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及艺术釉
浅谈颜色釉装饰艺术与发展

_ _
因为色彩 对于他来说 , 是热情 的 、 痛苦 的 、 激动 的 , 是情感 的灵
饰作 品。
度 等规律 , 制作过程 中仍然 有很 多不 可控因素 。 从另一个 角度 来讲, 高温颜色釉的发展潜 力也是相 当大的 。 历史上色 釉制作者 多为单色釉装 饰 , 也有少数 是用 两种
以上的色釉 同时装饰在 一件陶瓷器 皿上 , 大家非 常熟悉 的 如
颜 色釉的色彩特性 赋予了颜色釉 晶莹纯洁 、 色彩厚朴 、 鲜
的配制 、 画 , 绘 尤其是烧造过程 中难 以驾驭 的釉色变化和相 互
渗透及 流动的规律 , 成功开 创了高温 复合颜 色釉瓷 上绘画 的
新局面 。 李菊生 的陶瓷美术 作品 , 构图气 势恢宏 , 用笔潇洒 豪 放, 汲取东方 文化精髓 , 鉴西方传统 和现代美 术技法 , 借 其风
格力求古朴而新颖 , 雄劲而壮 美 , 具有较高的艺术 品位 。
高温颜色釉彩绘 的陶瓷制 品 , 自然生动 , 趣味无 穷 , 深厚 庄重 , 晶莹滋 润 , 这些特征是其它陶瓷艺术难 以达到的效果 , 也是高 温颜色 釉彩绘 的独特 风格 。 此愈来愈 广泛地被 陶瓷美术作 至
者所采 用 , 烧制 出许多优 良品种 。现 代人的文化和审美情趣 , 以及现代综合 装饰 的艺术价值 , 高温颜 色釉装 饰这枝 陶瓷美
法 、 饰题 材形式多样 , 装 变化无 穷。
“ 阳开 泰 ”就是 用乌金 、 窑红同时使 用在一件 器皿 上 , 三 , 郎 但 并不表 现具体的形象和 内容 。 解放后 , 特别是 七十年代 以后 , 发展 了用色 釉作釉 料来表现 具体形 象和 内容 , 习惯 称为高温 颜色釉彩绘 。0 5 2 0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上 , 一件高 l. 7 4厘米 的清
瓷釉

瓷釉(ceramic glaze)又称陶瓷釉。
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态薄层。
釉的种类繁多,按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锆釉、硼釉、铅硼釉、盐釉、土釉等;按外观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结晶釉、金砂釉、无光釉、碎纹釉等;颜色釉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红、黄、蓝、白、黑、青花等。
釉料中部分原料为熔块细磨成釉浆时称为熔块釉。
不用熔块者为生釉或生料釉。
按照釉的熔制温度的高低还可分为高温釉(>1250℃)、中温釉(1100~1250℃)和低温釉(<1100℃)等。
按导电性能分为普通釉和半导体釉。
釉浆通常采用天然矿物原料(如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料,经细磨制成。
施釉方式一般采用浸釉、喷釉、涂敷等将釉浆均匀覆盖在坯体上经釉烧而成。
釉层可使制品表面光润,不透水、不易沾污,并对制品的机械强度,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有一定的程度的提高。
日用瓷釉还对重金属铅,镉等有害元素的溶出量有很严格的要求。
工业瓷釉除外观质量外对性能要求严格。
第五节颜色釉美人醉桃花片又名美人醉,通常要施二三层釉才能达到这种釉的艺术效果。
该釉的工艺制作方法是:在胚体上先施上一道青白釉,再将美人醉色料吹在上面,然后又施一层白盖釉,在还原气氛下,以1280——1300温度下烧成。
美人醉”又称“豇豆红”或“海棠红”。
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烧制的铜红釉,色调淡雅,犹如桃花,酷似豇豆的约色,并带有绿色苔点。
后人描述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釉色上乘者名“大红袍”或“正红”,遍体一色。
明快鲜艳,洁净无瑕;略次者,釉色如豇豆,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称“美人醉”或“美人祭”;色调现浅者称为“桃花片”或“海棠红”、“娃娃脸”。
此釉装饰无大件,多在小型瓶尊及文房用具上使用。
美人醉的传奇故事景德镇人做的是瓷,用的是瓷,想的也是瓷,不仅留下了数不清的古瓷珍宝,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瓷的传说,“美人醉”就是这众多动人的传奇故事中的一个。
颜色釉瓷的特点

颜色釉瓷的特点
颜色釉瓷是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瓷,其特点是在釉面上覆盖一层颜色不同的釉料,从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和纹路。
以下是颜色釉瓷的主要特点:
1. 颜色丰富多彩:颜色釉瓷的釉面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包括蓝、绿、黄、红、紫等多种颜色。
这些颜色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控制釉料的配比和烧制的温度来实现。
2. 釉面光泽:颜色釉瓷的釉面具有非常高的光泽度,这是由于釉料的成分和烧制过程中氧化还原的作用所造成的。
釉面的光泽不仅可以增加陶瓷的美感,还可以保护瓷器不受污染和腐蚀。
3. 纹路复杂:颜色釉瓷的釉面不仅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还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纹路,包括斑点、条纹、花卉等多种形态。
