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_以天津港为例

合集下载

构建生态宜居的海滨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十一五市政交通建设成就回顾

构建生态宜居的海滨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十一五市政交通建设成就回顾

区, 具有体制创新优势 。 自 18 94年 改革 开 放 以来 , 里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这 变 化 , 济 快 速 增 长 , 资 大 量 进 人 , 为 中 国北 经 外 成 方 发 展最 快 的地 区之 一 。新 世 纪 新 阶段 , 中央 、 党 国务院从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 ,把 加快 天津滨 海 新 区 开发 开 放 纳 入 国家 总体 发 展 战 略 。胡 锦 涛 总书记要求滨海新区努力成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排头兵 ,温家宝总理 亲临滨海新 区视察指导 工作 , 国家 明 确 了开发 建 设 滨 海 新 区 的 指 导思 想 、 基 本原 则 、 能定 位 和主 要 任 务 。 功 未 来 天 津 滨 海 新 区如 广 东 深 圳 、上 海 浦 东 一 样 , 渐 被 建 设 成 为 一 座 经 济 繁 荣 、 会 和谐 、 逐 社 环 境优 美 的生 态 宜 居海 滨 港 口城 市 。为 加 快 新 区建 设 ,适 应 天 津 市 空 间发 展 战 略 布 局 的 新 形 势 和 新 要求 , 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共 同繁荣 , 结合天 津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滨海新 区制定 了相 应 时期 的建 设 规 划 , 现 新 区有 序 、 康 、 速 的 实 健 快
21 00年 9月第 9期
21 0 0城 市 道 桥 与 防 洪 第五 届 全 国( 际) 术 高 峰 论 坛 专辑 国 技
8 5
构建 生态宜 居 的海 滨港 口城 市
天津滨海新 区十一五市政交通 建设成就 回顾
白 子 建 ( 津市市 政工程 设计 研究 院 , 天 天津市 3 0 5 ) 0 0 1
11 区 位 及 人 口 .
天 津 滨海 新 区位 于天 津东 部 沿 海 , 天津 市 中 距 心 城 区 4 m, 黄 骅 港 10k 距 唐 山 10k 0k 距 0 m, 1 m,

外港与城市发展研究——以上海、天津为中心

外港与城市发展研究——以上海、天津为中心

又推 动 了所在城 市的空间拓展 ; 外港具有“ 节点” 和“ 场所” 功能 , 既是运输 网络 中的节点 , 承担 着运输功能 , 又是所在
城 市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有着城市功能 ; 外 港 的发 展 具 有 相 对 性 和 阶 段 性 , 是 内港 的补 充 与接 替 。
关 键 词 :外 港 ; 港 口城 市 ; 上 海市; 天 津 市
中 图 分 类 号 :K 9 2 8 .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2 3 6 3 ( 2 0 1 3 ) 0 6 . 0 0 2 4 — 0 5
0 引 言
外 港 是指 某 个 没 有 港 口或 没 有 良好 港 口的 城 市 附 近所 拥 有 的 较 好 的港 口。外 港 作 为城 市 的重 要 交 通 设
规律 的探讨 , 提 出 了欧 洲 港 口城 市 空 间模 型 。在 该 模 型 的上半 部 分 , 一 个 新 的城 市 中心 和 新 的港 口区 域 正 在建 设, 这是 港 口城 市 空 间结 构 的发 展 方 向… 。迪 克 吕埃 还 提 出 港 口城 市发 展 的模 型 , 以界 定 枢 纽 港 口城 市 的 概 念 和 在全 球 港 口一 城市 关 系 中 的地 位 ( 图1 ) 。模 型 中两
王 列辉
(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 上海 2 0 0 0 6 2 ) 摘要 :外港在城 市的兴起和发展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 、 天津为 中心, 考察 外港在城 市兴起 与发展 中 的作 用。认 为近代开埠之前 , 上 海港 和天津港作 为苏州和 北京的外 港, 在城 市的兴起 过程 中起 着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 近代 开埠之后 , 吴淞和塘 沽作为上海和天津的外港 , 承担着转驳货物 的功 能, 并 为上 海、 天 津的行政 区划扩 大奠定 了

