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1讲

合集下载

航空法导论第1课导论

航空法导论第1课导论
ICAO理事会具有准立法权 由ICAO理事会通过 作为国际民航公约的18个附件 航行服务程序(Procedures for Air Navigation Services
Pans)
1.5.2国内航空法
对国际航空法的体现
以国际航空法为蓝本
与本国法律不抵触 适合本国民航特点
1.6航空法规的作用
Aviation pioneer Wilbur Wright explains his aircraft to the King of Spain
Louis Bleriot's cross-Channel flight of 1909 w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light by a heavier-thanair machine. A year later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ir navigation conference was convened in Paris
其 法 国 双 国国
它 院 内 边 际际
判 法 协 惯条

定 例约
主 要
()
1.4航空法的特征
平民综国 时用合际 性性性性
1.4.1国际性
履行所缔结的国际条约 在国内立法中确认
1.4.2综合性
公法:协调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
主权、领土、国籍、国家关系等 例:芝加哥公约、航空刑法
私法:国内法中的涉外民法
1.5.1国际航空法
国际条约
公约 议定书 协定
国际标准与建议措施
1.5.1.1公约
国际航空法中最高级别 由缔约国缔结 不是国家法之上的法律
1.5.1.1公约
我国加入的国际航空法体系
芝加哥体系 华沙体系 航空刑法体系

《存在与时间》导论第一章讲稿

《存在与时间》导论第一章讲稿

《存在与时间》导论第一章讲稿主讲:方将荣首先讲一讲,海德格尔为什么把书命名为存在与时间。

这个原因在该书导论的第八节有过说明,存在的意义问题是最普遍最空泛的问题,但这种普遍性,并不排斥特殊性,也就是说“存在”可以通过“此在”这种特殊存在者来突入存在概念,而“此在”这种存在者本身是历史的,简单地说,也就是时间性的。

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进而进一步解说存在问题是全书的主题。

将其命名为《存在与时间》也就非常恰当了。

不过我给大家留的课后思考题是,空间在海德格尔哲学处于何种地位?接下来,我讲导论。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是讲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节是讲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第三、四节是讲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和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先讲第一节:存在问题重提的必要性。

海德格尔在第一节一开头,便讲述了自己对哲学史对待存在问题的不满。

第一个不满是:存在问题被人遗忘,原书中说“存在问题,却久已被遗忘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有过对存在的探讨,哲学巨匠们都有过关于存在的争论。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对存在的探讨成果曾经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有所继承,尽管这种继承是有过各种各样偏离和修正的,但这种存在讨论,在海德格尔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是零碎的、初级的,甚至在一些地方,他完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功绩。

为区别他的存在论,他以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探讨来总结古代哲学家对存在问题的研究,认为,实际上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存在问题就已经被遗忘了。

海德格尔经常说,形而上学是存在的遗忘史。

第二个不满:海德格尔认为古希腊人对存在的最初阐释逐渐形成了教条,妨碍了对存在的探讨。

形成了哪些教条呢?一是认为追问存在的意义是多余的;二是认可了对存在问题的假象,反而把存在问题遮蔽了,各种各样的有关存在问题的成见很多,海德格尔他不可能一一详尽地说出来。

不过他作了归纳,主要是三大问题来说明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第一、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背景:他们创立学说时,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 起来,无产阶级尚未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看到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同时, 他们主张宣传教育和试验示范,反对暴力革命。
NWU
柏林墙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6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NWU
资料: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 内拉与《太阳城》、闵采尔与“千载太平之国”。 背景:他们处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阶段,从资 本的原始积累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 不平等的弊端,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并为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世界。 主张:财产公有,消灭商品和货币,有计划地组 织生产,人人劳动,共同分配,以极为虚幻的形式 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1