这些纹路是由釉料中不同成
分的化学反应以及氧化还原作用所造成的。
4. 制作精美:颜色釉瓷是一种非常精美的陶瓷制品,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瓷土的质量和烧制的温度,还需要对釉料的配比和烧制过程进行精细的控制,以保证陶瓷的质量和美观度。
总之,颜色釉瓷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陶瓷制品,其颜色丰富多彩、釉面光泽、纹路复杂、制作精美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瓷器釉面特征

老瓷器釉面特征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珍贵的艺术品,其釉面特征是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瓷器的釉面,可以了解到瓷器的工艺、风格、年代等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老瓷器釉面特征。
1. 釉色老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青釉、白釉、黄釉、蓝釉等。
其中,青釉是中国瓷器的经典釉色之一,常见于宋代的青瓷。
白釉则常见于明代的白瓷,其釉面洁白如玉,光滑细腻。
黄釉和蓝釉则在元代以后逐渐兴盛,成为了瓷器釉面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釉质老瓷器的釉质通常分为稀薄釉和浓厚釉两种。
稀薄釉多见于宋代的青瓷,其釉面清爽透明,如水晶般晶莹剔透。
而浓厚釉则常见于明代的青花瓷和景德镇瓷器,其釉面厚重丰满,色彩饱满,给人以沉稳大气之感。
3. 釉面纹饰老瓷器的釉面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青花、彩绘、刻花等。
青花是中国瓷器的独特技法,以蓝色作为主色调,釉面上绘制各式各样的花鸟人物图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彩绘则是在釉面上运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
刻花则是通过在釉面上刻划出各种纹样,形成立体感和质感。
4. 釉面质感老瓷器的釉面质感也是其特征之一。
常见的有露胎釉、痕迹釉、鱼鳞纹釉等。
露胎釉是指瓷器的胎体部分没有完全被釉覆盖,露出胎色的一种釉面特征。
痕迹釉指的是在釉面上出现的细微线条或点状的纹路,形成一种自然、随机的美感。
鱼鳞纹釉则是指釉面上呈现出一种鱼鳞状的纹理,给人以质感和层次感。
5. 釉面质地老瓷器的釉面质地通常分为光滑和开片两种。
光滑的釉面质地常见于明代的瓷器,釉面平整细腻,光泽明亮。
而开片指的是釉面上出现裂纹或开片状的现象,常见于明代的宜兴紫砂壶和清代的定窑瓷器,给人以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
通过对老瓷器釉面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瓷器的价值和美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釉面特征的研究,了解到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和变迁。
老瓷器的釉面特征是其独特之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瓷器艺术的珍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德镇瓷器分类名字

景德镇瓷器分类名字
景德镇的制瓷业,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而它制作出来的瓷器因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1.青花瓷
景德镇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
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
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2.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
3.颜色釉瓷
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
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4.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5.雕塑瓷
景德镇雕塑瓷预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
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自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
每类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都可通过使之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6.薄胎瓷
薄胎瓷又叫“蛋壳瓷”,也叫“脱胎器”,因为它薄为蛋壳,轻若调纱,厚度只有0.5毫米,是驰名中外的又一传统名瓷。
7.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自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
