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进程

合集下载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变和影响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变和影响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变和影响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历经几十年的漫长过程,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货币区。

这个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欧元区等组织框架下不断发展,对欧洲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历程1.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欧洲共同体(EC)成立于1957年,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签署。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欧洲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和人员流动。

之后,EC又分别加入了英国、爱尔兰、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

2.欧洲联盟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EC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拓展,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更紧密的合作,还在环境、科技、外交等领域增加了合作机制,并于1993年正式改组为欧洲联盟(EU)。

3.欧元区的建立欧洲在21世纪初期,提出了建立欧元区的概念。

欧元区的成员国拥有同一种货币——欧元,旨在进一步促进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实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盟。

目前欧元区成员国有19个,包括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提高了欧洲内部的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共同市场和货币区等组织机制,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商业壁垒,促进了更高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同时,货币联盟也强化了欧元对其他货币的地位,提高了欧元的地位。

2.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推进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合作,增加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动。

欧盟完成了欧元区的建立,成立了欧洲议会、欧洲央行等机构,推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3.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必然是不可忽视的。

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货币,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国家和区域也会向欧洲学习,甚至试图将欧洲的一体化模式引入到自己的地区中,如亚洲一体化的构想。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发展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国家为了加强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逐步实现欧洲地区的整体统一。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一、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二战结束后,欧洲陷入了一片破败和分裂的局面。

为了避免战争重演,恢复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了《罗马条约》,共同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这是欧洲一体化的起点。

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了《罗马条约》的其他两个附属协议,共同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为爱欧洲一体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 单一欧洲法案的通过1986年,欧洲议会通过了单一欧洲法案,一致市场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新里程碑。

通过建立共同市场,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得到促进,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新阶段的开始。

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欧盟的职责和权力得以扩大,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政治、环境和社会领域拓展。

三、欧洲一体化的意义1. 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欧洲一体化为成员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下的自由贸易和人员流动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消除了贸易壁垒,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和平与稳定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维护和平与稳定。

通过建立机制和制度,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得到了有效控制,形成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地区。

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实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欧洲一体化使得欧盟的声音更加统一,凝聚了成员国的力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指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通过合作与融合,逐步实现全面一体化的过程。

这一进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始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欧洲的发展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济一体化: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旨在消除战后欧洲的煤钢产能过剩问题,为经济重建提供基础。

随后,1957年,这六个国家又签署了《罗马条约》的补充协定,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在欧洲各国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货币、关税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发展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通过在欧洲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货币一体化和统一市场的建设,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二、政治一体化:欧盟的建立与演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体化,也涉及政治层面的合作与融合。

欧洲联盟的建立是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欧洲联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主张:欧洲国家应该合作管理战略性资源,以防止未来战争的爆发。

这一主张为欧洲政治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接着,战后的欧洲国家开始逐步建立了若干合作机制,包括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等。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进一步巩固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随着欧洲共同市场的逐步发展,欧洲联盟在1993年正式建立,成为一个拥有更多政治权力的组织。

欧洲联盟的成员国逐渐增多,目前已经发展到27个成员国。

欧盟通过各种机制和决策过程,不断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包括在政治、外交、安全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三、文化一体化:多元中的共享与融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合作,也涉及到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问题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问题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问题欧洲经济一体化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旨在促进欧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欧洲一体化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探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1957年,经过罗马条约的签署,欧洲共同市场应运而生。

该市场建立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同盟,实现了货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贸易的繁荣。

其次,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99年,欧元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正式启用,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欧元的推出不仅简化了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支付流程,还提高了欧洲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另外,欧洲一体化还在金融领域加深合作。

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为欧洲各国的金融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欧洲金融合作不仅加快了金融市场的融合进程,还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最后,欧洲一体化在政策协调和统一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欧洲成员国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法规来加强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建立共同的标准和规范。

这使得欧洲市场更加统一和规范化,为欧洲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尽管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平衡。

欧洲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相对较强,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使得一些国家在一体化进程中难以获得同等的机会和收益,加重了欧洲内部的经济不平衡问题。

其次,欧洲经济一体化面临着政治上的挑战。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一些国家对欧洲联盟的成员资格和权力分配产生了争议。

此外,由于欧洲国家之间面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共同利益的平衡和决策的推动也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欧洲一体化在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方面亟需提升。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指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旨在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欧洲的发展与繁荣。

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二战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等,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

一、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欧洲联盟的建立有其深远的背景。

二战后,欧洲大陆饱受战争的摧残,各个国家意识到通过合作与整合可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此外,随着冷战的加剧,欧洲国家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开始加强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提供了契机。

二、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1.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简称ECSC)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于1951年成立,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组成。

ECSC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在煤炭和钢铁产业上的合作与整合,以确保没有国家能够独自控制这些关键产业,从而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2.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在ECSC的基础上于1957年成立,由原来的六个成员国扩大到九个。

EEC的目标是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促进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

