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4 沪教版第五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2 沪教版第五册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2 沪教版第五册

荷塘月色[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路(xiè) 倏.(极快地)地薄.阴(迫近)B.无恙.(差错) 弥.望(充满) 妖童媛.女(yuàn)C.纤.腰(xiān)掬.(两手捧取)水袅娜.(nuó)D.敛裾.(衣襟) 惦.(挂念)着蓊蓊.(wēmg)郁郁2.填入横线上恰当的词语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青纱的梦。

A.照升浸覆 B.淌浮洗覆C.泻浮洗笼 D.洒升泡笼3.“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A.绝句 B.古体诗 C.散曲 D.乐府4.对情景交融的语句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的,有些怕人。

”路的幽僻、寂寞,其实是附着了作者“淡淡的忧愁”的情绪。

B.“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内心也有淡淡的喜悦。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蕴含超脱尘世之意。

D.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今晚苦有采莲人,这里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此中流露出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5.选出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A.风来花底鸟声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荷塘月色》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和衍生练习附答案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和衍生练习附答案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和衍生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幽僻.(pì)皱缬.(xié)峭楞.楞(lènɡ)蓊.蓊郁郁(wěnɡ)B.明眸.(móu)倏.地(shū)梵婀.玲(ē)缕.缕清香(lǚ)C.羞涩.(sè)踱.步(duó)阴森.森(sēn)纤.腰束素(qiān)D.裙裾.(jù)宛.然(wǎn)渴.睡人(kě)惦.着江南(diàn)【解析】选B。

A项,楞lénɡ;C项,纤xiān;D项,裾j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微风拂过,点点荷花如婷婷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地摇曳在一片翠绿丛中,圣洁、淡雅而又娇态欲滴。

B.近日,沧州交警在交叉路口执勤时,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一辆露审车辆将经过路口,须依法进行拦截。

C.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合谐稳定。

D.我是一个恋“旧”的人,“旧”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情感,虽然早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但在我心底它一直都在。

【解析】选D。

A项,“婷婷”应为“亭亭”;B项,“露”应为“漏”;C项,“合”应为“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被撞倒时他并不清醒,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______感觉到腿部有些疼痛,没想到竟骨折了。

(2)随着上车的人流,他也______跟着上了车,等车开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方向不对。

(3)缠绵的音乐有一种独到的意境,产生______的美感,让人沉浸其中,感觉到幸福就在眼前。

A.迷迷糊糊朦朦胧胧隐隐约约B.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迷迷糊糊C.隐隐约约迷迷糊糊朦朦胧胧D.朦朦胧胧迷迷糊糊隐隐约约【解析】选C。

三个词语都有“不清楚,不明了”的意思,但词语的侧重点不同。

“迷迷糊糊”侧重于精神状态的不清楚,不明了;“隐隐约约”多用来形容视觉和听觉的不清楚,不准确,是一种感觉状态;“朦朦胧胧”多用来形容事物本身的不清楚,不清晰。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获奖学案4沪教第五册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获奖学案4沪教第五册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获奖学案4沪教第五册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获奖学案4沪教第五册1.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

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探究性学习知识回顾: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二、知人论世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

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第2.2课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幽僻( pì) 煤屑( xiè) 蓊郁( wěnɡ) 曲折( qū) B.酣睡( hān) 袅娜( nuó) 踱步( duó) 羞涩( shè) C.倩(qiàn)影梵婀(ē)玲弥望( mí) 颤动( chàn) D.媛女(yuàn)点缀( zhuì) 渺茫(miǎo)参差( cī)【答案】B【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B选项“羞涩( sè)”。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答案】C【详解】根据《荷塘月色》原文以及汉字规范字形,C选项中应该是“渴睡”。

3.下列四个句子,未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答案】B【详解】根据比喻修辞手法,B选项不存在本体以及喻体,而“像”只是好像的意思。

4.下列对加点的叠音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表示荷塘的广度)B.荷塘的上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描写树木茂盛)C.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形容叶子很大)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描写叶子多,且远近高低错落)【答案】C【详解】根据原文内容,C选项中“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能力进阶5.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后面引用《采莲赋》《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两处引用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引用表现了“我”对“热闹”而“风流”的采莲情景的向往以及“无福消受”的惋惜之情,表现了眼前荷塘没有“流水的影子”的缺憾,和对江南的惦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同步精品练习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同步精品练习

语文高一必修上202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第七单元自然情怀《荷塘月色》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啜..着些白花,有袅.(ē)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像闪电般,霎.(ch ..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à)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婉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ài)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弥.(mí)望颤动B.袅.(ē)娜点啜C.霎.(chà)时缈茫D.脉脉.(mài)婉然3.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辞特点不同的一句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4.美文《荷塘月色》诞生多年后,一首同名歌曲也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开来。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4 沪教版第五册 试题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4 沪教版第五册 试题

《荷塘月色》同步训练第Ⅰ卷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颤(zh4n)动乘(ch6ng)凉独处(ch()的妙处(ch))B.酣(h1n)睡参差(c9)袅娜(n4)蓊蓊郁郁(y))C.点缀(zhu@)倩(qi4n)影皱缬(xi6)揪(ji&)着草D.一绺(l[] 羞涩(s8)踱(du$)着步明眸善睐(l2i)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形容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A.显示给人看的脸色B.色彩C.颜料或染料的色D.情态、样子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合适[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A.①,②。

