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西思维差异

合集下载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在考研英语翻译中不同的思维对语言的表达有其不同的方式。

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拿到高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以便更准确的翻译好原文。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而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来进行翻译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思维差异的表现方面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种事物时,所采取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如:中国人是比较讲礼貌的,大家在一起总是礼让一番,总是说"你先请!"而英语的习惯说法是"After you !"汉语中用"先"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却用"后"来表示。

一、在时间先后概念上,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不同的英语中用"back"指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指未来的时间。

而中国人用"前"指过去的时间,用"后"指未来的时间。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英美人是面向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

英语的"back"和"forward"相当于汉语的"前"和"后"。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_程永伟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_程永伟
2] 。 英语中语句各 接应 , 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分的相互结合常 用 适 当 的 连 接 词 语 或 各 种 语 言 连 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 汉语句中各成分之间或 接手段 , 句子之间的结合多 依 靠 语 义 的 贯 通 , 少 用 连 接 语, 所 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 如 : ( )A 1 m a n m a u s u a l l b e k n o w n b t h e b o o k s y y y ; h e r e a d s a s w e l l a s b t h e c o m a n h e k e e s f o r y p y p ; i s a c o m a n i o n s h i o f b o o k s a s w e l l a s o f m e n t h e r e p p , a n d o n e s h o u l d a l w a s l i v e i n t h e b e s t c o m a n y p y
( 参考译文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 友以及所阅读的 书 去 看 他 的 为 人 。 这 是 因 为 人 与 人 之间有友谊 , 同样 地 , 人 与 书 也 就 有 友 谊。 人 们 应 该 经常生活在与最好的书以及最好的人的友谊之中 。 ” ,“ 英语中 只 有 一 句 话 , 用了 “ 等连接 f o r a n d” ” 词, 还用了 “ 连接的从句 。 但汉语译文却 用 w h e t h e r
, 皖西学院学报 2 0 1 2年1 2月 D e c . 2 0 1 2 第2 8 卷第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W e s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V o l . 2 8 NO. 6 y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外语翻译[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入手,从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差异性比较的意义、中国的对策和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和发扬等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明晰中西翻译理论的各自侧重和不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优点,有利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翻译事业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

一般认为,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佛经翻译。

而且自此之后,产生了四大翻译高潮时期,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

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大城翻译了《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

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期间,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六次高潮。

随着时间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现代,西方的翻译论理和流派日益科学化和系统化,处于领先的地位。

一、中西译论差异的原因探究中西翻译的历史同样悠久,并都有着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的翻译理论比较起来显得相对滞后。

本文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的翻译理论比较起来相对滞后的原因做出分析:第一、历史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与此同时,中国从二战结束后到改革开放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翻译事业乃至各项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是封闭的,是停滞不前的,这与同时期突飞猛进的西方翻译是远不能相比的,差距由此拉开。

其次,中国的思维方式也是造成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相对滞后的原因。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重综合,西方人的传统思维习惯重分析。

表现在翻译理论上面,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大都是经验式的总结,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

而西方的翻译理论大多都是成理论体系的,体现了较强的科学主义精神。

在当今重视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比自然显得相对滞后。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词汇选择
1、词汇选择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词汇选择产生了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目 标语言的思维方式特点。例如,在英语中常用“it is said”、“there is evidence”等客观描述词汇,而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观感受的词汇如“我 觉得”、“我认为”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词汇选择,以符合目标语 言的思维方式特点。
2、实证思维与直觉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实证和逻辑,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而东方文化则更 倾向于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西方语言的客观性和 精确性,以及对东方语言的含蓄和主观性的理解。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和分解,倾向于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研究。而东方文化 则更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在翻译中 表现为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层面
1、词汇层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原文 中的词汇可能难以直接对应到目标语言中。例如,“龙”在中文中是吉祥、权威 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 差异,选择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
三、如何应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对英汉语言与翻译的影响
1、提高文化意识
1、提高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特点。只有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特点, 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
2、培养语篇意识
2、培养语篇意识
语篇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也是体现文化差异的重要层面。译者需要具备 语篇分析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特点和结构。通过对目标文化的语篇 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思维方式特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中英思维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英语句子以动词 为中心 , 组成部分很 少省略 , 子完整 , 句 特别
是主语几乎不能省略。汉语的 一些无 主语句子 如“ 刮风 了” ,
wt c dsr l. i r a P n整个句 子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 h yn e_ a 一层层 , 一点 点地把事情交代 清楚 。有人 把英语 的句子结构 比喻成葡萄 、
作或有生命 的东西 , 包括人类 的组织形式 , 充任主语 。英语在
选 择 主语 方 面则 明显 不 同 , 语 在 选择 主语 时 , 往 用 不 能 发 英 往
句子的主谓结构 , 尤其是谓语动 词 , 全句 的焦 点 , 是 其它成 分
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 。而汉 语句子的特征 是简洁。 汉语 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 散点视”一个个句读 段按时 问或 ,