各种色釉的介绍

蓝釉的介绍
蓝釉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洒蓝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篮地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洒蓝明宣德时就已出现,但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这时的施釉工艺也有所不同: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霁蓝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玳瑁釉的介绍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除吉州窑外,广西地区有仿吉州窑玳瑁釉标本的发现。
罕见的定窑颜色釉及描金瓷器

罕见的定窑颜色釉及描金瓷器定窑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自晚唐至金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种。
除此之外,定窑也兼烧少量酱釉、黑釉以及绿釉瓷器,还有个别描绘金彩的作品。
这些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红定”、“黑定”以及“金花定碗”。
“紫定”是指北宋定窑瓷器中的酱色、褐色釉瓷器。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定窑酱釉瓷的色调差异很大,窑址出土的酱釉标本中,大多数呈较浅的酱黄色,此外还有酱红、紫红、紫色、褐色等,并有大量的窑变现象。
这种千差万别的色调,说明定窑早期酱釉瓷的烧造工艺尚不成熟,由此推断,文献中提到的“紫定”应当是指酱釉瓷中色调泛紫的一个品种。
关于定州红瓷,宋代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记载:“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瓮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
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
久之,乃已”。
文献中提到了“定州红瓮器”,后人据此理解为“红瓷”,但由于记载过于简略,无法断定所指的究竟是哪一种瓷器。
笔者认为,所谓“定州红瓷”,应当是酱釉瓷中色调偏红的一个品种。
定窑遗址中出土的酱釉瓷胎质洁白坚致,采用正烧法烧制,圈足底部无釉,造型除了碗、盘外,还见有瓶、盒、罐等。
图一是江苏省镇江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0年)章泯墓出土的定窑酱釉瓶,小口,板沿,丰肩,下腹内收,圈足。
酱釉瓷的釉料配方与黑瓷相似,工艺原理也基本一样,只是烧成温度高于黑瓷。
定窑黑瓷在烧造时“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带褐色。
但如果铁分过剩,往往会因燃料(碳)中所含硫黄的作用,而使所谓油滴的银星斑现于釉面。
”(叶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从定窑遗址出土酱釉瓷片的断面能够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表面的酱色只占整个釉层厚度中很薄的一小层,下面的釉层仍为黑色。
定窑酱釉瓷的窑变丰富多彩,其中尤以“油滴”最为精彩,在酱紫色釉面上布满了圆圆的结晶斑点,其艺术效果完全可以同著名的建窑黑釉油滴相媲美(图二)。
颜色釉及艺术釉

底层是含有铜的比较难熔的釉,底釉上面再施一层含有 铁、锡或铅的比较易熔的釉,加热至900℃~1200℃时, 下面的铜便挥发而浸透至上层,被还原而呈桃红色。
析出晶体: 硅酸锌型 橄榄石型 辉石型 赤铁矿型 闪锌矿型
组成: ①铁系结晶釉; ②硅酸锌结晶釉; ③硅酸钛结晶釉; ④硅锌钛结晶釉; ⑤硅锌铅结晶釉; ⑥锰结晶釉。
①铁系结晶釉
氧化铁在高温时发生分解并形成气泡,其含量达到过 饱和时会在气泡边界析晶。
油滴:黑釉土100。
或紫金土10,土料6,釉果40,釉灰14,龙泉石20, 氧化铁6,氧化镁2,氧化锰2。
3、色釉的研磨
色釉的研磨时间:尽可能短 包裹色料要在釉磨细前1~2小时加入 红棕、黑色釉不宜除铁
4、色釉的施釉
浓度要求大些 厚度的不均匀会造成色差
5、色釉的烧成 (1)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不均匀会造成色差
(2)气氛的影响
铁釉:
铁黄(褐)釉:氧化气氛
铁青釉: 还原气氛 2Fe2O3 → 4FeO + O2 由于釉料组分的差异,烧成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受气氛变化 的影响,釉内FeO和Fe2O3的比例和含量不同,因之造成铁 釉的色调有多种。
(3)不均混釉法: 又为搅釉法,是把不同颜色的釉浆搅拌,使其不均匀 混合,然后施釉。
(4)筛釉法: 在需要施釉的坯胎部位上用羧甲基纤维素或树胶溶液 绘出图案,再用筛网筛上釉粉。
(5)粒釉法: 可获得粒状斑纹效果。
结晶釉
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 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美丽的晶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呈不透明的乳浊状, 一般用于遮盖胎体的 不良呈色.
