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语音77页PPT
合集下载
古汉语音韵 PPT

代把206韵归为16摄。
(BACK)
《广韵》音系里相关术语图示:
( 4 )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声韵 :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
舒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 [-m][-n][-ŋ ]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p][-t][-k] 结尾的韵 →促声韵
入声韵尾(-p –t –k)的消失:
韵古 汉 语 音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 《诗经》 中古音(六朝至唐宋) :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 : 《中原音韵》 现代音(五四后) : 普通话 二、传统音韵学分为: 古音学(上古音) 、今音学(中古音) 、等韵 学(等韵图)
(二)上古音的声类
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
全清 牙音:见 舌音:端 章 唇音:帮 齿音:精 庄 喉音:影 半舌: 半齿: 次清 全浊 溪 群 透 定 昌 船 滂 并 清 从 初 崇 晓 匣 次浊 疑 泥 明 心 山 邪 全清 全浊 次浊 余 书 禅
来 日
清代以后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 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 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 “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 “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阿房宮:音ē páng gōng,秦宮名。“房”屬 奉母。 逢澤:音páng zé,古澤藪名。“逢”屬奉母。 《經典釋文》:“繁,步幹反。”
轻唇音↘ 舌上音 正齿音 ↗
五音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东方朔《答客难》
.
4
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 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 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 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 展的重要规律;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 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
7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 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 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 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 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 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
2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 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 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 诗词
①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②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
17
(三)开口呼、合口呼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母首音的状况把韵母分 为两大类:开口呼与合口呼。
今天齐齿呼中古叫开口呼,今撮口呼直到明 代才产生,故明代以前汉语没有撮口呼。
中古的开、合口韵母各有洪细之分。现代汉
语中的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洪音,齐
齿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细音,合口呼主要
来自中古的合口洪音,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 的合口细音。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
.
4
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 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 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 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 展的重要规律;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 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
7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 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 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 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 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 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
2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 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 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 诗词
①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②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
17
(三)开口呼、合口呼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母首音的状况把韵母分 为两大类:开口呼与合口呼。
今天齐齿呼中古叫开口呼,今撮口呼直到明 代才产生,故明代以前汉语没有撮口呼。
中古的开、合口韵母各有洪细之分。现代汉
语中的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洪音,齐
齿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细音,合口呼主要
来自中古的合口洪音,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 的合口细音。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
古代汉语的语音共79页

古代汉语的语音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古代汉语的语音

8
上古音的研究沒有韻書可以利用,《詩經》、 《楚辭》等韻文及形聲字成了主要的語音材料。 元人周德清編《中原音韻》,這部韻書是專爲北 方戲曲用韻編寫的,也被稱爲“曲韻”,反映了 元代北方話的口語語音,是我們研究近古代表音 的主要材料。
9
漢語的語音結構
漢字音節=聲+韻+調 聲母,又稱聲紐、聲類、字母(聲母的代表字)、 紐、母等。 韻母=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 (收尾音)。
《詩》:“追琢其章”,《傳》“追,彫也”。(追-知; 彫-端) 《詩·鄘風·柏舟》:“實惟我特。”《釋文》:“《韓 詩》作直。云相當值也。”(特-定;直-澄) 帶(端)—滯(澄)
25
娘日歸泥: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頭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 半齒音有日母,章炳麟認爲上古沒有娘母和日母,中古讀 娘日兩母的字,在上古均讀作泥母。
古代漢語的語音
1
傳統語言學稱語音爲音韻或聲韻,研究音韻的學 問稱為音韻學,音韻學是古代漢語領域里的一門 重要學科。 章太炎《國語學草創·序》:“音以表言,言以 達意,捨聲音而爲語言文字者,天下無有。”
2
古今語音的差異及演變分期 古今漢語的聲母 古今漢語的韻母 古今漢語的聲調 音韻知識的運用
3
古今漢語的語音和現代有著明顯的差別:
44
直到明末陳第才徹底批判叶音說。他在《毛詩古音考·自 序》中明確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轉移,亦勢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讀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 入。”在這一學說的指導下,古音學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確 的道路。他的《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考》就給《詩 經》、《楚辭》中不合於今音的韻字注明古讀。 如果說陳第是古音學的開路先鋒,顧炎武則是古音學的奠 基者,顧氏分古韻10部,初步確定了古韻分部的規模。運 用離析《唐韻》(即《廣韻》)的方法歸納古韻,不在把 《廣韻》的每一個韻當作不可分割的整體,而是按《詩經》 押韻的實際情況仔細地審定每一個韻字的歸部,從而使古 韻分部複合當時的語音實際。
上古音的研究沒有韻書可以利用,《詩經》、 《楚辭》等韻文及形聲字成了主要的語音材料。 元人周德清編《中原音韻》,這部韻書是專爲北 方戲曲用韻編寫的,也被稱爲“曲韻”,反映了 元代北方話的口語語音,是我們研究近古代表音 的主要材料。
9
漢語的語音結構
漢字音節=聲+韻+調 聲母,又稱聲紐、聲類、字母(聲母的代表字)、 紐、母等。 韻母=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 (收尾音)。
《詩》:“追琢其章”,《傳》“追,彫也”。(追-知; 彫-端) 《詩·鄘風·柏舟》:“實惟我特。”《釋文》:“《韓 詩》作直。云相當值也。”(特-定;直-澄) 帶(端)—滯(澄)
25
娘日歸泥: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頭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 半齒音有日母,章炳麟認爲上古沒有娘母和日母,中古讀 娘日兩母的字,在上古均讀作泥母。
古代漢語的語音
1
傳統語言學稱語音爲音韻或聲韻,研究音韻的學 問稱為音韻學,音韻學是古代漢語領域里的一門 重要學科。 章太炎《國語學草創·序》:“音以表言,言以 達意,捨聲音而爲語言文字者,天下無有。”
2
古今語音的差異及演變分期 古今漢語的聲母 古今漢語的韻母 古今漢語的聲調 音韻知識的運用
3
古今漢語的語音和現代有著明顯的差別:
44
直到明末陳第才徹底批判叶音說。他在《毛詩古音考·自 序》中明確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轉移,亦勢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讀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 入。”在這一學說的指導下,古音學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確 的道路。他的《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考》就給《詩 經》、《楚辭》中不合於今音的韻字注明古讀。 如果說陳第是古音學的開路先鋒,顧炎武則是古音學的奠 基者,顧氏分古韻10部,初步確定了古韻分部的規模。運 用離析《唐韻》(即《廣韻》)的方法歸納古韻,不在把 《廣韻》的每一個韻當作不可分割的整體,而是按《詩經》 押韻的實際情況仔細地審定每一個韻字的歸部,從而使古 韻分部複合當時的語音實際。
古代汉语语音