天津港SWOT分析

天津港SWOT分析

打造天津港国际航运中心的SWOT分析倪上09区域经济学专业09225020摘要:自天津滨海新区1994年开发开放以来,天津港的发展有了快速的发展,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投资环境来看,天津港已经具备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实基础,如何发挥好天津港枢纽港的作用,关系到我国北方甚至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

本文从实际出发,客观了分析了天津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威胁与挑战。

从而为天津港将来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天津港;国际航运;SWOT自2006年起,国务院提出努力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目标。

近几年来,天津港充分发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作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津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它通过与180个国家400多个港口通航,为中国内陆14个省市区共计50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提供了港口服务,并且在内地建成10个“无水港”,成为腹地用户开展对外贸易的首选港。

一、打造天津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建设天津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有效途径,将极大带动滨海新区航运相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推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提升区域服务辐射能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滨海新区的服务范围,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是构筑我国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广泛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滨海新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增长点的大势已形成,而天津港作为滨海新区的主要一部分区域,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对整体国家对外开放、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天津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二、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SWOT分析打造天津港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势在必行,无论是从所处优良条件的时代下,还是港口的客观条件优势上,还是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上,天津港具备了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但是,天津港的发展还面临着外在因素的影响,以下通过SWOT分析天津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劣势以及威胁与挑战。

我国海港建设FDI时空分布研究

我国海港建设FDI时空分布研究
分 形 的大 陆 海 岸 线 会 有 误 差 , 通 过 对 手 动 测 量 的 大 陆 海 岸 线 长 度( 1 0 7 9 8 . 9 公里 ) 与权 威 部 门 公 布 的 大 陆 海 岸 线 长 度 ( 1 8 0 0 0 公里 ) 进 行 比较 , 取 1 . 6 7 的 系 数 来 修 正 手 测 大 陆 海
显 示尺 度下测量 各港 口之间沿海岸线 的临近距 离 , 最终取 带 动 了港 口 的 大发 展 , 他 们 共 同构 成 和 改 变 了世 界 航 运 网 也增 强 了港 口对 外 商 的 吸 引 力 。
公里 , 采 用 以下 方法 计 算 直 线 上 的点 状 分布 为 最邻 近 点 距 于 低 分 散 状 态 , 即 存 在 一 定 的 不 均 衡 。随 时 间推 移 F DI的
离 的理 想 值 : 随机 在 区间 【 0, 2 0 6 8 4 . 2 8 ] 选 取 N组 1 8个 数 空 间 分 布 不 均 衡 性 先 变大 后 变 小 , 与F DI 港 口空 间 聚 集 程
将 长 江 南 京 以 下航 道 看作 狭 长 海 湾 , 海 南 岸 线 直 接 与 湛 江 尼 系 数 为 0 . 4 1 。 为 了 与最 邻 近 点 指 数 共 同 考 察 F D I区位 接壤 , 这 样 全 国 沿 海 岸 线 就 可 看作 是 一 条连 续 没 有 分 支 的 随 时 间 变化 情 况 , 也 选取 了 1 9 9 7年 和 2 0 0 3年 2 个 时 间 截 线段 , 然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考查 1 8个 港 口 随机 分 布 在 简 化 岸 止 点 。同理 , 可以计算其他 起止点时 间的港 口 F D I 基 尼 系 线 上 的理 想 随 机 分布 的 最 临 近 距 离值 。

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港口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保税区的作用、提高对策。

关键词: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物流建设;信息系统建设1、天津港简介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入海口处,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天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天津港所依托的天津市城市载体功能强大,现代交通体系比较完善,金融、贸易、保险、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

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距离日本、韩国的海上运距最短,距中亚、西亚的陆地距离最短,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临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

天津港的国际交往广泛,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集装箱航班400余班。

根据市场的需求,天津港已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港,中国北方的集装箱干线港,并已跻身全国油品大港行列。

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天津港的港口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国港口中位居前列。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连续装卸船设备,南疆港区采用的10公里长皮带长廊煤炭输送技术创世界之最。

