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中西方文化差别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翻译其实不是纯真地变换语言文字, 而是一种跨文化社交行为。

不一样民族之间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等方面差别较大, 因此我们应认识中西文化差别,找到中西文化适合的切入点, 灵巧运用翻译技巧 , 以此来防止翻译误区, 使得翻译出来的语句更切近原文意思。

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 ) 翻译概括详细而言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变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

换言之,翻译是借助不一样的语言文字再现原话者的正确意思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 , 为了翻译正确 , 不行任意增减。

翻译人员的职责在于变换文字, 可是不得改变其原意。

因此 , 表达性和正确性是翻译的两种重要因素。

表达性则是保证文字简单被世人所理解 , 正确性则是翻译的基础必需条件[1] 。

(二 ) 文化概括当前为止 , 文化还没有被正确立义 , 十九世纪四十年月 , 有名学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试试采纳唯心主义重要观点, 将文化定义为其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表达形式。

我国现代人类学者则提出 ,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活动、感觉、思想与妆扮的全部方式。

(三 ) 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活动包括了翻译。

翻译有益于促使译语文化的发展, 同时遇到译语文化的影响。

在人类社交活动中, 翻译饰演侧重要角色 , 处于当先地位。

翻译有益于促使文化沟通、丰富人类文化、建立精神文明国家。

从微观层面而言, 翻译又有利于提升我们专业素质、文化涵养, 保证职业生涯顺利实现 , 使得我们使用和学习外语的能力提升。

二、东西文化差别背景下英文翻译常有误区(一 ) 拼写错误剖析我国公共场所英语表记语翻译得悉, 拼写错误层出不穷, 只需略微拥有英语能力的人都能易如反掌地发现拼写错误, 这是一种最初级的错误。

比如,“卫生间”的正确翻译为 Toilet, 但是本质生活中 , 人们广泛将其翻译为 Tolet、Tolleet。

(二 ) 汉语拼音取代英译若我们对城市的各个街道予以认真的察看, 能够发现随地都存在利用汉语拼写来对英语翻译予以代替的状况。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拟人:中西方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拟人来赋予 非人类事物人类特征,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拟人的形象和生动性。
反语:在英语翻译中,中西方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例如,英语 中常用反语来表达讽刺或调侃,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反语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语篇风格
中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风格 较为严谨、规范,注重逻辑 性和条理性。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 不同,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解释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处理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传递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文化意象解释的语境与背景 文化意象的转化与再创造
文化意象的转换与重构
直译: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不 进行改动或解释
省略: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避免造成歧义或误解
语言习惯
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言习惯的不同 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 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词汇选择
英语词汇的直接翻译可能不准确
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境和语 气的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词汇含义不 同
词汇运用习惯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具体事 物
英语中常用动词短语表达复杂概 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达客观事 实
英语中常用连词短语表达逻辑关 系
句子结构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句, 英文必须出现主语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人称主 语,英文多用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多采用时间 顺序,英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逻 辑的差异
西方英语翻译中注重形式 逻辑和论证逻辑
中国英语翻译中注重语境 逻辑和修辞逻辑
语篇逻辑差异对中西方文 化交流的影响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 语篇表达方式存在 差异,这主要表现 在句子的结构、语 序和表达习惯上。
添加标题
中文句子结构通常 较为松散,而英文 句子结构则较为严 谨,因此在进行中 英文翻译时,需要 特别注意句子的整 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主语选择:中文习惯使用人称 主语,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 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句子中修饰成 分通常前置,而英文句子中修 饰成分则常常后置
谓语选择:中文强调谓语与主 语的逻辑关系,而英文则更注 重谓语的形态变化
表达方式:中文句子中常用主 动语态,而英文句子中则常用 被动语态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句子语气存在差异。 中文句子语气较为委婉,而英文句子语气较为直接。 中文句子语气常常使用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而英文句子语气则较少使用。 中文句子语气有时会省略主语,而英文句子语气则必须明确主语。
保留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保留 原文的文化意 象,以传达原 文的深层含义。
0 1
替换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用另 一种文化意象 替换原文的文 化意象,以更 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
0 2
补充文化背景: 在翻译中补充 相关的文化背 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 原文的文化意 象。
0 3
创新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采用 创新的表达方 式,以更好地 传达原文的文 化意象。
英语中常用抽 象名词表达具
体事物 英语中常事实 英语中常用连 词短语表达逻
辑关系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语句,英文必须使用主语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动词,英文多用名词和介词 语序差异:中文常把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英文则相反 时态和语态差异:中文使用时态和语态不如英文频繁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中西文化差异是英语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差异涵盖了语言、价值观、社会习惯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差异,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本文将讨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之一,中西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1. 词汇差异中西两种语言的词汇体系有很大的区别,有些概念在中文中有对应的词汇,而在英文中则需要使用表达方式来表达。

