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五大基本原则

养生五大基本原则别以为养生很容易,注重养生的同时,也要遵循养生的六大原则。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养生五大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养生五大基本原则养生原则之一:协调脏腑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
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
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
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脏腑协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
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
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
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
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
养生原则之二: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
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
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
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养生的五个基本原则

养生的五个基本原则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关注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远离有害物质来促进身心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养生的五个基本原则,助您获得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一、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加强营养摄取,保证体内必需营养物质的供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我们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
为了实现营养均衡,多样化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肉蛋奶豆类等;限制高糖和高盐食品的摄入,并选择低脂肪食品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此外,做到三餐规律,适量减少加工食品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也是养生的关键。
二、充足睡眠——修复身心健康的身体需要足够的睡眠。
睡觉时,身体进行了休息,而大脑则整理思维并储存记忆。
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疲惫不堪、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
每个人对于睡眠需求量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为了提升睡眠质量,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并在临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设备。
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以保证规律性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适度运动——强健体魄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以及帮助控制体重。
运动也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无论您选择哪种形式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瑜伽或骑自行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增加肌肉力量的锻炼,如举重和俯卧撑也是很重要的。
四、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养生不仅关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情绪波动和长期压力会给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保持情绪稳定,我们可以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听音乐、阅读、旅行或参加社交活动。
在处理应激事件时,积极应对问题并借助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提供支持也非常重要。
同时,请让自己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缓解压力。
五、远离有害物质——减少身体负担为了养生,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抽烟、喝酒过量和滥用药物。
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的基本原则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偏食。
2.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个人情况调控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食导致肥胖和代谢失调。
3.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消化系统健康。
4.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需要适度控制。
5. 少食高盐、高糖和高脂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力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运动的基本原则: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2. 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3. 加强力量训练:适量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4. 注意身体状况:如果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三、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和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促进良好睡眠质量的原则:1.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睡前尽量保持相同的入睡时间。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3. 避免过度兴奋和刺激:睡前避免看手机、电视和使用电子设备,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等刺激物质。
4.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水:避免在睡前过度进食和饮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和导致夜间频繁起夜。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心态和情绪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的基本原则:1. 积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2. 学会释放压力:通过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来释放压力,如听音乐、读书、旅行等。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希望对你有用!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1、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
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
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
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
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
此外,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
《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
经脉通畅。
故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
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蹻、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
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畅通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
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2、综合调养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所以,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
恰如李梃在《医学人门·保养说》中指出的:“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
健康养生六大基本原则科普

健康养生六大基本原则科普健康养生六大基本原则科普一、适应自然规律“人与天地相应。
”(《灵枢邪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重视精神调养1、避免不良刺激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
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
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躯体疾患既可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
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房事有节男女两性的性生活是先天赋予的本能,是人类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而且男女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就自然地产生性行为的欲望,这是肾中精气充盈的表现。
性生活适当,不但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同时对民族的繁衍昌盛,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历代医家未有不重视性生活者。
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变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态,延长生命寿命。
养生的基本原则如下:
1. 科学养生:养生应该遵循科学原理,不能信口胡说或迷信。
2. 个性化养生:不同人的体质和状况不同,因此养生方法应个性化。
3. 从饮食调理开始:饮食是养生的最重要的方面,营养均衡的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应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按时作息是养生的基础。
5.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调节内分泌等,但不能运动过度或受伤。
6. 调节心态:心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对养生有很大的好处。
7. 预防疾病:养生应该着眼于预防疾病,注重保健,而非仅
仅在疾病发生后进行治疗。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压力等。
以上是养生的基本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要注重科学、合理地进行养生,避免盲目跟风或迷信养生方法。
养生的十大原则

养生的十大原则1. 均衡饮食养生的基础是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食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或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物。
2. 适量运动运动对于养生来说至关重要。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并坚持每周一定的运动时间。
3. 规律作息良好的生物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时间应充足,一般成人每晚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4. 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对于养生非常必要。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可以通过室内外活动、阅读、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提升心理素质。
5.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身体健康有害。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此类风险并改善身体状态。
6. 减少压力长期承受高强度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
通过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寻求社交支持等,可以减轻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节奏合理安排任务,保持身心健康。
7.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疾病。
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规律洗澡换衣、注意饮食安全等,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8. 多喝水适量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可以保持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并有助于预防疾病。
9. 适当保暖保持适当的体温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以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10. 积极预防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定期体检、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病等都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措施。
加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能够有效预防疾病。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寓意着追求健康、平衡和幸福。
遵循以上十大养生原则,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让我们拥有健康长寿的机会。
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观念