建立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及电子口岸,可为客户提供快捷、高效的口岸“一站式”服务。

2、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2.1主要成就(1)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总体发展情况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依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2010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2亿吨,同比增长7.5%,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三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0万TEU,同比增长3.5%,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六位。

【高中地理试卷】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部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试题

【高中地理试卷】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部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部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青荣城际高速铁路是山东省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也是胶东半岛城市群将来最重要的联络通道之一。

结合青荣城际高速铁路图,回答1~2题。

1.修建从青岛到荣成的城际高速铁路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岛城镇化进程加快B.区域能源运输紧张C.青岛人口向荣成迁移D.山东半岛社会经济发展2.青荣城际高速铁路青岛段70%采用高架形式修建,其优势是( )①节约土地资源②保护城市景观③减少建设成本④提高运行速度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构成“新丝绸之路”。

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新丝绸之路”的优势有(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关于“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C.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6.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济州岛位于韩国的西南海域,是韩国的第一大岛屿,也是一座火山岛,该岛气候温和,成为韩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度假之地,岛内公路四通八达。

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B.地形C.景点D.河流8.岛内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居住人口少C.自然灾害较少D.面积小,公路运输灵活方便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使西安与成都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大缩短。

港口_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港口_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2004年5月 河北学刊 May.,2004第24卷 第3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24 No.3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吴松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 要]1840年以来,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通过开放港口及沿边商埠,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港口—腹地对中国近代交通和贸易体系、城市格局、经济区域以及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指向贸易港口已成为近代交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沿海沿江一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其他城市,在不少区域实际已成为经济中心,从而发展为与政治中心城市二元并立的状况;20世纪前期形成的港口—腹地的格局至今仍在大体维持着;按照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近代的启示,当前的港口—腹地格局实际已预示着新的经济区的即将形成;远离东部港口城市和指向港口城市的交通道路是中西部落后于东部沿海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近代;港口—腹地;中国的现代化[作者简介]吴松弟(1954—),男,浙江省泰顺县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4)03-0160-07 [收稿日期]2004-03-30 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经济的空间扩展模式,大体是首先形成于沿海港口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尔后再沿着交通路线往内地扩展,而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物流关系,是沿海地带和内地经济联系的最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长江一线也有不少开放港口,在流域的现代化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个开放港口都有自己一定的腹地范围,而各地区在腹地中的地位的不同,特别是与港口城市以及联系港口城市的主要交通路线的距离与便捷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水平的差异。

因此,港口—腹地问题,实质上是理解中国经济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关键。

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该文介绍了港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问题,从行政管理、行政效能角度尝试解析问题的根源,借鉴国内外发展模式,提出港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港城协同;行政协调;集疏运系统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定位于北方航运中心,而其重要依托即为天津港。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港口吞吐量持续猛增,据统计:2010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13亿吨,位居世界港口第五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8.6万标准箱,位居世界港口第十一位;港口总资产超过780亿,营业收入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港口企业之首。

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末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将会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700万teu,集疏港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滨海新区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同时港城矛盾也在产生和扩大,特别是港口集疏运矛盾更加突出,亟待解决。

长久以来,专业人士纷纷将港口集疏运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交通,立足于扩大交通的供给、改善交通组织环境、优化运输结构。

而从现实效果来看,往往收效甚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和承担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是整个区域的大政治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

只有从大系统视角出发,梳理其所处区域的政治经济环境,理清职能权限以及利益分配,分析港城各自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上的异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文仅从行政体制角度,予以解析性分析。

二、天津港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作为滨海新区重要功能区的天津港,是滨海新区腾飞发展的主要引擎,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

进一步加快天津港的发展,提高天津港在港口群中的竞争力,是滨海新区得以发挥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优势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以天津港为例钟振远 阮晓彦 钟国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滨海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港口、城区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论文以天津港口为例分析了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论文通过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的空间发展具体分析了港口发展是如何影响城市地域结构与空间形态的,探讨港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机理。

