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

探究要求:多次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变化。

第一单元游乐场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对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路线可分为不同的形式。

本单元是在游乐场的大背景下,先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再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

首先让学生观察游乐场的平面图,发现游乐场里各种活动项目设置在游乐场的不同位置,初步学会如何向别人指示物体的位置,同时知道在平面图上如何以东、西、南、北表示物体的方向与位置;接着呈现几种具有典型运动路线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观察中联想平时的体验,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方向的变化有直线运动、旋转(圆周)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在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非定量的描述性表达;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不要过深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初步学会用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

4.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

5.能简单说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

6.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

三、单元评价建议:1.学生自行完成单元学习评价单的内容。

评价的意图重在考核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物体运动路线的差别。

2.在关于位置与运动的教学活动中,可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以及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1.他们在哪里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观察游乐场的游览图,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初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确定位置”为主题,以小朋友在游乐场向人指路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方向,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美丽的大自然-冀人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美丽的大自然-冀人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美丽的大自然-冀人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内容;2.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和非生物;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大自然的概念以及自然界的常见物;2.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2.帮助学生建立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讨论;2.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大自然活动一:引入教师用PPT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活动二:讲解大自然的概念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向学生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准备好问题,与学生一起回答以下问题: 1. 大自然的内容包括什么? 2. 大自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活动四:总结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刚才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并以案例形式介绍我们要珍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认识植物活动一: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写下他们已知的植物名称,并将已知的植物名称放在黑板上,强化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活动二:讲解植物的特点教师通过例子,向学生讲解植物的基本特点,如: 有叶子、有茎、吸收阳光、生长等。

活动三:实操教师发放植物标本、放大镜等工具,引导学生实际观测植物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四:总结教师讲解叶子、花、果实等植物的特征,并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互关注植物,体会其与人的关系。

第三课时:认识动物活动一:引入教师播放关于动物和人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知。

活动二:讲解动物的分类教师讲解动物的分类并介绍每一大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发放动物图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一辨别出不同动物。

学生在观察不同动物时,注意它们的金钱、性别和习性。

活动四: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类别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认识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大自然的概念是否掌握;2.学生是否对不同类别的动植物有基本的认知和理解;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表现如何。

二年级自然教案

二年级自然教案

二年级自然教案教案标题:让我们探索昆虫的奇妙世界学科:自然科学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和种类。

2. 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 昆虫的特征和种类。

2. 构建昆虫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1.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昆虫的分类和区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样本:蝴蝶、苍蝇、蚂蚁、蜜蜂等。

2. 教具:投影仪或幻灯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昆虫图片,并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昆虫,有没有见过它们。

2. 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的特征,如六条腿、外骨骼等。

知识探索: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张昆虫图片或实物样本。

2. 学生观察昆虫图片或样本,描述昆虫的形状、颜色、特征等。

3. 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找出共同点,如六条腿、翅膀等。

4. 引导学生开始讨论昆虫的种类,并展示不同种类昆虫的图片。

实践活动:1. 给每个小组一张昆虫图片,让他们合作设计一个昆虫展览板。

2. 学生在展览板上标注出昆虫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昆虫展览板,并邀请其他同学提问。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昆虫分类游戏,选择一个种类的昆虫,将对应的图片放在正确的分类下。

2.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讨论昆虫如何帮助传播花粉、分解枯叶等。

总结回顾:1. 回顾今天学到的昆虫特征和种类。

2. 强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呼吁学生保护昆虫的意义。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带一张昆虫图片或实物样本回家,并和家人一起观察和描述。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昆虫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观察和讨论,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后续的交流和作业中,学生还能与家人共同探索昆虫的奇妙世界,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上海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动植物的栖息地

上海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动植物的栖息地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第二单元动植物的栖息地【单元简介】儿童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对动物和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单元将进一步指导儿童认识他们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以及了解它们是如何生存的,从中初步领悟环境对它们生存的重要性。