EEC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

3. 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简称EC)于1967年成立,是EEC、ECS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的总称。

EC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

4.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高阶段,于1993年正式成立。

(完整word版)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完整word版)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一、欧洲一体化的起步欧洲一体化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低潮,欧洲各国出于增强国际事务话语权、防止德国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在冷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纷纷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运动。

欧洲一体化运动以不可阻挡之势开展起来.战后的欧洲联合趋势可以归为欧洲一体化的起步阶段,时间跨度从1945年到1950年,在此期间,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展了开创性的种种合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战后欧洲各国的政治联合运动及组织1.1欧洲各国战后的政治运动1946年9月19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做了一次呼吁欧洲联合的演讲,这次演讲激起了欧洲各国人民对欧洲联合的热情。

此后,在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进行了旨在欧洲联合的运动并成立了常设组织。

1946年,欧洲各国人民在巴黎成立了欧洲联邦主义者同盟。

1947年5月,丘吉尔开展了一种英国式的欧洲联合运动;6月,库尔坦在法国成立了法国统一欧洲委员会。

同年7月,德国人康德霍夫·卡基利组织了欧洲议会同盟,有114名欧洲各国议员参加.1。

2以海牙大会为代表的政治联合运动成为欧洲联合运动的里程碑.1948年5月7日~10日,欧洲统一运动组织齐聚海牙开会,此次会议有200多名议员、12名前内阁领导人以及60多名部长参加了此次大会,促使此次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大会”。

海牙大会政治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强调有必要使用部分国家主权,将德国纳入联合范围,建议成立一个有各国议会代表组成的欧洲议会.这些欧洲联合运动,为日后的欧洲联合和欧洲走向一体化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

战后欧洲经济联合2。

1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的成立1947年7月12日,在没有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西欧有16个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讨论马歇尔计划的会议,会上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CEEC)”,下属4个小组委员会,CEEC是欧洲国家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积极回应,是欧洲联合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次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改名为“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该组织促进了新思维,使欧洲各国认识到欧洲经济是彼此联系的,在实践中,它开始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发展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促使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更加接近。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一、欧盟一体化的历程1. 前期阶段2. 初步形成欧洲共同市场3. 经济与货币联盟4. 欧元的推出5. 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探索1.前期阶段早在194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创建最初并不是出于整合欧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恢复战后经济。

此时,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加入EEC,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创建者,从而为欧洲的后续一系列整合提供了基础。

2.初步形成欧洲共同市场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正式开始,随后欧洲共同市场也在1957年成立。

欧洲共同市场的成立使得欧洲各国通过逐步整合市场和政策,逐渐达到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1986年,欧洲单一法案制定成为欧洲共同市场的基础法律。

3.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货币统一一直是一大问题。

直到1999年,欧元作为货币统一标志开始流通。

欧元的推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货币层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欧洲不断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经济发展。

4.欧元的推出欧元的推出实际上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英国和丹麦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所有欧洲经济体系的支配者都参与了欧元计划。

因此,欧元区成为建立共同货币与货币政策共识的一个伟大创举。

5.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探索在欧洲货币统一的基础上,欧洲也在探索政治一体化的正确方向。

欧洲议会、欧洲央行和欧洲投资银行最终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三大基石。

这些机构不断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二、深化欧盟一体化的路径1.建立财政联盟2.完善社会福利机制3.聚焦数字化领域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5.拓展外部合作1.建立财政联盟在单一市场和欧元的基础上,欧盟的下一步是建立一个财政联盟。

财政联盟将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对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实现。

这将有助于促进更平衡的增长和增强组织的韧性。

2.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欧盟成员国之间拥有多种不同的社会福利机制,这些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二战结束后,大陆战争的破坏和种族灭绝的惨重局面使得欧洲各国意识到强烈的需求,即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和平与稳定,并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更大程度的整合。

这就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本文将探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目标和成就。

第一阶段:欧洲煤钢共同体为了防止欧洲再次陷入战争,一些重要的欧洲国家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1951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这种合作机制主要旨在管理这些国家的煤炭和钢铁资源。

这个积极的合作实践为未来的欧洲一体化铺平了道路。

第二阶段: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功鼓舞了这些国家进一步合作。

1957年,通过签署《罗马条约》,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创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EEC的目标是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和实现经济整合,而Euratom则旨在协调核能的发展和管理。

这两个共同体的诞生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经济的深度合作。

第三阶段:欧洲共同体的扩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功使得更多的国家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扩大。

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这使得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更为广泛和多样化,并将其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12个。

第四阶段:《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的形成进入19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刻。

1992年,通过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并确定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合作目标。

欧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

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带来了众多的成就。

首先,在经济领域,欧盟的成立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推动了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并加速了欧洲的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一体化进程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

“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

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xx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

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

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

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

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

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期准备阶段。

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

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

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

1991年12月,欧共体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联系国”协议。

三国获得了10年入围候补资格。

3、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93年~今)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欧共体的第46次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并于1992年2月7日由各成员国的外交与财政部长正式签署。