并为港口与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港口;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港口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装卸和换装场所,而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依托强大的经济腹地,城市规模发展,可能跃升成为国际性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沿海地区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

使港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港口城市(区)的城市空间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本文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角度出发,以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发展为例,研究港口对港口周边城区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影响。

1 港口与港口城市理论及其特征1.1 港口与港口城市定义港口定义:“指具有停靠船舶,上下旅客,装卸、储存和驳运货物等服务设施,并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所构成的场所”。

港口由一个或若干个港区组成。

港口是交通运输大动脉中的枢纽,是货物换装和集散的中心,是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联接点,旅客在这里上下船,货物在这里集散、暂存、换装并改变运输方式。

港口城市:港口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的概念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在港口城市中,港口占有的特殊地位,才使其在这种类型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意义较为成熟的港口城市包含以下特征:以港口作为窗口,以一定量的腹地作为依托,港口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作为港口的载体。

1.2 现代港口空间演变评述第一代港口:1950年代以前。

港口满足其基本功能,即进行货物的装卸和储存并完成货物在海上运输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或江河等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

第二代港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化时期)。

随着经济向外扩张,许多依赖水运的工业向临港区域集聚,提升了港口的功能,港口及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第三代港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化后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与迅猛发展,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提升了港口的功能,港口及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第四代港口:严格意义上说,是专家预测的港口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的后工业化时期,港口将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系统中重要的接点,同时高新技术在港口领域全面应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港口生产由追求规模化转向强调个性化、提供全程、全方位和多层面服务,提出建设生态港的目标,强调可持续发展。

港口与所在城市的关系日益紧密,从而形成区域经济、技术、文化、利益共同体。

1089以上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几个发展,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主要处在第二、三个阶段。

部分小港口还停留在第一带港口的阶段。

但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港口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

同时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城市的空间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图1 现代港口空间发展演变示意图)该图反映了港口空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港口如何由渔港阶段发展到拥有集装箱码头的港口阶段。

“1”代表渔港阶段,港口与城市没有直接的联系,港区的面积较小。

“2”、“3”阶段是第一代港口阶段,拥有能停泊较大码头的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是仅仅是货运中转与集散,“4”“5”“6”反映了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过渡。

其中“5”、“6”中的虚线与实线分别代表公路与铁路,说明以公路与铁路为主的集散运输增强了港口的运输能力,同时与港口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

在空间上,反映出港口的空间扩散:港口空间发展,所占的陆域用地面积愈来愈大,需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岸线和陆域用地。

1.3 现代港口城市的特征现代化港口城市具有一些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

13.1 能量密集性港口城市聚集经济的特征在密度、广度、深度、速度都大大超过其他类型的城市。

港口城市是联结海陆两个扇面的空间枢纽,能通过陆上交通网络,吸纳和聚集陆向经济、社会的各种能量,又可以通过海上和空中大通道,更容易超越地理的空间界限,大跨度地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和集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

作为“海向(空向)”和“陆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和信息流等经济社会能量的聚集的作用更加明显、强烈,港口城市聚集的范围更广、聚集的速度更快、聚集的水平更高,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尤其高层次的服务业更为发达。

1.3.2 城市形态更具开放性对外开放更是港口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港口城市往往最先参与国际分工,接受全球性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的辐射,并成为一般地区对外开放的桥梁、窗口和跳板。

同时港口城市能够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速与腹地经济的分工和协作,形成不同层次的开放格局,推动腹地经济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圳、上海得以取得巨大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开放性。

1.3.3 城市系统有序性港口城市运行更具有秩序性。

港口城市各子系统按照一定秩序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有机体。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以港口为中心,带动与之相关的各种运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空运、陆运、物流业、仓储业、加工业、中介代理业等大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系统整体。

1.3.4 运作高效性运作高效性是港口城市内部各系统之间优化组合的外在表现,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港口城市对外综合竞争能10901091力和追求利益最大化。

港口城市运作高效性主要表现在“捷、活、高、强”四个方面。

具体为,一是传递快捷;二是管理体制灵活;三是协调性高;四是竞争性强。

1.3.5 城市产业高关联性港口城市产业除了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港口、产业、城市发展三者紧密相联,交通、工业、贸易、城市四位一体。

