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催化技术及活性污泥膨胀技术

合集下载

污泥膨胀的产生舆控制

污泥膨胀的产生舆控制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产生与控制李磊蕾(上海市虹口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83)陆丹朱毅(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上海 200065)摘要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

对引起污泥膨胀的水质、温度、pH、DO、负荷率等因素及引起污泥上浮的硝化、致毒性底物等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

提出了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技术措施。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污泥膨胀污泥上浮1 前言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因各种原因会使污泥膨胀、上浮导致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差,严重破坏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不仅影响出水水质,而且由于污泥大量流失,使曝气池中混合液浓度不断降低,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差。

本文通过探寻活性污泥恶化的原因,提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2 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从广义上讲是指活性污泥的凝聚性和沉降性的恶化,其表现形式是处理废水呈现浑浊。

污泥膨胀可分为丝状膨胀和高粘性膨胀。

丝状膨胀指丝状细菌过度增殖。

污泥的絮体是由菌胶团和丝状菌共同组成的,二者相互交织,正常情况下二者比例适当。

如果丝状细菌过多,则丝状菌将伸出污泥的絮体之外,使絮体分散,相互间的接触、凝聚很难,导致SVI很高。

高粘性膨胀是由于污泥中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太多所致,它们的持水性能很强,使污泥含水率较高,比重降低,难以沉降。

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如下。

2.1 水质废水中如果糖类物质含量过多,产生丝状膨胀的细菌对糖类物质有特别的嗜好,豆制品、糖类加工废水中易出现这种现象。

在这类废水中N、P含量相对不足,由于丝状细菌的表面积大于一般细菌的表面积,故易把废水中不足的N、P 吸收,使之达到增殖。

2. 2 DO促使处理池中DO上升的第1种情况是当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引起自身氧化,进入衰老期;第2种情况是由于污泥活性差,叶轮线速度过高,供氧过多。

总之,DO上升,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快,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无气泡),象雾花片似的飘满处理池表面,随水流走,影响去除效率。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

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

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

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1。

1 认识丝状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序号性质菌胶丝状菌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6积累能力/宣高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现象分析

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现象分析
L a I T o’ WANG i M n

( ni n na Poet nB ra f u h n o ny h ax Wenn7 5 0 ; 1E v o metl rt i ueuo P c e gC u t,S an i ia 5 0 r co 1 2B o nvri f r n cee S a a x B l 2 0 3 C i ) aj U i syo A t a dS i , h n ni a i 1 1 , hn i e t s c 7 a
多 ,比 重减 轻 ,S I 很 高 ,压 缩 性 能 恶 化 而 引 起 膨 胀 。在 发 V 值 生 污 泥膨 胀 的 污水 处 理 厂 , 几乎 9 % 以上 属 于 丝 状 菌 性 污 泥 膨 0
胀 。
水中 7 %以上的 B D,被吸附 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在微生物酶 0 O 的作用下 ,进行分解或合成代谢 ,从 而使 废水得 以净化 。和其 他处理 T艺相 比 ,活性 污泥 法降解能 力强 ,处理程 度高 ,运行
7 11 ) 2 0 3
( 1陕西省 渭 南市 蒲城 县环 境保 护局 ,陕西 渭 南 7 5 0 1 50;2 宝鸡 文理 学 院 ,陕西 宝鸡
摘 要 :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但污泥膨胀现象是该1艺运行中的棘手问题。通过对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现象 :
的分 析 , 了解 其 膨 胀 原 因 。另 外 针 对 几 种 活 性 污 泥 变 形 _艺 的膨 胀 问 题 作 了具 体 研 究 ,并 总 结 出 污 泥 膨 胀 现 象 的 几 种 常用 控 制 对 丁 策。
Ab t a t s r c :Aci ae l g rc s s wi ey us d i e g r ame t u l d e e p n i n p n me o s a t t d sud e p o e swa d l e n s wa e te t n ,b t su g x a so he o n n wa v t u h q e to n t e p o e s o p r to .Th o g h n l sso ci ae l d e e p nso h n me n,t e e p n in o g u si n i h r c s fo e ai n r u h t e a ay i fa t t d su g x a i n p e o no v h x a so r a o r b an d.Ba e n s v r la tv td su g eo ma in p o e s h x a so r blmswe e c n r tl e e s nswe e o t ie s d o e ea cia e l d e d fr t r c s ,t e e p n in p o e r o c e ey r — o s a c d,a d s v r lc mmo o to o n e me s r s we e s mme p e r he n e e a o n c n r lc u tr a u e r u du Ke r s:su g x a so y wo d l d e e p n in;e p n in r a o s;SBR r c s x a so e s n p o e s;o i a in d th tc n lg xd t i e h oo y;c n r lme s r s o c o to a u e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范文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及病原体等有害成分,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旨在寻求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就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二、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脱水、干燥、焚烧等工艺。

