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1)计划(planning)

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

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

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

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这便是管理的领导职能所要完成的任务。

(4)控制(controlling)

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或预见到偏差后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这便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应当指出,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活动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在一起。很少有管理者在一

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3.管理的性质

管理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即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一方面,管理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具有普遍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机构,甚至不同的国家中,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管理的普遍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中不同层次上的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类似的。无论是基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同样都在履行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只不过从事各项职能的程度和重点有所区别而已。

②不同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不管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大型组织还是小型组织,尽管差异确实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共性远远超过差异。

③管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参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从国外引进和吸收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成就,同时也学到了大量的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办法。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丰富。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就像其他各种技艺一样,都要利用经过整理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高超的管理艺术离不开对于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

1.管理者及其分类

简单而言,管理者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可以从组织的纵横两个方面来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纵向是指组织的层次,横向则是指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管理者的纵向分类

从纵向来看,组织中的管理者有以下三类:

①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并在对外交往中以代表组织的“官方”身份出面。这些高层管理者的头衔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副总经理,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医院的院长、副院长等。

②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是直接负责或者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通常拥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事业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这些人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基层管理人员。又称第一线管理者,他们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如工厂中的工段长、班组长,连锁餐馆的店长、小组长,学校的研究室主任等。

不论是作为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不外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不同,而是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如图1-1所示,高层管理人员花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的多些,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的多些。即便是就同一管理职能来说,不同层次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图1-1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

(2)管理者的横向分类

从横向来看,管理者还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两大类。

①综合管理人员指的是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分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对于小型组织来说,可能只有一个综合管理者。而对于大型组织(如跨国公司)来说,可能会按产品或地区设立若干的事业部。

②专业管理人员,就是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管理者,如生产部门主管、营销部门主管、人事部门主管、财务部门主管以及研发部门主管等。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的专业分工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专业领域的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能时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

2.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的研究指出,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技能或者素质,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于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即常说的业务方面的技能。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而对于中上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就低一些。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作出最大的努力。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者应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互动的。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上述几种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图1-2所示。

图1-2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

3.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实际上是在扮演10种不同的但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又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类别,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角色包含了人际间(下级和组织外的人)以及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其中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三种角色。

信息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方面的职责,其中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

决策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了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

角色描述特征活动

后续研究表明,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在不同的组织中和不同的管理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管理者角色的重点随组织的层次不同而变化。同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与前述的管理职能并非毫无关联。

三、组织与环境

1.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组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1)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所组成的;

(3)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2.组织的系统观

系统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要素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有两种基本的系统,即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则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着持续的相互作用。一个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输入(资源)并将其转换为输出,这种输出被分配到环境中。

组织是一个系统,具体而言,是存在于环境中的,由包括个人、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职权、资源等相互依赖的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

系统的观点对于组织的管理有三方面的启示:

①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相互依存的部分能够在_起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②组织的某一个部分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到组织的其他部分。

③管理者必须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组织忽略了政府的法规、供应商关系或者各种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那么它是不能长久生存的。

3.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环境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一般环境,又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等各方面要素。

(2)具体环境,又称微观环境或任务环境。指与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那些环境要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工会、新闻媒介和其他利益团体(如消费者协会、妇联)等。

不同的组织面临着不同的具体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具体环境对特定组织的影响更为明显,也更容易为管理者所识别、影响和控制。

可以用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这两个参数来描述环境的不确定性。依据这两个参数的不同,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简单稳定的环境,如餐具制造商、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商和啤酒经销商就处于这种不确定性很低的环境中。

②复杂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随着所面临环境要素的增加而提高,如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就处于这种环境中。

③简单动态的环境,环境中某些要素发生动荡变化,从而使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企业就处于这种环境中。

④复杂动态的环境,其不确定性程度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最大。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电子仪器制造商等就面对这种最难应对的环境。

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限制了管理者的行动自由,也极大地影响着组织的兴衰存亡。4.组织范式的转变

“范式”是指人们共有的思考、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具有的范式支配着我们的行为。要使组织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这种范式的转变便成为必然的前提。

在今天这个以变化和复杂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混沌和不可预测成为这个世界的本质。管理者已经难以再用传统的方式来预测或控制组织内外的变化。组织必须有一

