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3、4、5章【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3、4、5章【圣才出品】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一、单项选择题1.临床上可根据自知力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

A.人格偏差B.心理活动协调一致C.动机冲突D.主客观统一【答案】D【解析】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2.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解析】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从动态的角度看,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只是有部分的心理功能出现异常。

3.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内省经验标准的缺陷是()。

A.受到文化制约C.操作过于复杂D.主观性【答案】D【解析】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内省经验判断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标准也就不同。

4.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C.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D.对人格障碍进行有效的咨询【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精神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师处理的范畴,而非精神障碍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处理的主要对象。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需要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

5.健康心理学至今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原因是()。

A.健康心理学领域内专业的人才太少B.研究对象、任务、方法模糊C.学术带头人没有明确的观点和研究方法D.社会没有迫切的需要【解析】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都处于模糊状态,它所涉及的领域、为自己提出的研究内容、使用的具体方法等等,目前都尚未定型。

因此健康心理学至今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6.健康心理学()。

A.概念体系科学完整B.发展成熟C.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D.是医学介入心理学的结果【答案】C7.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答案】D8.()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生理学途径。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2.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3.行为学派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及其评价;4.认知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5.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6.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及其评价;7.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及治疗步骤。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symptoms)归类为综合征(syndrome),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综合征的主要角度有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和遗传。

(一)神经解剖行为可以被大脑的最为微观水平的化学反应所影响,许多行为的异常与大脑的结构有关。

1.大脑的4个脑叶(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2.大脑主要结构(1)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①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②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③杏仁核参与情感的反应,包括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④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2)丘脑位于大脑的中间,它接收来自外周神经系统的输入信息,再将其传到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额叶和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核参与执行有计划的行为,其中的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二)生物化学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第11章人格障碍1.对人格障碍进行评估有几种主要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什么?答:(1)临床会谈结构化的临床会谈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诊断评估工具。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治疗师或医生与病人面对面的会谈,工作量大,需时较长,限制了被试的数目。

较好的临床会谈,其提问内容大多以诊断标准和临床描述为依据,探测被试是否符合某类人格障碍的标准,如“你觉得有人轻视你吗?请举例。

你对此反应如何?”Zimmerman综合了美国常用的会谈评定工具:DSM-Ⅲ-R人格定式晤谈修订版(SIDP-R),人格障碍检查(PDE),DSM-Ⅲ轴Ⅱ结构化临床访谈(SCID-Ⅱ),DSM -Ⅲ人格障碍多维量表和DSM-Ⅲ-R人格障碍诊断访谈(DIPD)等会谈工具。

由于人格障碍与精神病、神经症的共病率很高,在人格障碍的结构会谈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分清哪些回答是受到所患精神障碍的影响。

所以病人的人格情况只能根据病前行为的可靠资料来进行评价。

(2)自陈量表自陈量表是最简便而经济的方法。

在人格自陈问卷中,具有较好效度的有:Millon临床多轴量表(MCMI),MMPI以及人格障碍问卷(PDQ)等几种。

Millon临床多轴量表(MCMI)由Millon根据其病理心理学理论编制而成,被认为是对MMPI具有挑战意义的人格测验,其病理心理学理论对DSM-Ⅲ中人格障碍分类起着重要的作用。

MCMI仅l75题,费时少,易于完成。

MCMI正式发表于l977年,适用于17岁以上者及成人。

现有MCMI-Ⅰ和MCMI-Ⅱ两个版本。

施测时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

这些问题进一步组合成5个方面25个分量表。

分别如下:①反应受测者态度和测验有效性的3个修正量表或修正指数:暴露程度量表、愿望程度量表、贬低程度量表。

②评估临床人格障碍类型,包括10个分量表,即分裂样人格量表、回避型人格量表、依赖型人格量表、癔症型人格量表、自恋型人格量表、反社会型人格量表、攻击/虐待型人格量表、强迫型人格量表、被动/攻击型人格量表、自我失败型人格量表。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第一位用有害液体流入大脑来解释变态心理产生的病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巴甫洛夫C.华生D.希波克里特【答案】D【解析】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希波克拉底)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体液学说,即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他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2.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存在层次性,潜意识位于最底层,其次是前意识,意识位于最高层;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等各种形式。

两者的含义并不类似;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

A.华生关于婴儿恐惧的研究B.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C.托尔曼关于认知地图的实验研究D.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答案】B【解析】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4.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指()。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B.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C.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D.能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环境【答案】A【解析】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区分变态心理非标准化方法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B.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C.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心智的低下D.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答案】C【解析】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根据个体的言语信息或非言语信息,只要个体有着和以前不一样的表现,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就确认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2.某家长发现其小孩听课、玩耍时老走神,在家到处乱跑,动个不停,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怀疑其儿童可能有心理问题,这是()。

