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归纳总结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归纳总结摘要:一、文言文常用字词概述二、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分类整理1.实词2.虚词3.成语三、字词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四、总结与建议正文:一、文言文常用字词概述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信息。
掌握文言文常用字词,是阅读、理解和创作文言文作品的基础。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即为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必备词汇,涉及生活、学习、交际等多个方面。
二、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分类整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山、水、人、走、美丽等。
在八上文言文中,我们要掌握的实词主要包括基本生活用品、地理环境、动植物、人物关系等。
2.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起辅助作用的词汇,如:之、者、其、然等。
掌握虚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意义。
八上文言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代词、介词、连词等。
3.成语成语是文言文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
八上文言文中的成语,既有历史故事的结晶,也有寓言故事的提炼,学习和掌握这些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文言表达。
三、字词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在学习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词的音、形、义:正确读音、识别字形、理解词义。
2.字词的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语境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四、总结与建议掌握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通过整理、分类、实例分析等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字词的积累,还要关注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文言文常用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汇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常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人物词汇1.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有高尚品质的人。
2. 愚者:指愚笨、无知的人。
3. 郎君:指男子,多用于古代爱情诗中。
4. 贤妇:指有贤德和才干的女子。
二、时间词汇1. 午时:指中午十二时。
2. 黄昏:指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时刻。
3. 晨光:指早晨的光线。
4. 凌晨:指天亮前后的时间。
三、地点词汇1. 天宇:指天空。
2. 坛场:指古代举行祭祀的场所。
3. 园林:指种植花草树木并供人游览的场所。
4. 湖海:指较大的水面。
四、动作词汇1. 行走:指人或动物的步行活动。
2. 快马加鞭:指马儿奔跑飞快。
3. 刺杀:指用刀箭等攻击性工具对人进行暗杀。
4. 打斗:指互相厮打、搏斗。
五、物品词汇1. 红颜:指美丽的女子。
2. 锦衣玉带:指豪华华丽的衣带,常用来形容富贵的人物。
3. 金屋藏娇:指皇帝家里美丽的妃嫔。
4. 琴瑟和鸣:指琴瑟在音乐中和谐地共鸣,用来比喻夫妻和睦。
六、情感词汇1. 忧愁:指内心苦闷、烦恼难忍。
2. 喜悦:指心情愉悦、欢喜。
3. 痛苦:指身心受到创伤而感到疼痛和痛苦。
4. 哀悼:指对已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伤。
七、描述词汇1. 高大:指物体的尺寸垂直方向相对较大。
2. 温柔:指性格温和、气质柔和。
3. 喧闹:指声音大、热闹紧张。
4. 优美:指声音、姿态等美好动听。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掌握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多加练习和积累,逐渐熟悉并运用这些词汇,提升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

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一、表时间的常用词古代的文言文中除了用干支记年、月、日,用国君的年号记年,用季节时令等方式表时间外,还常常用一些词语来表示时间,理解掌握这样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笔者现将这些常用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示例如下。
1、朔:农历的每月初一。
《左传·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的每月十六)。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蒲松龄《狼》:“少时,一狼径去。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蒲松龄《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未几:不久。
蒲松龄《促织》:“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蒲松龄《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7、既而: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大啼。
”蒲松龄《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蒲松龄《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恰,幢节玲珑,箫韶以随。
”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蒲松龄《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蒲松龄《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山市》:“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复习(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开仓放粮救灾 打开
考察,视察,查访
政事
9、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
10、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
刀入署 审问
指古代对官吏三年 考绩的大计之典
11、复欲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
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 何以率属” 初到任所正直,方正
政事
1、垂帘听政 处理 掌权 2、听事(用事;官署) 处理政事 3、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判决 4、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
粮食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8、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9、岁凶,年谷不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特指丧事
凶具;凶肆;凶问;凶讳
棺材 出售丧 死讯 讣告
葬物品
噩耗
的商店
14、表粮食丰收
丰、饶、赡、足、给、登
粮食丰收 丰足,充裕 本义:供给
1、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 智,然后已矣
赡足;赡学;赡闻;赡智; 充足 饱学 见闻 足智
政事
10、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11、吴廷尉为河南守 太守
13、至于检校、兼、守、判、知, 皆非本制 代理官职
兼代官职
政事
14、三年而知郑国之政
主持,掌管
15、主席者固请,齐辑乎辔衔之际
2、或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 可恃也。和谐
3、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 其规置颁示诸路。 安抚
丰富 多谋
粮食丰收 充足,充裕 本义:供给使足
2、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 给,无可奈何 唐代禁军
怎么办,办法
15、表食物
糗、馔、肴、膳、羞 (馐)、蔬、果、脂膏
食物
