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实验室小试总结
渗滤液处理站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渗滤液作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处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和技术,提高自身环保意识,我于2023年在某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成分及处理工艺;2. 掌握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3. 学习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4. 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渗滤液来源及成分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堆肥和焚烧等处理方式。
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氮、磷等。
渗滤液具有高毒性、高污染性,如不进行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 渗滤液处理工艺渗滤液处理站主要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渗滤液处理。
(1)生物处理:通过好氧和厌氧反应,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
(2)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部分重金属。
(3)化学处理:采用絮凝、沉淀、氧化还原等方法,去除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和部分有机物。
3. 主要设备(1)提升泵:用于将渗滤液从低处提升至高处。
(2)调节池:用于调节渗滤液的pH值、浓度等。
(3)生物反应器:用于进行生物处理。
(4)沉淀池:用于沉淀悬浮物。
(5)过滤池:用于过滤悬浮物和部分重金属。
(6)絮凝池:用于絮凝去除部分有机物。
(7)化学处理池:用于进行化学处理。
4. 安全操作规范在渗滤液处理站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安全操作规范:(1)穿戴防护用品:进入渗滤液处理站前,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手套、工作服等。
(2)遵守操作规程: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参数。
(3)注意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处理紧急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实习体会通过在渗滤液处理站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毒性、高污染性,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渗滤液项目个人年终总结

渗滤液项目个人年终总结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给予我写渗滤液项目个人年终总结的机会。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对该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入,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我将就项目的背景、工作自述、成绩与不足以及未来计划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背景渗滤液项目是我在过去一年积极参与并负责的工作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中渗滤液的处理问题。
渗滤液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有机物等,难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净化,以符合相关的环保指标和排放标准。
因此,我们团队的目标是研发出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渗滤液处理方案,以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工作自述在这一年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渗滤液项目中,积极参与了方案设计、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
具体而言,我主要承担了以下任务:1. 方案设计:我参与了渗滤液处理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工作。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调研和对项目需求的分析,我提出了一套基于生物处理和吸附材料的复合技术方案,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反复优化。
2. 试验研究: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我参与了多批次的试验研究工作。
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试验方案,并亲自操作和监测实验过程。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比对,我评估了方案的处理效果,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3. 数据分析:在试验完成后,我负责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手段,我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成绩与不足在渗滤液项目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成绩:(1)方案设计:通过与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渗滤液处理方案,该方案在实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
(2)试验研究:通过多次的试验研究,我们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垃圾渗滤液个人工作总结

垃圾渗滤液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令人满
意的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个人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工作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参与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处理设备的维护。
在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分离,以及如何使用化学品进行处理。
我还学会了如何监控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困难。
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复杂,处理过程中需
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而且处理设备的维护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处理技术和设备维护的要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处理质量。
在工作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发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对
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且对处理过程的监控和控制也需要高度的注意和细心。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参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工作,我不
仅学会了处理技术和设备维护,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工作挑战,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我的个人工作总结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渗滤液处理实习报告

渗滤液处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垃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本次实习旨在学习并掌握渗滤液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渗滤液的产生及特点垃圾在填埋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的反渗,使得垃圾中起初保存的水分或有机物受到分解,产生渗滤液。
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重金属含量等特点。
2. 渗滤液处理技术及方法(1)物化处理技术:利用物理手段或化学试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催化氢等方法。
活性炭吸附法可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化学氧化法利用化学试剂使有机物质得到有效沉积;催化氢法可提高渗滤液中氧化物的分解能力。
(2)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氧化、好氧与厌氧相结合等工艺。
厌氧消化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渗滤液的处理;好氧氧化法适用于低浓度有机物渗滤液的处理;好氧与厌氧相结合法综合了两种工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
3. 实习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参观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了解了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运行原理。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渗滤液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对渗滤液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包括COD、BOD、NH3-N等指标的测定。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渗滤液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同时,认识到垃圾渗滤液处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议和展望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建议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展望未来,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将朝着高效、环保、资源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1. 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理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集站内进行初步压缩后经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经机械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至终端处理系统,我国现阶段终端处理系统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中转站的建立很有必要。
武汉市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10座处理量500t/d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转站废水处理问题。
1.1 垃圾中转站废水的产生转运站的废水来源较多,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收集与处理方式也不同。
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
其中生活废水为转运站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地面、车辆及设备冲洗产生的废水;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范围大、同时带有强烈恶臭,呈黑色或灰褐色。
虽然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渗滤液产出量较小,但由于渗滤液的高污染性,必须将其作为中转站废水的重点处理对象。
1.2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特点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类似,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而其水质是相当复杂的,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2)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浓度高中转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
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冲洗废水的稀释,中转站渗滤液污染物浓度比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低。
同时中转站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
污水处理厂实习总结7篇