A.医学标准怀疑B.内省经验标准C.社会适应标准D.统计学标准【答案】B【解析】将儿童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是利用了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觉得不能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需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其二是对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者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3.以下哪种疾病使用医学标准判断心理变态非常有效?()A.药物中毒B.神经症C.人格障碍D.性变态【答案】A【解析】医学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药物中毒会明显地导致脑功能失调,所以使用医学标准判断非常有效。

4.焦虑障碍最糟糕的极点是()。

A.惊恐障碍B.恐怖症C.强迫症D.双相心境障碍【答案】C【解析】焦虑障碍是指以过分地、没有理由地担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它包括恐怖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主要类型。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的师生参考。钱铭怡著《变态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变态心理学权威教材。为 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 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 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 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变态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钱铭怡《变态 心理学》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的章 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 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预测题,其试题数量、试题 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 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01
第9章物质 滥用与依赖
02
第10章心 身疾病
03
第11章人 格障碍
04
第12章性 和性别认同 障碍
06
第14章心 理异常与社 会
05
第13章儿 童心理障碍
钱铭怡《变态 心理学》配套 模拟试题及详
解(一)
钱铭怡《变态 心理学》配套 模拟试题及详 解(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 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焦虑障碍
1.行为理论如何解释恐怖症?哪些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解释?
答:(1)恐怖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患者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是外在的(患者身体以外的),尽管当时并无真正危险,但患者仍然极力回避止恐怖发作。

(2)描述
①现代精神医学关于恐怖症的描述,源于德国医生Westphal的专著。

②弗洛伊德把恐怖症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恐怖症,如害怕死亡、黑暗、蛇等,这些东西是大多数人都多少有些害怕的;另一类是特殊恐怖症,例如怕上街,这是大多数人并不害怕的事。

③Marks把恐怖症分为两类:对外在刺激的恐怖症(包括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动物恐怖症和其他各种特殊恐怖症等)和对内在刺激的恐怖症(包括疾病恐怖症和强迫性恐怖症)。

④ICD-10,DSM-Ⅳ和CCMD-3则把恐怖症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三类,这是目前常用的分类标准。

(3)病因
①生物学因素
在生物学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是5-HT系统和NE系统。

恐怖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在血液和注射恐怖症患者中尤为明显,研究认为这类恐怖症的发病与特定的血管—迷走反射有关,而血管—迷走反射与恐怖情绪关系极为密切,而且常常是通过遗传而袭得。

社交恐怖的一级亲属患病率也高于普通人。

双生子研究也支持恐怖症具有遗传倾向,但也可能有模仿学习及其他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心理社会因素
a.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
认为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的产生根源则在于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本我冲动。

焦虑通过置换的防御机制被某些外在对象或情境替代。

这些对象或情境同样具有引起冲动、诱发焦虑的作用,但它们通常是能够远离的。

通过附加的回避机制,患者能避免严重的焦虑。

虽然心理动力学理论可以解释一部分病例,但无法对所有的恐怖症作出合理的解释。

b.行为治疗理论的观点
行为主义观点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恐惧反应可以经过条件反射而建立。

第一,Mowrer提出了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著名的两阶段模式:
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的害怕反应;
为了减少对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性条件反应的行为。

这是一个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它使得回避行为得到了强化而长期存在,同时使得对原本中性刺激的恐惧得以持续。

这一观点可能是暴露治疗起效快且疗效稳定的理论基础。

第二,回避性条件反射的理论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恐怖症。

不少患者并无恐惧的创伤性经历,而部分有创伤经历的人没有发展成恐怖症。

条件反射并不是恐惧症的唯一条件。

恐惧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习得。

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语言教导和收听信息的方式完成,即通过听他人描述某一恐惧的事件也可以习得恐怖性反应。

第三,人们容易对某些物体和处境,如蜘蛛、蛇和高处等产生恐怖,而对另一些,如花、羔羊、手枪则不易产生恐怖。

许多学者较认可的解释是:人类存在着易患某些特定恐惧的素质,而时刻“准备”获得某些恐惧,并把这种倾向称之为准备状态,认为这种准备状态是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四,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缺乏社交技巧或不合适的行为是社交恐怖的原因。

另一种更被接受的观点是把社交技巧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强调认知和行为的相互作用。

