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礼仪的故事100字

合集下载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

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礼仪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精选11篇)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精选11篇)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下面小编整理了现代名人礼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篇1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篇2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篇3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篇4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现代名人礼仪故事篇5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名人礼仪的小故事

名人礼仪的小故事

名人礼仪的小故事导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名人礼仪的小故事,欢迎借鉴!1.廉蔺交欢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

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误会,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10篇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10篇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10篇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精选篇2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精选篇3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艰难,窘迫)过,狼狈过。

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联弄得十分紧张。

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带给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

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

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方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

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

之后的事实证明,他果然成功了。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精选篇4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 (精选)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 (精选)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社交礼仪名人小故事

社交礼仪名人小故事

社交礼仪名人小故事1、管仲和鲍叔牙古代人际交往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

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

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

“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

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

”“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

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

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

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

”“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

”“谁?”“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文明礼仪典故

文明礼仪典故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名人讲礼仪的简短小故事

名人讲礼仪的简短小故事

名人讲礼仪的简短小故事1.中国现代简短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人礼仪的故事100字篇一: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温公爱兄】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

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

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

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

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

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

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田真叹荆》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

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那末我们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后来,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牛弘不问】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

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

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

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

他的弟弟名叫牛弼。

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

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这种话,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

”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

”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

”【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

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

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

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

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

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

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

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

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

并且把所有的家产。

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 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 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 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 归还物件叫[奉还] 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诚信知理,程门立雪小学生要做到孝父母遵教导会使用文明语遇外宾要知礼帮残疾乐助人不打架不骂人要诚实不说谎损公物要赔偿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要归还不挑吃不挑穿惜粮食节水电爱整洁常洗澡勤刷牙习惯好不旷课不迟到对老师有礼貌好习惯要养成人人夸我顶呱呱篇二: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精选)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