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几种主要的指标合幵法
1、类型法:将指标交互分类 如:代际职业地位流动:两个指标 2、指数构成法:用简明的公式来综合各项
指标 如:失业率;人均住房占有率; 3、尺度法:依据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总
值,是研究对象高低有序。 如:传统生育态度评分
定类变量
按某一个品质特征将总体单位划分若干 个类型;
有属性之分,无大小、程度之分 两个原则:互斥原则;穷尽原则。 如:性别;婚姻。 定类-定类:列联表;定类-定序:非参数
凯特勒
比利时物理学家、统计学家。 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物理学 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大数定律分析社会复杂现
象偶然性中的规律性;误差理论解决统计的准 确性问题; 平均人:模特:平均身高、体重、智力、道德 品质。社会所有人与平均人没有差异时,社会 矛盾趋于缓和。统计学的任务就是关于平均人 的比较研究。
例:中学升学率调查
课题确定:升学率差异较大;学生择校
初探:收集文献,前人研究;咨询相关人员; 典型个案观察(好坏各2-3所中学)
假设:构思影响因素:1、师资专业水平,2、 学生入学水平,3、父母教育水平;
师资水平高
升学率高
入学成绩好
升学率高
父母教育水平高
升学率高பைடு நூலகம்
续例
操作化定义:如,师资:学历、职称、 获奖等;学生水平:考分、地域、性别 等;父母水平:学历、职业、教育子女的 时间等(注意:每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变量, 要注意变量的各种可能取值)
设计问卷:依操作化定义而定。三个方 面:基本资料;态度;原因。
(课外练习: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表)
续例
实施调查:地点、抽样对象、样本量、组织与培 训、实施。(要注意地域的代表性和抽样的随 机性)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

作业
• 请同学们预习第一章上古东方文学概况、《吉尔伽美什》 和《亡灵书》的内容,并写预习笔记。
• 根据阅读过的一部东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论,在第六 周(10月8日)上课时上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谢 谢!
• 对西方的“东方学” 进行了批判和解构 。
东方文学
• 研究亚洲、非洲的文学现象及其规律 • 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历程: 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周作人、谢六逸的日本文学研究 郑振铎的《文学大纲》 20世纪5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 列入高校教学大纲,开设东方文学课程 开始东方文学体系建构
90年代 较大发展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高慧勤、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四大亚非文明发源地
东方文化统一性
• 政治上:东方君权制度 • 经济上:亚细亚生产方式
1、土地公有制 2、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3、以自然为基础的宗法血缘关系
大量地保留了原始公社的血缘关系制度、习 俗和风尚
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东方学
研究范围: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研究内容: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
术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兴起:萌芽于16世纪,确立于19世纪
东方学成果
16-18世纪
开设近东语言讲座 开创阿拉伯研究 出版一批根据东方资料编写的系统性著作 东方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开始进行东方语言比较研究 创办东方语言学校
19-20 世 纪
东方古代铭文解读成功 东方语言学发展成熟,东方语言工具书出 版 自称系统的语法著作出版 编写出东方通史 建立了东方学研究组织 召开东方学学术讨论会 大学里开设东方学研究机构 出版东方学研究期刊
东方学的局限性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背景:他们创立学说时,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 起来,无产阶级尚未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看到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同时, 他们主张宣传教育和试验示范,反对暴力革命。
NWU
柏林墙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6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NWU
资料: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 内拉与《太阳城》、闵采尔与“千载太平之国”。 背景:他们处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阶段,从资 本的原始积累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 不平等的弊端,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并为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世界。 主张:财产公有,消灭商品和货币,有计划地组 织生产,人人劳动,共同分配,以极为虚幻的形式 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1