51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 “叶韻”說不能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語 言,所以從根本上說是錯誤的,但它的影 響卻很深,直到明代的陳第才第一次明確 指出“叶韻”說的錯誤,並提出了“時有 古今,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的正確论断。
7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三、對音材料
◦ 對音就是通常所說的音譯,對音材料在一 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詞在借用時的讀音情況。
◦ 在漢語古音研究特別是音值構擬上有著獨 特的價值。
8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 自漢代起,中外交流頻繁,漢語從其他語言 特別是梵語借入了大量詞語,其中很大一部 分採用的是音譯;其他民族語言如朝鮮語、 日語、越南語也從漢語借用了大量詞語,其 中很大一部分也是音譯。 ◦ 梵漢對音、朝漢對音、日漢對音、越漢對音 等對音材料是我們研究古代漢語語音系統非 常寶貴的資料。
◦ 入聲韻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40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廣韻》 ◦ 陰聲韻: (1)無韻尾:支之脂、魚虞模、歌戈麻 (2)[-i]尾韻:微、齊佳皆灰咍、祭泰夬 廢
(3)[-u]尾韻:蕭宵肴豪、尤侯幽
41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 陽聲韻: (1)[-m]韻尾:侵、談覃咸銜鹽添嚴凡 (2)[-n]尾韻:真諄臻文欣元魂痕、寒 桓山刪先仙 (3)[-ŋ]尾韻:東冬鍾江、陽唐、庚耕 清青、蒸登
3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聞” 從“門”得聲,那麽在造字的時候“聞” 的讀音與“門”一定非常接近。
使用相同聲旁的字,它們的讀音也必定是 相同或非常接近的。 “芒”“妄”“忘”“忙”
從“亡”得聲。 這些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裏韻母相同而聲 母不同,但在上古造字的時候它們的聲母 一定是相同或非常相近的。 4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幻灯片课件

管韵头。 2、上古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系联韵语;(2)声符归类;(3)纵横比对。 3、上古韵部的情况 清初顾炎武最早归纳韵部,分为10部。今天通行的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 上变去。
Hale Waihona Puke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上古音声母中没有轻唇音 “非、敷、奉、微”,而只有重唇音“帮、滂、并、 明”。中古才产生的轻唇音在上古都读重唇音。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 上变去。
Hale Waihona Puke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上古音声母中没有轻唇音 “非、敷、奉、微”,而只有重唇音“帮、滂、并、 明”。中古才产生的轻唇音在上古都读重唇音。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古代汉语 课件

古代汉语·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 括文言与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是“文 言”系统,亦即书面语,时间可断在“五四” 以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古书注解、古汉语修辞、诗律以及语文工具书 的使用等。
通论·汉字的构造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字的形体和意义有 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因此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了解一些文字学的知识, 需要知道汉字的构造。
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谈 “六书”的学者有班固、郑众和许慎,这三家 “六书”之说,名称、顺序均有所不同。后人 讲“六书”时,名称及定义大多采纳许慎之说, 顺序则依班固之说,因此“六书”的名称和顺 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通论·判断句 也字
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句子的谓语性质可 以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判断句是用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 性作出判断,即某事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 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者+谓语+ 也”两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 +者+谓语+也”两种形式。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总的原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感性
认识就是要多读古书,做到熟读背诵,不断积 累语言材料,理性认识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语言规律。 要注意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 要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要注意古今沟通,古今联系。
通论·怎样查字典辞书
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基本方法:音序 排列法、部首排列法和四角号码排列法,此三 种方法各有利弊。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 括文言与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是“文 言”系统,亦即书面语,时间可断在“五四” 以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古书注解、古汉语修辞、诗律以及语文工具书 的使用等。
通论·汉字的构造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字的形体和意义有 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因此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了解一些文字学的知识, 需要知道汉字的构造。
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谈 “六书”的学者有班固、郑众和许慎,这三家 “六书”之说,名称、顺序均有所不同。后人 讲“六书”时,名称及定义大多采纳许慎之说, 顺序则依班固之说,因此“六书”的名称和顺 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通论·判断句 也字
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句子的谓语性质可 以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判断句是用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 性作出判断,即某事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 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者+谓语+ 也”两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 +者+谓语+也”两种形式。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总的原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感性
认识就是要多读古书,做到熟读背诵,不断积 累语言材料,理性认识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语言规律。 要注意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 要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要注意古今沟通,古今联系。
通论·怎样查字典辞书
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基本方法:音序 排列法、部首排列法和四角号码排列法,此三 种方法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