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PPT
2024版年度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运动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目录•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01糖尿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诊断标准02糖尿病饮食治疗010204饮食原则与营养需求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03食物选择与搭配01020304餐次安排与食谱制定010*******03糖尿病运动治疗运动益处与适应症运动益处适应症适用于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
同时,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与强度选择运动方式强度选择运动注意事项及安全评估运动前评估在运动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运动。
运动中注意事项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同时,要随时监测血糖和心率,确保运动安全。
运动后调整在运动后,应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如出现不适或血糖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04糖尿病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使用方法01020304胰岛素治疗原理胰岛素种类及选择胰岛素注射技术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副作用胰岛素治疗副作用药物调整策略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药物副作用及调整策略05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措施高渗性非酮症昏迷酮症酸中毒识别症状包括多饮、多尿、脱水、意识障碍等,处理措施包括积极补液、纠正高渗状态、控制血糖等。
低血糖微血管病变评估风险因素如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干预手段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药物应用等。
大血管病变评估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干预手段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糖尿病的诊治PPT课件

危害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 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2024/1/25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视力 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 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 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发 生于成年人。
14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Chapter
2024/1/25
15
急性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01
02
03
酮症酸中毒
监测血糖、酮体,及时纠 正高血糖和脱水,调整胰 岛素用量。
2024/1/25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迅速补液,降低血糖,纠 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低血糖
立即补充葡萄糖,调整降 糖药物用量,加强血糖监 测。
饮食与运动治疗
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鼓励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
2024/1/25
血糖控制目标
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降低母婴并发症 风险。
药物治疗
在饮食与运动治疗无法达标时,可遵医嘱选 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20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特点及诊治原则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类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22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5
23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导致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和不确定性。
健康宣教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PPT课件-2024鲜版

避免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 盐的食物。
2024/3/27
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略低于或等于身 体所需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8
均衡营养搭配
碳水化合物
应占总热量的50%-60%,以复合碳水化合物 为主,如全麦面包、糙米等。
蛋白质
应占总热量的15%-20%,来源于瘦肉、鱼、 蛋、奶制品和豆类等。
饮食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 属的积极配合和坚持。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2024/3/27
11
03
各类食物在饮食治疗中的作用
2024/3/27
12
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选择及摄入量控制
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选择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 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视力模 糊、皮肤瘙痒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 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 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类型。
2024/3/27
5
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2024/3/27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的 检测结果。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时,可诊断为糖尿 病。
避免夜间进食
尽量避免夜间进食,以免加重 胰岛负担和导致血糖波动。
20
调整饮食结构,应对并发症风险
控制盐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饮酒
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知识讲座PPT(完整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识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及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 措施。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
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迅速补液纠正脱水, 降低血糖。
乳酸性酸中毒
观察患者呼吸深快、神志模糊等症状,立即停用双胍类药物,给予 补液、纠酸等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 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 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
流行病学现状
01
02
03
全球趋势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 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疾病之一。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 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与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等有关。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 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联合用药
有时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 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胰岛素治疗原则及方案调整
胰岛素种类
方案调整
包括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 量和注射时间,以保持血糖稳定。
注射方式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意注射 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肾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 能等指标,评估肾脏病变风险 。
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眼底检查等方法,评估视 网膜病变风险。
神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 图等方法,评估神经病变风险
。
03
治疗与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
推荐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糖尿病--PPT课件-精华版

(1)自身免疫性(免疫介导糖尿病)
标志:1)胰岛细胞抗体(ICA);
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约有85%-90%的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
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
(2) 特发性糖尿病(原因未明确)
这一类患者很少,无明显免疫异常特征,见于亚
非某些种族。与HLA无关联,但遗传性状强。。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眼底改变:
非增殖型:视网膜内
增殖型: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失明
3.糖尿病性心脏病变—— 心脏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病变
冠心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4.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
多见脑梗死,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其次是脑出血。
5、糖尿病神经病变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约有85%-90%的1型糖尿病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或几种自身
抗体阳性。
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血浆胰岛素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指标参考。
血浆C肽测定 C肽与胰岛素等分子从β细胞生成及释放,C肽在门 静脉系统清除率慢,C肽/胰岛素>5,且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能较 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
四、妊娠糖尿病(GDM)
怀孕前并无糖尿病病史,妊娠时发现或者 发生的糖尿病。 怀孕前已有糖尿病史者,称为糖尿病合并 妊娠。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 的综合症,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大部分病例为多基因遗传病。
一、1型糖尿病
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 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颉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 1、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为不可逆反应。 2、红细胞寿命为120天 意义:反映取血前8~12周的平均血糖状况。
2024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图文)pptx