污水处理厂实习总结7篇篇1尊敬的领导: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有幸来到贵单位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不仅对污水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实习期间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实习背景与目标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还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
具体包括:* 了解并掌握了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学会了使用各种污水处理设备,如格栅、沉砂池、曝气池等;* 参与了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过程,了解了污泥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方法;* 学习了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标准,能够独立完成水质监测工作。
2.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
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污水处理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单位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调试污水处理设备时,由于设备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三个月的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2. 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性:在污水处理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3.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只有与同事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建议与展望针对本次实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展望:1. 希望单位能够加强实习生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2. 希望单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性任务,帮助实习生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3. 希望实习生能够珍惜实习机会,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1. 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理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集站内进行初步压缩后经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经机械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至终端处理系统,我国现阶段终端处理系统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中转站的建立很有必要。
武汉市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10座处理量500t/d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转站废水处理问题。
1.1 垃圾中转站废水的产生转运站的废水来源较多,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收集与处理方式也不同。
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
其中生活废水为转运站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地面、车辆及设备冲洗产生的废水;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范围大、同时带有强烈恶臭,呈黑色或灰褐色。
虽然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渗滤液产出量较小,但由于渗滤液的高污染性,必须将其作为中转站废水的重点处理对象。
1.2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特点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类似,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而其水质是相当复杂的,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2)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浓度高中转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
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冲洗废水的稀释,中转站渗滤液污染物浓度比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低。
同时中转站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
渗滤液个人工作总结

渗滤液个人工作总结本次渗滤液个人工作总结在本次渗滤液项目中,我负责了以下工作:1. 调查研究:在项目开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了解渗滤液的基本原理、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现状等。
通过这一步骤,我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2. 设计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我参与制定了渗滤液的设计方案。
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说明。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沟通,最终确定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
3. 实施方案: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后,我参与了实施阶段的工作。
这包括指导工作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工作,确保整个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同时,我还负责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4. 结果评估:在试运行结束后,我参与了对结果进行评估的工作。
通过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设备运行情况和废水处理效果的分析,我对整个项目的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通过这一步骤,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5. 文档整理:在项目结束后,我负责整理了相关的文档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实施记录、效果评估等。
这些文档对以后的类似项目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团队的知识积累提供了依据。
通过本次渗滤液项目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考:1. 团队合作:本次项目需要与多个团队成员合作,这要求我在工作中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2. 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设备故障、工艺调整等。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快速准确地识别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过程,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
3. 项目管理:在本次项目中,我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并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通过这一过程,我对项目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也提升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渗滤液项目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学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实验室小试总结
一、实验结论
1、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原COD值为9065mg/L的污水后,
COD值可降至2894mg/L,COD去除率为70%。
加药量:10%的次氯酸钠溶液每升污水加入量为0.48升。
2、利用亚氯酸钠固体处理原液COD值为8872mg/L的污水后,
COD值可降至4704mg/L,COD去除率为47%。
加药量:分析纯亚氯酸钠每升污水加入30克。
3、利用芬顿试剂处理原COD值8872mg/L的污水后,COD值可
降至3383mg/L,COD去除率为62%。
加药量:每升污水加入24克工业硫酸亚铁,30%双氧水0.24升。
4、利用芬顿试剂加热氧化法处理原COD值8996mg/L的污水
后,COD值可降至1285mg/L,COD去除率为86%。
加药量:每升污水加入21克工业硫酸亚铁,30%双氧水0.21升。
二、实验分析
1、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高COD值污水,药剂加入量较大,
且每升污水加入0.48升和加入0.56升的处理结果是相同的,达不到预期的处理目标。
从实验结果和处理成本考虑,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高COD值的污水没有实用价值。
2、利用亚氯酸钠固体处理高COD值的污水在多次调整加入量
和反应条件后,COD的去除率较低,没有实用价值。
3、利用芬顿试剂处理高COD值的污水,药剂加入量较大,且
每升污水加入0.24L和加入0.3L的双氧水的处理结果是相同的,达不到预期的处理目标。
从实验结果和处理成本考虑,利用芬顿试剂处理高COD值的污水没有实用价值。
4、利用芬顿试剂加热氧化法处理高COD值的污水,可以达到
预期的处理目标,而且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原定的反应温度150℃和反应压力0.5MPa达不到,采用了简化的实验条件(常压100℃沸腾1小时),导致实验结果与经验值(COD去除率95%)差距较大,预期若能达到要求的反应条件加药量可降低1/3左右。
此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处理目标,处理成本需要设备改造后进行核算。
三、存在问题
处理高COD值的污水采用单一的化学法处理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采用新方法,则没有相应配套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