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2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

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

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

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1。

1 认识丝状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序号性质菌胶丝状菌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6积累能力/宣高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有哪些控制污泥膨胀措施大体可分成三类。

一类是临时控制措施,第二类是工艺运行控制措施,第三类是永久性控制措施。

临时控制措施有哪些?答:临时控制措施主要用于控制由于临时原因造成的污泥膨胀,防止污泥流失,导致出水SS超标或污泥的大量流失。

临时控制措施包括絮凝剂助沉法和杀菌剂杀菌法两种。

絮凝剂助沉法一般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而杀菌法适用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1)絮凝剂助沉法是指向发生污泥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絮凝剂,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

混凝处理中的絮凝剂一般都可以在此时应用,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无机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剂可加在曝气池的进口,也可投在曝气池的出口,但投加量不可太多,否则有可能破坏细菌的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果。

使用絮凝剂时,药剂投加量折合三氧化二铝为l0mg/L左右即可。

(2)杀菌法是指向发生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

从而达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目的。

常用的杀菌剂如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过氧化氢等都可以使用。

实际加氯过程中,应由小剂量到大剂量逐渐进行,并随时观察生物相和测定SVI值,一般加氯是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当发现SVI值低于最大允许值或镜检观察到丝状菌菌丝溶解,应当立即停止加药。

投加过氧化氢对丝状菌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过低不起作用,过高会导致污泥氧化解体。

调节运行工艺措施有哪些?答:调节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

具体方法如下:(1)在曝气池的进口加黏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实性。

(2)使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污水尽早处于好氧状态,避免形成厌氧状态,同时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溶解氧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

(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平衡。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随二沉池出水流失。

发生污泥膨胀时,活性污泥SVI值(1g干污泥所占体积,mL/g)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引起丝状菌膨胀:01 进水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02 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03 pH偏低;04 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05 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06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较多的H₂S(超过2mg/L)时,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07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30℃,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原因有以下两条:01 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但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此时菌胶团表现为“吃坏了”,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含大量亲水羟基,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表现为黏性膨胀02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菌落中毒,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无法形成絮体,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临时控制、工艺运行控制、永久性控制。

临时控制法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水量与水质波动等)造成的污泥膨胀,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

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药剂投加量折合Al₂O₃为10mg/L左右。

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 值,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应停止加药。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当确认活性污泥系统发生丝状菌膨胀后,首先可以通过镜检和污泥沉降比观察来判断污泥膨胀的程度;随后,通过对系统的食微比、溶解氧、进水营养盐浓度,混合液pH值、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分析,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成因,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营养盐不足诱发的污泥膨胀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调整食微比和补充足量的营养盐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其中食微比的调整,应以加大排泥量为主,以增加进水负荷为辅,使污泥负荷达到0.2kgBOD/kgMLSS.d以上。

在满足微生物对N、P等营养盐的需求前提下,负荷增加并达到合理的区间内,可以促进菌胶团细菌的繁殖,使其生长的速度大于丝状菌繁殖的速度,从而抑制污泥膨胀;同时,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不仅能改善系统的食微比,而且可以排出大量的丝状菌,有利于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使菌胶团细菌在活性污泥的生长中占优势地位。

2.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水温高、溶解氧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通过调整食微比同时加大曝气量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有时由于设备的原因或水温的原因,供氧量难以大幅增加,那么食微比的调整可以采用加大排泥,从而减低曝气池污泥浓度的方式来实现。

由于污泥浓度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氧的需求量,而食微比的提升则有利于氧的利用效率提高。

3.对于由于pH值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这种情况下,往往其食微比也是不足的,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除了调整进水的pH值,向曝气池投加液碱外,加大排泥,提高食微比仍然是一个必要的调整手段。

4.对于污泥膨胀程度达到高度膨胀的情况上述的手段依然是有效的,但是调整周期会大幅延长,有时会长达1个月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

5.对于污泥膨胀的程度达到极度膨胀的情况仅通过上述的工艺调整,不仅时间周期更长,还要长期忍受恶化的出水水质。

这种情况下,将系统中的膨胀污泥排空,接种新的活性污泥进行重新培菌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活性污泥的膨胀的发生及解决措施

活性污泥的膨胀的发生及解决措施

其他控制方法
• 在污泥粘性膨胀最严重的情况下(用容器装一些污泥,无 论用什么方法污泥始终粘附在容器的表面),可考虑适当 排掉一些膨胀的污泥,再重新取一些新泥,以减少多糖类 物质对污泥的覆盖;同时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使没有被完 全氧化的有机物有足够的时间被消耗掉。 • 由于原水中洗涤剂含量很高,加之曝气强度较大,经常出 现白色、粘稠的泡沫,并且越积越多,当污泥发生膨胀时 ,危害较大。除投加消泡剂以外,采取水力消泡的方法。 在反应池上方安装喷头,用MBR反应器的出水对反应池上 部进行喷淋,以控制膨胀污泥和泡沫对反应器的危害,会 取得较好效果。
•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 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 ,在中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 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 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 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 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 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 麻烦。
应急措施
• 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 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 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 ,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投加过 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 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 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 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 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 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 Monod方程式中 μ----微生物比增长速率,d-1 ; μ=1/X * dX/dt X----生物体浓度,mg/L; 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残留与溶液中的基质浓度),mg/; Ks-----饱和常数(半速度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 浓度,mg/L; 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

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什么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随二沉池出水流失。

发生污泥膨胀时,活性污泥SVI值(1 g干污泥所占体积,ml/g)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引起丝状菌膨胀:1.进水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2.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3.pH偏低;4.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5.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6.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较多的H2S(超过2mg/L)时,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7.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30℃,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原因有以下两条:1.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但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此时菌胶团表现为“吃坏了”,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含大量亲水羟基,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表现为黏性膨胀;2.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菌落中毒,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无法形成絮体,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临时控制、工艺运行控制、永久性控制。