在翻译时,需要从文化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词汇,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解决办法:熟悉两种语言的词汇体系,掌握其相关文化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注释或者脚注,提供适当的补充说明。

2. 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的主语可以省略,而英文则不行;中文的修饰语通常在前,而英文则在后。

解决办法:学习英文的语法规则,了解其与中文的差异。

在翻译时,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保持意思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二、价值观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英语翻译中经常引起了误解和困惑。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

1. 社会礼仪中西两种文化在社会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中的问候通常是握手,而中国文化则是鞠躬。

在翻译时,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和礼节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办法: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礼貌和礼节习惯,适当调整翻译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可以在翻译过程中给出必要的文化背景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

2. 价值观冲突中西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存在冲突。

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权。

这些冲突会在翻译中产生一些困惑和歧义。

解决办法: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价值观,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中,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避免将个人观点和偏见引入翻译中。

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民在其长期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语言体系,他们借助于不同的语词与语言组织习惯,传达了不同的审美信息及文化内涵。

特别是就中西方间的文化体系来看,往往在民族习惯、文化价值观等层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未能注意到这些因素,就会使得作品翻译的价值大大折扣。

对于任何一名翻译工作者来说,要想提升其作品的认同度,不仅要深入钻研文学作品的语言,同时还必须全面了解作品创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及民俗环境。

所以,探究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因子,对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价值取向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价值观深刻影响着文学创作者的情感趋向与审美特质,所以也是文学作品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显著表现。

首先,西方价值观中十分看重个人的作用,认为个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许多人都极其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1]。

所以在许多英文词汇中,都彰显了这一强调自我价值的民族心理特性,例如以“selfdependence”为代表的“self”系列词语。

但是中国人更加注重群体的价值,凡事都要讲求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家庭也是中国人最为常见的集体组织形式,所以人们常会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等。

其次,中西方文化中对时间这一要素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国人普遍比较敬畏且崇尚历史,所以在看待问题的过程中,普遍采用过去时间取向。

如此一来,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之下,“老”一般代表着权威、资历与经验。

例如,对他人表示尊敬时我们常说“老先生”、“老干部”,但在西方文化之中,代表“老”一词的英语“old”,却经常用于不屑和鄙夷的语气之中,展现了某一主体无竞争力的潜在危险。

所以当我们翻译“上了年纪”的时候,应当避免直接使用“old”一词,而是将其转化为“goldenage”、“ad-vancedage”等词,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和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商务 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也日益受到广泛。然而,中西文化差 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并提 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词汇差异很大。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词汇在中文中可能没有完 全对应的翻译,反之亦然。例如,“inventory”在英文中指“库存”,而在中 文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同样,中文中的“关系”一词在英文中也没有完全 对应的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 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西文化 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方面展开论 述。
在文献综述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国内外学 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 与翻译策略、译者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 响等。
3、社交习俗层面: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交习俗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中国人 注重礼尚往来,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目标语言的社 会文化背景,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4、价值观层面: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 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 目标语言的价值观,避免产生冲突。
2、语境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语境差异也是很大的。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 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in the black”在英文中通常指“盈利”,而在 中文中却可能被误解为“黑暗”。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摘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

从英汉习语的文化的表现, 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文化差异; 习语; 文化含义; 翻译Abstract : Idiom is a specific and structurally fixed expression in a certain language. It is formed while the language is being used. It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show a nations’culture. Translation is intimately related to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which is reflected in idioms. It also brings up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to translate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Key words : cultural difference ; idiom; cultural meaning ; translation什么叫文化? 根据《辞海》的解释,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有“现代文化之父”之称的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 既包括显形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 它具有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的”。

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
0引言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
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2宗教信仰
宗教强调的是人类对于一种超出自身认知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安慰。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的文化开始发展,从春秋就开始出现的道教,以及在唐代就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这两个宗教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维护了当时的政治制度。

在英语国家中,基督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基督教的教义是“尽心,尽力,尽意爱上帝”和“爱人爱己”,基督教徒他们崇拜上帝,认为世间万物都由上帝安排,上帝就是他们心中的神。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同一语句,中西翻译的就不同,“成事在人,某事在天”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西方翻译着翻译是“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中国的翻译家翻译是“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这两个不同的翻译就体现出宗教不同,翻译不同的特点,在中国,东方佛教色彩强烈,”上天就是天神,就是英语单词heaven.而在西方,上帝是神。

可说这种翻译就考虑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符合人民的不同的心理期盼,也体现出在翻译时要注意宗教信仰,否则会闹出笑话。

3风俗习惯
我们知道,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反映,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政治经济决定这风俗习惯,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准确的翻译出符合的东西。