(2)中央指导下的多层次经济决策体系, 即存在中央计划局、企业、家庭三层决策。 这 种特殊的决策体系是同特殊的市场体系相联系 的: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务服务的市场,但 没有生产资料的真正市场, 而是国家计划自觉 组织的生产资料模拟市场。所谓模拟的市场机 制,是通过“试错法”, 寻找按消费者偏好合 理配臵生产资料的选择指数,提供给企业有利 于资源合理配臵的“广义价格”。 企业按照中 央计划局规定的生产资料配臵价格,按照最佳 投入产出比自主地组织生产。(3)以按劳分 配原则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兰格模式标志着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7
NWU
参考文献
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五是中西方对名称的不同理解: 在中国,政治经济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指西方国家居 主流地位的理论经济学; 在西方国家,我们所说的政治经济学通称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所说的西方经济学 则通称为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中国目前高等院校的理论经济学课程主要有两门: 即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经济学的学科目录: 理论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政治经济学;2、经济思想史;3、经济史;4、 西方经济学;5、世界经济;6、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而应用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国民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3、财政学(含: 税收学);4、金融学(含:保险学);5、产业经 济学;6、国际贸易学;7、劳动经济学;8、统计 学;9、数量经济学;10、国防经济学。
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虽然书名用“经济 学”,而不再用“政治经济学”,但是书中 仍然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提法。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与此类似,萨缪尔森 《经济学》书名也用 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而不用“政治经济学”,然而书 中也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由此可见,马歇尔和萨缪尔森都是把“政治
将“政治经济学”改称为“经济学”的主要推动者 主要推动者 是马歇尔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1890 1890)一书中, 经济学原理》 1890 马歇尔 开篇可见“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几个字。 此书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绪论开头第一句话为“政治 政治 经济学或经济学” 经济学或经济学 。 从马歇尔以后,一般没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这一 名词了。 在现代,除我国 日本 我国和日本 我国 日本仍沿用“政治经济学”称谓 外,其余一般均将释为“经济学”(当然 当然,在20C60 当然 20C60 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再度复兴于西方)。

2教育财政学第1讲

2教育财政学第1讲

图1 私人部门经济与公共部门经济的异同
4、 财政与财政学
• 政府是满足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因此,公共 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 • 政府从事经济活动,衍生出收入和支出问题; • 财政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 经济学分支; –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 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2. 与政治经济学的分离和财政学的创立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 财政学的创立是随着文艺复兴(1300——1650年) 之后的科学大分化而出现的。这一阶段西方走在 了世界的前列。 • 1615年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蒙克利钦首次使用 “政治经济学”一词,政治经济学进入历史舞台。 • 1776年亚当· 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标志着财政学的创立。
(1)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
• 凯恩斯抛弃了政府只当“守夜人”的教条,认为财 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私人部门 需求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首 次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典型 的“量入为出”的原则。代表人物:汉森、萨缪尔 森、罗宾逊、斯拉法 • 主要财政观点和政策主张: • ①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和财政政策 • 凯恩斯: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财政赤字政策。 • 汉森:补偿性财政政策
(2)货币主义的财政观
• 货币学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授M.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人物。
• 他强调经济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即消费者的自 由选择和生产者自由竞争,极力反对政府干预经 济。主张从压缩财政支出入手,控制通货膨胀; 反对用减税和扩大政府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来 刺激经济;主张以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 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二、心理学的任务
2、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学所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规律,都可 以直接运用到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各 个实践领域服务。
三、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1)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 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 的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有紧密联系
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四、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映形式
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 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 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 形式也是不断变化。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反映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程。 个性:个性心理倾向及个性特征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对信息 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注意。
情感和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 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 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 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 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 格。
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 已经形成的个性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 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 独特的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心理形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在了解心理形象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因此, 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过程发生、 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 心理过程与个性两者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科学。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四、如何观察政治现象
案例: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功能:知识传播、社会流动/精英录用; 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文革时期取消高考制度,推荐制(工农兵大学生, 又红又专) 路遥的《人生》:高加林 高等教育的关键词:录取率(地区差、阶级差)、 扩招、独立学院、自主招生/素质教育 社会流动VS.阶级再生产;国家作为机会分配者
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所有典章制度皆是人类行 为的结果 强调human action的重要性 运用科学的方法(规则性、验证、技术、量化 、价值中立、系统化、纯科学、多学科整合) 以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方式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 识,此知识与common sense or casual observation 不同 建立可以解释人类政治现象的普遍性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什么是政治现象
宏观:国际关系、阶级冲突、国家、法律……
微观:投票、政治抗争、社会运动、政策执行、 立法、腐败、寻租…… 政治是有边界的,政治学的视野是无界的;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国家、政府、制度、法律, 也包括移民、医疗、福利、教育、能源、环境保 护、计划生育…… 核心政治现象: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 争
非制约的;客观的、经验的 量化的 只关心一致性,规则性的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人性及问题取向的;规范的 质量并重 关心规则性和不规则性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具种族中心主义偏见,特重 英-美模式 抽象的,意识型态上保 守 的,以及静态的 焦点放在正式的和非正 式 的(集团)的结构和功能 非历史的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一讲 管理学导论

