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典型例题分析

第二章

题2.1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集成运放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其电源电压±VCC=±14V,Ui=1V;R 1=10k,R w=100k 。请问:当Rw 滑动端分别在最下端、最上端和中点时时,输出Uo=?V ; 解:

14V ,1V ,6V

题2.2 在题图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Ω=====k R R R R R 1087521,Ω===k R R R 201096∶

① 列出1O u 、2O u 和O u 的表达式;

② 设V u I 3.01=,V u I 1.02=,则输出电压?=O u

注:此图A 1的同相端、反相端标反。

分析:本题中,运放A 1构成反相比例运用电路,A 2构成同相比例运用。而A 3则构成了一个减法电路,由于可将运放当作理想器件,又在线线场合下使用,所以可使用“虚短”及“虚断”的两个基本概念来对电路进行分析。

(1)

21111152221

610

10

10311202O I I I O I I I R u u u u R R u u u u R =-

=-?=-????

=+=+?= ? ????? 对A 3,1032222

810202

10203O O O I R u u u u u R R +=?===++

因为0133079u u u u R R ---=- 332011

I I u u u u u -+===-

()()90313212712

20

10

23O I I I I I R u u u u u u u R u u -=-

-=---=+

(2)120.3,0.120.330.10.9I I O u V u V

u V ===?+?=

题2.3 加减运算电路如图所示,求输出电压O u 的值。

R u

分析:本题中运放A构成了差分减法电路,由于运放可作理想器件,且工作在线性区,可用“虚短”和“虚断”的基本概念来分析电路。此电路的同相和反相端分别有两个输入信号,因此可用叠加原理来分析。

1s u 单独作用:2s u 、 3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1u

F O11

1s R

u u R =- 2s u 单独作用:1s u 、 3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2u F

O222

s R u u R =-

3s u 单独作用:1s u 、 2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3u

45

p 3

453////s R R u u R R R =+ N P

N O3N

12F //u u u u u

R R R =-∴

=

F

O3N

12

(1)//R u u R R =+

45F

3

12453//(1)////s R R R u R R R R R =++

4s u 单独作用:1s u 、 2s u 、3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4u

35F

O44

12354

//(1)////s R R R u u R R R R R =+

+

综合: O1O2O3O4 = u u u u u +++

题2.4 电路如图所示,设1A 、2A 为理想运放,电容的初始电压(0)0c u =。 (1)写出0u 与1s u 、2s u 和3s u 之间的关系式;

(2)写出当电路中电阻123456R R R R R R R ======时,输出电压0u 的表达式。

分析:利用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满足“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来分析电路功能。1A 是差分减法器,2A 是两输入的积分电路。

(1)由于1A 是典型的差动减法电路,直接写出01u 与1s u 、2s u 的关系:

344

0112

1123

(1)s s R R R u u u R R R R =-+++

对2A 的分析用叠加原理:

3s u 单独作用,输出为'

u '

361

s u u dt

R C =-?

01u 单独作用,输出为''

u

''

0151

u u dt

R C =-?

综合:'

''00

3016511

s u u u u dt u dt

R C R C =+=-?-?

所以

'''

000

3443101615123511

(1)s s u u u R R R u dt u dt u dt R C R R C R R R R C =+=-

?+?-+??+

(2)

0312

123

111

1

()

s s s

s s s

u u dt u dt u dt RC R RC

u u u

dt

RC

=-?+?-?

=?--

题2.5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I1=4V,u I2=1V。回答下列问题:

图P7.19

(1)当开关S闭合时,分别求解A、B、C、D和u O的电位;

(2)设t=0时S打开,问经过多长时间u O=0?

解:(1)U A=7V,U B=4V,U C=1V,U D=-2V,uO=2U D =-4V。

(2)因为u O=2u D-uO3,2uD=-4V,所以uO3=-4V时,u O才为零。即

mS

6.

28

4

7

10

10

50

1

1

6

3

A

1

O3

-

=

?

?

?

?

-

=

?

?

-

=

-

t

t

t

u

C

R

u

题2.6图示电路中,A1~A5都是理想运放。试求:1.当开关S闭合时,分别计算、、、及的值。2.当t=0时,将S打开,问经多少时间,=0V?