国内在污泥脱水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机械压滤、真空吸滤等方式,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后续处理。

同时,干燥和焚烧技术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高温处理,可有效杀灭病原体,降低污泥体积,实现减量化和无害化。

2.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堆肥、生物反应器等技术。

国内在生物堆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调节pH值等手段,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生物反应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将污泥转化为生物气、生物炭等可再生能源。

3.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化学氧化等技术。

国内在化学混凝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污泥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凝聚,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同时,化学氧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氧化剂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热解与气化技术国外在污泥热解与气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热解技术通过高温缺氧环境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气化技术则通过高温燃烧将污泥转化为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这些技术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优点,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 新型生物技术国外在新型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吸附等技术。

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DOC)

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DOC)

生化系统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引言: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引起生化体统(曝气池)中污泥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生化系统中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从而使有机物的去除率下降。

污泥膨胀、上浮的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4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胀、上浮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生化池(曝气池)中污泥活性一旦受到抑制,就会导致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机底物的去除率下降。

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会形成泡沫或浮渣,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泡等均会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飘走,流入二沉池会引起二沉池污泥膨胀,不仅增加了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量,而且会大大降低生物反应系统(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污泥上浮及生化系统中污泥活性受抑制,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抑制与膨胀、上浮的原因、检测方法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如下。

1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1.1 进水水质1.1.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

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这些气泡很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

1.生物修复: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清除环境里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2.BOD:生化需氧量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微生物利用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氧化所需氧的量。

3.COD:化学需氧量,用强氧化剂来氧化废水中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量。

4.BOD/COD:可生化指标<0.3废水不能用生化法;0.5可以;0.7非常容易。

5.TOC:总有机碳,将污染物在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成二氧化碳,测量所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即可求出污染物种的总有机碳。

6.TOD:总需氧量,有机碳、氮、磷等污染物全部被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总量。

7.水体自净:天然水体接纳了一定污染物后,经过一定时间,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状态的现象。

8.活性污泥:只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泥粒状的微生物群体。

活性污泥法:以培养活性污泥为手段的污水处理方法。

9.可生物降解性:指复杂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简单小分子化合物的可能性。

10.共代谢:有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被称为共代谢。

11.自净容量:自净作用有一定的限度,在水体自净作用的限度内能够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被称为该水体的自净容量。

12.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每升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的干重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溶液。

13.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每升曝气池混合液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重量,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14.SV:污泥沉降比,一定量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分钟后,沉降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

15.SVI:污泥容积指数: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静置沉降后的体积与污泥干重之比,即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16.HRT:水力停留时间,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17.SRT: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值(d)。

污水处理MBBR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MBBR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MBBR工艺介绍一、MBBR工艺背景介绍从多年的运行实践来看,活性污泥法虽较为成熟,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不足,如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高、基建费用高等,同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等。

鉴于上述因素,这种污水处理方法逐渐被后来的生物膜法所取代。

生物膜法弥补了活性污泥法的不少不足,如它的稳定性好、承受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冲击的能力强、无污泥膨胀、无回流,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反应器的体积小、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但是生物膜法也有其特有的缺陷,如生物滤池中的滤料易堵塞、需周期性反冲洗、同时固定填料以及填料下曝气设备的更换较艰难、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的载体颗粒惟独在流化状态下才干发挥作用、工艺的稳定性较差…等。

介于以上两种工艺的缺点和不足,挪移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简称MBBR)应运而生。

MBBR 法在80年代末就有所介绍并很快在欧洲得到应用,它吸取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而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工艺处理方法。