种新的范式以应对这个复杂、混沌的世界。这一新范式要求的是适当的规模以及注重横向合作的灵活和分权化的结构。当前与今后的组织范式的对比如表1-2所示。

表1-2 范式的转变

四、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与企业的职能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设立,才能取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资格,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企业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拥有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

(3)企业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功能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社会财富。这种活动是营利性的,而非无偿的公益性活动。

(4)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作为营利性的经济活动,企业必须独立核算,即单独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与费用,收支相抵后的盈余便是利润。

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

2.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

就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而言,可以归纳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又称单一业主制企业。它可由投资者一个人经营,也可由投资者家庭经营,其财产归个人或家庭所有。这种企业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按有关法律规定,单一业主制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即投资者应以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投资者的其他私人财产来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联合经营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财产是合伙人的共有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制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合伙制企业在我国也属于“自然人”企业。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企业。我国公司法将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单独投资者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投资者或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

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并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①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自己独立支配的法人财产,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自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②与独立法人地位相适应的是公司制企业的有限责任特征。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形式。我国近年来所强调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目的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企业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3.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治理

在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权与经营决策权在股东与董事会之间发生了分离,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董事会并不具体管理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业务,而是聘任专业经理人员来执行这一职能。这样,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之间就产生了一种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

从委托人的立场看,他知道代理人的行为原则是使其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就必须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以对代理人提供某种激励或制约,使代理人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条件约束下,使委托人的效用趋于最大。

企业的治理与企业的管理所要解决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概略地说,前者主要解决的是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协调资源来实现企业目标的问题。

4.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是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精神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去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的欲望和能力。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1)对机会的追求和把握,那些典型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士都善于把握环境的趋势和变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们注意的趋势和变化。

(2)创新。创新意味着变革、革新、转换和引入新方法,即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做生意的新方式。

(3)增长。创业者们不满足于停留在小规模或现有的规模上,希望其事业能够尽可能增长,他们致力于不断寻找新的趋势和机会,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经营方式。

企业家精神对于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组织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追求机会、创新和增长。

五、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1.恪守道德规范

(1)人员的选拔。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并拥有不同的个人价值体系和性格。组织可以通过甄选过程来剔除那些在道德上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

(2)道德准则。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是组织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3)高层管理者以身垂范。道德准则要发挥效果,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就必须以身作则。一个行动胜过一万句说教。

(4)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员工的目标应当明确而现实。明确而现实的目标会减少员工的困惑并使之受到激励而不是惩罚。绩效评价通常总是着重于考察目标实现与否,但结果会使手段合理化。

(5)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培训。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各种培训项目来鼓励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6)实施独立的社会窜计。防止不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害怕被抓住的心理。借助于独立的社会审计,依照组织的道德准则来评价决策和管理行为,有助于发现非道德的行为。

(7)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组织可以通过某种正式的机制来保护处于道德困境的员工能够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此外,组织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职位或程序来守护组织的道德准则。

2.社会责任

(1)社会责任的含义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不同,社会义务指的是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社会责任超越了只是符合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的限度,加入了一种道德的要求,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

(2)股东与利益相关者

过去观点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利益出发从事经营活动,股东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财务方面的回报。而现代观点主张,企业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它们还应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而对其提供了支持。

利益相关者又称相关方、利益攸关者、受益者或干系人,指的是可能从组织的成功中获益或因组织的失败而遭受损失的个人或团体。通常认为,顾客、供应商、员工、股东和社会是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五大利益相关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交换关系,都为组织提供某种形式的资源或贡献,相应地就要求组织满足他们的某种期望。

对一个组织来说,失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可能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组织为了持续获得支持,就应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要将这些要求反映到组织的战略中。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有利于组织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去从事组织的活动。

(3)社会责任四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管理者只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股东的利益,虽然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但管理者并未感到有义务满足其他的社会需要。

第二阶段,管理者认识到对员工的责任,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希望招聘、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员工。这一阶段的管理者将改善工作条件、扩大员工权利、增加工作保障等。

第三阶段,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扩展到具体环境中的其他相关方,即顾客和供应商方面,认为只有通过满足具体环境中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才能实现对股东的责任。

第四阶段,管理者感到他们对社会整体负有责任。他们积极促进社会公正、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同时他们还会主动去影响和推动其他的公私机构。

3.基于价值观的管理

(1)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组织对于好与坏、对与错、赞赏或是不屑等问题的判断。它不是一种功利性的选择,而是一个组织的信仰。