解:

1.,,,,

2.,

代入数据,求得:t=30ms

题2.7 图示电路中,A1~A4都是理想运放,电源电压VCC=14V。试求:

(1)集成运放A1、A2、A3 、A4各组成何种基本应用电路(如反向比例,同向比例,差动比例,求和,积分,微分,过零比较,滞回比较等等)?

(2)设U11=U12=U13=1V,试分别求出U01 、U02 、U03和U04(T=5S后)的表达式和值。

第三章

题3.1 电路如题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 O两端的电压U 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端)电位P U 为-6V,阴极(N端)电位N U 为-12V 。VD 处于

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理想情况为零,相当于短路。所以

V U AO 6-=;

图(b)中,断开V D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

U

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 V

U AO 12-=;

图(c),断开VD 1,VD2时

∵ V U P 01= V U N 121

-=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

N P U U

<

∴ VD1处于正偏导通,V D2处于反偏而截止

V U AO 0=;

或,∵ VD 1,VD 2的阴极连在一起

∴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

V U AO 0=,

而 A N P U U

V U =<-=22

15

∴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 1、VD 2,

∵ V U P 121-= V U N 01

= 11N P U U <

V U P 122-= V

U N 62-= 22N P U U <;

∴ VD1、V 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题3.2 电路如题图所示,稳压管DZ的稳定电压U Z =8V,限流电阻R=Ωk 3,设)(sin 15V t u I ω=,试画出o u 的

波形。

解:

分析:稳压管的工作是利用二极管在反偏电压较高使二极管击穿时,在一定的工作电流限制下,二极管两端的的电压几乎不变。其电压值即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而稳压管如果外加正向偏压时,仍处于导通状态。

设稳压管具有理想特性,即反偏电压只有达到稳压电压时,稳压管击穿。

正偏时导通压降为零,则t u i ωsin 15=(V)

Uz=8V 当≥i u Uz时,稳压管击穿而处于稳定状态,uO =Uz;

而0<i u <8V 时,稳压管处于反偏而截止,u O =i u ;

当0≤i u 时,稳压管将处于正偏而导通,u O =0。

第四、五章

题4.1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几个半导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电位1U 、2U 、3U 分别为下列各组数值,试判断它们是NP N型还是PNP 型?是硅管还是锗管?并确定e 、b 、c 。

① V U 5.31=,V U 8.22=,V U 123=; ② V U 31=,V U 8.22=,V U 123=; ③ V U 61=,V U 3.112=,V U 123=; ④ V U 61=,V U 8.112=,V U 123=

解:

分析:工作在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应满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条件。且有PN 节正偏特性可知,其正偏

结电压不会太大。硅管的5.0=BE U ~V 0.7

,锗管的1.0=BE U ~V 0.3。所以首先找出电位差在0.1~0.3V或0.5~0.7V 的两个电极,则其中必定一个为发射极,一个为基极,另一个电位相差较大的必定为集电极。由P N结反偏特性可知,若集电极电位最高,则该管必定为N PN 型三极管;若集电极电位最低,则该管必定为P NP型三极管。若为NPN 型三极管,则发射极电位必定为最低电位;若为PNP 型三极管,则发射极电位必定为最高电位。由此即可确定发射极。电位值处于中间的一个电极必定为基极。由此可知:

(1). ,5.31V U = V U 8.22=, V U 123

=,

结论:硅NP N型三极管(V U U U 7.08.25.32112=-=-=)

b U →1, e U →2,

c U →3

(2). ,31V U = V U 8.22=, V U 123

=,

结论: 锗NPN 型三极管(V U U U 2.08.232112=-=-=)

b U →1, e U →2,

c U →3

(3). ,61V U = V U 3.112=, V U 123

=

结论:硅PNP 型三极管(

V U U U 7.0123.113223-=-=-=)

c U →1, b U →2, e U →3

(4). ,61V U = V U 8.112=, V U 123

=

结论:锗PNP 型三极管(V U U U 2.0128.113223-=-=-=)

c U →1, b U →2, e U →3

题4.2 已知题图(a)—(f)中各三极管的β均为50,V U BE 7.0=,试分别估算各电路中三极管的C I 和CE U ,判断

它们各自工作在哪个区(放大区,截止区或饱和区),并将各管子的工作点分别画在题图 (g)的输出特性曲线上。

解:

