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介绍

合集下载

甲肝科普宣传PPT课件

甲肝科普宣传PPT课件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疫苗接种
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后可获得长期免疫保护。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避免食 用不洁食物和水。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和食材可有效减少感染风 险。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公共卫生意识
提高对甲型肝炎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 症状。
甲型肝炎的治疗与恢复 长期影响
一般情况下,甲型肝炎不会导致慢性肝病,绝大 多数人可完全康复。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肝脏恢复。
谢谢观看
年轻儿童及老年人感染后可能病情更重。
谁容易感染甲型肝炎? 疫苗接种情况
未接种甲肝疫苗的人群,尤其是考虑到去流 行地区旅行的人,应优先接种。
疫苗接种后可有效预防甲肝感染。
谁容易感染甲型肝炎? 生活习惯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不彻底,也会 增加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型肝炎?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腹痛、黄疸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6周内出现。
什么是甲型肝炎?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也可以通 过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播。
不通过血液或性接触传播。
谁容易感染甲型肝炎?
谁容易感染甲型肝炎? 高风险人群
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旅行者、食用生 或未煮熟的海鲜者容易感染。
参与社区卫生活动,传播预防知识。
甲型肝炎的治疗与恢复
甲型肝炎的治疗与恢复 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持 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监测肝功能。
甲型肝炎的治疗与恢复 恢复期

甲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甲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护措施: 打疫苗是预防甲肝最重要的 措施之一。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 、饮食卫生、做好饮用水爱护和卫生处 理等都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
甲肝的症状
甲肝的症状
表现: 甲肝潜伏期约为2~6周,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 等。
体征: 体温可达38℃~39℃,肝 大、脾大、肝区压痛、肝功能 异常,黄疸,少数患者可出现 出血等并发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甲肝的症状
治疗方法:静息、加强营养、积极防止 并发症。一般治疗期为2-3个星期,大 多数甲肝患者可在2个月内恢复。
甲肝的预后
甲肝的预后
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后获 得免疫力,极少重复感染。 个别可转为慢性: 少数患者可能发 展成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 癌。
甲肝的预后
对人体的影响: 对于非洲或亚洲等发展 中国家,甲肝病毒存在于环境中,使得 长期接触食品、饮用水、家庭卫生不规 范等因素,致使更多人群感染甲肝,并 可能患上其他肝炎。而对于欧美等工业 化国家,甲肝患者可参与到甲乙两型肝 炎的混合感染。
甲肝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甲肝的症状 甲肝的预后 预防甲肝 结论
介绍
介绍
甲肝概述: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它是一种可 预防和治愈的肝炎,但在发达国家 中,甲肝却很少引起重视。
介绍
传播途径: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以及密切 接触受感染人士都可能传播病毒。
卫生处理:生活用品、衣物、器械等要 经过卫生处理,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 须用具及注射器等。门把手、公共电话 、电梯按键等公共触摸面经常消毒。
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论
甲肝是一种可预防和治愈的疾病, 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 和亚洲等地,甲肝仍是一种常见的 肝炎。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

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

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甲肝病毒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无囊膜。

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

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

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

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

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

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

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三)抵抗力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甲肝,也称为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感染者通常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为了预防甲肝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预防知识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甲肝的预防知识1. 病毒传播途径:甲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食物、水源、污染的物体等。

因此,避免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食物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

2. 潜伏期:甲肝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6周,但也可以长达6个月。

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然可以传播病毒。

因此,及早进行预防和诊断非常重要。

3. 症状:甲肝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2至3周内出现,但也可能在感染后的1至6个月内出现。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高危人群:甲肝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流行,特别是在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供应不足的地方。

同时,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甲肝。

因此,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

二、甲肝的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甲肝的基本措施。

包括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净食物、避免摄入未经煮沸的水源等。

2. 饮食卫生:选择食用煮熟的食物,避免生食和未经煮沸的水源。

同时,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海鲜和水产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可以通过煮沸、过滤或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来净化水源。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特别是在疫情流行地区。

4. 接种疫苗: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

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供长期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

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甲肝传播的重要措施。

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避免污染水源、正确处理垃圾和废物等。

6.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甲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认识,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甲肝的传播。

【甲肝疾病常识】 甲肝1

【甲肝疾病常识】 甲肝1

甲肝的症状及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致病。

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图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

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

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

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

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195o年瑞典及1978年我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书籍用醉蟹引起过暴发,1988年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暴发,均是粪-口途径传播的实例。

近年国外陆续报道,滥用药物注射及同性恋群体中,甲肝病毒抗体水平和查出率很高,在这些人群中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肛-口或被污染的注射用具。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CHAPTER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起源
详细描述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及关于其起源和传播的 初步研究。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分析了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机制
深入探讨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周期和感染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 研究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临床特征
• 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 总结和展望
01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CHAPTER
什么是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小型的、 单链的RNA病毒,属于肝炎病 毒科。
针对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公共卫生意义,应采取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卫 生宣传教育、改善饮用水和食品卫生条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疫苗接种等措施。
社会经济影响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医疗费 用增加、生产力下降等。
05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对未来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展望
加强甲型肝炎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推广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开展甲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传播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加强医 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谢谢
THANKS
颗粒,导致肝细胞损伤。
HA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 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细胞的凋亡。

