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指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通过合作与融合,逐步实现全面一体化的过程。
这一进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始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欧洲的发展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济一体化: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旨在消除战后欧洲的煤钢产能过剩问题,为经济重建提供基础。
随后,1957年,这六个国家又签署了《罗马条约》的补充协定,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在欧洲各国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货币、关税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发展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通过在欧洲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货币一体化和统一市场的建设,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二、政治一体化:欧盟的建立与演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体化,也涉及政治层面的合作与融合。
欧洲联盟的建立是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欧洲联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主张:欧洲国家应该合作管理战略性资源,以防止未来战争的爆发。
这一主张为欧洲政治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接着,战后的欧洲国家开始逐步建立了若干合作机制,包括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等。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进一步巩固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随着欧洲共同市场的逐步发展,欧洲联盟在1993年正式建立,成为一个拥有更多政治权力的组织。
欧洲联盟的成员国逐渐增多,目前已经发展到27个成员国。
欧盟通过各种机制和决策过程,不断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包括在政治、外交、安全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三、文化一体化:多元中的共享与融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合作,也涉及到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欧盟的诞生一体化与合作

欧盟的诞生一体化与合作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作为世界上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之一,旨在促进欧洲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欧盟的诞生、一体化过程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一、欧盟的诞生欧洲联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
欧洲战后的废墟使欧洲国家深感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以避免未来再度陷入战争的恶循环。
因此,欧洲国家开始探讨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可能性。
1951年,六个欧洲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签署了《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
这标志着欧洲国家通过经济合作达到一定程度的一体化。
1957年,这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正式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欧洲国家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区域性经济体。
二、欧盟的一体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国家对于一体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1993年,欧洲共同体进一步发展为欧洲联盟,加入了新的成员国,并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了欧盟的政治和经济框架。
在欧盟的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政策制定。
一体化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实现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欧盟成员国之间进行了多轮谈判和合作。
此外,欧盟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一体化的努力。
例如,建立共同的货币体系——欧元区,制定共同的农业政策、环境政策、竞争政策等。
这些努力都旨在促进欧盟内部的一体化,增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外部竞争力。
三、合作的重要性欧盟的合作为成员国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好处。
首先,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欧盟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机会,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欧盟的合作还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稳定。
通过共同制定法律、规范行为,欧盟保障了民主和人权的实施。
成员国之间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分歧,减少了潜在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内容提要】欧洲联合思想久已有之,他是一种理想主义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及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这种思潮再度兴盛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实践进程。
迄今,欧洲联合进程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它的发展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项创新性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欧洲联盟一体化欧元欧洲联合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欧洲联合的最主要成就是欧盟一体化的进程。
这一进展体现为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和参与一体化进程的国家的不断增多。
欧盟一体化以经济为切入点,而后向政治领域渗透,范围上由西欧扩展至东欧,有着明显的循序渐进的特征。
以欧盟一体化为代表的欧洲联合所取得的成就使欧洲摆脱了战后初期的软弱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欧盟的性质也决定了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行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限性。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促进因素欧洲联盟的前身为欧共体,欧共体的建立始于1950年的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的提出启动了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
根据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决定建立煤钢共同体,从而为欧洲联合的实践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1958年1月,6国经过反复磋商、谈判后签署的《罗马条约》生效。
条约宣布把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领域扩展到所有经济部门,6国将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成员国间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形成6国内部共同市场。
条约还为共同体设置了一套拥有相当独立地位的立法、行政、监督和仲裁机构,使得一体化进程在体制上也有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但条约没有对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做出时间上的规定,也没有对成员国退出共同体的程序做出规定,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共同体是后退无门,从而保证了欧洲联合进程的不可逆转性。
《罗马条约》是欧洲联合历程中一个重要的。
浅析欧洲联盟