分析:三极管在发射结正偏时,管子可能工作在放大区或者饱和区,取决于其基极电流是否超过基极临界

饱和电流BS I ,若BS B

I I >,则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若BS B I

I <,则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且B C I I β=。

若三极管发射结反偏或者零偏,则该三极管一定工作在截止区。 对图(a ),发射结正偏,且

A mA K I

B μ65065.0207

.02==-=

A

mA K U I CEB BS μβ1001.0250102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 mA I I B C 3.3065.050=?==β

V K I U C CE 4.323.310210=?-=?-=

图(b),∵ A

mA U I CES BS μβ1001.025010210==?≈?-=

A mA I

B μ5.460465.02007

.0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

mA I I B C 3.20465.050≈?==β

V U CE 4.523.210=?-=

图(c),∵ A

mA U I CES BS μβ1001.025010210==?≈?-=

A mA I

B μ465465.0207

.0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mA I I I BS CS C 5===β V U U CES CE 0≈=

图(d ),∵发射结反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 V U I CC CE C 100

===

图(e ),∵三极管发射结零偏,0=B I ∴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 V U I CC CE C 100

===

图(f ),∵∞

→BS I , A mA I B μ5.460465.02007

.010==-=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 V V U mA

I I CC CE B C 103.2====β

题4.3 题图所示放大电路中,输入正弦信号i u ,输出波形出现失真,如题图(b)、(c)所示,问分别是什么失真?怎样才能消除失真?

《电工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 1.5.2 在图2中,已知I 1 =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 电压U 3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图2: 习题1.5.2图 ?I1 + I2 ?I3= 0 ?3 + 1 ?I3= 0 可求得I 3 =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 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 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 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 3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2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1 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 电路元件3 U 3和I 3 的参考方向相同P= U 3 I3 = 60 ×(?2) ×10?3W =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 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 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最后

校验功率平衡:电阻 消耗功率: 2 2 P R 1 = R1I1 = 10 ×3 mW = 90mW 2 2 P R 2 = R2I2 = 20 ×1 mW = 20mW 电源发出功率: P E = U2I2 + U3I3 = (80 + 120)mW = 200mW 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 P = U1I1 + R1 I2 + R2I2 = (90 + 90 + 20)mW = 200mW 1 2 两者平衡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2 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I 1和电阻R,设U ab = 0。 [解] 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知,I= 6A。 由于设U ab = 0,可得 I1= ?1A 6 I2= I3 = 2 A = 3A 图6: 习题1.6.2图 并得出 I4= I1 + I3 = (?1 + 3)A = 2A I5= I ?I4 = (6 ?2)A = 4A 因

模拟电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 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理想二极管的 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 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C时的反向电流为10卩A,试问它在 20C和80C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C, 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C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汉10卩A= 1.254 A 3 在80C时的反向电流约为: 2 10」A二80」A N7 习题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a)所示: ①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1k?的电阻加上1.5V的电压,如图 (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I和电压U各为多少? ②如将图(b)中的1.5V电压改为3V,贝V二极管的电流和电 压各为多少? 解:根据图解法求解 ①电源电压为1.5V时 1.5 二U I I 0.8A, U 0.7V ②电源电压为3V时 U I (b) I 2.2A, U 0.8V 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电压增大,贝匸 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1.5V 1k?