乳浊釉的制备方法
(1)在透明釉中加入乳浊剂如ZrSiO4、TiO2、SnO2、CeO2、 氟化物等。
(2)使釉在高温时产生液相分离,通常体积容量较少的熔 体形成微小液滴悬浮在较多的熔体中使釉乳浊。
(3)使釉中产生微小的气泡亦可造成乳浊效果。
只适宜在还原气氛中烧成
钴蓝釉: 以氧化钴或合成宝石蓝为着色剂,基础 釉中多硅、无锌和镁。
氧化、还原气氛均可
霁蓝釉(%): 釉果 86.01,花乳石10.54,珠明料4.15 。
只适宜在还原气氛中烧成
含铬的绿色: 釉中不能有ZnO、MgO。
着色剂 氧化铜 氧化钴 氧化锰 氧化铁 氧化镍 氧化铬
加入量(%)
1、色料及基础釉的选择
包裹红色釉: SiO2 64.85,Al2O3 12.93,CaO 8.70, MgO 1.38,K2O 4.75,Na2O 0.67, ZnO 4.85, ZrO2 1.37,包裹红5~8。
适宜在氧化气氛中烧成
铜红釉:
SiO2 64.30,Al2O3 14.20,CaO 7.70 , MgO 0.76,K2O 3.40,Na2O 4.31, BaO 2.41, SnO2 1.80 , CuO 0.46 。
几种主要乳浊釉的制备
1、锡乳浊釉
二氧化锡在釉中的溶解度很小,只有0.6~0.9%。
二氧化锡容易被还原: SnO2+CO=SnO+CO2 SnO+CO=Sn+CO2 Sn+SnO2=2SnO
这些反应在565~850℃即开始进行,生成的SnO在釉中的 溶解度大,从而失去乳浊性。
2、锆乳浊釉
影响白度的因素:
颜色釉
(1)用含有着色氧化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种植物灰或粘土配制。 (2)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与其它釉用原料一起混合
研磨成色釉浆。 (3)将煅烧后的合成色料与其它釉用原料一起混合研磨成
色釉浆。 (4)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或合成色料加入熔块料中,制成色
熔块,再与其他原料配成色釉浆料。
1、色料及基础釉的选择 2、色料的加入量 3、色釉的研磨 4、色釉的施釉 5、色釉的烧成
铜绿、铜红釉:
氧化气氛 含铜1~5%
还原气氛 含铜0.3~0.5%
冷却速度:要缓慢
使釉中产生微小的气泡亦可造成乳浊效果
增加釉的粘度: 通常增加氧化铝的含量,或以钾长石为主。 增加釉层: 通常厚度达到1mm~ 1.5mm。
南宋龙泉窑青釉组成(wt.%): SiO2 67.48,Al2O3 14.92,Fe2O3 1.08, CaO 9.50,MgO 0.45,K2O 4 .98, Na2O 0.74,MnO2 0.32,P2O5 0.03。
1~6 1~5 1~5 1~5 0.1~0.5 0.1~0.4
铅釉
草绿 蓝色 紫褐 黄褐 黄褐 黄绿
碱金属釉
土耳其蓝 蓝色 紫色 褐色 褐色 绿色
铅硼釉
蓝绿 蓝色 紫褐 褐色 褐色 绿色
2、色料的加入量 1~20%
(1) 颜色的饱和度及色料的着色能力
(2)色料对基础釉性能的影响 含氧化铝、氧化铬多的色料 (如海碧兰、锰红、氧化铬) 会使釉难熔,加入量不能多。