本义:炒熟 qiǔ 的米麦等谷 1、舜之饭糗茹草也物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文言文常见词语归类及古代文化常识总结一、表人物个性的词语:耿(直),仁厚,仁矜[矜:庄重],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骨鲠[鲠:gěng,直爽,正直],鲠切,聪(明),慧,敏,木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佞[能说会道or 巧言谄媚],不佞[没有才智],诈,阿谀(奉承),谄[巴结,奉承]谗,谲[jué,玩弄手段,欺诈]。
二、表人物品行的词语: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明清科举简表项目内容科别考场主考官参加者中者名称时间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各省学政童生(儒生)生员(秀才)三年之内两次案首\\都城和各省垣贡院(省城)XXX官员生员及监(jiàn)生举人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XXX\\都城贡院(礼部)钦差大臣举人贡士皇宫(宫殿)皇帝贡士进士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会元\\状元榜眼探花四、与学校有关的词语:庠序[地方黉舍],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直进、助教[教学人员]。
五、表敬重、赞扬的词语:多[称赞],敬,重,尊,恭,嘉,称,赞,誉,与[赞同],许,叹[赞颂,赞同]。
六、表社会状态的词语:治[管理得好],乱[无秩序,不宁靖],兴,盛,衰。
七、与粮食有关的词语:粟[谷子,去皮后为XXX,可泛指粮食],菽[豆类总称],黍[碾成米叫黏黄米],禾,稼穑[jiàsè,泛指农业生产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庄家成熟,泛指食物酝酿成熟],熟[庄家有收获],稷[谷类],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ào,卖出粮食],廪[bǐn,粮仓/官方供给粮食],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欠好],歉[年事收获,收获欠好],丰,饶,赡[富足,充足],足,给。
文言文词汇积累

文言文词汇积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积累非常重要。
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句子,读懂古代文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并给出一些例句加以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
一、时间词汇1. 古今(gǔ jīn):古代和现代。
例句:古今之变,未有如此者。
译文:古代和现代之间的变化,没有像这样的。
2. 上古(shàng gǔ):上古时期。
例句:昔在上古,民无得而食者。
译文:在上古时期,人民没有得到食物。
3. 近世(jìn shì):近代。
例句:近世以来,科技发展迅速。
译文:近代以来,科技发展迅速。
二、动作词汇1. 穷(qióng):用尽、耗尽。
例句:粮食匮乏,人们日渐穷困。
译文:粮食短缺,人们日益贫困。
2. 迁(qiān):搬迁、迁移。
例句:战乱使无数人迁徙到附近的城市。
译文:战乱使得大量人口迁移到附近的城市。
3. 实(shí):实行、执行。
例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译文: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执行了一系列政策。
三、形容词词汇1. 宏伟(hóng wěi):雄伟壮观。
例句:那座古堡宏伟而庄严。
译文:那座古堡雄伟而庄严。
2. 隐秘(yǐn mì):隐藏、秘密。
例句:这个地方隐秘而且美丽。
译文:这个地方隐蔽而且美丽。
3. 崇高(chóng gāo):高尚、崇高。
例句:他的行为无比崇高,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译文:他的行为非常高尚,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四、表示方式词汇1. 突然(tū rán):突然、忽然。
例句: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译文: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2. 渐渐(jiàn jiàn):逐渐、渐渐。
例句:夜幕降临,天空渐渐变暗。
译文:夜幕降临,天空逐渐变暗。
3.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突然明白。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1. 之:表示关系、介词,如之所以、之前、之后。
2. 而:连接并列的两个动作或状态,如而已、而今、而立。
3. 乃:表示结果、连词,如乃至、乃是、乃见。
4. 有:存在、具有。
5. 焉:什么地方、哪里。
6. 不:否定、表示不做某事。
7. 在:存在、处于某个位置。
8. 是:表示正确、肯定。
9. 也:表示也是如此。
10. 以:表示手段、方式。
11. 於:表示在、从、往。
12. 为:表示目的、作用。
13. 及:表示到达、达到。
14. 与:表示和、与其相反。
15. 已:表示过去。
16. 自:从、因为。
17. 以:表示条件、标准。
18. 为:表示身份、职务。
19. 之:表示所有、属于。
20. 人:指人类。
21. 有:存在、具备。
22. 无:没有、没有。
23. 为:做、成为。
24. 大:指大小、程度。
25. 小:指大小、程度。
26. 其:指代其他事物。
27. 此:指代近处的事物。
28. 君:对男性的尊称。
29. 我:指自己。
30. 山:高地、山脉。
31. 水:水流、水体。
32. 云:天上的气象现象。
33. 日:太阳、日期。
34. 天:空中、自然现象。
35. 地:大地、土壤。
36. 王:帝王、君主。
37. 侯:封建时代的爵位。
38. 公:古代封建时代的爵位。
39. 卿:古代官职名。
40. 吾:我、我的。
41. 彼:那个、他的。
42. 知:知道、了解。
43. 不:否定、不做某事。
44. 能:有能力、可以。
45. 得:获得、达到。
46. 夫:表示转折、强调。
47. 若:如果、似乎。
48. 如:像、表示比较。
49.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
50. 以:表示手段、方式。
51. 必:一定、必然。
52. 为:作为、表示目的。
53. 以:表示条件、标准。
54. 当:担任、成为。
55. 时:时间、时候。
56. 以:表示手段、方式。
57. 与:和、表示比较。
58. 及:到、达到。
59. 若:如果、似乎。
60. 乃:则、表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一、表时间的常用词古代的文言文中除了用干支记年、月、日,用国君的年号记年,用季节时令等方式表时间外,还常常用一些词语来表示时间,理解掌握这样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笔者现将这些常用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示例如下。
1、朔:农历的每月初一。
《左传·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的每月十六)。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蒲松龄《狼》:“少时,一狼径去。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蒲松龄《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未几:不久。
蒲松龄《促织》:“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蒲松龄《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7、既而: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大啼。
”蒲松龄《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蒲松龄《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恰,幢节玲珑,箫韶以随。
”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蒲松龄《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蒲松龄《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山市》:“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李朝威《柳毅传》:“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蒲松龄《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须臾:不久。
李朝威《柳毅传》:“须臾,宫中皆恸哭。
”“须臾,又闻怨苦,久而不已。
”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李朝威《柳毅传》:“向者辰发灵虚,巳到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
”柳宗元《捕蛇者说》:“向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7、良久:很久。
李朝威《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李朝威《柳毅传》:“其夕,至邑而别其友。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柳宗元《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浔阳楼题的诗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诗:“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骞。