习题1-4 已知在下图中,U| = 10sin? t (V), R L=1k?,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电压u D以及输出电压u O的波 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 习题1-5 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 流I Z、动态电阻X Z以及温度系数a u,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一些好?答:动态电阻r Z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愈大, 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 u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模电试题及答案1-2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综合(第1、2章) 一.选择题 1、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 D 价元素,形成N 型半导体。A.二 B.三 C.四 D 五 2、在P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 C 空穴浓度。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以后, C 。 A.自由电子增多,空穴数基本不变 B.空穴数增多,自由电子数基本不变 C.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增多,且数目相同 D.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不变 4、空间电荷区是由 C 构成的。A.电子 B.空穴 C.离子 D.分子 5、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D. 无法确定 6、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7、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D. 前者反偏、后者正偏 8、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都有可能 9、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 从1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A. 83 B. 91 C. 100 D. 10 10、晶体管是 A 器件。A.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1、在正常放大的电路中,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对地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管子的类型和材料。图1为 D ;图2为 A 。[基极电位总是处于中间] A.NPN 硅管 B.PNP 硅管 C.NPN 锗管 D.PNP 锗管 12、场效应管是 D 器件。 A.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基极电阻R b 的作用是 A 。 A.限制基极电流,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并防止输入信号短路 B.把基极电流的变化转化为输入电压的变化 C.保护信号源 D.防止输出电压被短路 1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 的作用是 B 。 A.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B.将输出电流的变化量转化为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C.防止信号源被短路 D.保护直流电压源E C 15、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正弦信号,现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 o 和晶体管集电极电压u c 的波形,二者相位 A 。A.相同 B.相反 C.相差90° D.相差270° 16、NPN 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出现了非线性失真,通过减小R b 失真消除,这种失真一定是 B 失真。A.饱和 B.截止 C.双向 D.相位 17、分压式偏置工作点稳定电路,当β=50时,I B =20μA ,I C =1mA 。若只更换β=100的晶体管,而其他参数不变,则I B 和I C 分别是 A 。 A. 10μA ,1mA B. 20μA ,2mA C. 30μA ,3mA D. 40μA , 4mA ① 0V 5.7V 图 1 ① 9V 2.3V 图2

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张南主编-课后练习答案-第二章(末)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基本要求 (1) 深入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 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数形式。 (4) 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 ,L ,C )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关系。 (5) 能够分析计算一般的单相交流电路,熟练运用相量图和复数法。 (6) 深刻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7) 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 2.2 基本内容 2.2.1 基本概念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 幅值(U m ,E m ,I m )、瞬时值(u, e, i )、有效值(U ,E ,I )。 注: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为:有效值2 幅值= 。 (2) 频率(f )、角频率(ω)、周期(T )。 注:三者的关系是 T f π πω22= =。 (3) 相位(?ω+t )、初相角(?)、相位差(21??-)。 注:相位差是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2.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1) 函数式表示法: 。 )sin();sin();sin(i m e m u m t I i t E e t U u ?ω?ω?ω-=+=+= (2) 波形表示法:例如u 的波形如图2-1-1(a)所示。 (3) 相量(图)表示法: 使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相量和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使相量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量的角速度。 注: U &U

例 。 )60sin(24, )30sin(2621V t u V t u o o +=+=ωω 求?2 1=+u u 解:因为同频率同性质的正弦量相加后仍为正弦量,故 )sin(221?ω+==+t U u u u , 只要求出U 及?问题就解决了。 解1:相量图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如图2-1-2所示): 第一步:画出正弦量u 1 、u 2 的相量1 2 U U &&、(U 1=6,U 2 =4)。 第二步:在相量图上进行相量的加法,得到一个新相量U &。 利用?ABC 求出AC 的长度为9.68,即新相量U &的长度。 利用?ABC 求出α的数值为11.9o ,则3041.9?α=+=o o 。 第三步:把新相量U &还原为正弦量u : U &→ u=9.6841.9)()t V ω+o 以上三步总结如下: 443 4421? ? ? =+↑↓↓=+U U U u u u 2121 30 60 B C 1 U 2 U 0 图2-1-2 (4) 相量式(复数)表示法: 使复数的模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复数的复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注:① 实际表示时多用有效值。 ② 复数运算时,加减常用复数的代数型,乘除常用复数的极坐标型。 ③ 利用复数,可以求解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有关加减乘除....问题。 解2: 复数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 第一步:正弦量表示为复数(极坐标形式): 32.53061 1j U u +=∠=→ο& 47.326042 2 j U u +=∠=→ο& 第二步:复数运算,产生一个新复数U &。