《马约》的签署,把欧洲的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它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然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欧洲联盟条约》虽于1992年2月正式签署,但是直到1993年11月1日才开始正式生效,宣告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

欧盟成立后,其又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扩大。

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5个。

1997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又提出首批东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斯洛文尼亚。

1998年,欧盟与以上6个国家开始入盟谈判。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启动,这再次表明欧盟扩大的趋势势不可挡。

第五次扩大: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正式公布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2004年,欧盟完成了它的第五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5个。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这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的“大欧洲”。

然而,欧盟的扩大的势头并没有停止,在2005年10月,欧盟启动了与克罗地亚、土耳其的入盟谈判。

同年12月,马其顿被接纳为欧盟候选国。

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

伴随着欧盟的六次扩大,其成员国的不断增加,经济也不断地飞速发展,欧盟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是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进程最快、范围最广、层次最高、成绩最大的区域组织。

二、xx一体化进程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1、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基础是欧洲一体化得以实施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1)、欧洲一体化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欧洲文明的同一性。

源于希腊的欧洲古典文明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这个时期的“希腊化”进程使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欧洲文明的构架。

另一方面,基督教在欧洲的普世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

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一体化”,远远早于今天的欧洲一体化。

基督教在欧洲地不断扩张,使它不仅遍布欧洲大地,与国家权力体制难解难分,而且成了欧洲人的主要精神支柱和代表文化。

欧洲一体化,正是在这种文化认同中产生发展的。

(2)、欧洲民族语言的同根性。

虽然欧洲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欧洲主流国家的民族语言、一般都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诺曼语族(拉丁语族)、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还有凯尔特语族、希腊语族等)。

欧洲民族语言的同根性,不只是表现为都用字母来转化成书面语言,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影响与融通。

无论欧洲的民族和语言如何复杂,每个民族都以大体相同的方式接受了来自同一渊源的文化。

(3)、xx联合的思想源远流长。

从17、18世纪开始,欧洲知识分子中间就出现了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欧洲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欧洲一体化得以生长的精神土壤。

二战以后初期欧洲公众舆论对欧洲联合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联邦主义运动的发展。

欧洲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以积极促进欧洲联合事业、致力于建立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而著称,他们的主张直接影响了战后欧洲一体化。

2、经济因素:(1)、欧洲在一体化过程中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的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经济上都属于同质性质的,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且西欧各国在开始经济合作时,相互之间的经济差距都较小。

这为西欧国家在进行经济合作时,加大了他们之间的融合性以及在制定政策时的一致性。

法国、西德、意大利在二战前经济较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发达,但二战中,都曾深受战争的打击,三国的经济几近崩溃。

这使得战后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的经济上差别变小,在战后合作的成功率增大。

(2)、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一体化先行是一个主要因素。

当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某种程度的政治合作乃至一定程度的政治一体化才会发生。

有关政治合作或政治一体化的决策及其实践活动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及需求外溢的结果。

经济一体化先行,在经济一体化达到相当的程度后将政治合作甚或一体化作为补充或保障手段提上日程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既有规律,它体现了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明确显示了主权国家对政治主权让渡较之对经济主权让渡更为敏感的心态,也说明了特定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能为成员国带来最为明显的收益。

3、政治因素:从政治体制上看,欧盟各国都是的资本主义国家,各国的政体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在本质上,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种政治体制上的一致容易使各国形成政治上的认同。

而政治认同又为经济合作提供了保证。

4、客观环境影响:(1)、内部环境:战后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命运。

战后,西欧国家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西欧国家出于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同样面临着发展各自经济、重建国家的任务。

(2)、外部环境:战后欧洲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整个欧洲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冷战时期,西欧处于东西方对抗的最前线。

西欧国家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对抗东方阵营的需求是西欧国家内部凝聚力和欧洲一体化的动力。

(3)、美国因素:1947年美国的《马歇尔援欧计划》有一个前提:即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的是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

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欧洲必须走向一体化。

可以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直接刺激了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总结: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一样,新成员国的加入也会给欧盟带来诸多复杂因素,甚至不容忽视的困难。

首先,从经济上看,新入盟的国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他们都急切期望从欧盟得到经济实惠,这对欧盟来说将增加不少的负担。

第二,从政治上看,在对美、对俄态度上与老成员国有较大差异。

特别是长期受苏联压制的东中欧国家对俄疑虑很深,对欧盟与俄接近颇有戒心,他们更多指望美国和北约保障其安全。

第三,成员国增多后,国家间的利益均衡更难协调,特别在涉及主权程度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更不容易,因而围绕表决机制改革的分歧更加突出。

不排除扩大后欧盟行动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削弱。

欧洲的一体化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但过去50多年的历史表明,走联合的道路符合时代潮流和欧洲各国的总体利益,因而尽管会遇到种种困难,欧洲一体化进程还会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