指导儿童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运用观察、比较、测量和记录等方法,去认识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植物,例如:生活在圆木和石块下的小动物、生活在洞穴中的小动物、生活在树上的小妇物、生活在城市里的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活在特殊地方的动植物。

使他们能从中初步认识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适宜的环境,不同的生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儿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身边动植物奥密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1、大部分儿童能对自身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测量和记录,并能在同伴间描述和交流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的显著特征,以及它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的。

2、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能辨认出一些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是生活在哪里的。

3、某些儿童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会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将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因此人类应该保护这些动植物的栖息地。

【单元教学要点】1、寻找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不同的动植物。

2、描绘不同动植物的显著特征。

3、交流对“动植物的生活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的认识。

4、交流对“为什么要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怎样保护”的认识。

【单元评价点】能描述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是怎样在那里生活的。

【注意要点】1、教师应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就近选择好具有典型特征的考察地域,例如:学校地面上的环境就包含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许多生物体居住在学校的草坪、操场、篱笆边。

黑暗的角落和不经常走的地方,如堆物的仓库就为老鼠、蟑螂、蜘蛛提供了家。

2年级科学教案《《美丽的大自然》

2年级科学教案《《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知道记录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家里、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自然界里的东西,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自然。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

仔细听,有声音(听鸟声、水声);我们走啊走,快睁开眼睛(欣赏大自然图片)。

2.你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板书:大自然)为什么?3.那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4.画面中哪些是自然形成的?5.揭题:是啊,好美,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二、用眼睛看看大自然。

1.说说你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游戏:你说我猜:老师准备部分实物,每个小组请上一个同学,让他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这个食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让他尽快猜出是什么?第一组(实物:树叶、花、鹅卵石、水……)第二组(实物:樟树叶、枫树叶、柳叶、杜鹃花、桃花、迎春花……)小结:为什么第二组比第一组难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3.谈谈你有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三、用耳朵听听大自然。

1.回忆刚才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了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受了大自然?2.你听到大自然的哪些声响?3.游戏:比比谁最像?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比谁模仿得最像?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

5.课件播放,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四、用其他感官感受大自然。

1.我们除了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大自然,还可以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用鼻子闻、用手摸)2.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用鼻子闻到的大自然的味道。

科教版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科教版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科教版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案第一单元游乐场单元目标:1、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初步学会用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

4、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

5、能简单说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

育人目标: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

教学进步:二课时第一课时它们在那里教学目标1、能在游乐场和校园的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帮助学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在平面图上用东、南、西、北等方向词语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活动过程:活动一:游览游乐场活动目标: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器材:游乐场活动平面图活动二:观察学校的平面图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活动过程:板书:他们在哪里前、后、左、右、远、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课时欢乐总“动”员教学目标:1、通过对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观察与比较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特点。

2、能根据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对运动形式进行分类。

3、能简单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特点。

4、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等运动形式的特点难点:比较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等运动形式的特点活动过程:活动一:游览游乐场活动目标: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器材:游乐场活动平面图活动二:观察学校的平面图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活动过程:第二单元动植物传后代单元目标:1、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

2. 地球的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介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等。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触摸地球仪并感受其形状。

2.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讲解植物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的生长阶段,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探究结果。

第三章:水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讲解水的特性,如透明度、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水的变化: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如蒸发、凝固、融化等。

3. 水的实验: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教学活动:1. 利用实验材料,展示水的性质和变化。

2. 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观察水的变化。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水的奇妙世界的理解。

第四章: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体的结构:讲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胃、大脑等。

2. 人体的功能:介绍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课教案学校:梅园小学执教者:金燕第一单元游乐场单元教学设计1、内容分析本单元教学设计有下列主题:➢它们在哪里?➢欢乐“总动员”2、单元教学目标➢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来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学习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

➢初步了解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

➢单元重点目标: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能够运用一定的方位词来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能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初步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和特点。