模拟电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N7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 210 1.25 A A μμ -?= 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 A A μμ ?=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 μ=80A μ60A μ40A μ20A μ0A μ0.9933.22 安全工作区

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 βμ=+=50℃时,8CBO I A μ≈() () ()0 5020 011%3011%301301%39 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 βμ=+==

模电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正偏 (2)N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C )。 A.电子 B.三价硼元素 C .五价磷元素 (3)为了减小零点漂移,通用型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C )。 A.共射电路 B.乙类放大电路 C .差动放大电路 (4)高通滤波电路可以用于( A )。 A . 滤除低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B. 滤除高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C. 让低于某一频率的有用信号通过 (5)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C )。 A.采用了双极型电源 B.电路和参数对称性好 C .引入了电流串联型负反馈 (6)、电路如图所示,其输出电压u O 等于( B )。 A.i2i1u u - B .i1i2u u - C. i2i1u u + (7)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0.7倍,即增益下降( A )。 A .3d B B.4dB C.5dB (8)( B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A .同相比例 B .微分 C .同相求和 (9)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10)OC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u i 为正半周时,则( A )。

A. T1导通T2截止 B. T1截止T2导通 C. T1,T2导通 (11)整流的目的是( A )。 A. 将交流变为直流 B. 将高频变为低频 C. 将正弦波变为方波(1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 i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则输出电压u o的最大值为( B )。 A. 5 V B. 7 V C. 2 V 二、填空题:(总16 分,每空 2 分) (1)、一只晶体管在放大电路中,用万用表测出管脚对地电压分别是:A脚为12伏,B脚为11.7伏,C脚为6伏,则该管为PNP型锗管,A为e 极,B为 b 极,C为 c 极。 (2)工作在放大区的晶体管,当I B从10μA增大到20μA,I C从1mA增大到2mA,它的β为 100 。 (3)由于不易制造大容量电容,集成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放大方式。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 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 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 26 .=+= ,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 = 3V V A = (2+2)× = 6V 图(b )中,电流mA I 12 46 =+=,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 V C =- 2×1 = -2V 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 V C = 0 图(d )中,电流mA I 24 212 =+=,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 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 电流mA I 12 46 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 V B = (-1×4)+6 = 2V V C = -6V 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 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所以电流I =-1A

图 1-2 题 1-2 的电路 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 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 1.=== 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 珠能正常发光 图 1-3 题 1-4 的电路 解: 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 6 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 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 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 12060 =+?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1-5 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U 1 = U 2 = U 4 = 5V ,求U 3和U CA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回路ABCDA 可写出方程 U 1+U 2-U 3+U 4 =0 U 3= U 1+U 2+U 4 = 5+5+5=15V 对回路ACDA 可写出方程 U CA +U 3-U 4=0 U CA =U 4-U 3=5-15=-10V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自 测 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 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 (2)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 倍 倍 倍 即增益下降 。 (4)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 L 时,o U 与i U 相位关系是 。

A.+45? B.-90? C.-135? U 与i U 的相位关系是。 当f =f H时, o A.-45? B.-135? C.-225? 解:(1)A (2)B,A (3)B A (4)C C 二、电路如图所示。已知:V C C=12V;晶体管的Cμ=4pF,f T= 50MHz, r=100Ω, 0=80。试求解: ' bb A ; (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u sm C; (2)' (3)f H和f L; (4)画出波特图。 图

解:(1)静态及动态的分析估算: ∥178 )(mA/V 2.69k 27.1k 27.1k 17.1mV 26) 1(V 3mA 8.1)1(A μ 6.22c m be e b'i s i sm T EQ m b be i e b'bb'be EQ e b'c CQ CC CEQ BQ EQ b BEQ CC BQ R g r r R R R A U I g R r R r r r I r R I V U I I R U V I u (2)估算' C : pF 1602)1(pF 214π2) (π2μc m ' μT e b'0 μπe b'0 T C R g C C C f r C C C r f (3)求解上限、下限截止频率: Hz 14)π(21 kHz 175π21 567)()(i s L ' πH s b b'e b'b s b b'e b' C R R f RC f R r r R R r r R ∥∥∥ (4)在中频段的增益为 dB 45lg 20sm u A