③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恐怖症的患者总是高估所害怕情境和事物的危险性,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物将会发生。

这一原理能很好的解释社交恐怖症。

a.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持有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负性信念,认为自己很难被别人所接受,认为别人内心对自己持批评态度。

但他们对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的观念常常是扭曲的。

自我为焦点的注意是疾病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增加了对负性思维和感情的注意,干扰了人们的活动和操作,阻止个体观察到与他的恐惧不符的外部信息。

社交恐怖个体遇到他们所恐惧的情境时,他们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独特方式,以及加工社交信息的独特特点,决定了焦虑产生和维持的过程。

b.Leary提出了自我推荐学说,来解释社交恐怖症。

他认为,决定社交恐怖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动机。

决定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处境和人格。

处境是指交往的对象和情境的特征。

一般地说,第一次与人见面容易紧张,对方越重要越紧张,异性越有吸引力越紧张。

人格特性也决定一个人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爱面子,有完美主义倾向,就容易患社交恐怖症。

Leary的观点认为,人到了中年以后,社交恐怖症自行缓解,这是由于社交的特殊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减退。

几乎所有患者都不会在父母面前感到恐惧,其原因也是缺乏社交动机之故。

④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
个性因素与恐怖症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不少研究认为行为退缩的婴儿,长大后易发生恐怖症。

恐怖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往往表现为社会内向、神经质、害羞、被动、依赖。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恐怖症。

尤其是社交恐怖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2.惊恐障碍如何与躯体疾病相鉴别?生物学观点如何对它作出解释?
答:(1)惊恐障碍与躯体疾病的鉴别
①定义
惊恐发作是突然、短暂而极度恐惧的一种状态,并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如心跳加快、眩晕、出汗、失去控制感等。

面临强烈的应激时容易发生,但大多数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若惊恐发作反复出现或个体担心惊恐发作,并对其生活造成干扰,这些人可能患了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②由于惊恐发作时表现出突然的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濒死感等躯体症状,因此与躯体疾病混淆。

可从以下方面鉴别:
a.检查有无心脏病发作、肺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等躯体疾病;
b.近期是否发生过应激事件;
c.是否伴有灾难性想法,对下次发作有预期性焦虑;
d.惊恐障碍还可能伴有言语障碍,记忆受损甚至人格解体等。

(2)生物学观点对它的解释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认知理论如何解释GAD?
答:DSM-Ⅳ中广泛性焦虑障碍被定义为,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以六种相关的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三种。

其基本特征是慢性、不可控的担忧。

(1)流行学的研究
一般认为GAD患病率为2%~5%。

GAD常与其他的焦虑障碍,如恐怖症和惊恐障碍以及抑郁障碍相伴发。

此症男女之比为1:2。

其发病年龄难以确定,可见于各个年龄段。

许多患者认为病症是在不知不觉间缓慢加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2)临床表现与诊断
①症状表现
a.广泛性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是漂浮不定的焦虑。

患者的症状与现实生活似乎有些联系,然而其担忧的内容及严重程度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是很不相称的。

焦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变动,没有中心主题,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倾向性。

b.与恐怖症不同,患者对担心的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但会表现出轻微的回避性行为,如延迟做事、多次检查,然而GAD患者的这种行为并不能有效地减轻焦虑。

c.常伴有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难以作决定以及害怕犯错误的情况。

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识记困难。

妨害其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

d.表情紧张,姿势僵硬而不自然,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运动性不安。

有些患者的语言能
力也受到影响,严重者出现口吃。

e.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而多梦。

早醒并非GAD的典型症状,如有发生,常提示焦虑是抑郁的继发症状。

f.躯体性焦虑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常见的症状有,心悸、胸闷、恶心、口干、尿频、皮肤苍白多汗等。

②对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a.根据DSM-Ⅳ的标准,诊断GAD关键是对“担忧”的确定,即担忧是过分的、难以控制的,且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b.CCMD-3与DSM-Ⅳ关于GAD的诊断标准相似,只是CCMD-3对担忧伴随的症状笼统地做了规定,即伴随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临床上常需要与之鉴别的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常有焦虑症状或激动不安。

其鉴别要点是:
GAD患者通常先有焦虑症状,较长时间才觉得生活不幸福;
无昼重夜轻的情绪变化;
常难以入睡和睡眠不稳,而早醒少见;
患者并不会对事物缺乏必趣,或对前途无望。

其他还需要鉴别的有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疑病症等。

4.心理分析如何解释强迫症?如何治疗强迫症?
答:(1)定义: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2)治疗
OCD是较难以治疗的一种心理障碍,可采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