英汉句法结构上的主要差异
( ) 一 造句方面英语 注重形合 , 汉语注重意合 贾玉新在《 跨文化交际学》 书中将 两者 的差 异概括为 : 一 ‘ 语高度形式 化 、 瑛 逻辑 化 , 句法结构严 谨 , 以动词为核 心 , 重
分析 , 轻意合 ( ras; p ax ) a t i 而汉语则不 注重 形式 , 法结构 不必 句 完备 , 动词的作 用没 有英语 中那 么突 出, 意合 . 析。 l 重 轻分 ”
汉语无词尾变化, 寓情态于搭配 , 但文字本 身意义丰富 , 使用起来灵活多变 , 字和词的 次序 、 位置稍 有变化 , 产生新 就 的意义。 譬如中央台的一句 广告语“ 中国电视报 , 中 国电 报 视”同样 的字 , 词的顺序稍变 , ; 只是 意义就完全 改变 了。所 以 外国人学 习汉语会 觉得汉语变化 莫测 , 以把 握 , 难 常犯错误 , 就如中国人学英语常犯形态错误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是我大致的翻译。

你们自己做相应修改。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表达特点Differences of model of thinking版本一总体思路:思维与措辞(diction)——这是重点思维与句法(syntax)——一笔带过,孙越讲解过思维与段落篇章(paragraph and passage )——较难,暂时不讲解一、diction思维与措辞1、abstract VS concrete措辞的虚实倾向即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VS形象思维(imaginal thinking)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西式思维往往比较概括general、抽象abstract,体现在措辞上,英语倾向于使用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的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动作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措辞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处理原则:(1)concretion具体化原则eg: The prevailing wisdom in the neighborhood was that we were spoiling it and that we ought to go back where we belonged.邻里间普遍认为是我们在糟蹋这个地区,我们应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In this new year, we face momentous uncertainties: war (or wars), a weak economy.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着战争(乃至连续的战争)、经济低迷等一系列重大的不定因素。

(2)visualization形象化原则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

…and in 1966 the amazing North Korean team made it to the quarter finals…出乎人们意料的是,1966年,北朝鲜队成功地踢进了四分之一决赛……2、dynamic word VS static word措辞的动静问题The 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 in English lies in the use of abstract Nouns and Prepositions, which leads to preponderance of Nouns and Prepositions over Verbs.英语的抽象表达法(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主要在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

因此有学者指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

由于英汉表达不同的动静倾向,英译汉的过程往往是以“动”代“静”的转换过程。

I was gloomy at the thought that not for me this Sunday morning was the leisurely reading of the Sunday paper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extra cups of tea.这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再也不能轻松悠闲地一边阅读星期天的报纸一边品茶了。

想到这点,我就感到沮丧。

Smoking caused some nausea at first, but persistence conquered.刚开始抽时觉得有点恶心,可坚持下去就没事了。

Nouns derive from Verbs plus suffixes.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等概念外,还有大量的动词加后缀(suffix)派生的普通名词。

Sports footwear and clothing maker Nik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ompanies in the world.出品运动鞋和运动服的耐克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buyers, sellers and competitors.经济环境的特点就是买、卖与竞争。

Static structure formed by Prepositions.介词短语构成的静态结构。

He laughed his teeth bright against his dark skin.他笑了,黝黑的皮肤映衬着晶莹洁白的牙齿。

Only when I began seeing my freelance articles in print did I begin to feel that I was slipping beyond his reach and into my own life.直到我看见自己作为自由作家写的文章发表时,我才开始觉得自己渐渐地摆脱他的控制,进入自己的生活。

3、措辞的种、属偏好举例说明什么是种概念和属概念?(工人是属概念,纺织工人是种概念)汉语多用种概念的词,而英语多用属概念的词。

“I’ve got good reason to be sore,” he growled.“我完全有理由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说。

“He didn’t give you a reward?” I exclaimed.“他没有给你酬金?”我大声问道。

同一个动作“说”,英语的描述和分类比汉语细致、准确,如:splutter, grunt, blurt, grumble, mumble, whisper, announce, insist, protest, argue, state, shout, inquire, correct, snarl, sigh, retort 等。

汉语趋向于在种概念“说”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来补充描述或限定说明。

二、思维与句法(syntax)1、意合hypotaxis与形合parayaxis2、人称personal subjects与物称impersonal subjects3、主题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与主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4、被动式passive voice与主动式active voice三、思维与段落篇章版本二一、abstract thinking VS imaginal thinking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we often use the technique of domestication.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例: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

二、intuitive thinking VS non-intuitive thinking 直观思维与曲线思维In English language,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namely subject and predicate, is often pu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nd adverbs are added accordingly. While in Chinese, the focus of a sentence is often at the end.英语重视直观思维,语言上习惯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信息添加上去,即先是主语和谓语,然后借助于连词、介词、副词等安排状语、补语和从句等,就是说,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主谓),次要的信息则递相叠加。

因此,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小尾大。

汉语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说出话语的主要信息(主题和述题)。

因此,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句尾重心(语义焦点),头大尾小。

例: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我原本打算在今年1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

三、different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subject and object主体和客体的轻重思维In English language there’re so many 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 or use passive voice, while it is different in Chinese language.英语看事物的角度总是把客观事物放在第一位,因此英语中多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无人称主语句),被动形式使用也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