电工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 解:i=10sin(314t+60°) mA t =1ms, )3 1 001.0100sin(10ππ+?=s i 2-3解:(1) 452003010021∠=-∠=? ? U U (2)u 1滞后u 2 75°. 2-4 解: ) 1.53sin(25)1.53sin(2521 -=+=t i t i ωω 2-5 解: ) 30sin 30(cos 50)150sin 150(cos 2 7 .7021 j U j U +=+= ?? 2-6 解: ) 60sin 60(cos 2 10)30sin 30(cos 2 10 21 -+-=+= ?? j I j I 2-8 解:电流与电压表的读数为有效值。 2-9 解:X L =ωL ? ? =I jX U L 2-15 解:Z=R1+R2+j(X L -X C )

C j I U L j I U R I U C L R ωω1 ? ? ? ?? ?-=== 2-28 解: 220 605.022040 1cos 1 cos 22111= =?= ==U P I U P I UI P ?? S P P P P UI S I I I I I I I = +==+=∠=+=?? ? ?? ???cos 0)1sin 1(cos 212 12211 2-30解: 2 2)sin (cos 31 cos )1sin 1(cos 01211 111?? ? ? ? ??? = -=+== +=∠=I U Z I I I I I U P I I I U U ?????

2-32: 未接电容时 接电容后: 有功功率不变,电压不变,功率因数提高到0.9。 R u L u C i 1 cos 1?UI P =

模拟电子技术(模电课后习题含标准答案)(第三版)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l)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 C 从l 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A.83 B.91 C.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A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1.3电路如图P1.2 所示,已知10sin i u t ω=(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 压可忽略不计。 图P1.2 解图P1.2 解:i u 与o u 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4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 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P1.3 解图P1.3

1.6电路如图P1.4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常温下mV U T 26≈,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i u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 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 2.6D D I V U R mA =-= 其动态电阻: /10D T D r U I ≈=Ω 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d i D I U r mA =≈ 1.7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8V ,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解:(1)串联相接可得4种:1.4V ;14V ;6.7V ;8.7V 。 1、两个管子都正接。(1.4V ) 2、6V 的管子反接,8V 的正接。(6.7V) 3、8V 的反接, 6V 的管子正接。(8.7V) 4、两个管子都反接。(14V ) (2)并联相接可得2种:0.7V ;6V 。 1、 两个管子都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6V) 2.、一个正接,一个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0.7V ) 1.8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试求图P1.8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Ω=-= k 8.136.0Z Z I ~I U U R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试题(附答案)

B 选择题(在题末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号码。每空1分,共14分) 1. 已知常温下26mV T U =,二极管D 正偏电压U D =0.6V ,电流I D =0.8mA ,其交流电阻 r D =( )。 A. 750Ω B. 32.5Ω C. 375Ω D. 16.25Ω 2. BJT 放大电路中,测得三个电极①、②、③对地电位分别为12V 、12.2V 、0V ,据此 可判定BJT 为( A )型三极管,其三个电极中①为( D )极。 A. PNP B. NPN C. 发射极 D. 基极, E. 集电极 3. 图1所示共射放大电路,设静态时CQ 5mA I =,晶体管 饱和管压降CES 0.6V U =,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路将首先出现( )失真,其输出波形的( )将削去一部分。 A. 截止 B. 饱和 C. 顶部 D. 底部 4. 在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100β=, be 1k r =Ω,i 20mV U =;静态工作时BEQ 0.7V U =,CEQ 5V U =,BQ 20uA I =, 相应的电压增益为( )。 A .u 1003 3001A ?=-=-& B .u 1001.5 1501 A ?=-=-& C .u -352502010A =-=-?& D .u 57.140.7 A =-≈-& 5. 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原理,试判断( )可以构成复合管。 (A ) (B )(C ) (D ) 6. 在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过程中,要求输入电阻i R 约为150k Ω,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u A &约为100,第一级电和第二级电路应采用( )。 A. 共集电路;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共射电路 C. 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D. 共射电路;共射电路 7. MOS FET 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总电压增益u 2000A =倍,其中第一级的电压增益