01定义02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指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定义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
危害程度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瘙痒等。
分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血脂、血压、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01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02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2024版(医学课件)糖尿病患教ppt幻灯片

活动组织实施流程
活动筹备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 参与人员等,准备所需
物资和设备。
现场布置
营造温馨、舒适的活动 氛围,设置咨询台、展
示区等。
活动开展
按照计划进行健康教育 讲座、互动问答、小组 讨论等活动,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
活动总结
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 估,收集患者反馈意见, 为下次活动提供参考。
效果评估及反馈
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症 状
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慢性并发症的 发生
急性并发症处理原则
03
酮症酸中毒
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乳酸性酸中毒
针对诱因治疗、补碱纠酸、必要时透析治 疗
01
02
03
04
评估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如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改
变情况、满意度等。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数据,对活动效果进行客观
评价。
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 患者和相关人员反馈评估结果,
设定长期目标
与患者共同设定长期的治疗和管理目标,激励患 者积极面对疾病。
06
健康教育普及活动组织实 施
健康教育内容策划
1 2 3
确定教育目标 明确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目标,如提高疾 病认知、促进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等。
设计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涵盖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 运动指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心理调适等方 面的教育内容。
糖尿病护理ppt完整课件

选择舒适、透气的运动装备和鞋子,避免 穿着过紧或过松的衣物进行运动。
2024/1/25
14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Chapter
2024/1/25
15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及使用方法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类型 磺脲类 双胍类
2024/1/25
16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及使用方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糖 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
科学的护理方法。
2024/1/25
技能提升
学员们学会了如何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和运动计划,以及合理选择和使 用降糖药物。
态度转变
学员们认识到糖尿病护理的重要性 ,表示将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积极 参与自我管理。
3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糖尿病治疗将 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式
3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37
01
02
03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 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 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 于控制血糖水平。
2024/1/25
促进脂肪代谢
运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 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减轻身体负担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轻身体 负担,改善心肺功能,提 高身体免疫力。
12
适宜运动方式及强度推荐
注射技巧
2024/1/25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
20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注射技巧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 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缺乏 饮食不规律 肾功能不全
低血糖 体重增加
低血糖 体重增加
降低AIC 1.0-2.0
1.0-2.0
1.0-2.0
α-糖苷酶 抑制剂
格列酮类
餐后高血糖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胃肠道反应
心血管疾病 肝脏疾病
0.5-1.0 0.5-1.0
普及糖尿病教育
❖牢记五个点
多 学 一 点 儿 ─── 重视糖尿病教育 少 吃 一 点 儿 ─── 重视饮食管住嘴 勤 动 一 点 儿 ─── 重视运动迈开腿 放 松 一 点 儿 ─── 重视心情常乐观 药 用 一 点 儿 ─── 遵医嘱防并发症
❖❖门谷冬赖胰胰岛岛素素
❖磺脲类
❖甲磺丁 脲
❖氯磺丙 脲
❖双胍类
❖醋磺己 脲
❖格列本 脲
❖格列吡 嗪
❖格列美 脲
❖氯茴苯酸类 ❖二甲双胍 ❖(苯甲酸衍生物)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α-糖苷酶抑制 剂
❖阿卡波糖 ❖米格列醇
❖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匹格列酮 ❖(GLP1)
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