浅析欧洲联盟【摘要】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很多学者对欧盟的框架是如何构建的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现行许多关于欧盟的流行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本文希望通过介绍,能够较清楚的把欧盟复杂的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使人们对欧盟的制度体系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欧盟欧洲各大共同体框架结构超国家性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要剖析欧盟,就不得不从欧洲一体化进程谈起。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沿革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1951年,为了让法国和西德能够达成和解,并为西德重返欧洲大家庭铺平道路,在法国政府的牵头下,德、法、意、荷、比、卢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宗旨是在六国间建立取消关税、商品数量限制等措施的煤炭和钢铁统一大市场,该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各国通过把部分主权让渡给煤钢共同体,使其具有超国家的性质,从而可以在统一的大市场内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有关煤炭和钢铁的经济政策。
2、《罗马条约》1957年,德、法、意、荷、比、卢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被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标志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促进投资,加强信息交流。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及统一的经济政策,并在内部统一市场上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至此,欧洲三大共同体分别依据不同的条约成立了。
这三大共同体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缔约各国通过让渡部分主权使这三个共同体都成为了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
3、《布鲁塞尔条约》1964年,上述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该条约于1967年生效。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指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旨在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欧洲的发展与繁荣。
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二战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等,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
一、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欧洲联盟的建立有其深远的背景。
二战后,欧洲大陆饱受战争的摧残,各个国家意识到通过合作与整合可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此外,随着冷战的加剧,欧洲国家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开始加强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提供了契机。
二、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1.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简称ECSC)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于1951年成立,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组成。
ECSC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在煤炭和钢铁产业上的合作与整合,以确保没有国家能够独自控制这些关键产业,从而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2.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在ECSC的基础上于1957年成立,由原来的六个成员国扩大到九个。
EEC的目标是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促进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
EEC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
3. 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简称EC)于1967年成立,是EEC、ECS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的总称。
EC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
4.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高阶段,于1993年正式成立。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一、欧盟一体化的历程1. 前期阶段2. 初步形成欧洲共同市场3. 经济与货币联盟4. 欧元的推出5. 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探索1.前期阶段早在194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创建最初并不是出于整合欧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恢复战后经济。
此时,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加入EEC,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创建者,从而为欧洲的后续一系列整合提供了基础。
2.初步形成欧洲共同市场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正式开始,随后欧洲共同市场也在1957年成立。
欧洲共同市场的成立使得欧洲各国通过逐步整合市场和政策,逐渐达到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1986年,欧洲单一法案制定成为欧洲共同市场的基础法律。
3.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货币统一一直是一大问题。
直到1999年,欧元作为货币统一标志开始流通。
欧元的推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货币层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欧洲不断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经济发展。
4.欧元的推出欧元的推出实际上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英国和丹麦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所有欧洲经济体系的支配者都参与了欧元计划。
因此,欧元区成为建立共同货币与货币政策共识的一个伟大创举。
5.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探索在欧洲货币统一的基础上,欧洲也在探索政治一体化的正确方向。
欧洲议会、欧洲央行和欧洲投资银行最终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三大基石。
这些机构不断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二、深化欧盟一体化的路径1.建立财政联盟2.完善社会福利机制3.聚焦数字化领域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5.拓展外部合作1.建立财政联盟在单一市场和欧元的基础上,欧盟的下一步是建立一个财政联盟。
财政联盟将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对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实现。
这将有助于促进更平衡的增长和增强组织的韧性。
2.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欧盟成员国之间拥有多种不同的社会福利机制,这些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二战结束后,大陆战争的破坏和种族灭绝的惨重局面使得欧洲各国意识到强烈的需求,即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和平与稳定,并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更大程度的整合。
这就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本文将探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目标和成就。
第一阶段:欧洲煤钢共同体为了防止欧洲再次陷入战争,一些重要的欧洲国家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1951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这种合作机制主要旨在管理这些国家的煤炭和钢铁资源。
这个积极的合作实践为未来的欧洲一体化铺平了道路。