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观念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法,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养身之道。
下面将介绍一些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观念,帮助您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一、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饮食要均衡多样,包括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种食物。
主食要适量摄入,不偏食,避免热量过剩或营养不均衡。
每日应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要避免过量食用高糖、高盐、高油脂的食物,减少对身体的负担。
二、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是养生的核心观念之一。
定期参加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选择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等。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保持长期坚持,每周至少进行三到五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修复身体疲劳,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建立健康的作息习惯,定时上床睡觉,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环境,有助于入睡。
同时,白天要适度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心理平衡与调整心理平衡与调整是养生的核心观念之一。
即使身体健康,如果心理不平衡,也难以达到真正健康的状态。
要学会释放压力,与他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做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放松身心,保持内心的平和。
五、避免不良习惯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避免一些不良习惯。
如抽烟、喝酒、熬夜等。
吸烟和饮酒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而熬夜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影响免疫力和身体修复能力。
因此,要尽量远离这些不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观念涵盖了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4、慎避邪气气,正气气安和
《素问.玉机真脏论》:“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邪气是机体发病的触发因素,应避免六淫入侵、七 情内伤、饮食劳伤、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 气安和,不受损耗。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1、积极主动,顺应自自然
– “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人”-----《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三、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1、动以炼形,静以养神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 健身气功: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等 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 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强身益 寿作用显著。
三、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静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用神不过。它有两层 含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以便保 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静养可以减慢心率,有益长寿。生理学家发现,人在 “静养”状态下,神经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 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 静神养生的方法,如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 常练静功等。
中医养生生学相关概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的健康,遗传占15%; 社会条件占10%;气候、地理条件占7%,医疗 条件占8%,自我保健占60%。 健康和投资一样,早一点注意,就早一天有收益, 开始的越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一、保养正气气,慎避邪气气 二二、天人人相应,和谐统一一 三、动静互涵,形神合一一 四、审因施养,三因制宜 五、综合调摄,杂合以养 六、知行行行并重,持之以恒
地域环境不同,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亦不同。
东南方人——阴虚内热多见,易感风、热、暑、湿之邪。 西北方人——阳虚内寒多见,易感风、寒、燥邪。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采取不同的预防保健措施, 使人体与环境相适应。
三、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动静是生命变化的依据 动静是相对的 动静结合,才能达到神形合一 “形与神俱”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正气”指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 “邪气”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 《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 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的能力,以达到健康 长寿的目的。 正气是生命之根本,《黄帝内经》:“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1、护肾保精,扶正固本
–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人之有肾,如树之有 根”。著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 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酸、腰痛。 – 护肾保精的方法:节欲、运动、按摩、食疗、
药疗。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 腰部(肾俞)按摩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 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 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 顺四时饮⻝食食 秋天补肺—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 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冬天养肾—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 葚、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品。 提倡吃应季的食物,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 菜。孔子说:“不时,不食”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四)异法方方宜,适应地理理
养生生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生学相关概念
养:护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 中医养生生: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 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 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生学相关概念
– 养生生之道: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
—按摩、艾灸足足三里里里: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
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强壮保健要穴。《外台秘要》:“三里 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 故称长寿之灸。”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3、清静养神,真气气从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静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它有两层 含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以便 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清静养神的方法: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 常练静功等。
也,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 – 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是天地的产
物,能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2、协调内外,调内为主
《寿世保元.饮食》:“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 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 气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又腹之欲,极 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丰腴,容色悦 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形神虚矣。”
– 脚心(涌泉)按摩法: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 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 脚心,每次100次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 肾滋阴降火之功效。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2、调理理脾肺,益气气扶正
脾为后天之本,肺为气之本,“养脾者,养气也,养 气者,养生之要也”“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脾虚最常见的症状:纳呆、腹胀、便溏。 调理脾肺的方法:饮食、药物、精神、针灸按摩、 气功、起居、劳逸调摄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本草纲目》:“饱食 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所食欲多, 心愈塞用牙为自己掘墓。”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 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一、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3、因时之序,顺应天时
– 顺应四时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一方面要顺应生长之性而养阳, 另一方面保护阳气免受伤害。 秋冬养阴:一方面要顺应收藏之性而养阴, 另一方面保护阴精免受伤害。
二、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 顺四时饮⻝食食 春天补肝—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 菜等青色食品。 夏天养心—赤色,多吃山楂、西红柿、红苹 果、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长夏属脾—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 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