验模块,与平台板的资源一起,构成一个硬件设计的操作平台,以便进行开放性实验,尤其适合设计与制作型实验第二节硬件电路原理与资源配置一、MFID PCI总线驱动板1.MFID PCI总线驱动板的逻辑结构MFID PCI总线驱动板逻辑结构如图1.2.1所示。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郭亚莎编成都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2012年10月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一、实验目的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课前认真复习教材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章节的内容,熟悉与实验有关的(文本)编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和动态调试程序等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方法实验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方式一1.实验所需软件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利用其提供的虚拟86系统功能进行实验。

将上实验课教师提供的宏汇编程序masm.exe和连接程序link.exe以及动态调试程序debug.exe复制到作实验学生自己的文件夹里。

2.建立源程序建立汇编语言源程序可以使用任何以ASCII码格式产生文本文件的编辑程序,所编辑的文件不能有任何控制码,如加底线、对齐、上下标、粗体字符等。

这样的编辑程序有EDlIN行编辑程序,WPS、PE2、EDIT、WORD全屏幕编辑程序等。

有关这类编辑程序的详细使用方法可参考有关操作手册。

这里仅以利用WORD建立文件名为example.asm的源程序为例简单说明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建立过程。

(1)打开WORD;图1(2)在WORD中输入源程序、编辑源程序等;图2(3)按纯文本格式保存源程序,注意example文件的扩展名为txt;步骤如下:点击保存——点击保存类型(T)三角形按钮,选纯文本(*.txt)——点击保存图3——出现下面的图栏,选MS-DOS——点击确定图4(4)关闭WORD;(5)在DOS窗口下将源程序example.txt的扩展名修改为example.asm。

(假设example.txt存放在D盘SHIYAN文件夹里)步骤如下:点击开始——点击运行(R)——在打开(O)栏里键入cmd,然后点击确定,随后出现DOS 窗口图5——(进入example.txt文件所在的驱动盘)在C:\Document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键入d: 并回车——在D:〉后键入cd shiyan并回车(进入example.txt所在的(文件夹)目录)——在D:\shiyan >后键入rename example.txt example.asm 并回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编者:李百明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2015 年6月1日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

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实验要求,熟悉实验任务。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2、使用仪器和实验箱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的,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的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

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再继续实验。

5、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6、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7、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片机及其开发系统认识一、实验目的1、了解51单片机开发常用工具。

2、熟悉单片机的片内存储器结构。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1单片机实验系统和开发仿真器;2、安装有单片机开发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熟悉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安装和连接,单片机开发软件的操作;2、编写程序, 将20H~2的内容清零。

根据上述实验内容要求,编写、编译、装载程序,以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并检查相关存储单元内容的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确认实验箱正常工作。

2)、在联机状态下,点击“”,输入程序,并保存。

3)、编译、连接、装载,用连续或单步运行程序。

4)、运行结果检查:(1)在单步运行时每走一步可观察其运行结果。

(2)在连续运行状态下,应按“暂停图标”或实验箱上的“暂停按钮”,使系统无条件退出用户运行状态返回监控,然后再用相应的命令键观察与检查20H~22H中内容的变化情况。

5、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回答思考题。

6、参考程序:;将片内的20~2F单元清零0000HR0, #00H 0作为操作计数器,送初值为0R120H 1作为指针,指向20H单元: 100H ;将0送R1所指向的单元R1R0 ; R0作为操作计数器,加1R0, #16, ; R0作为操作计数器,不到16,继续循环$ ;操作任务完成,在该指令等待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芯片引脚或拨插,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换。

2、若有实验连线前应先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待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实验箱通电后再打开仿真开发软件,注意观察工具栏的联机图标,当联机图标无效时表示计算机和单片机实验系统尚未建立数据通信,应检查通信电缆线是否接好(或在软件界面更换串口及波特率)。

4、若程序编译、连接、下载成功后,当前值未指定在第一条指令(即在第一条指令底色出现蓝色)将无法正常运行。

此时,应当手动复位单片机,并重新下载程序。

五、预习思考题如何修改程序,把片内的202的内容改成0?六、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总结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记录汇编调试成功的程序并分析其设计思路,绘制程序设计流程图,并写出个人体会及收获。

3、回答思考题。

实验二51指令系统及寻址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输入、编辑、运行、调试方法;2、理解51指令系统中常用指令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1单片机实验系统和开发仿真器;2、安装有单片机开发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将片内的20H字节的内容拆开,高4位送21H,低4位送22H。

2、将20H字节的低4位、21H字节的低4位分别送至22H的高4位和低4位。

根据上述实验内容要求,编写、编译、装载程序,以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并检查相关存储单元内容的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确认实验箱正常工作。

2)、在联机状态下,点击“”,输入程序,并保存。

3)、编译、连接、装载,用连续或单步运行程序。

4)、运行结果检查:(1)在单步运行时每走一步可观察其运行结果。

(2)在连续运行状态下,应按“暂停图标”或实验箱上的“暂停按钮”,使系统无条件退出用户运行状态返回监控,然后再用相应的命令键观察与检查20H~22H中内容的变化情况。