(2)价值观必须以管理层的行动和行为作为支持,否则只会成为一些空洞的口号。组织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组织价值观的要求。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来说不会太多,通常只是三五条而已。价值观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一个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应当包括些什么内容并没有一定之规。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在其核心价值观中表达其对于人、诚信等这些根本性问题的看法。此外,顾客、社会责任、创新、团队精神等也是常常包括的主题。

管理学杨文士9

第九章第二节人员的选拔 人员选拔就是从组织内外的候选人中,卫组织的当前或未来职位挑选最适当的人选的过程。 一、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一)所需人员的数量和种类(二)人才的储备 (三)供需分析 人员的供给情况 高低高 员 的 需 求 状 况 一、二、职位要求与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选拔人员时,最重要的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职位职位本身的要求;二是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一)职业要求与职业说明书 注意:1、职位的范围应当适当。 2、职位任务应饱满。 3、职业设计中应体现出对技能的要求。 (二)人员的条件或资质 (三)彼得原理 三、选拔人员的途径和方法 (一)选拔的途径:1、从组织外部招募2、从组织内部选拔或调整。 (二)选拔的过程及方法 (1)根据职位要求制定选拔标准。 (2)应募者填写申请表。 (3)通过初步筛选以确定较有希望的人选。 (4)进行测试以获得候选人的进一步的信息。 (5)有未来的上级主管及其他人员进行正式面试。 (6)对候选人的各种信息进行查对和核实。 (7)体格检查。 (8)根据上述各步骤的结果决定是否录用。 方法或手段:1、申请表 2、测试 3、口头审查 4、评审中心 典型的评审中心方法将要求候选人参加以下一系列活动: (1)接受各种心理测试。 (2)参加以小组进行的管理游戏。 (3)参加“抽签”活动,即要求他们处理一系列管理职位会面临的问题。

(4)参与就某些问题进行的无领导的群体讨论。 (5)针对特定的题目进行简要的口头发言,通常要向假定的上级提出一种可行 的行动方案。 (1)(6)参与其他的各种练习,如草拟一份书面报告等。 四、是新聘人员熟悉情况,进入角色。 第九章第四节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一培训的目的 1.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3.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4.促进个人的发展 二培训的计划与实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在组织层次、个人层次和战略层次三个方面进行 (二)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制定是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培训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三)培训的形式 培训形式主要有脱产培训、在职培训和业余学习等。 (四)培训的方法 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课堂讲授、工作轮换、讨论法、角色扮演等。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的效果评估是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及评估体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估结果作为今后制定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三、职业生涯管理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对员工个人而言,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他们不断的追求理想的职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二是对组织而言,为了不断增强员工的满意度,组织应当对员工员工制定的个人计划予以重视和鼓励,并结合组织的需求和发展,给予员工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目标。并且是“为本的主要表现。 (二)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或时期。 1成长阶段(出生到14岁)。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自我的概念 2探索阶段(15~22岁)。人们认真的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及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 3创立阶段(25~44岁)。在经历了职业探索之后,逐渐选定自己从事的职业。这一阶段的员工主要关心的是在工作中成长、发展或晋升 4维持阶段(45~60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员工对称很久和发展的期望相对减弱,所关心的是现在到将来如何能一直守住这个工作领域 5衰退阶段(60岁以上)。随着人们开始准备退休,个人必须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新的角色,为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 (三)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职业生涯管理需要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参与。总体来说,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自我分析 2组织对员工的能力和潜力的评估 3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4提供培训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二版)Unit8课后答案

Unit 8 Vocabulary 1.Translat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nto English. 1. lift the curtain 11. defy/challenge the authority 2. resent the treatment 12. bend the rules 3. calculate the price 13. oppose the decision 4. confiscate one's property 14. plot murder 5. draw ridicule l5. diagnose liver cancer 6. offend the boss l6. complicate the matter 7. commit treason 17. recharge a flagging spirit 8. dismiss the idea 18. recapture one's childhood 9. bury the dead 19. interrogate the suspect 10. announce/declare bankruptcy 20. disconnect the power 2.Give appropriate nouns or verbs that can form possible collocations. Give nouns 1. a report/an opinion/an order / a warning/a new stock/new stamps 2. a missile/a satellite/a campaign 3. the boat/the train/the bus/the chance/the point/one's friend/a few classes/the first part of the lecture