第二阶段: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功鼓舞了这些国家进一步合作。
1957年,通过签署《罗马条约》,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创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EEC的目标是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和实现经济整合,而Euratom则旨在协调核能的发展和管理。
这两个共同体的诞生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经济的深度合作。
第三阶段:欧洲共同体的扩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功使得更多的国家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扩大。
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这使得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更为广泛和多样化,并将其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12个。
第四阶段:《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的形成进入19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刻。
1992年,通过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并确定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合作目标。
欧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
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带来了众多的成就。
首先,在经济领域,欧盟的成立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推动了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并加速了欧洲的经济增长。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指欧盟各成员国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等方式进行经济合作与整合的过程。
这一进程对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欧洲共同体通过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发展,1986年欧洲单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欧洲内部市场的形成,为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欧盟成员国加大了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竞争政策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力度。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1993年达到重要里程碑,当时成立了欧洲组织银行(European Monetary Institute,简称EMI),标志着欧洲联盟加快推进货币联盟建设的步伐。
随后,在欧洲联盟成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确定了欧元的发行和货币联盟的建立时间表,为欧元作为统一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成为欧盟内一部分成员国的法定货币。
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除了货币联盟外,还涵盖了其他领域的合作。
在财政政策方面,欧洲联盟成立了欧洲货币事务部和欧洲金融稳定协会,通过协调成员国财政政策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增强了欧盟的整体经济稳定性。
在竞争政策方面,欧洲联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竞争法规体系,对成员国内市场中的潜在垄断行为进行监管,维护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欧盟还通过发展共同的研发与创新政策、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等举措,推动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经济一体化使得欧洲联盟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实体之一,形成了庞大的内部市场,为成员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欧洲联盟采取了共同的关税政策、商品标准等,提高了欧盟内部贸易的效率,增强了竞争力。
此外,通过欧洲联盟的共同货币——欧元,成员国间的货币波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跨国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内容提要】欧洲联合思想久已有之,他是一种理想主义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及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这种思潮再度兴盛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实践进程。
迄今,欧洲联合进程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它的发展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项创新性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欧洲联盟一体化欧元
欧洲联合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欧洲联合的最主要成就是欧盟一体化的进程。
这一进展体现为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和参与一体化进程的国家的不断增多。
欧盟一体化以经济为切入点,而后向政治领域渗透,范围上由西欧扩展至东欧,有着明显的循序渐进的特征。
以欧盟一体化为代表的欧洲联合所取得的成就使欧洲摆脱了战后初期的软弱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欧盟的性质也决定了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行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限性。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促进因素
欧洲联盟的前身为欧共体,欧共体的建立始于1950年
的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的提出启动了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
根据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决定建立煤钢共同体,从而为欧洲联合的实践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1958年1月,6国经过反复磋商、谈判后签署的《罗马条约》生效。
条约宣布把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领域扩展到所有经济部门,6国将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成员国间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形成6国内部共同市场。
条约还为共同体设置了一套拥有相当独立地位的立法、行政、监督和仲裁机构,使得一体化进程在体制上也有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但条约没有对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做出时间上的规定,也没有对成员国退出共同体的程序做出规定,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共同体是后退无门,从而保证了欧洲联合进程的不可逆转性。
《罗马条约》是欧洲联合历程中一个重要的。
1965年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67年条约生效,欧洲联合的更高一级组织形成——欧共体诞生。
欧洲联合进程在冷战后一段时间里继续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原来出于分裂状态的德国,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统一,德国成为欧共体内部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位骤然上升。
这使欧洲其他国家对欧洲是否会变为“德国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疑虑。
要消除这种危险,解
除这种疑虑,欧洲国家包括德国都意识到只有加速推进欧洲一体化,使德国更深地卷入一体化进程,成为“欧洲的德国”,才是最佳途径。
第二,剧变后的东欧国家为寻求政治经济支持,纷纷提出入盟申请。
这一方面显示了欧共体的巨大吸引力,使欧共体国家大受鼓舞;另一方面,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共体国家,且政局发展隐藏着不稳定因素的东欧国家的加入,也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巨大的冲击。
欧共体只有深化一体化,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经受住考验。
