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建筑史讲义05隋唐五代讲义

第五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一、历史背景与建筑概况1、隋唐统一的政权——政通人和、国力发展——成熟、屋顶形式多样2、地方城市(商业城市)发展——都城建设成熟3、佛教兴盛、政府支持、贵族经济——兴建佛寺,寺观园林、塔等大有发展4、手工业——建筑技术——“材”标准化生产、“都料匠”5、交通开拓——文化交流——先秦儒的理性+魏晋南北朝道的内在精神、文士风度+佛教释的影响。
文化开朗、生气蓬勃。
鉴真东渡、引进胡床6、理性——和谐,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7、唐晚期衰落、五代时期塔有所创造二、都城与宫殿例1:唐长安——规划严整1、选址与历史文化背景:总结邺城经验、在隋大兴的基础上、位于平原,受约束小;靠近水源,运输和城市用水方便2、城廓:近方形;夯土城墙3、皇城、宫城、宫殿的位置:居北部中4、布局:规整,政府、居住、商业功能分区明确5、街道:排水处理6、里坊:近方形,面积大7、市场:东西市意义与成就:例2:隋唐洛阳例3:大明宫——三朝“大朝、日朝、常朝”、宫殿园林、宫殿建筑、规模大、充分利用地形、考虑景观设计、官署例4:太极宫三、住宅1、布局:四合院、三合院、围廊连接;明显的中轴对称(局部也有灵活的变化)2、宅园:诗情画意、田园气息、手法丰富——人与自然的结合渗透到了建筑整体规划、布局3、室内装修:线条柔和、成熟;床榻、屏风四、寺、塔、石窟1、佛光寺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佛塔:山东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五代时期:林隐寺双石塔(砖)、苏州虎丘塔(砖木)栖霞山舍利塔(石)广东光孝寺铁塔3、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五、陵墓1、唐乾陵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江苏江宁县南唐钦陵3、四川成都市前蜀永陵小结:唐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秦汉讲义建筑2

· 文献记载: 以铜为椁,……上画天文景宿之备,下以水银为
四渎百川五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 异宝,充满其中
· 陪葬:兵马俑
杨鸿勋观点
1. 宫墙有三道。 2. 秦始皇陵地上是 九层之台。 3. 封土上有土木享堂.
2· 汉陵 制式 ·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 ·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 陵城周以城垣,驻兵 ·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
式。黄肠,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 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 凑”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秦云纹瓦当 秦鹿纹瓦当 汉玄武 汉白虎 汉青龙 汉朱雀
汉並天下
5· 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严谨规 划的汉长安城。
6·有能力建造长城、骊山陵、都江பைடு நூலகம்等大型工程。
甘肃汉长城
二· 建筑详部(细部)特征 参阅教材185页 1· 屋顶
屋顶脊饰 1·高颐阙屋脊 2·两城山石刻屋脊 3·明器屋脊 4·武梁祠屋顶 5·成都画像砖阙屋脊上凤
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 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
2· 汉长安(p43,p50)
·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
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
·90 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
桂宫
兴乐宫→长乐宫→未央宫→北 宫→明光宫
(秦) 又称东宫
建章宫
·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南象
精品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秦汉 建筑2
中国建筑史讲义

陵园建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
商代:妇好墓 不起坟,深埋,陵顶可能有享堂
战国:中山王墓 武陵横列布置,墓上设享堂,五堂同台,两道宫墙环绕
汉代:基本依袭秦制 南朝: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辟邪各一对,享堂不存,规模
减小 唐代:因山为陵,上下宫制,南大殿建于陵园南门内为上宫(庙),
山下设下宫(寝),以便供食
中国建筑史
2004. 12.10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城市建设 住宅与聚落 宫殿、坛庙、陵墓 宗教建筑 园林与风景建设 建筑意匠
空间秩序
看与被看 天人合一
城市建设
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至夏商周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 特点:各要素的分布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有大片空白
地段相隔。
城市建设
第二阶段:春秋至汉 《考工记》 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全城被分割为若干封
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被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 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 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和市门,由吏卒和市令 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城市建设
隋唐东都洛阳
1、地势平坦,布局整齐。 2、规模比长安略小。 3、宫城位于西北 4、北依邙山,洛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城。 5、漕运比西安畅通。 6、洛阳皇城内城墙特别多。
城市建设
宋东京
1、逐步扩建而成,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率高,人口众多。 2、防火问题突出,设立消防队和瞭望台。 3、宫城前御街宽阔,两旁有御廊。 4、商业发达,夜市兴旺,通宵达旦,市场分散取代市场集中。 5、四水贯都,运输繁忙。 6、彻底废除里坊制,由街巷制取代。 7、官府衙署同时分布于城内外。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中国建筑史08近现代建筑

4、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课题
宏观的:分期、分区、分类总结 (建筑师、建筑类型、制度、技术、材料、思想、城市) 1、城市建设 2、建筑类型、技术 3、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 4、建筑形式 、建筑思潮 ……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2、南京十年 3、中国固有式 4、墨菲 5、巴黎美术学院 6、中国营造学社 7、集合住宅 8、风格:国际式、ART DECO 9、骑楼 10、 “建筑”
1 古今之别:
3、从社会体系到建筑体系的分析方法
1 关联性在时间上:变化不是平行的、一一对应的:滞后与超前 2 关联性在内涵上:主导因素不是单一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式不同; 1 2 3 4 5 技术的滞后 制度的适用范围 文化的内在矛盾 城市化过程 建筑本身的多重身份
-艺术形式:传统的力量:-新公共建筑反映的时尚;工业建筑的弱约束 -物质形态:移动;再生;使用周期等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现代性 “现代转型” 后发外生型
民族主义 -思想文化 清末中体西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两种态度) -民族国家 国家权威/ 职业建筑师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2、南京十年 1927-1937 1911 辛亥 1925 孙中山 1926 北伐 1927 南京、上海 412 1929 北京 东北 主权国家体制初步创立 经济管理的国有化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固有式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附: 德日系 Vs 欧美系 1920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柳士英 刘敦桢 龙庆忠 1923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重点复习内容及复习题
1. 试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四个特点为:
(一)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
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
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二)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
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三)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
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四)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
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
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
3.文字填空:
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
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
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较强…;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穿斗式、抬梁式、井干。
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正脊
鸱尾
戗脊
屋檐
山墙
台基
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②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
穿斗式:
叠梁式:
井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