(2)中央指导下的多层次经济决策体系, 即存在中央计划局、企业、家庭三层决策。 这 种特殊的决策体系是同特殊的市场体系相联系 的: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务服务的市场,但 没有生产资料的真正市场, 而是国家计划自觉 组织的生产资料模拟市场。所谓模拟的市场机 制,是通过“试错法”, 寻找按消费者偏好合 理配臵生产资料的选择指数,提供给企业有利 于资源合理配臵的“广义价格”。 企业按照中 央计划局规定的生产资料配臵价格,按照最佳 投入产出比自主地组织生产。(3)以按劳分 配原则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兰格模式标志着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7
NWU
参考文献
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四、如何观察政治现象
案例: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功能:知识传播、社会流动/精英录用; 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文革时期取消高考制度,推荐制(工农兵大学生, 又红又专) 路遥的《人生》:高加林 高等教育的关键词:录取率(地区差、阶级差)、 扩招、独立学院、自主招生/素质教育 社会流动VS.阶级再生产;国家作为机会分配者
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所有典章制度皆是人类行 为的结果 强调human action的重要性 运用科学的方法(规则性、验证、技术、量化 、价值中立、系统化、纯科学、多学科整合) 以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方式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 识,此知识与common sense or casual observation 不同 建立可以解释人类政治现象的普遍性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什么是政治现象
宏观:国际关系、阶级冲突、国家、法律……
微观:投票、政治抗争、社会运动、政策执行、 立法、腐败、寻租…… 政治是有边界的,政治学的视野是无界的;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国家、政府、制度、法律, 也包括移民、医疗、福利、教育、能源、环境保 护、计划生育…… 核心政治现象: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 争
非制约的;客观的、经验的 量化的 只关心一致性,规则性的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人性及问题取向的;规范的 质量并重 关心规则性和不规则性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具种族中心主义偏见,特重 英-美模式 抽象的,意识型态上保 守 的,以及静态的 焦点放在正式的和非正 式 的(集团)的结构和功能 非历史的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与之关联的传播类型:
跨种族传播(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跨族群传播(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跨群体传播(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印刷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人类文化带来了新 的曙光,亦使跨文化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代。 就欧洲而言,随着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 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 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 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基本认识: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 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历史中 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折射出人类社会信息 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文化人类学家是跨文化传播学的开拓者。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 对人类不同文化的差异及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学术努力日益 深入。在“二战”进入后期阶段之后,美国面临着一个现 实的问题:如何确保美军能在新近占领的岛屿上与土著居 民沟通与合作? 由于美军对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和文化一无所知,美国政 府就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这些地区 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一门 学科的跨文化传播学,应致力于考察那些对不同文化成员 之间的人际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08年年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理论诉求

轮机导论-第1讲-轮机工程概述

轮机导论-第1讲-轮机工程概述

01
未来轮机工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工
作效率和安全机工程将更加注重环保,降低排放和能耗,实现可持续
发展。
跨界融合发展
03
未来轮机工程将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拓
展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管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液体的输送效率、管路的耐压和耐腐蚀性能,以及 管路的安全性。在管路安装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船舶甲板机械
船舶甲板机械是为了满足船舶装卸货物、航行操纵等需求而 设置的设备,包括货船吊机、锚机、舵机等。
甲板机械对于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和航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 义。在设计、制造和使用甲板机械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结构 强度、操作简便性和可靠性。
03
轮机工程的主要内容
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的心脏,负 责提供船舶运行所需的动力。它 通常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锅炉
等设备。
发动机是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 分为内燃机和蒸汽机两种类型。 现代船舶通常采用柴油机作为主
推进动力。
发电机用于提供船舶电力,锅炉 则用于产生蒸汽,为船舶提供暖
通、压缩空气等辅助能源。
轮机工程师
负责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安 装、调试、检测以及维护的专业技术 人员。
轮机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古代船舶动力
依靠人力、风力和水力作为船 舶动力源,船舶动力装置简单

蒸汽机时代
19世纪初,蒸汽机被应用于 船舶,成为船舶动力装置的主
流。
柴油机时代
20世纪初,柴油机逐渐取代 蒸汽机成为船舶的主要动力源
船舶推进装置

第1讲-导论

第1讲-导论

第一讲导论:制度经济学及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学科现状“‘一个词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类似于‘象棋中的一个棋子是什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08)1.1 到底什么是中文中的“制度”和英文中的“institutions”?在讨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有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遇到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英文的(实际上是均质欧洲语,即“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①中所共有的)“institution”?什么是中文的“制度”?是否均质欧洲语中的“institution”和汉语中的“制度”是涵义等价的两个概念?西方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曼海姆(K. Mannheim,1960, p. 245)在其名著《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曾经指出:“我们应当首先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同一术语或同一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不同境势中的人来使用时,所表示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曼海姆的这一见解,实在发人深思。

在近些年来在国外和国内教学实践和研究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里问题的经历中,笔者深深地体感到,单从对“institution”概念的理解和实际使用中,西方一些当代思想家所指的往往是不同东西,而且各人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概念时涵义也差异甚大。

这里且不说像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84)曾把“institution”理解为一种活动和社会过程因而与经济学家的理解大为不同外,②就连三位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得主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科斯(Ronald Coase)和诺思(Douglass North)各人在使用“institution”一词时,所涵指的现实对象性也实际上也有差异。

众所周知,哈耶①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 Whorf, 1998, 中译本,页124)所使用的一个专用名词,他用以指英语、法语、德语和欧洲一些其它语言。

经济学原理第1讲导论

经济学原理第1讲导论

生产的财富在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变动(续1)?
商品市场
17 1
金融市场
18
2 13 家庭 14 6
9
10 15 16
3 厂商 7
4 外国 8
政府 11 12
要素市场
5
19
20
1:支出;2:购买商品与服务;3:出售商品与服务;4:收益; 5:收入;6:要素供给;7:购买要素; 8:成本(工资、租金、利息) 13:转移支付;14:个人所得税;15:补贴 16:税收 17、18:进出口; 26 19、20:要素的国际流动 。
产权 决策 分配方式
混合经济中两种经济制度同时运行。
16
不同经济制度需要回答的三组共同问题
1、生产什么(What 2、怎样生产(How
is to be produced?
)?
is to be produced?)?
3、为谁生产(Who
does get the output? )?
17
生产什么(What
技术进步
产品B
产品B
24
生产的财富在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变动? 经济流量模型
2 3
商品市场
1 4
家庭
厂商
6
5
8
9
要素市场
1:支出; 2:购买 商品与服 务;3: 出售商品 与服务; 4:收益; 5:收入; 6:要素 供给。
25
思考:这个模型有什么假定?合理吗?易于处理吗?
思考:这个模型有什么假定?合理吗?易于处理吗?
18
怎样生产(How is to be produced?)?