第三,随着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避免种种矛盾因成员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而激化,从而妨碍一体化成果的巩固和扩大,欧共体迫切需要确立新的一体化目标和措施。
第四,更深层次的动因在于,寻求欧洲的再度辉煌。
两次世界大战毁灭了“欧洲世纪”的神话,断送了欧洲大陆传统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国家成为了美苏两大超级打过的附庸,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国对此是极不甘心的。
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为欧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供了机遇。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欧洲国家必须能够独立地解决冷战后出现在欧洲地区的各种问题,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世界上占据有利地位。
欧洲的整合,欧洲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寻求欧洲的再度辉煌成为欧洲联合在冷战后加速发展的巨大驱动力,这一因素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欧洲联合的未来发展中还将进一步显现。
二、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
早在欧洲经济共同体时期,货币联合就已作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被写入《罗马条约》之中。
当时成员国关注的主要是减少各国货币间汇率的波动性,协调国际收支政策,以保障共同市场建设的顺利进行。
1969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共同体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1971年2月,6国正式开始筹建经济与货币联盟。
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与美元相抗衡的欧洲货币。
由于此后不久爆发了国际货币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计划中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未能如期完全实施。
1979年3月,随着形势的好转,欧洲货币体系终于诞生。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为:创设欧洲货币单位——埃居,取代原有的欧洲记账单位;建立欧洲汇率机制,各成员国汇率对外联合浮动,对内基本固定;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稳定了各成员国货币汇率,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加了投资和就业机会,有助于各成员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它的诞生是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其运作经验更为日后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元的诞生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继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内部统一大市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走向成功的重大标志之一,对欧洲联合的深化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作为欧盟的单一货币,欧元在欧盟成员国间起了一中黏合剂的作用,它把各国的经济与政
治连成一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元区的建设改变了国际货币格局的过程。
欧洲市场的规模及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地位将使欧元成为贸易、投资和储备领域的主要世界货币之一,世界金融体系中出现美元、欧元、日元鼎足并立之势。
欧元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元展开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作用,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向更均衡化方向发展。
欧元进入国际金融领域,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
那些与欧盟有着密切经济关系、商业和金融联系的国家,通过与欧盟签署协定等方式建立联系,可以大大减轻货币兑换风险和由这些风险带来的沉重费用。
凭借欧元,欧盟将能够在国际上更好地体现其存在和特色,发挥名副其实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欧洲联合是从经济领域只能部门的联合起步的,但并没有局限于经济领域。
欧洲经济共同体首任执委会主席哈尔斯坦曾形象地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比作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经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政治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逻辑延伸。
政治同盟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有实质性内容的,实施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就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孕育经历了很长时间。
冷战时期,欧共体国家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对促进政治合作,包括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的合作也曾作出过不少努力。
早在20实际50年代初期,法国就提出了建立欧洲防务
集团的“普利文计划”,但因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的实际尚未成熟,该计划中有关移交国家主权的倡议遭到强烈发对,被迫废止。
1954年10月,作为西欧各国寻求共同安全的防务的一种妥协,西欧联盟成立。
60年代初,又有国家提出建立政治联盟的计划,主张西欧6国在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确立一项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但由于6国内部意见分歧以及美法的严重对抗而一事无成。
70年代,欧共体开辟了共同体活动的一个新领域——外交政策上的合作,建立了外交事务磋商机制,定期就外交问题交换意见,协调行动。
80年代,美苏在欧洲地区的核对抗,使欧共体国家对欧洲的安全前景深感忧虑,促使它们将外交政策上的协调扩大到安全防务方面。
1987年生效的《单一欧洲法令》明确肯定了外交政策合作机制和安全事务合作的必要性,促使久无活动的西欧联盟开始苏醒,以法英核力量为基础的西欧核防务合作和以法德常规力量为基础的常规防务合作都有了新发展。
不过应该看到,欧共体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基本上停留在协调和磋商阶段,侧重就时局发展发表看法和对重大国际事件做出反应,呈现出一种消极应付的状态。
尽管如此,经过多年磋商实践,欧共体各成员国形成了做出重大外交与安全决策之前先行相互磋商、协调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真正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奠定了基础。
然而,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不仅涉及协调欧盟各成员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建立健全欧盟的运作机制等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国家利益的整合等问题。
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体系的基本单元的前提下,主权和国家利益因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欧盟多数成员国将外交和安全领域视为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核心部分,加上其他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得欧盟进行政治合作,包括实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难度要远远超过经济联合。
正如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安高胜所说,欧盟“在经济活动的广大领域作出决策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做决策”。
这正是欧盟整治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严重失衡的根源。
美伊战争期间,欧盟国家之间的意见分歧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所以,迄今为止,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性质上仍然是一种多边主义的政府间合作机制。
参考书目:
1.朱立群编,《欧洲安全组织与安全结构》,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2.
2.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
3.
3.肖元恺编,《世界的防线:欧洲安全与国际整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