大学英语精读3课后答案.doc

大学英语精读 3 课后答案【篇一: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后答案(含 close 原文)】 >1) accent 2) turn against 3) a couple of 4) takes his time 5) fate 6) confirmed 7) witness 8) subsequent 9) stands a chance 10) trial 1) belief 2) brilliant 3) employment 4) has saved up 5) stood a chance 6) were awarded 7) presumably 8) conducted 9) casual 10) around (which student life) revolves 1) joe wrote to say that he had to put off his visit because of his illness. 2) despite the noise, they went on working as if nothing were happening. 3) traffic was held up for several hours by the accident. 4) called (up) on to speak at the meeting, i couldnt very well refuse. 5) mrs. stevenson looked in the cupboard and found there was not a single lump of sugar left. 6) it was the rumor that turned joe against his twin brother. 7) we wondered how sara was getting on in her new job. 8) although anne agreed with me on most points, there was one on which she was unwilling to give in. 9) visitors could photograph almost anything here without having to ask for permission.

杨文士《管理学》课后案例

管理学原理(第三版) 杨文士 课后案例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杨总经理的一天 杨总经理的一天 胜利电子公司是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小型电子器件制造企业。除了三个生产车间之外,企业还设有生产技术科、购销科、财务科和办公室四个部门。总经理杨兴华任现职已有四年,此外还有两个副总经理张光和江波,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营及人事。几年来,公司的经营呈稳定增长的势头,职工收入在当地属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今天已是年底,杨总经理一上班就平息了两起“火情”。首先是关于张平辞职的问题。张平现在是一车间热处理组组长,也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一向工作积极性挺高。但今天一上班就气呼呼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递上了一份辞呈。经过了解,张平并非真的想辞职,而是觉得受了委屈。原因是头天因车间主任让他去参加展览中心的热处理新设备展销会而未能完成张副总交办的一批活,受到了张副总的批评。经过杨总说服后,张平解开了心结,收回了辞呈。 张平刚走又来了技术科的刘工。刘工是厂里的技术大拿,也是技术人员中工资最高的一位。刘工向杨总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声称如果继续如此的话,自己将考虑另谋出路。经过了解,刘工是不满技术科的奖金分配方案。虽然技术科在各科室中奖金总额最高,但科长老许为了省事,决定平均分配,从而使得自认为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工与刚出校门的小李、小马等人所得一样。结果是小李、小马等欢天喜地,而刘工却感到受到了冷落。杨总对刘工作了安抚,并告诉刘工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目标管理活动。“大锅饭”现象很快就会克服。事实上,由于年初定计划时,目标定得比较模糊和笼统,各车间在年终总结时均出现了一些问题。 送走了张平和刘工后,杨总经理开始翻阅秘书送来的报告和报表,上个月的质量情况令他感到不安,产品不合格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在质量问题上的相互推诿也令人恼火。他准备在第二天的生产质量例会上重

管理学杨文士第3版考研真题及详解

管理学杨文士第3版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6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同济大学818管理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8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7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869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安徽大学820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831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831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1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831管理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Ⅰ篇绪论 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Ⅱ篇计划职能

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 第4章战略管理 第5章决策 第Ⅲ篇组织职能 第6章组织职能概述 第7章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8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第9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章组织变革 第Ⅳ篇领导职能 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 第12章沟通 第13章激励 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 第V篇控制职能 第15章控制职能概述 第16章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 第17章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Ⅰ篇绪论 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Ⅱ篇计划职能 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 第4章战略管理 第5章决策 第Ⅲ篇组织职能 第6章组织职能概述 第7章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8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第9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章组织变革 第Ⅳ篇领导职能 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 第12章沟通 第13章激励 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 第Ⅴ篇控制职能 第15章控制职能概述 第16章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 第17章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课后翻译答案