同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方式生产。同样是小麦,在我国 北方农村通常是每个农户耕作10—20亩耕地,密集地投 入化肥、劳动等生产要素来生产,大型机械运用主要限 于耕翻土地,收获和运输等生产环节。美国家庭农场则 通常耕作上万亩耕地,采用高度机械化生产方式,单位 面积耕地上劳动投入则比较少。 从直接关系上看,采取特定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者选择行 为决定的。然而,厂商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约束条件)?为什么中国与美国的农民采用不同生产 方式?为什么把不同国家生产方式进行简单移植不一定 能够成功?这是经济学需要研究的第二组基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Visual Chapter Openers Each chapter begins with a two-page opening spread that provides the chapter competencies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hat will be covered in the chapter. Graphics in the chapter openers demonstrate how the chapter is organized, while text callouts provide a glimpse of topical coverage. On the Web Explorations At least two On the Web Explorations appear within the margins of nearly every chapter. These explorations ask you to search specific Web sites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key topics, encouraging you to expand your knowledge through Web resources.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8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Concept Check Every chapter contains strategically placed Concept Check boxes. Each box contains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material just presented. Located at points throughout each chapter, the Concept Check cues you to note which topics have been covered and to self-test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already discussed. Careers in IT Some of the fastest-growing career opportunities ar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ch chapter highlight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reers in IT by presenting job titles, responsibilities,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alary ranges. Among the careers covered are Webmaster, software engineer, and database administrator. You will learn how the material you are studying relates directly to a potential career path.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7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Tips Tips appear within nearly every chapter and provide advice on chapter-related issues, such as how to efficiently locate information on the Web, how to speed up computer operations, and how to protect against computer viruses. Tips assist you with common technologyrelated problems or issues and motivate you by showing the relevance of concepts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to everyday life. Making IT Work for You Special interest topics are presented in the Making IT Work for You section found within nearly every chapter. These topics include protecting against computer viruses, downloading music from the Internet,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o place free long-distance telephone calls.
计算机导论
Computing Essentials
青岛理工大学 双语教学课程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1How to 来自se this textbook
The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to help you become competent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 competency refers to acquiring computer-related skills— indispensable tools for today. They include how to effectively use popular application packages and the Internet. 一、全书的结构组织 二、每一章的组织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5
教材的每一章是这样组织的: 首先是两页的Visual Chapter Openers。包括Competencies和 Introduction。 接着是大约10页的课文。 “Concept Check”,“Tip”, “On the Web Explorations”, “Making IT Work for You” 穿插在一段段的课文中。 课文之后还有“Careers in IT”, “A Look to the Future”和至少 两页的“Visual Summary”。 然后是本章出现的术语Key Terms。 之后是本章的Chapter Review。 “Chapter Review”包含4种类型的题目:Crossword Puzzle, Multiple Choice,Matching和Open-Ended。 最后是知识拓展部分,包括:“Applying Technology”, “Expanding Your Knowledge”,和“Writing about Technology”。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4
二、每一章的组织
每一章除课文外,还有这样一些内容: Visual Chapter Openers Visual Summaries On the Web Explorations Tips Making IT Work for You Concept Check Key Terms Chapter Review Careers in IT A Look to the Future Using IT at DVD direct – a case study Applying Technology Expanding Your Knowledge Writing about Technology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10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Chapter Review Following the Visual Summary, the chapter Review includes material designed to review and reinforce chapter content. It includes a Key Terms List that reiterates the terms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a Crossword Puzzle to challeng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pter material,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to help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Matching exercises to test your recall of terminology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or statements to help review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concepts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2
一、全书的结构组织
书的最前面是Preface(序言)。 全书共15章。 在书的最后,还有一些阅读材料: ★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uter age ★ The buyer’s guide How to buy your own microcomputer system ★ The upgrader’s guide How to upgrade your microcomputer system 该教材配有一个光盘,光盘上有每章的Competencies和 G4techTV video clips。 该教材还有一个网站http://www. 。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9
三、每章的各个模块
A Look to the Future Each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a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related to the chapter material, reinforcing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informed. Visual Summaries Visual summaries appear at the end of every chapter and summarize major concepts covered throughout the chapter. Like the chapter openers, these summaries use graphics followed by detailed text summaries to reinforce key concepts in an engaging and meaningful 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