甲肝分析报告

甲肝分析报告

甲肝分析报告引言甲肝,即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甲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本报告旨在对甲肝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病因、流行状况、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病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甲肝的病原体。

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感染人传播。

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感染后通常可以自愈。

甲肝的传播风险较高,尤其是在不卫生的环境中。

流行状况甲肝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流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约有1100万人感染甲肝病毒,导致约10万人死亡。

甲肝主要在卫生条件较差、饮用水源不洁净以及卫生设施匮乏的地区流行。

症状甲肝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皮肤与眼白黄疸•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这些症状一般在感染后的2-6周内出现,严重情况下症状可能持续数月。

检测与诊断甲肝的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标记物的检测。

一般而言,甲肝病毒抗体IgM阳性以及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确诊的依据。

此外,肝功能检查也是甲肝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甲肝的传播,以下措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1.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源自饮用水系统或经过严格处理。

2.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修剪指甲,避免使用他人洗漱用具。

3.提高卫生设施的水平:改善卫生条件,保持环境清洁、消毒。

4.接种疫苗:甲肝疫苗可以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推广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甲肝的发病率。

结论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和流行潜力。

在高危地区,预防甲肝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安全水源以及推广疫苗接种等方面。

加强对甲肝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保护公众健康。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甲肝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1.1 食物和水源传播:甲肝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进入人体,特别是未经煮沸的水和食物。

1.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毒携带者的体液、血液或者粪便,如共用注射器、使用受污染的卫生设施等。

1.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甲肝病毒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给新生儿。

二、掌握甲肝的症状和诊断方法2.1 症状:甲肝的潜伏期普通为2-6周,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黄疸等肝脏伤害症状。

2.2 诊断方法:甲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甲肝病毒抗体检测、肝功能检查和病毒核酸检测等。

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特殊是在接触食物和水源之前。

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物品,如牙刷、毛巾等。

3.2 饮食注意:选择安全卫生的食物和饮用水,尽量避免生食和未经煮沸的水源。

生鲜食材应彻底清洗。

3.3 预防接触传播:避免与甲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特别是避免共用注射器和使用受污染的卫生设施。

3.4 接种疫苗: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可以提供长期免疫保护。

四、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监测4.1 公共卫生宣传:开展甲肝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甲肝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宣传教育,如医务人员和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

4.2 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甲肝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甲肝的发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4.3 应急响应:在甲肝疫情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病例追踪和隔离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结论: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2.甲型肝炎病毒学指标 (1)抗-HAV IgM 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 现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 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病初 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 (2)抗HAV-IgA IgA型抗体又称分泌型抗体,主要存在于 泪眼,唾液,尿液,胃液,乳汁,鼻腔分泌物中,胃液中 的IgA可排入粪便中,在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提取液中可测得 抗HAV-IgA。可作为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
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品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
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种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 0.02~0.05ml,有一定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
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
中国六大茶系
精选ppt
15
二班 二组
杨丹钰
杨雨欣
徐天佑 郭团结 王晓
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
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
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
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
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
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甲型肝炎病毒”
精选ppt
2
甲型肝炎病毒
病毒呈球形,直径 约为27nm。无囊膜。 衣壳由60个壳微粒 组成,呈20面体立 甲型肝炎病毒 体对称,有HAV的特 异性抗原(HAVAg)
最强。
精选ppt
10
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
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 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 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 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
延边大学临床二班杨雨欣制作
夏钥 史良悦(按座位排序)
感谢您的观看!
精选ppt
1防HAV
1、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
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 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
并隔离现症控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精选ppt
14
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 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 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4、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杀伤肝细胞
精选ppt
6
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 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
水源。 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此种传播途径经常发生在
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 3、经食品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
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所以在肝细胞中,HAV增殖非常缓慢。
精选ppt
4
传染源
感染甲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亚临床型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
精选ppt
5
HAV
经口
胃肠道
血流(病毒血症)
肝脏复 制
经粪便排出
经胆汁排入肠道
免疫介导肝损伤:NK 细胞 与 CD8*T细胞 HA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
精选ppt
8
因为肝细胞受损,故其Y蛋白不能与胆红素结合,肝细胞内胆红素含量上 升,渗透压升高,血液中胆红素故增多,胆红素有脂溶性,为橙黄色物
质,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变黄。
精选ppt
9
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
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 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
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
精选ppt
7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 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 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 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 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 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 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 现为隐性感染。
二班 二组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HAV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预防
精选ppt
1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 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
二班 二组
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
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 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 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 性。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 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 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精选ppt
3
由于HAV无包膜结构,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也包含了一些病
毒的自身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首先包膜表面上的糖蛋 白识别宿主表面受体,接着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最后病毒衣壳和病毒基
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 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 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精选ppt
11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
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 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精选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