Unit1 1. 他对他的研究如此专心致志,从来没有过很快就要退休的念头。He is so devoted to his research that it never occurs to him that he will soon have to retire. 2. 很多人都曾说过,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我们都有滥用权力的倾向。Many people have observed that, without effective checks, we all have a tendency to abuse our power. 3. 有些国家拒绝卷入这一争端,而且他们对外国的干涉非常反感。Some countries refuse to get involved in this dispute and they resent any foreign interference. 4. 控制沙城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资金。The control of sandstorm will involve a lot of work and money. 5. 你们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条件。You must take the local condi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you apply these technologies. 6. 所有的申请者都必须填好这些表格,然后邮寄50 美元的报名费。All applicants will have to fill out these forms and mail in an application fee of 50 dollars 7. 他根据对孩子们行为的观察得出结论:学习是一种自然的乐趣。Based on his (careful) observation of children 's behavior, he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learning is a natural pleasure. 8.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和谐需要小心处理。In a country of many nationalities, ethnic harmony requires very careful handling. 9. 政府决定严惩所有涉案的腐败官员。Th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punish all the corrupt officials involved. 10. 考试作弊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学校会采取严厉的态度。Cheating at exams does not occur very often. But when it does, the school takes a very tough position. Unit2 1. 我怀疑这本书也许已经不再印了。我去问书店的工作人员,他们说我说的对,这书已经绝版很多年了。

管理学第5版(杨文士)教学提纲

管理 ◆Q1简述管理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属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Q2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科学性:用较完整、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为管理提供指导 艺术性:强调实践性 管理普遍性:同一组织内或不同组织之间都需要管理 答: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尽管与自然科学相比,它还不够精确,但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是勿庸置疑的。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主管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采取适宜措施,高效地实现目标。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有效的主管人员就是把二者有机结合地运用于实践中。 Q3管理4项职能?组织、计划、领导、控制 ◆Q4核心: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什么? 答: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组织中任何事都由任来传达和处理,管理活动自始至终,每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 Q5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 1、组织的集体活动 2、有各种资源 管理者纵向分类:高层(董事会主席、大学校长、医院院长) 中层(项目经理、办事处主任) 基层(连锁餐馆店长) 横向分类:综合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 管理者技能分类: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基层人员: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中层人员:↓= ↑ 高层人员:↓↑↑ 管理思想的演进 古典管理理论(核心:利用技术进步的成就来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 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四条科学管理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 2、合理选择工人、人适其事 3、培训强化工人,使其按照科学方法工作 4、管理当局与工作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亨利甘特—甘特图—为计划评审技术奠定基础 吉尔布雷斯夫妇—17项工序划分

管理学杨文士第四版重点

管理学杨文士第四版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管理 1.试述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效果和效率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效果就是“做正确的事”,是指活动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效率则是“正确地做事”,反映的是所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对比关系。高效率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7.简述亨利·明茨伯格所提出的管理角色理论及其与管理职能的关联性。 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归纳为三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其中,人际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三种角色;信息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8.试述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组织是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形成一股整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去完成单独的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 (1)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每个组织都是由个人组成的。 (3)每个组织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12.系统的观点对于组织的管理有哪些主要启示? 系统的观点对组织的管理起码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首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相互依赖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其次,组织的某一个部分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到组织的其他部分。 最后,管理者必须认识和理解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16.试述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 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1)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由多人构成的群体,有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有固定的人员、经营场所和财产,能够长期、连续地进行经营活动。 (3)企业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 (4)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1)计划(planning) 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

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 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 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这便是管理的领导职能所要完成的任务。 (4)控制(controlling) 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或预见到偏差后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这便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应当指出,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活动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在一起。很少有管理者在一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课后答案

1.Do you think that making music and art compulsory subjects in schools would reduce some children’s enjoyment of them? 2.Bob’s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relish risk and danger-he’d be bored in a safe ,steady job. 3.Elizabeth is certainly talented enough to succeed in her career; she just doesn’t have enough confidence in her own abilities. 4.I’m sorry you’re in trouble, but as you made your decision on your own you’ll just have to face the consequence. 5.Many educators would be delighted to abolish exams, but they also worry that without them there would be too little incentive for students to work hard. 6.The teacher accidentally hit the boy’s hand with an eraser and was hence force known as “Dead-Eye Bean.” 7.If I had money ,I’d invest it all in internet companies. 8.Psychologist say that our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oo subtle for us to consciously perceive. 9.He’s always had a passion for books. If he could work in a library, it would be a dream comes true. 10.Look at those three whispering in the corner again-they’re scheming something, I just don’t know what! 11.In a healthy relationship,the partners’strengths and abili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rather than being identical.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5408249.html,lions of dollars and lots of famous actors are not indispensable to the production of a successful film,but they help! 13.I never felt i had a right to expect any special privileges because of my university education. 14.The markeing strategy that Edward proposed would be brilliant if only he hadn’t forgotten about good business ethics. 15.It’s true that not having a car imposes some constraints,but owning one also complicates life in many ways. 16.According to Chinese law,every child is entitled to nine years of free edu. 17.Life should consist of more than juse a stuggle for surrival. 18.The sight of the helpless child aroused her maternal instinct . 19.T he winners of the contest were chosen randomly ,no consideration was given to age,gender or income. 20.He has lost the use of his limbs but he is still in possession of all his faculties. 21.Please give the highest priority to this very urgent. 22.She enjoy parts of her trip to India,but said she she found the poverty she saw there rather depressing . 23.When every student imagines that every other student is working harder and doing better, stres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24.It is my firm conviction that violence is never a reasonable solution to conflict. 25.Everyone jumped up when a piercing scream suddenly broke the silence, 26.In many cultures a memorial service is a joyful celebration, not a solemn event. 27.The recession has put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job market, so employment prospects for this year’s graduates are unfortunately rather grim.

