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1《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编辑给大家收集的1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检查预习情况(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重点正音:亲戚(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课堂教案设计的根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到达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1.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学问力量目标)2.品析“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学问力量目标)3.激发同学的阅读名著的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育把握主要内容的力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爱好。
教学方法:1.通过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小组合作沟通,感悟故事情节、语言的精彩;进而感悟仆人公形象。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老师请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课件出示:人物图像)打个招呼吧。
还有一个人物(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图像),知道他的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男孩儿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2、发觉课题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同学明确今日的学习内容是一本书)3、你觉得书名中的关键词是哪个什么意思知道吗4、故事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经受我们可以从哪儿查找答案二、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过度:很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局部,假如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1、现在请大家扫瞄故事梗概,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汤姆索亚的几次历险经受。
预设:同学假如说不全,老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终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
试胆识,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2、(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
)哪次次历险最吸引你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哪些生疏(顽皮顽皮、孩子头儿、无所不能、爱冒险、胆大、憧憬自由……)三、品尝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苏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看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漂亮,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
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
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同学自由发挥)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板书“燕子”)(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渎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订正读——齐读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精确又流利。
(老师评)2、理清课文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索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争论)(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形状,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理解内容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形状)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美轻快;尾巴:剪刀似的)2、指导朗读(1)、情感预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美丽、机智,大家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宠爱、欢快……的语气)(2)、练读:(3)、指名读——男生女生竞赛读——齐读3、指导背诵(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形状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2)、请同学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
(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1、习字册2、抄写词语其次课时一、复习前课1、请同学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形状)2、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带感情背诵)二、细读课文1、学习其次自然段(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通用6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海上升明月的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阅读(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2、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
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三、迁移练习: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教材说明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
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02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版四语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奇妙,能让同学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学问,而且得到艺术的观赏和欢快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1父亲的菜园学习目标1.生疏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预备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第一课时读题设疑,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想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2.到底谁的推想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1.轻声读课文,留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精确:婴儿、怀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芜、迷人、信念十足、似信非信、怀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缘由。
2.小组内沟通。
3.全班沟通: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制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细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日,这位一般的农夫以同样的精神在荒芜的山坡上制造了一块菜园。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方法解决,真了不起。
做任何事假如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确定会取得成功。
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宏大的精神,才制造了荒芜中的奇迹)5.父亲虽然是一位一般的农夫,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全部人学习。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表达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范读课文。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读情况。
(1)樟树繁衍劝说搬家稠密蓬蓬勃勃
此病病死率约在15%左右,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人物介绍】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20XX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枝干粗壮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拒虫香气高贵之处永久保持
教学反思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主备人:曹蕾审核人:____
教学
内容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难点:能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
准备
【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尽量]jǐn liang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例:轻大家尽量发表意见。
[尽量]jìn liang达到最大的限度。例:你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帮助解决。
预习
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美观地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描红及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声色俱厉身先士卒娴熟疲惫
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题,《补充习题》的第一、二题。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主备人:曹蕾审核人:____
教学
内容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生字,11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指导朗读课文。
石榴崇敬瞻仰抗拒仍然枝枯叶落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2、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3.、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谁)?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②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找出不少于三个描写叶欣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叶欣怎样的品质。
③试着给课文分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
4.向家长了解20XX年“非典”侵入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或者上网了解一下“非典”病毒的特点、传染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指导读好课题
4、解题。
5、介绍宋庆龄。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6、交流归纳问题:
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怎样的?它们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地方?
7、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难点: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教学
准备
投影 挂图
预习
设计
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口头扩词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段写到了周总理,还写到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 (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
(2)轻声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映示画有樟树的投影片。
②默读课文,书上用哪个词概括樟树的外形特征?“蓬蓬勃勃”什么意思?
③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④小结:
⑤轻声读课文,读出樟树的特点,使听者印象深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
②问: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而樟树”,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树木?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生思考、交流
齐读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着重指导生字的读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交流学会的词语。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2、抄写生字词。
3、习字册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c.“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呢?
④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⑤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背诵。
⑥小结:
(3)指导概括第二段段意。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③出示重点句,品评: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
“招”和“拒”可组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什么讲?
b.比较句子: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