3、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具体教学建议本单元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将学生放入虚拟的游乐场中,通过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对物体位置的确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方向,学习用一些方位词来描述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一些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运动的不同特点。

4、活动项目设计➢第一个主题:它们在哪里?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的游乐场景图中观察和比较某游乐设施相对于另一游乐设施的位置关系。

➢第二个主题:欢乐“总动员”。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观看录像来感受物体运动的不同特点和形式。

5、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评价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对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一方面看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所学的有关内容,在平面图上能够正确表示出来,另一方面看看学生能否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某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设计了一个学生颇为熟悉的游乐场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或者观看录像,发现各有了设施有自己不同的运用特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游乐场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不同特点。

2、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三、活动设计活动一:欢乐游乐场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

2、能用简单的图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

活动器材:游乐场各个项目活动的场景图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活动器材:乒乓球四、设计说明本课时是通过对游乐场设施的运动路线的探究,发现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规范的描述出这些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者是摆动。

对于两年级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用图画形象地描述出这些游乐设施正确的运动路线,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将身边的小物体(这里选取的是学生最熟悉的乒乓球)用不同的方法沿不同的运动路线运动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再认识。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在游乐场和校园的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帮助学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各个不同的方位,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它们来描述物体简单的位置关系。

三、活动设计活动一:游览游乐场活动目标: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器材:游乐场活动平面图活动二:观察学校的平面图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四、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前后左右是能够很快进行区分的,但是要辨别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用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来区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

从辨别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下手,先找到某一物体作为中心,在进行辨别四个方向在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鉴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不便于将学生放入实际的校园中进行大致方向的辨别。

第二单元动植物传后代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对繁殖和遗传的探究,全面地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生物繁殖方式和遗传现象,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自然界的动植物包括人本身在内子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特性。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植物的繁殖开始,接着探究动物的卵生和胎生以及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不同。

通过辨认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发芽,认识到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知道种子萌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观察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观察列举常见的卵生、胎生动物,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比较动物的子代和亲代,认识到动物的子代和亲代在形态上通常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我们人类父母与子女的异同,以及调查学生的头发、酒窝等遗传特征,再次认识到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通常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不同的地方。

本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多次观察与比较,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单元教学目标1. 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 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4. 知道生物后代的形态与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5.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生物亲代到子代的变化。

单元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动植物各种繁殖方法难点:生物后代的形态和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单元设计思路:先分别探究动植物的繁殖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后代与亲代的相似和不同,初步了解遗传的特点。

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学习评价活动是:让学生比较自己与父母在体貌上的相似和不同,记录交流后进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

我认为评价应着重关注学生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考察他观察是否仔细,是否全面,因为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找了很多细节,在单元评价中更要求他们仔细思考,寻找更多的证据,观察的态度决定着他们找到的记录。

附录:子叶:贮藏着营养物质。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种子的构造植物的种子虽然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结构基本相同。

把一粒蚕豆种子浸在水里,它就会膨胀起来,剥去种皮,可以看到两片肥厚的豆瓣,这叫子叶,两片子叶里储藏着大量的养料。

两片子叶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芽,这个芽由三部分组成:胚芽、胚轴、胚根。

胚芽伸长后成为植物的叶,胚轴发育成幼茎,胚根发育成根。

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四部分构成的整体叫胚。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5—25摄氏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发芽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标志是种子因为吸收水分而胀大,然后种子外衣破裂。

首先从种子中长出来的是胚的根部,叫做胚根,它向下长得非常快。

胚根上长出很多根毛,用以吸收矿物质和水。

然后胚轴向上生长,把子叶拉到地面上。

最大的种子:在非洲东部印度洋中,有一个风光旖旎的群岛之国——塞舌尔。

塞舌尔的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万紫千红。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该数身躯高大的复椰子树。