管理学杨文士5

5.1第1节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一.决策的概念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二决策的两类问题 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 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问题。 三决策与管理 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决策的步骤 《一》辨识确定的问题 《二》确定决策的目标 《三》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四》对方案惊醒评估 《五》选择方案 《六》实施方案,并评估其效果 五决策中的理性和有界性 《一》决策的理性 《二》有界性与满足 六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一》决策中的政治因素 《二》知觉和执着 《三》对待风险的倾向 《四》伦理观 5.2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问题所面临的条件分类 决策所面临的条件(自然状态)是各不相同的。决策者有时对决策问题相关的事实和环境条件了解得相当清楚,有时则只有支离破碎的印象,有时则是根本一无所知。一般可以把决策者所面临的条件归纳为三种情况,即确定的情况、不确定的情况和存在风险的状况,决策也相应的分为三种类型。 (一)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如果决策者确切的知道存在着哪些备选方案以及与各方案相关的各种事实和条件,则认为此时的决策所面临的是一种确定的状况。 即使确定型决策也未必就能凭经验和直觉做出选择。 (二)风险状况下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各种不完整的信息。各种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可能的收益和费用都可以用概率来估计。

决策树方法是这种状况下的一种常用分析工具。 (三)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现代组织中相当多的决策是在不确定状况下进行的。当今组织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是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为了在不确定状况下进行有效的决策,决 策者必须尽可能的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尽量采用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 题。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和判断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的效果。 二、按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分类 根据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决策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型决策。 (一)战略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是指那些事关组织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多是复杂的、不确定性的决策,常依赖于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 (二)战术性决策 与战术性决策相对应,通常包括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均属于执行战略性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其中,管理决策是对企业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调动或改变其结构的决策。业务决策则主要解决企业日常生产作业或业务活动问题的一种决策。 三、按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分类 (一)程序化决策 是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该决策处理的主要是常规性、复杂性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特点,就是要预先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程序等,当问题再次发生时,只需根据已有的规定加以处理即可。 (三)非程序化决策 是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这类决策主要处理的是那些非常规性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组织的最高层所做的决策大多是非程序化的。这类决策问题无先例可循,只能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判断以及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小问题逐一解决的通用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处理。 还可从其他各角度划分决策的类型。如按照决策者是个体还是群体分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按照决策者所处层次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按照决策问题的覆盖面大小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按照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按照决策问题所在的专业领域分为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和人事决策等。 显然,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越倾向于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确定性的决策;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越倾向于程序化的、战术的、经验的和确定性的决策。 5.3 1群体决策的形式:互动小组,德尔菲小组与名义小组。 A互动小组:是最普遍的群体决策的形式。它可能是一个既存的群体,也可以是一个特意成立的小组。 优点: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产生新主意、新点子,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缺点:政治行为容易起过大的作用。 B德尔菲小组:就某一问题向一组互相独立的专家征求意见,然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和平均。 优点:在许多重大问题的预测和决策中被认为具有显著的效果。 缺点:由于在时间、费用方面的限制,这种方法一般不用于日常事务的决策。 C名义小组:也是一种常用的群体决策方法。成员要求集中在一起工作,小组成员之间