在中国,当我们遇
见熟人时,我们互相打招呼用“吃了么?”“去哪儿呀?”,翻译成英语就是“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而在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见面说“Hello”“It is a nice day”.可见,如果翻译者不知道这些习惯,那么就会让那些不了解东方文化的人误解,从而闹出笑话。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中国人有谦虚的美德,当受到别人的表扬时就会很谦虚,当一个外国人赞许一个中国女人很漂亮,他会说“You are very beautiful”,如果翻译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用中国习惯的说法就是“哪里,哪里”,那他翻译出来后会让外国人很困惑。

所以我认为,此时翻译不仅要表达出这位女士的谦虚态度,而且还要符合西方的习俗,这样才能不让外国人疑惑,使交流顺利进行。

我们知道,我国的饮食习俗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在中国,谷物是主食,谷物主要包括小米,谷子,大米,这些食物在中国以蒸煮为主,属于清淡型的主食,在西方国家,他们的主食是小麦和大麦,主要通过磨成面粉后经壁橱烘烤而食用,面包是主食,糕点也非常多,他们的早餐煎鸡蛋是常用食品。

在翻译时,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有几个典型的例子“粗茶淡饭”翻译为“bread and water ”,家常便饭则翻译为“bread and cheese”,饭碗“bread and butter”,还有一句谚语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则更为灵活“One can no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eggs”,可见,风俗习惯对于英语翻译很重要,因此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在里面。

4地域文化
我们知道,地球很大,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不同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他们民族所独有的地域特点,从而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

在中国,我们提到东风,自然会联想到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木茂盛的景象,东风代表着好天气,好的欢乐的事。

提到西风,则会想到树木凋零,大雪纷飞,一片萧索景象,白居易的《南浦别》中写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中的西风就是凄凉的写照。

而在西方,东风意味着冷风,是寒潮来临的前奏,东风来临后,人们大多都闭门不出,准备着受到寒冷的侵袭,西方则是代表着暖风,暖风来临,万物复苏,百花开放,一片生机。

“Biting east wind”的翻译是“刺骨东风”,在英国诗人在《西风颂》中,有一句“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在翻译时,必须要把“wind”翻译成西风,只有翻译成西风,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斗志,这就需要翻译者了解西方的地域文化。

在《南浦别》中,西风如果翻译成“West wind”,当西方读者读到时就不会体会到诗人当时作诗时的凄凉之感,这就是翻译的差异。

之所以造成差异,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文化造成的。

我们通过地图以及查阅资料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面积小,并且地处西半球,背靠大西洋,从欧洲大陆背部吹来的东风是冷风,很寒冷,当吹东风时,像是处在冬天一样,从大西洋吹来的风是西方,由于来自海洋,所以是暖风,温暖舒适,当西方吹来时,感觉像是春天一样。

而在中国,由于中国地处亚欧大陆,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西部地区是高山,崇山峻岭,东部面临大海,所以当东风吹来时,带来了海风,蕴含着热气和大量的降水,刚好此时万物复苏,温度升高,于是春天来临,东风是春天来临的信号,所以欣喜,当冬季来临时,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刮起了西风,西风带来的是寒流,所以气温迅速下降,寒冷无比,所以感到凄苦,西风是寒潮来临的标志。

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差异,否则会出现因考虑不全面而出现错误的翻译。

5思维习惯和个人喜好导致的文化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讲究的是中庸之道,事物有三个方面,支持,反对和保持中立,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中庸之道,它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的是天性,讲的是统一。

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则没有这种思想理念,以他们的思考方式,事物只有支持和反对两种态度,根本不存在中立的说法,因此在英语翻译时是不能出现像“我保持中立”这一类的句子,这样不符合英语国家的思考方式,会对我们的读者造成误导,从而产生困惑,所以翻译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翻译出正确的句子,要给出明确的态度,支持或者反对,不能模棱两可。

然后就是个
人喜好会影响翻译句意的准确性。

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对它很敬仰和喜爱,中国人总是以龙的传人自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历史朝代里,皇帝都自称龙,自称真龙天子,代表的是强大与权力,拥有整个国家,是精英中的最强者,而在现代,很多人都以龙为名,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像龙一样一样一飞冲天。

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可怕残忍丑陋的生物,代表的是暴力血腥,是邪恶的象征,非常令人讨厌。

还有就是狗,在西方,狗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是伙伴,可以信任的家庭成员,而在中国,狗常用来比喻坏人和见不得人的事,与之有关的词语是贬义,例如狐朋狗友,猪狗不如等,如果在翻译时,不懂得这个,那就会曲解意思,从而翻译错误。

0结语
翻译是两者语言实现文化交流的手段,因此很重要,也具有新的发展前景。

要重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分析在翻译时出现的跨文化的现象,尽量避免出现因文化用语失误,从而导致错误翻译情况的发生,以上就是我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的分析,欢迎大家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孙佳.试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刘乐.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J]考试周刊,2010
[3]刘连芳,王春晖.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 [J]长沙大学报,2010
[4]王楠.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J]科教文化(下旬刊),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