③“④;⑤。

”⑥《⑦无⑧》B.①。

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D.①。

②,③“④,⑤。

”⑥无⑦《⑧》)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7.“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 ]A.任何事情B.白天愿想的事;白天不愿想的事C.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8.上句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C.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D.享受到月夜美景的人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A.绝句 B.古风C.乐府 D.散曲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3题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荷花淀同步练习3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荷花淀同步练习3

荷花淀基础练习1.小说的开头,水生嫂编席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1)他们(即水生的同伴)“不敢回来”的原因是什么?(2)“拖尾巴”是什么意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你喜欢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里头通过水生的口给她的评价,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2)谈谈你对水生嫂的评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小说中写四个妇女寻找自己的丈夫而未如愿,回家的路上评价起自己的丈夫,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从中简要概括出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队伍的特点,请写出二至三条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研读这一句,说明“哗哗,哗哗,哗哗哗”的表达作用。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荷塘月色同步练习3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荷塘月色同步练习3

荷塘月色(练习测试)1.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A.参()差()差()别参()见差()劲人参()差()遣B.脉脉()的流水山脉()脉()搏2.给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有袅娜()地开着的①nà②nuó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①zhàn②chànC.这是独处()的妙处()①chù②chǔ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①mò②mài3.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

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

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形: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香:___________写月色,主要抓住光:______________,影: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本文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理出作者的行踪,说说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行文顺序又是什么。

5.将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出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

D.这令我到底惦着(想起)(回忆起)(思念着)江南了。

6在下列一段文句中的空白处,用《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双音词填充:在()的月色下,我独自站在一条()的街道上。

这里没有()的垂柳,只有疏密不一的梧桐投下一排排()的黑影。

近处人行道上()的路灯()在()不齐的楼房旁侧,散发着青白的光,至于那些在远处的,则显得很(),仿佛若有若无了。

这条白天熙熙攘攘的街道,现在已是静()的,一点()也没有。

在这里徘徊了一会儿,我的本来有些烦燥的心情也随着()了下来。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1.2.3.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②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同步训练第Ⅰ卷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脉脉(m^)颤(zh4n)动A.乘(ch6ng)凉独处(ch()的妙处(ch))酣(h1n)睡参差(c9)B.袅娜(n4)蓊蓊郁郁(y))点缀(zhu@)倩(qi4n)影C.皱缬(xi6)揪(ji&)着草一绺(l[] 羞涩(s8)D.踱(du$)着步明眸善睐(l2i)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形容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 A.显示给人看的脸色B.色彩C.颜料或染料的色D.情态、样子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合适[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A.①,②。

③“④;⑤。

”⑥《⑦无⑧》B.①。

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D.①。

②,③“④,⑤。

”⑥无⑦《⑧》)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7.“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 ] A.任何事情B.白天愿想的事;白天不愿想的事C.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8.上句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C.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D.享受到月夜美景的人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 A.绝句 B.古风C.乐府 D.散曲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3题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⑤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10.文中加粗的“这”指代的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B.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C.不能朗照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11.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C.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世界”似的D.朦胧的月色能赋于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往12.①—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13.选出对第⑤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4—19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4.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15.“田田”一词源出[ ]A.律诗《江南曲》B.六朝乐府《西洲曲》C.古诗《西洲曲》D.古乐府《江南曲》16.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17.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18.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

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19.“不能见一些颜色”的“颜色”在句中的含义应是[ ]A.颜料或染料B.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C.情态、样子D.色彩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a.虽然是满月,b.天上却有一层的去,c.所以不能朗照;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e.醋眠固不可少, f.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选出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22.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 ]A.从上到下 B.从光到影C.从动到静 D.从荷到树2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24.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 ] 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C.荷塘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参考答案1.C(A“颤”读ch4n;B“娜”读nu$;D“绺”读li(;“睐”读l4i) 2.C(“乍看”应释为刚一看去,初看) 3.D 4.D明喻(其它为通感) 5.B 6.C(联系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7.B 8.C 9.C 10.C 11.B 12.D 13.D(本节是写月色,是侧面描写) 14.C(A弥留:病重快要死了;B更加C满D填满) 15.D16.叶—花—香—波 17.C 18.B(从语段的最后一句看:“流水”依旧“遮住了”)19.C 20.D 21.C 22.D 23.D 24.B 25.C第Ⅱ卷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看荷花,宜晨,宜夜。

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

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

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

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

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

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

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

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

——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

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

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

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

此情此景,确也可乐。

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26.文中与“玉立婷婷”同义的词语是________。

27.“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8.“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________(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29.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________。

30.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作文32.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断,要求描绘具体,并能渗透某种明确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26.亭亭擎立 27.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以不沾不染之心和巨细无遗之眼领略繁花好景就能得乐。

28.荷塘夕照,确也可乐(当“依据此情此景”指代的内容和“确也可乐。

”“也”照应“别有”) 29.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引姜白石词句之后有“似乎凉意顿生,溽署已消。

”) 30.①荷叶太挤。

难有“田田”之感②闻石到荷香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文中有“首先”、“其次”、“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