临时控制法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水量与水质波动等)造成的污泥膨胀,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

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药剂投加量折合Al2O3为10mg/L左右。

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值,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应停止加药。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摘要: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

目前人类对污泥膨胀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地的污水水质以及运行状况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非常微妙,这就要求发生污泥膨胀时,需要水处理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大量切实的实验和分析,大胆实践,才能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膨胀诱因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被A1dern和Leekett发明,由于其经济、可靠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实际运行产生了阶段曝气、渐减曝气、AB工艺、A/O 工艺、A2/O等系列变形工艺,但无论是哪种改进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并且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发生非常广泛,活性污泥膨胀能够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出水水质。

因此污泥膨胀成为活性污泥法困扰人们最大的难题之一。

1.活性污泥膨胀概述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污泥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易沉淀。

Eikelboom按污泥絮体平均直径的大小将污泥分成大(500μm)、中(150-500μm)、小(15Oμm)三个等级,絮体尺寸不同的污泥,其界面沉淀速度有很大差异。

污泥的沉降性能主要靠污泥容积指数(SVI)来描述,良好的活性污泥的SVI值小于100ml/g。

1.1活性污泥膨胀特点。

①发生几率高。

据统计,在美国60%,德国50%,意大利50%的污水厂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我国的绝大多数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膨胀现象;②普遍性强。

污泥膨胀现象活性污泥及其演变而来的各种工艺中都存在;三是危害严重。

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后能够造成污泥流失、出水悬浮物(SS)超标,最终导致处理能力大大降低。

1.2活性污泥膨胀的分类。

活性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由于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二是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积累高粘性多糖类物质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近年来又有人发现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也能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发表时间:2017-11-15T14:28:29.8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付杰[导读]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摘要: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如含有大量溶解性易降解碳水化合物或硫化物等)促使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

而溶解氧浓度、污泥负荷率、水温等都是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预防及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工艺,采用有效方法改变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进而预防与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方法如:1,采取预曝气措施。

2,加大曝气强度,提高系统溶解氧浓度。

3,补充N、P等营养元素。

4,增加调节池停留时间,减少进水水质波动。

5,调节pH和水温。

6,及时将沉淀池的污泥排出或回流,避免发生厌氧现象。

7,减小或取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

8,在曝气系统中部分设置或在系统的前端设置填料。

关键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进水水质;丝状菌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

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时,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在200mL/g以上,致使活性污泥体积增大,结构松散不密实,沉降性能恶化,活性污泥大量漂浮在二沉池的表面无法正常沉淀,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BOD去除率大幅下降,出水悬浮物、氨氮和COD等超标,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

本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种简单且较为有效的防止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

1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分析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通过对发生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的生理及生态特征的研究,试图寻找丝状膨胀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
定义: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分类: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

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

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

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

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措施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措施K,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
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保持5mg/l的残留浓度,能够抑制球衣菌属的增殖。

在实际运行中,以上几类方法是相辐相称的,污泥膨胀发生以后,首先应通过观察现象,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膨胀的种类及发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2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

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

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一、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
(1)低基质浓度型;
(2)低溶解氧浓度型;
(3)营养缺乏型;
(4)高硫化物型;
(5)p H不平衡型。

二、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

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
(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
(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三、污泥丝状菌膨胀形成的相关理论。

(1)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

当微生物处于基质限制和控制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底物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微生物,因而丝状菌占优势,菌胶团受到抑制,导致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

(2)积累/再生(AC/SC)假说。

在高负荷条件下菌胶团微生物累积有机基质的能力强,丝状菌较差。

但是此时微生物处于溶解氧限制和控制,因此丝状菌需要氧较少,完成积累再生的循环较快,因此生长较快,形成污泥膨胀。

(3)选择性准则。

(4)饥饿假说理论
四、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

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有30多种。

021N型菌是引起污泥膨胀最主要的丝状菌(80%),1701型菌和球衣菌(40%)。

下面是不同行业工业废水中常见的丝状菌
五、以上常见菌随水质的不同而变化。

下面是不同水质条件下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种类
六、丝状菌的作用
(1)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污泥。

(2)保持高的净化效率、低的处理出水浓度。

(3)保持低的出水悬浮物浓度。

七、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控制途径
(1)环境调控控制法通过改变曝气池中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菌胶团微生物生长,抑制丝状菌过量繁殖,从而控制污泥膨胀。

好氧生物选择器和SBR法就属于此类。

(2)代谢机制控制法利用两类微生物的不同代谢机制,造成有利于菌胶团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而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

代表性方法有缺氧、厌氧选择器和污泥再生工艺。

(3)补充痕量金属法控制污泥膨胀根据原水水质及不同微生物对痕量金属元素的需求量,对原水中缺乏的痕量元素进行补充,使菌胶团微生物正常生长并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八、痕量金属的功能
九、选择器法控制污泥膨胀在曝气池前设一个小型预曝气分格,回流污泥与废水接触,菌胶团微生物迅速吸附积累营养物质,而丝状菌获得较少。

当进入曝气池后,菌胶团微生物在足
够的停留时间和溶解氧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增殖,而丝状菌因缺乏营养生长缓慢,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污泥膨胀。

选择器的设计:
(1)选择器需要分格。

在水力停留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器分格数越多,对丝状菌的抑制效果越好。

一般为4~6
格。

(2)尽量提高选择器第一格中的F/M,并在选择器中形成尽量形成大的浓度梯度。

(3)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增加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使菌胶团微生物完全消耗,形成饥饿状态。

一般为5~6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