其核心部份就是以比重接近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处于流化状态,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飘荡的载体在反应器内随着混合液的回旋翻转作用而自由挪移,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作为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MBBR法兼具两者的优点:占地少——在相同的负荷条件下它只需要普通氧化池20%的容积;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随水流流动所以不需活性污泥回流或者循环反冲洗;载体生物不断脱落,避免阻塞;有机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所以出水水质稳定;水头损失小、动力消耗低,运行简单,操作管理容易;同时合用于改造工程等。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进程和人口急剧的膨胀,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之一,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从20世纪初英国开创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革新已经拥有多种运行方式,同时由于其极好的污水处理效果而逐渐成为大家认可的比较成熟的工艺;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对水体进行净化的一种工艺,近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活性污泥中的酶和工艺参数

活性污泥中的酶和工艺参数

• 一般控制SVI为50-150之间较好。
• 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 胀,上层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⑥BOD-污泥负荷(Ns)
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
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BOD)。
其中F/M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
(1)混合液悬浮固体(mixed liquor suspension solid, MLSS) • 混合液是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悬浮 液。 • 混合液固体悬浮物数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干固体 的含量,单位为mg/L或g/L,工程上还常用kg/m3,也称 混合液污泥浓度(一般用X表示)。 •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活 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2-4g/L。
城市污水 MLVSS
(mg/L)
MLSS
= 0.75 = f
挥发分
(3)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olume, sludge sedimentation ratio, SV)
•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 l00mL 量筒中,静 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 积之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 min沉降比。
⑦BOD-容积负荷(Nv)
表示的是单位曝气池容积(m³ ),在单位时间
(1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
污染物量(BOD)。
Ns与Nv之间的关系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OD污泥负荷的技术经济意义
采用较高的BOD污泥负荷,将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 率与活性污泥增长速率,降低曝气池的容积,在经济
上比较适宜,但处理水水质未必能够达到预定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酶催化技术及活性污泥膨胀技术
[摘要] 本文主要对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物酶催化技术在滞留污水应急处置中的应用,以及从介绍活性污泥膨胀现象的特点及分类,并从温度、营养比例、污泥负荷、DO值、pH值、早期消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进水水质、运行条件不同,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各异的结论。

为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提供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酶滞留污水活性污泥;污泥膨胀;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目增长迅速,随之而来是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水量不断加大,水质也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稀释及水体自净作用处理过污水已经无法满足达标排放要求,会对下游水体产生较大污染和影响。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不采取措施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力度,以改善不断恶化水环境污染趋势。

目前国内现有的常规处理工艺无法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造成的超标污染物,深度处理工艺也仅能应对部分超标污染物。

而了解了活性污泥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就能很有效的解决污水的相关问题。

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被A1dern发明,由于其经济、可靠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实际运行产生了阶段曝气、渐减曝气、AB工艺、A/O工艺、A2/O等系列变形工艺,但无论是哪种改进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并且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发生非常广泛,活性污泥膨胀能够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出水水质。

因此污泥膨胀成为活性污泥法困扰人们最大的难题之一。

如何采用有效的应急处置技术,在最短时间有效去除污染物,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

生物酶催化处理污水技术
1生物酶催化处理污水技术的机理
将生物酶催化技术应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不同于普通微生物的系列生物酶技术,是将多种生物酶进行复合,通过生物酶打开污染物中更复杂的化学链,酶分子可以使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拉长、扭曲和变形,使他们更容易被水解,因而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将其迅速降解为小分子,从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或CO2、H2O等无机物,降低 COD值,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并可大大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与其他微生物处理相比,生物酶催化处理法具有催化效能高、反应条件温和、对废水质量及设备情况要求较低,反应速度快,对温度、浓度和有毒物质适应范围广,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

酶催化反应通式:
在酶催化反应中,根据中间产物学说,催化反应可以分为两步进行,反应式如下:
E +S → ES → P + E
酶底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酶(E)的作用是:与S暂时结合形成一个新化合物ES,ES的活化状态(过渡态)比无催化剂的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活化分子含有的能量低得多。

ES再反应产生P,同时释放E。

E可与另外的S分子结合,再重复这个循环。

降低整个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分子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得以加快。

2生物酶催化处理污水技术的优点
(1)催化效率高
生物酶一般能加速反应速度109~1010倍。

而化学催化剂仅能加快反应速度104~105倍。

所以相对含量很低的生物酶在短时间内能催化含量很高的底物,可以成千万倍地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