5、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回答思考题。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集成芯片引脚或拨插芯片,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换。

2、若有实验连线前应先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待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实验箱通电后再打开仿真开发软件,注意观察工具栏的联机图标,当联机图标无效时表示计算机和单片机实验系统尚未建立数据通信,应检查通信电缆线是否接好(或在软件界面更换串口及波特率)。

4、若程序编译、连接、下载成功后,当前值未指定在第一条指令(即在第一条指令底色出现蓝色)将无法正常运行。

此时,应当手动复位单片机,并重新下载程序。

五、预习思考题思考两种以上的编程思路,或使用其他类型的指令实现,例如指令,应如何编写程序?六、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总结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记录汇编调试成功的程序并分析其设计思路,绘制程序设计流程图,并写出个人体会及收获。

3、回答思考题。

实验三数据区传送子程序和数据排序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51指令系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循环指令的使用,利用冒泡法进行数据处理。

二、实验内容1、把片内的20H起始的16逐步形成单元传送到30H地址空间。

2、编写并调试一个排序子程序,其功能为用冒泡法将内容中几个单元字节无符号的正整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重新排列。

三、实验原理1、数据区传送实验流程2、数据排序流程图3、实验程序(将程序补充完整并添加注释)(1)数据区传送子程序R0,R1,R7,:A,0R7,LOOP$(2)数据排序实验r350h ;起始地址: 3 ;指针送r0r0r710h ;长度送r700h ;标志位为02: r0r2c220a,223 ;相等吗?c3: 21 ;大于交换位置00hr0r0 ;大于交换位置1: 0r7200 ;一次循环中有交换继续$ ;无交换退出四、实验设备1、51仿真开发系统2、微型计算机3、8031实验板五、实验步骤及报告1、在联机状态下,点击“”,输入程序,并保存。

2、编译、连接、装载,用连续或单步运行程序。

3、运行结果检查:1)在单步运行时每走一步可观察其运行结果。

2)在连续运行状态下,应按“暂停图标”或实验箱上的“暂停按钮”,使系统无条件退出用户运行状态返回监控,然后再用相应的命令键观察与检查片内50~5中内容是否按从小到大排列。

4、记录实验前及实验后的结果及数据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5、记录汇编调试成功的程序并分析其设计思路,写出个人体会及收获。

六、预习思考题修改程序把50~5中内容按从小到大排列。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集成芯片引脚或拨插芯片,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换。

2、若有实验连线前应先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待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实验箱通电后打开计算机51仿真开发系统并注意观察工具栏的联机图标,绿色图标代表无连接应检查通信电缆线是否接好(或在软件界面更换串口及波特率)。

4、若程序汇编成功后,当前值未指定在第一条指令(即在第一条指令底色出现蓝色)将无法正常运行。

实验四P1口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2、学习C语言编程方法与调试技巧。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1单片机实验系统和开发仿真器;2、安装有单片机开发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P1作为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运行程序后,观察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情况。

编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1 图2四、注意事项(1)P1口为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对应的引脚为输出或输入。

(2)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可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延时时间的计算可以根据(机器周期)乘以(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乘以(循环次数)获得,在单片机处理程序任务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1、实验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集成芯片引脚或拨插芯片,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换。

2、若有实验连线前应先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待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实验箱通电后再打开仿真开发软件,注意观察工具栏的联机图标,当联机图标无效时表示计算机和单片机实验系统尚未建立数据通信,应检查通信电缆线是否接好(或在软件界面更换串口及波特率)。

4、若程序编译、连接、下载成功后,当前值未指定在第一条指令(即在第一条指令底色出现蓝色)将无法正常运行。

此时,应当手动复位单片机,并重新下载程序。

五、预习思考题(1)改变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

(2)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方向改变。

六、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总结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记录汇编调试成功的程序并分析其设计思路,绘制程序设计流程图,并写出个人体会及收获。

3、回答思考题。

实验五定时器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51的定时器和中断的使用;2、理解中断入口地址,掌握中断初始化、中断服务程序结构及编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1单片机实验系统和开发仿真器;2、安装有单片机开发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通过初始化定时器T0定时及其中断,使定时器T0每隔1s产生中断,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改变8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P1作为输出口,P1.0~P1.7用导线分别连接到上述的8个只发光二极管L1~L8。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图1四、注意事项(1)P1口为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对应的引脚为输出或输入。

(2)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可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延时时间的计算可以根据(机器周期)乘以(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乘以(循环次数)获得,在单片机处理程序任务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1、实验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集成芯片引脚或拨插芯片,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换。

2、若有实验连线前应先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待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实验箱通电后再打开仿真开发软件,注意观察工具栏的联机图标,当联机图标无效时表示计算机和单片机实验系统尚未建立数据通信,应检查通信电缆线是否接好(或在软件界面更换串口及波特率)。

4、若程序编译、连接、下载成功后,当前值未指定在第一条指令(即在第一条指令底色出现蓝色)将无法正常运行。

此时,应当手动复位单片机,并重新下载程序。

五、预习思考题采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方法来实现定时1s,和采用程序指令循环实现延时1s的方法,两者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2)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方向改变。

六、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及数据,总结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