FFA(游离脂肪酸):使丝氨酸磷酸化;直接抑制葡萄糖刺激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 TNF(肿瘤坏死因子):诱导IRS-1丝氨酸磷酸化,下调IRS-1的表达及降低GLUT-4数目 IL-6(白细胞介素-6):使胰岛素受体B基因和IRS-1蛋白表达减少,胰岛素介导的酪氨酸 激酶磷酸化水平及胰岛素受体B亚基活性下降,同时下调GLUT-4表达
❖ 肥胖病人由于人体组织细胞增大, 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因此各种降 糖药物治疗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 没有针对胰岛素受体来治疗。
❖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 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即正 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理学效应 的一种状态
胰岛素抵抗减慢 脂肪和骨骼肌对葡萄 糖的摄取速度,但是 增加了肝脏葡萄糖释 放和脂肪组织的游离 脂肪酸释放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系统治疗;个体化治疗
❖药物
❖糖尿病监测
❖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运动
胰岛移植 基因治疗
❖饮食
新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
❖1920s ❖动物胰岛素
❖1950s ❖1960s
❖1970s ❖纯化胰岛素
❖1980s
❖1990s ❖人胰岛素和 ❖半合成胰岛
❖2000s ❖素赖脯胰岛素
❖甘精胰岛 素
❖-糖苷酶抑制 剂
❖磺脲类/ 氯茴苯酸类
❖双胍 类
❖噻唑烷二酮
❖ 碳水化合物 ❖分解/吸收
❖ 胰岛素分泌
❖ 葡萄糖输出 ❖ 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 总结
双胍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使用
副作用 及禁忌
肥胖 高血脂 胰岛素抵抗
乳酸酸中毒 心力衰竭 缺氧
胰岛素缺乏 FBG>250mg/dL 随机血糖 >300mg/dL
多因素促使β细胞功能衰退
❖胰淀粉样变
❖高血糖 ❖(葡萄糖毒性)
❖胰岛素抵抗
❖蛋白糖化
❖-细胞
❖脂毒性
❖GLK 和其他 ❖ MODY变异
❖细胞凋亡?
❖Moneva M and Dagogo-Jack S Current Drug Targets. 2002;3:203-221.
❖LADA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加强血糖监测
❖全球专家共识:
❖常规自我监测血糖 + 每3个月一次HbA1C监测
❖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345–1355.
❖HbA1C ❖<7%
❖11 mmol/L ❖(200 mg/dL)
❖糖尿病
❖5.5 mmol/L ❖(100 mg/dL)
❖正常
❖06:00 ❖10:00 ❖14:00 ❖18:00 ❖22:00 ❖02:00 ❖06:00
血糖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血糖在一狭窄的范围内波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素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B-2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胰岛素受体
❖2017. 12. 06
糖尿病的简介 II型糖尿病发生机制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II型糖尿病治疗
一、糖尿病的简介
❖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 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 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 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 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 损害、功能障碍。
❖❖
❖❖❖血糖正常
❖胰岛素分泌减少
✓增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增❖❖加糖原异生
❖
❖
❖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 糖 上 升
✓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 糖的摄取
✓减少肝脏生成葡萄糖
❖血糖正常
血 糖 下 降
血糖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血糖在一狭窄的范围内波动
❖22 mmol/L ❖(400 mg/dL)
❖17 mmol/L ❖(300 mg/dL)
一、糖尿病的简介
一、糖尿病的简介
➢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β细胞功能衰退和胰岛素抵抗
❖缺乏运动
2型糖尿病致病因素 ─ 哪些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
❖肥胖者
❖遗传易感 性
❖
❖年龄:中老年
❖分娩过重婴儿 ❖(4公斤或以上) ❖的母亲
正常糖代谢
❖葡萄 糖
血糖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血糖在一狭窄的范围内波动
胰岛素的分泌曲线
❖
❖250
❖200
❖胰岛素 ❖150 ❖浓度 ❖(U/mL)❖100
❖50
❖非糖尿病肥胖者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正常人
❖0
❖15 ❖30 ❖45 ❖6
❖9
❖12
0
0
0
❖时间(小时)
❖15 0
❖18 0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特点
➢ 胰岛素分泌波动小而不规则 ➢ 缺乏进餐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应答 ➢ 餐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缓慢上升,峰值降低 ➢ 两餐间不能恢复到基础状态 ➢ 胰岛素原分泌在早期增加 ➢ 晚期胰岛素的分泌缺乏
❖器官
➢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2型糖尿病根本病因: 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不全
❖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 素
❖肥胖, 久坐的生活方式
❖胰岛素抵抗
❖ 葡萄糖摄取 ❖ 肝糖生成
❖-细胞功能紊乱
❖胰岛素分泌受 损
❖2型糖尿病
人体组织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 素受体。胰岛素在人体内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使细胞周围 的葡萄糖输入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才能被细胞所利用。 (所以在同等血浆胰岛素水平时,胰岛素受体越多和功能正 常,胰岛素作用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