3、钛乳浊釉
以金红石或锐钛矿为乳浊剂配制而成,在冷却过程中析 出钛榍石(CaO·TiO2·SiO2)使釉乳浊。
基础釉要求:中温高粘
烧成温度一般为1200~1250℃,较强的氧化气氛
配比示例: 长石 44.0,石英26.0,石灰石16.0,滑石6.0,骨灰 6.0, Li2CO3 2.0,TiO2 6.0,苏州土2.0。
量在1%左右,磷灰石的加人量在4%~8%。
4、分相乳浊釉
釉中R2O/R2O3 > 10,SiO2 /Al2O3 > 10.6时产生分相。 Mg2+、Ca2+等含量多时使釉产生分相,P2O5能促进硅 酸盐玻璃分相。
宋钧瓷釉:
长石30.9,石英24.1,石灰石12.3,氧化锌3.4,高岭土5.7, 稻草灰 19.8,骨灰1.9,氧化铁1.0。
锆英石粉的细粉:一般为通过500目筛, 地板砖釉中为通过325目筛。
锆英石粉的加入量:越高,釉的白度越好。一般为10~15% 易产生针孔、波纹、滚釉等缺陷
基础釉的组成:SiO2:Al2O3=8~12时白度最高。 以ZnO代替CaO和MgO,可提高釉的白度。 釉中含有B、F等乳浊效果更好 ,并可减少 釉面针孔及滚釉缺陷。
(1)釉中CaO和TiO2的摩尔比必须大于1(1.3~1.5左右)。 (2)TiO2的加入量一般在4.5~7%。 (3)釉中SiO2的含量不能太低,一般在50~60%。 (4)Al2O3的含量不能太高,一般为2~9%。 (5)氧化锌会生成ZnO·TiO2使釉面发黄。 (6)适量的硼砂、磷灰石可促使钛榍石的析出,硼砂的加人
釉层厚度应不小于0.5mm,釉 层过薄时,坯体中的Al2O3会 溶于釉中,抑制分相的产生。
5、析晶乳浊釉 汝瓷釉:CaO与SiO2、Al2O3生成钙长石
化学组成: SiO2 62~67,Al2O3 13~16, K2O 3~6, CaO 9~16, MgO 2, Fe2O3 1~2 , TiO2 0.14~0.23 ,P2O5 0.6~0.8
(4)加入较为耐火的氧化物亦可产生如同(1)的效果, 如加入1.5%的氧化铬可以产生乳浊,同样氧化钒及 氧化镍亦可以。
影响乳浊效果的因素
(1)微粒的尺寸 当微粒尺寸小于0.4µm时,粒子尺寸越小,散射强度越小; 当微粒尺寸大于0.75µm时,粒子尺寸越大,散射强度越小; 当微粒尺寸在0.4~0.75µm时,对可见光有最强的散射作用。 (2)微粒与釉玻璃间折射率(1.52~1.56)之差 (3)粒子的浓度
3、色釉的研磨
色釉的研磨时间:尽可能短 包裹色料要在釉磨细前1~2小时加入 红棕、黑色釉不宜除铁
4、色釉的施釉
浓度要求大些 厚度的不均匀会造成色差
5、色釉的烧成 (1)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不均匀会造成色差
(2)气氛的影响
铁釉:
铁黄(褐)釉:氧化气氛
铁青釉: 还原气氛 2Fe2O3 → 4FeO + O2 由于釉料组分的差异,烧成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受气氛变化 的影响,釉内FeO和Fe2O3的比例和含量不同,因之造成铁 釉的色调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