第一讲 管理学导论

第一讲管理学导论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管理2.管理是一种综合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职能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组织资源:人财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人)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是管理者的活动,因此能否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关键就在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艺术。

5.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要讲究效率和效果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范围是组织7.管理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管理的效果与效率:效果和效率是衡量管理成绩的两个指标。

管理效果是管理活动的结果,一些组织常见的管理效果和效率指标绝对指标:反映组织的管理活动效果的一种综合指标;相对指标:是自己不同时期的管理效果的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本组织与其他组织管理效果的横向比较管理的特性:1.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由共同劳动的性质产生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具有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职能。

2.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管理都必须遵循各种客观规律。

3.艺术性:①管理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②对同样的人和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要因地制宜。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计划:①谋划、筹划、决策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③制定派生的各种具体计划(2)组织:①工作设计②部门划分③人员配备④解决由谁干什么的问题(3)领导:①指挥运用权力②指导员工工作③激励员工努力工作④沟通解决冲突(4)控制:进行监控以确保计划完成(5)四个基本职能的关系:管理的各项职能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管理过程就是一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构成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博机构及参观人数的“尴尬”
•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1650个,位居全国第十;其中文化馆数量竟 是全国倒数第13位。浙江是文物大省,文博机 构数却仅列全国第八,率先实行的博物馆免费 开放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飙升,但全省年人均 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 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第一节 人文、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一、什么叫人文?
所谓人文,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人文”是同“天文” 对举的,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 间世事、习俗人情、礼乐教化等。现代人又 常常把“人文”与“自然”对举,如说“人 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和 “自然地理”等等。总之,“人文”通常指 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 文化。
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与科学教育一样,人文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科学探索客观,人文体察人情,前者重 “理”,后者重“情”。人类不断深化对宏观世界的 认识,提高改造宏观世界的能力;通过人文精神人类 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 美国的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基 于专业技术上的因素占15%,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 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所以,科学与 人文都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 成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什么叫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 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是指西方的由西方哲学所培育始于古希腊的那种欧洲精 神文化传统。
得对于群众问题,我看的 高度不高,辖区群众有问 题,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 尽可能帮助他们,而不是 不管不问。”
对人文教育应抱的思想:
(1)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2)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 (3)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主要概念区分
1.人文:指区别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间世事、习俗人情、 礼乐教化等 2.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 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区分为人文知识、人 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 3.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还有社会学、 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4.人文教育:指以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是一种指导全部教育活 动的理论体系
3 真实数据
1、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 7.5%
人均藏书量不到半本
浙江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全国平均 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 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平均数,相当于国 际平均水平的1/28。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4 册,位居全国第七,不但低于上海、天津、北京,甚 至低于宁夏、青海。浙江目前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 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2004年,浙 江人均去公共图书馆查阅或借书仅为0.32次。
五、人文教育
最常见的有三种理解:一是人文主义教育; 二是人文学科教育; 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人文教育,不光是指以人文 为内容的教育,而是指以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 的教育。
• 科学:客观世界,符合规律:
“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