电工学(少学时) 唐介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解答 [解] S 闭合时, V V V a b c 6V,3V,0V. ==-= S 断开时 V V V a b c 6V,(63)V 9V. ===+= 下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2 1、3、1 求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 a 、b 、c 三点得电位。 R S 3 V 6 V a b c 1、3、2 求图示电路中开关 S 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a 、b 、c 三点得电位。 S 2 k a b c +12 V 4 k -6 V 4 k 2 k 解:S 闭合时 V V V b 3 a 33 3 c 33 0V 410(12)V 8V 210410410(6)V 4V 210410=?=?=?+????=?-=-???+???

下一题 上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3 1、5、1 试根据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得特点分析图示得两电路:当 R 变化时,对其余电路(虚线方框内得电路)得电压与电流有无影响?R 变化时所造成得影响就是什么? [解] S 断开时, V V V 3 a 3 3 b 3 3 c 3 21012(126)V 9V (2442)10(24)1012(126)V 3V (2442)102106(126)V 3V (2442)10???=-?+=??+++??? ??+?=-?+=??+++??? ???=-+?+=-??+++???

(a) (b) 下一题 上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4 1、6、1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S=6 V,IS =2 A ,R1=2 ,R 2=1 。求开关 S 断开时开关两端得电压 U 与开关 S 闭合时通过开关得电流 I (不必用支路电流法). US + _ R 任 何 电 路 IS R 任 何 电 路 解:对电路(a),因为凡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得元件其两端电压均等于理想电压源得电压,故改变R 不会影响虚线部分电路得电压,而虚线部分电路结构一定,故亦不会影响其电流。R 得变化仅影响其本身得电流及理想电压源得电流。 US + _ R 任 何 电 路 US + _ IS R1 R2 U + _ I S

《电工学》第六版下册 秦曾煌著 课后答案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 14.3 二极管 14.3.2 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 图1: 习题14.3.2图 (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 习题14.3.2图

× × ?3 14.3.5 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 图 3: 习题14.3.5图 (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 10 V Y = 9 × 1 + 9 V = 9V V Y 9 I D A = I R = = A = 1 10 R 9 × 103 A = 1mA 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 (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 V Y = 6 5.8 + 1 1 1 1 1 V = 11.8 × 9 V = 5.59V < 5.8V + + 19 1 1 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 I D A = 6 ? 5.59 A = 0.41 × 10?3 1 103 A = 0.41mA I D B = 5.8 ? 5.59 A = 0.21 × 10?3 1 × 103 5.59 A = 0.21mA I R = A = 0.62 10?3 9 × 103 A = 0.62mA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 ,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 210 1.25A A μμ-?=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A A μμ?=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 μ=80A μ60A μ40A μ20A μ0A μ0.9933.22 安全工作区

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 βμ=+=50℃时,8CBO I A μ≈() () ()0 5020 011%3011%301301%39 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 βμ=+==

模电试卷题库(含答案)

1.某个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0mV,输出电压 为6.5V,输入电压为15mV时,输出电压为7V(以上均为直 流电压),它的电压增益为( C ) a、700 b、650 c、100 d、-100 2.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或f H时,电压增益的幅值约下降为中 频时的( B ) a、05. b、0.7 c、0.9 d、1 3.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L或fH时, 电压增系下降了( B )。 A、2 dB B、3dB C、4dB D、6dB 4.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接3KΩ的负载 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 C ) a、10KΩ b、2KΩ c、1 KΩ d、0.5KΩ 5.用两个AU相同的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个具有相同内 阻的电压 信号进行放大,测试结果输出电压VOA>VOB,由此可知A比B ( B ) a、一样 b、差 c、好 d、无法判别 6.用两个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V OA=V OB ,都接入负载R L时,测得V OA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 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 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 六、1、 V 2V mA 6.2 μA 26V C C CC CE B C b BE BB B =-=== =-= R I U I I R U I β 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 Ω ≈-= == =-= k 4.45V μA 6.28mA 86.2V B BE BB b C B c CES CC C I U R I I R U I β 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1.1(1)A C (2)A (3)C (4)A 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 t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1.9 (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 ,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 O =5V 。 当U I =35V 时,U O =U Z =5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 闭合。 (2)。 ,Ω=-=Ω≈-=700)V (233)V (Dm in D m ax Dm ax D m in I U R I U R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 CBO ≈32μA 。 1.13 选用β=100、I CBO =10μA 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模电试卷题库含答案