大学英语精读3课后答案

大学英语精读3课后答案【篇一: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后答案(含 close原文)】 >1) accent 2) turn against 3) a couple of 4) takes his time 5) fate 6) confirmed 7) witness 8) subsequent 9) stands a chance 10) trial 1) belief 2) brilliant 3) employment 4) has saved up 5) stood a chance 6) were awarded 7) presumably 8) conducted 9) casual 10) around (which student life) revolves 1) joe wrote to say that he had to put off his visit because of his illness. 2) despite the noise, they went on working as if nothing were happening. 3) traffic was held up for several hours by the accident. 4) called (up) on to speak at the meeting, i couldnt very well refuse. 5) mrs. stevenson looked in the cupboard and found there was not a single lump of sugar left. 6) it was the rumor that turned joe against his twin brother. 7) we wondered how sara was getting on in her new job. 8) although anne agreed with me on most points, there was one on which she was unwilling to give in. 9) visitors could photograph almost anything here without having to ask for permission.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unit-2课后答案

Pre-class Work 3. Learn the rules of word-building. Enrich and enlarge your vocabulary. 1) Give the corresponding nouns of the following verbs and adjectives. (1) dignity (6) fright (11 ) intimacy (16) terror (2) refusal (7) service (12 ) absurdity (17) pride (3) embarrassment (8) solution (13) ridicule (4) smash (9) glimpse (14) maturity (5) sympathy (10) surrender (15) miracle 2) Give the corresponding verbs of the following adjectives. All these adjectives can be used as verbs except the following. quick (quicken) full (fill) sad (sadden) short (shorten) sure (assure, ensure) weak (weaken) wide (widen) sharp (sharpen) strong (strengthen) thick (thicken) high (heighten, raise) long (lengthen) cold (freeze, chill, cool) low(lower) angry (anger) hot (heat) dark (darken) silent (silence) light (lighten) 3)Translate the following using your acquired rules of word-building. (1)打开门锁脱下婴儿的衣服.解开绳结 解开外衣纽扣卸下船上的货拉开夹克的拉链 打开瓶塞拔掉收音机的电源打开行李 (2)预订一张票浇花墙上糊上墙纸 浑水摸鱼率领一个代表团、拔园中的草 面对现实肩负责任用刀捅一个老人 主持一次会议用好奇的眼光看人刮去鱼鳞 狼吞虎咽地吃东西骑自行车上学来回乘公共汽车 跟踪某人将酒装瓶火箭般迅速掌权 More Work on the Text II Vocabulary 1. Translate. 1)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1) 经营一家五金店(11)同情穷人 (2) 给顾客赊账太多(12)弄到一些酒 (3)拒绝赊账(13)喝了几口啤酒 (4)忍受炎热(14)雇一个助手 (5)忍受侮辱(15)活跃气氛

英语精读3课后答案

英语精读3课后答案 【篇一: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后答案】 unit1 1) accent 2) turn against 3) a couple of 4) takes his time 5) fate 6) confirmed 7) witness 8) subsequent 9) stands a chance 10) trial 1) belief 2) brilliant 3) employment 4) has saved up 5) stood a chance 6) were awarded 7) presumably 8) conducted 9) casual 10) around (which student life) revolves 1) joe wrote to say that he had to put off his visit because of his illness. 2) despite the noise, they went on working as if nothing were happening. 3) traffic was held up for several hours by the accident. 4) called (up) on to speak at the meeting, i couldnt very well refuse. 5) mrs. stevenson looked in the cupboard and found there was not a single lump of sugar left. 6) it was the rumor that turned joe against his twin brother. 7) we wondered how sara was getting on in her new job. 8) although anne agreed with me on most points, there was one on which she was unwilling to give in. 9) visitors could photograph almost anything here without having to ask for permission.

杨文士管理学第二篇计划职能共9页word资料

第二篇计划职能 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中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位置大小,或多或少都要进行计划活动计划活动既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也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不管哪个层次的管理,首先都是从计划开始的。 第三章 第一节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计划 计划是管理活动的起点。为了是集体活动卓有成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谋你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等。谋定而后动,深谋远虑,多谋善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来做。计划是连结可能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计划活动哪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 计划不是万能的,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二、计划的作用 计划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预测、影响、对策、备选方案 2、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3、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4、为控制奠定基础。 三、计划的内容 我们可以认为,在计划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对如下四个问题作出回答: 1、我是谁? 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3、我要到哪里去? 4、我如何到那里去? “我是谁?”:机构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称为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 “我要到哪里去?”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我如何到哪里去?”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四、计划的性质 (一)目的性 (二)首位性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而确立的,因而计划职能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先实施的职能。 (三)普遍性 (四)效益性 五、计划活动的输出 六、计划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