2 天津港对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影响研究2.1 天津港与滨海新区发展简述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天津港包括海港和河港两部分。

海港位于渤海湾最西端海河入海口北岸,称"天津新港",是天津港的主体,承担全港吞吐任务的90%以上。

河港位于海河下游的塘沽区,距海河口8.7公里。

天津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

天津港经过50年代初期、1957年、1973年3次大型建港工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成为以新港为主体,由北疆、南疆、海河三大港区组成的现代化港口,是中国北方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现以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港口。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中天津港就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港(海港区)用地规模(陆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对滨海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城市临港的城市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等功能布局产生深刻地影响。

(图2,天津滨海新区)2.2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空间影响分析港口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在五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1 港口对城市的向心力。

2 港口对腹地的吸引力或城市离心力 。

3 港口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

4 港口用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力。

5 人为等因素的改造力。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空间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2.1 天津港促进滨海新区的城市空间扩张港口城市的发展极就在港口。

港口及其港口周边区域具备了成为“发展极”的最有利的条件。

天津港的经济发展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背靠着首都北京和我国东北、华北发达的城市群和工业带。

这种优势带动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扩张。

天津港的发展,促使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逐步东移,在空间上的体现出来的是滨海新区的快速扩张。

以滨海新区中的塘沽区为例,近20年来,天津市与港口发展相关的产业也逐步搬迁到滨海新区的塘沽城区。

从1985年到2000年,塘沽城区的面积由44.3平方公里扩张到95.7平方公里。

到2006年,塘沽城区的城区仍然在空间上扩张,而且扩张的速度愈来愈快。

(图3,滨海新区空间扩张轴线)滨海新区空间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由分散的状态向T 字型带状发展。

滨海新区的城区发展一方面沿东西向交通线扩张,另一方面沿环渤海一线扩张。

其两条发展轴的“箭头”就是天津港,可以看出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的拉动作用。

2.2.2 天津港交通集疏线路对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影响1092天津港交通集疏线路对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津港的疏港铁路(公路)对城区分割造成的影响。

(图4,公路、铁路与城区空间混杂示意图)在港口与港口城市的用地布局中,铁路、疏港公路的进线与站场位置对港口与城区均有重要影响。

这里以铁路进线为例说明,图中展示了三种不同情况的铁路进线与港口、城市布局的关系。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1)港区与城区相邻或分开布置,彼此互不妨碍,并留有发展余地。

城市面海,有一定长度的海滨公共活动岸线。

(2)铁路集疏运系统比较顺畅,铁路线沿城市边缘绕进港区,兼顾工业区,不切割城市,编组站设在市外,当地客货运线进入市区。

(3)城市对外公路可沿城市周围辐射外伸,进港公路与对外公路可方便连接。

天津港的进港铁路与塘沽城区参照的是第二种布局模式。

天津港有两条进港铁路,分别沿滨海新区中塘沽原有城区的边缘绕进港区,本来是避免干扰城市空间发展。

但滨海新区的扩展是沿海河向南北拓展,铁路就干扰了城市的发展。

以进港北部的铁路为例,这条铁路处在塘沽城区北面的边缘区。

当天津开发区建设时,塘沽城区向北发展,天津开发区与塘沽城区的联系逐步紧密,于是北部的铁路就成为一条穿越城市中心区的铁路,将塘沽城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空间分割开,阻碍塘沽城区向北拓展。

同时南部的铁路线也阻隔了城区向南扩张。

随着铁路货运量的不断加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式是在铁路与城区间设置了隔离带,但同时造成了塘沽城区与天津开发区在空间上的分隔。

造成这种原因是铁路进线只考虑了与港区的便捷地联系,未考虑到滨海新区城区的扩张,导致铁路线将现有城区分割。

2.2.3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城区用地布局的影响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的城市用地,与港口联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四种(图5,港口与港口用地布局示意简图):1、以港口为主题的各类用地,包括港区以及为港口集疏运的铁路、公路、管道和各种辅助设施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