它高15-20米。

直径30厘米,树干笔直,树叶宽2米,长竟达7米。

最有趣的是它的种子大得出奇,直径约50厘米。

从远处望去,象是悬挂在树上的大箩筐。

每个“萝筐”就有10多斤,最大的可重达30斤,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

所以,复椰子树又称为大实椰子树。

复椰子树与大白桦树的个头差不多,可大白桦树的种子却太轻了,两百万颗白桦树的种子,总共只不过1公斤重。

两种树木种子的重量竟相差3000万倍!复椰子果肉煮汤饮服,有治疗久咳和止血的功效。

最小的种子:人们常常用芝麻来比喻“小”,1公斤芝麻竟有25万粒之多。

但是,就植物的种子来说,比芝麻小的还多着呢。

5万粒芝麻的种子,有200克重,可是5万粒烟草的种子,只有7克重。

四季海棠的种子还要小,5万粒只有0.25克。

一粒小小的芝麻,比一粒四季海棠种子要重近千倍。

但是,别以为这是最小的植物种子。

有一种植物叫斑叶兰,它的种子小得简直象灰尘一样,5万粒种子只有0.025克重,1亿粒斑叶兰种子才1两重。

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比这更小的种子。

斑叶兰这种微小的种子构造很简单,种子只有一层薄薄的种皮和少数供自己生长、发育需要的养料,所以它们的生命力不强,容易夭折。

但是它们轻似尘埃,随风飘扬,到处传播,种子数量又多得惊人,终有一些能传种接代的。

这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性。

发芽最快的种子:人们赞誉梭梭树是征服沙漠的先锋。

盛夏的中午,烈日炎炎,无边无际的戈壁大沙漠被烤得滚烫,这时只有迎着热风顽强挺立的梭梭树丛,才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梭梭树能在自然条件严酷的沙漠上生长繁殖,迅速蔓延成片,这与它具有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本领是分不开的。

梭梭树的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它仅能活几小时。

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水,在两三小时内就会生根发芽。

因此,才能适应沙漠干旱的严酷环境。

复椰子种子的发芽时间很长,在合适条件下,要二年之久。

常见的稻、麦、棉等种子,发芽的时间也得论天算。

能在两三小时内发芽的种子,世界上只有梭梭树的种子了。

你知道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是同一种祖先吗?不管你的小猫是妙妙叫或吼叫的,都是Felis-silvestris类的后代。

该种类后来分为非洲野猫、欧洲野猫和西伯利亚大草原野猫。

最小的繁衍后代是在斯里兰卡发现的表面斑斑点点的猫,体形大概是家猫的一半大;最大的属老虎,西伯利亚或Amur的雄老虎身长超过3米,体重达300公斤。

狮子是猫科动物之王。

它突出于其它猫科动物之处不仅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外观,更在于它是猫科动物中唯一有社群组织的种类。

成年雄狮体重达225公斤,身长达3米。

最快的猫该属印度豹,也是最快的陆地动物,短距离内时速能达到95公里。

它不似其它猫科动物发出吼叫,而是高音调的吠声和愉快的声音。

就象你家的小猫,它也发出咕噜咕噜声。

家猫每妙钟咕噜26个来回,跟空转柴油发动机一样的频率。

家猫能听到高达65千赫兹的频率,而人类是20千赫兹。

它的嗅觉比人类强14倍。

猫眼的后面是名叫tapetum-lucidum的光反射层,就是它让猫眼在夜间发光。

这个光反射层以6倍于人眼的效率吸收光,从而使猫拥有比人类好得多的夜间视觉。

家猫大约有3000多种,但只有8%是有纯种血统记录的。

不象其它的猫科动物,家猫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在美国,猫比狗多,人们每年在猫食上的花费比婴儿食品还多。

家猫或其它猫,并没有传说中的九条命。

它们也不是总用脚着地。

据说,猫从20层楼的建筑跌落比从7层楼的有更大的生机,因为猫可利用至少7层楼的时间来调整它以脚落地。

猫科动物走路或奔跑时是左侧双腿并行、右侧双腿并行地交替进行。

其它动物作中同作同样动作姿势的还有长颈鹿和骆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