生物酶催化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并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在反应前后其本身不发生变化。

(2)专一性
每种酶有且仅有一种功能。

有机体内的每项功能、每种底物,都有与其对应的唯一的一种酶。

底物与酶像钥匙与锁一样配套。

只有当酶找到其合适的底物时,生化反应才会发生。

(3)适用范围广
生物酶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某一种生物酶降解。

在一个反应器里,多种生物酶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净化处理含有多种污染成分的废水。

(4)长久高效性
酶作为催化剂,不会成为它所催化的生化反应的终产物的一部分。

某一生化反应完成后,产物离开酶,酶就可以对另一分子进行相同的作用了。

只要有合适的条件,酶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5)环保性
生物酶是环境友好型制剂,可以被完全生物降解。

而大量使用化学制剂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生物酶对环境没有危害,因此生物酶
可以更经济地完成同样的工作,却对环境无害。

环保用酶没有任何有害废物产生,使用生物酶制剂是无害化处理的过程,这使其成为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最佳方案。

活性污泥膨胀特点
膨胀污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发生几率高。

据统计,在美国60%,德国50%,意大利50%的污水厂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我国的绝大多数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膨胀现象;二是普遍性强。

污泥膨胀现象活性污泥及其演变而来的各种工艺中都存在;三是危害严重。

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后能够造成污泥流失、出水悬浮物(SS)超标,最终导致处理能力大大降低。

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1温度
每种细菌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

diggers等人研究表明,较低温度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

试验表明10℃时容易导致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现象,而污水温度提高到22℃则不再产生膨胀现象。

2 营养比例
通常认为污水中BOD5:N:P=100:5:1为微生物的适宜比例。

如果污水中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该比例时则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例如R.E.等人报道了在缺N的情况下,由于丝状菌对N、P等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在该类营养物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对其有累积能力,因此不能抑制丝状菌的生长,而其它种微生物则受到N、P的限制而逐渐被丝状菌所替代,造成污泥膨胀。

3污泥负荷
大多数人们认为低负荷容易造成污泥膨胀。

因为在低负荷情况下,菌胶团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而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低负荷下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

但也有人认为只有污泥负荷在某个范围内才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Pipes通过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调查研究,发现污泥负荷在0.25~0.45kg(BOD5)/kg(MLSS).d范围内才不易引发污泥膨胀,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国都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4溶解氧值
溶解氧值(DO)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

大多数认为溶解氧浓度
低时由于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高的溶解氧亲合力和忍耐力,因此在低氧条件下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溶解氧浓度低的情况下易造成污泥膨胀。

5 pH值
菌胶团的适宜pH值范围是6.5-8.5,当pH值低于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该pH范围内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当降低到4.5时真菌则完全占据优势,菌胶团原生动物消失,污泥絮体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污泥膨胀现象。

6 早期消化
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在城市污水管道或在预处理区停留时间过长,能够发生系列反应,生成硫化物等,而当污水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时易引起多种等硫丝菌的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污泥膨胀。

结语
采用生物酶催化处理污水技术对城市、企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内滞留污水进行除臭、脱色、去除污染物等应急处置,其优点体现在:
(1)处理效率高;(2)生物酶催化工艺技术先进;(3)生物酶催化剂是环境友好型高效净水剂,不产生二次污染;(4)可有效修复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化处理系统,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运行的生化处理系统,并可降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费用。

而针对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

目前人类对污泥膨胀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地的污水水质以及运行状况不同,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现象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至今未能有一种能够适用于所有污泥膨胀现象的合理解释。

只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处理水质、运行条件等因素考虑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解释。

[参考文献]
1.《NSP微生物酶解效果方法的探讨》崔艳红[1] 王士长[2]...
2005-2
2.《生物酶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闫岩水处理信息
报导-2004-3
3.《“LESSON”生物酶、菌处理技术无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4-1
4.李宇庆,赵建夫,陈玲;《污泥膨胀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贵州环保
科技;2004年04期
5.李庆召,王定勇;《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抑制对策的研究形状》[J];
环境保护科学;2001年04期
6.陈丽华,王增长,牛志卿;《活性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及控制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2期
7.陈彩萍;《活性污泥膨胀的特性及其控制》[J];太原大学学报;2003
年02期
生化:赵小卫
2011.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