”22、夜阑:深夜。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3、旦日:第二天。
司马迁《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24、旦旦:天天。
柳宗元《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5、夙、旦:早晨。
《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26、已而:不久。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7、暝:日落,天黑。
民歌《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28、寻:不久。
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间:一会儿。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蒲松龄《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1、无何:不多久,一会儿。
蒲松龄《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32、是日:这一天。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3: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文言文中出现的表时间的词语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质明”表示“天亮了”之意,“旋”“遽”表示“立刻、马上”之意,“适”可表示“刚才”之意,“子时”表示“半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和积累,方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主、秉、典:主管,主持;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2.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3.逆旅:旅馆。
逆:迎接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
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征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期月,便自求解退。
《南史·虞寄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并如故。
《陈书·袁枢传》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行政,称为行部。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至西河。
三、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xx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2.以xx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三国志·魏书》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2001年高考卷)四、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
1.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短: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新唐书·郭子仪列传》3.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4.刺:①指责。
例:刺诸县短长。
(1996年高考卷)②名片。
例:刺入即出见之5.衔:恨。
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6.疾:憎恨、嫉忌。
例: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7.劾:弹劾,揭发罪状。
例: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
《资治通鉴·宋纪十五》8.贾gǔ祸:招来祸患。
五、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左传》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同上)3.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
《明史·于谦传》5.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续资治通鉴》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六、.跟俸禄有关的:1.俸:<名>俸禄,旧时官吏的薪金。
《训俭示康》:“吾今日之~岂能常有?”2.禄:<名>俸禄,指官吏的薪俸。
《祭十二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3秩:<名>官吏的俸禄。
《荀子.王霸》:“重其官~。
”4饷:<名>粮饷;军粮。
《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
”七.表社会状态的:1.治:⑾<形>治理得好;太平。
《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
”2.乱:⑥<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
《屈原列传》:“明于,治~娴于辞令。
”3.兴:振兴。
《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矣。
”4.盛:<形>兴盛;旺盛。
《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形>衰亡。
《伶官传序》:“盛~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八.表少数民族的:1.蛮:<名>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
如“南蛮”2.夷: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
3.戎:<名>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五蠹》:“行仁义而怀西~。
”4.狄:<名>我国古代北部一个少数民族。
九.跟科举考试有关的:1.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
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2.登第:犹登科,即科举考中进士。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3.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4.解元: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5.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举乡试。
十、表说话的:1.谓:告诉。
人谓予曰。
2.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诏书。
诏令。
诏谕。
奉诏。
遗诏。
3.诰gào: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命。
诰封4.告: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
告状。
控告。
5.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
敕书。
敕封。
奉敕。
宣敕6.白:表明,告诉7.陈:上言;陈述;述说。
8.对: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
无言以对。
9.语:说:细语。
低语。
10.谕: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
手谕。
谕旨。
晓谕11.喻:说明,使人了解:晓喻。
喻之以理。
12.晓:知道,懂得:晓畅。
晓得。
分晓。
13.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
争辩。
答辩。
辩白。
辩驳。
辩护。
辩解。
辩论。
辩士。
辩证。
14.谢:告诉,询问。
15.诘:追问;询问。
16.诉:叙述,倾吐:告诉。
诉苦。
诉愿。
诉衷情。
倾诉。
17.咨(谘):商议;征询。
十一、.跟皇帝有关的:1.上:君主;皇帝。
2.帝:君主:帝王。
皇帝。
称帝。
帝制。
3.祚:皇位:祚命(赐予皇位)。
4.践祚:即位;登基(就任或继任王位)5.用事:执政;当权。
如: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6.朕:我,我的。
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朕为始皇帝”。
7.孤: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
孤王。
8.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9.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
御览。
御旨。
御赐。
御驾亲征。
10.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
诏令。
诏谕。
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