1.某个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0mV,输出电压 为6.5V,输入电压为15mV时,输出电压为7V(以上均为直 流电压),它的电压增益为( C) a、700b、650 c、100 d、-100 2.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或fH时,电压增益的幅值约下降为中 频时的( B) a、05. b、0.7c、0.9 d、1 3.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L或fH时, 电压增系下降了( B )。 A、2 dBB、3dBC、4dBD、6dB 4.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接3KΩ 的负载 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C) a、10KΩb、2KΩc、1 KΩd、0.5KΩ 5.用两个A U相同的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个具有相同内阻的电压 信号进行放大,测试结果输出电压V OA>VOB,由此可知A比B( B ) a、一样 b、差 c、好 d、无法判别 6.用两个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V =V OB,都接入负载R L时,测得V OA

a、虚短 b、虚断c、虚地d、以上均否 8.如图示,运放A为理想器件,则其输出电压V0为(A ) a、0V b、3V c、6Vd、9V 9.如图示,运放A为理想器件,则其输出电压V O为(C) a、9Vb、6Vc、0V d、3V 10.设VN、V P和V0分别表示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输 出端,则V0与V N、V P分别成( D) a、同相、同相 b、反相、反相 c、同相、反相 d、反相、同相 11.若要将幅度为±Um的矩形波转变为三角波,则应选用( D ) A、反相比例运算电路?B、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微分运算电路 D、积分运算电路 半导体 12.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D)。 a、电子b、空穴c、三价硼元素d、五价磷元素 13.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它们分别是(C) a、电子和受主离子b、空穴和施主离子 c、电子和空穴 d、受主离子和施主离子 14.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 B ) a、温度 b、杂质浓度 c、掺杂工艺d、晶体缺陷 15.在室温附近,当温度升高时,杂质半导体中浓度明显增加是(C ) a、载流子b、多数载流子c、少数载流子d、正负离子

《模电》经典题目-含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三及其参考答案 试卷三 一、选择题(这是四选一的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16分) 1.有两个增益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 a. 输入电阻大 b. 输入电阻小 c. 输出电阻大 d. 输出电阻小 2.共模抑制比K CMR越大,表明电路()。 a. 放大倍数越稳定 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 c. 抑制温漂能力越强 d. 输入信号中的差模成分越大 3.多级放大电路与组成它的各个单级放大电路相比,其通频带()。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与各单级放大电路无关 4.一个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4所示。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 a. 43dB b. 40dB c. 37dB d. 3dB 图1-4 图1-5 5.LC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1-5所示,该电路()。 a. 满足振荡条件,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b. 由于无选频网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c. 由于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d. 由于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6.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已知静态时,V o=V c1-V c2=0,设差 模电压增益 100 vd = A ,共模电压增益mV 5 V mV, 10 ,0 i2 i1 c = = =V A V,则输出电压o V为()。

a. 125mV b. 1000 mV c. 250 mV d. 500 mV 图1-6 图1-7 7.对于图1-7所示的复合管,假设CEO1I 和CEO2I 分别表示T 1、T 2单管工作时的穿透电流,则复合管的穿透电流CEO I 为( )。 a. CEO2CEO I I = b. CEO2CEO1CEO I I I += c. CEO1CEO I I = d. CEO12CEO2CEO )1(I I I β++= 8.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 i 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 a. 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负反馈 d. 电压串联负反馈 二、判断下列管子的工作状态(共10分) 1.测得各三极管静态时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如图2-1 a 、b 、c 所示,试判断它们分别工作在什么状态(饱和、放大、载止、倒置)。设所有的三极管和二极管均为硅管。 图2-1 2.电路如图2-2 a 、b 所示,分别指出它们工作在下列三个区中的哪一个区(饱和区、夹断区、可变电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