可归为“是什么”。 求真。立世之基。
人文科学humanities :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 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 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 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 人文科学有科学吗?
2、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 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 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 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 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背景:欧洲社会大变动;近代自然科学的 影响
结论: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第一讲 人文与人文社会科学
教学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发展概况,理解和 掌握人文、人文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知道现代初等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需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文、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 第三节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面貌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2、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人与社会 研究方法不同:意义分析、解释的方法 与自然科学实证的方法。
人文:精神世界,终极关怀:
“应该是什么”, “应该为什么”, “应该如何做”。
可归为“应该是什么”。 求善。为人之本。
人文学科比较集中地概括、提炼和升华
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它们是人文教育
课程的核心内容。 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主要指音乐和美 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 而文、史、哲等学科内容则主要通过丰富人 们关于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 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
4 我国人文教育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
• 中国文科学生比例:8.9% • 全世界1000万人口以上的50个国家中,文科学生占在 校大学生比重(1977年)
大于50%
13
30—50%
26
20—30%
6
18——20%
4
• 我国人文教育的落后,还表现在对学生普遍实施“通识 教育”或“素质教育”方面的落后 • “功利化”的教育 教育失去了精神的向度,失去了灵 魂的归宿 机械和单调、封闭和禁锢、平庸和乏味 教育工作者充满了精神的疲软和世俗的屈服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与地位
• • • • 1.科学与科学的分类 2.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4.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特点
1、科学与科学 的分类
科学概念
• 一是知识体系说,即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 思维的知识体系;二是认识活动说,认为科学是对现 实世界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三是科学学创始人贝 尔纳的观点,也即将科学看作是“一种方法”、“一 种建制”、“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 英美概念:实证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学(不能算是科学) 德国概念:一切体系化知识。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人文精神。从应试的角度考虑,教育者也容易
把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而不是人文精神作为主 要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这点常识何必要去清华学
图说说图 2011年1月29日《青年时报》

培训的科目也算靠谱,其 中有公共管理、上访以及 周易。
人生之道方面有官员是这样 说的:“清空杯子,空杯朝 上,从零开始,我心飞翔。”
在公共管理方面,某位是这 么说的: “学习过以后觉
《社会科学发展基础》
主讲:黄文芳 电邮:hzhhwf@
前言:认识当前的社会与教育
1 图片对比
江西宜丰县潭山镇的悲剧多棵百岁古树被 下药毒死(2009年9月7日)
活过了100岁的树是怎么 死的?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 现有古树1300多棵,苗木 商贩欲收购总被拒绝。有人 竟偷偷在树蔸部打2至3个 小洞,放进液体烈性毒药, 将枝繁叶茂的古樟树活活毒 死。古树枯死后,这些人便 进村收购。目前,该镇中兴 村已有5棵百年以上古樟树 遭此毒手最后枯死。(江西 日报)
•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 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 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 尊重人。即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 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 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 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 的利益。 • 人文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主 人 义 性 ) ( 人 道 个人主义
人 文 精 神
精理 神性 ( 科 学
好奇心 头脑 的 认真 人对世界 的认识能力 过程(怀疑) 从思想上把握完 整的世界图画的 一种渴望 困惑
教超 精越 神性 ( 宗
灵魂 的 认真
人生到 底有什 么意义
人生的根据问题上 认真 在精神上和某种宇 宙的精神本质建立 联系的渴望
北山路下月要修缮 届时可能单向通行 梧桐一棵都不会“挪窝”(2010年2月19 日杭州)
梧桐树是北山 路的“宝贝”
2
伤熊事件
• 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 系四年级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 说法是否成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 饮料,泼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熊的身上和嘴 里,造成3只狗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 不同程度的伤害。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始祖。” (马克思)
“知识就是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系统分类
• • •
记忆科学 历史 想象科学 诗歌 理性科学 哲学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什么是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门类知 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 它收集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分列条目、 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提供定义、原 理、方法、历史及现状、统计、书目等 方面的资料。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类
• 哲学 亚里士多德 15世纪系统分类 弗兰西斯.培根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 “人类知识体系图表” 19世纪中叶孔 德 20世纪以来划分纷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