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水泥实验报告

水泥实验报告水泥实验报告引言: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作用是将各种建筑材料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结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水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组成和制备方法;2. 掌握水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水泥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 水泥;2. 砂子;3. 水;4. 实验室天平;5. 实验室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器材和试剂,称取100g砂子放入盆中;2. 在砂子中加入40ml水,搅拌均匀,得到湿沙子;3. 将湿沙子倒入模具中,压实均匀,得到试块;4. 将试块放置在恒温箱内,在20℃下恒温养护24小时后取出测量试块尺寸及重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试块尺寸:10cm×10cm×10cm;试块重量:2.5kg。
2. 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水泥可以将砂子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固体结构。
同时,试块的大小和重量可以反映出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国家标准,水泥试块应满足一定的尺寸和重量要求,以保证其质量可靠。
五、实验结论:1. 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2. 水泥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实验结果表明水泥适用于混凝土、砖墙等建筑材料的制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2. 实验器材要清洁干净;3.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七、参考文献:1. 《建筑工程材料》(第三版),王志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GB/T17671-1999《水泥强度检测方法》。
水泥强度测定实验报告

水泥强度测定实验报告水泥强度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其强度是评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泥的强度,了解水泥的质量,为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水泥、砂子、水、试验设备(压力机、试验模具等)。
2. 实验步骤(1)将水泥与砂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备出水泥砂浆。
(2)将水泥砂浆倒入试验模具中,用手轻轻敲击模具,排除气泡,使其密实。
(3)将试验模具放入压力机中,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直到水泥砂浆断裂。
(4)记录压力机上显示的最大压力,即为水泥的强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水泥样品的强度数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泥强度与配比有关不同的水泥配比会对水泥的强度产生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水泥配比,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最佳的配比方案,以提高水泥的强度。
2. 水泥强度与养护时间有关水泥在养护过程中会逐渐硬化,其强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给水泥充分的养护时间,以确保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水泥强度与原材料质量有关水泥的强度与原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优质的原材料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而劣质的原材料则会降低水泥的强度。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和采购水泥原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水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水泥的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水泥的强度是评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该注重水泥的配比、养护时间和原材料质量,以确保水泥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泥的强度,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水泥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试验检测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检测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评估其质量指标,判断水泥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水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装置和试验材料装置:压力试验机、粉末比色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槽等。
材料:水泥、砂子、水。
三、实验步骤1. 物理性能测试:(1)首先将水泥样品中的外部杂质去除,取样准备。
(2)根据标准规定,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放入粉末比色计中,测定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3)采用压力试验机测试水泥的抗压强度,将标准试样放入机器中进行加载,并记录下抗压强度。
(4)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使用比表面积仪对水泥样品进行测试。
2. 化学性能测试:(1)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用电子天平称取固定质量的水泥放入硅酸盐分析瓶中。
(2)将硅酸盐分析瓶放入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小时,使之反应进行完全。
(3)从水浴槽中取出硅酸盐分析瓶,用冷却水冷却,静置一段时间,将上面的液体过滤出来。
(4)将过滤液中的残渣收集起来,用烘炉加热,使其完全干燥后称重,得到净化学成分含量。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步骤,我们进行了水泥样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检测。
1.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初凝时间:XX分钟终凝时间:XX分钟抗压强度:XXMPa比表面积:XX m^2/kg2.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固化后水泥的净化学成分含量:SiO2:XX%Al2O3:XX%Fe2O3:XX%CaO:XX%MgO:XX%SO3:XX%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水泥的初凝时间为XX分钟,终凝时间为XX分钟,属于标准范围内,符合使用要求。
2.该水泥的抗压强度为XXMPa,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强度特性。
3. 该水泥的比表面积为XX m^2/kg,比较合理,有利于提高水泥胶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4.该水泥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SiO2、Al2O3、Fe2O3、CaO、MgO和SO3,均符合标准要求,有助于保证水泥的硬化特性和稳定性。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报告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报告篇章一:引言本次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旨在对所采购的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报告包括对多种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以及对其质量的评估和建议。
篇章二:水泥材料检验结果1. 检验对象:水泥2. 检测标准:GB/T 17671-19993. 检验项目及结果:1) 水泥外观:颜色均匀,无明显结块;2) 净浆度:正常范围内,满足施工要求;3) 初凝时间:X小时X分钟;4) 终凝时间:X小时X分钟;5) 强度:符合标准要求,达到X等级。
4. 结论与建议:经检测,所采购的水泥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建议继续使用。
篇章三:钢筋材料检验结果1. 检验对象:钢筋2. 检测标准:GB/T 1499.2-20183. 检验项目及结果:1) 材料牌号:HRB400;2) 钢筋直径:X mm;3) 抗拉强度:X MPa;4) 伸长率:X%;5) 冷弯性能:合格。
4. 结论与建议:所采购的钢筋质量稳定可靠,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建议继续使用。
篇章四:混凝土材料检验结果1. 检验对象:混凝土2. 检测标准:GB/T 50081-20023. 检验项目及结果:1) 强度等级:X级;2) 抗压强度:X MPa;3) 抗折强度:X MPa;4) 供应商提供配合比:- 水胶比:X;- 砂浆配合比:X;- 砂石配合比:X;5) 施工现场拌合质量:符合要求。
4. 结论与建议:所采购的混凝土质量满足项目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建议继续使用。
篇章五:砖块材料检验结果1. 检验对象:砖块2. 检测标准:GB/T 13451-20183. 检验项目及结果:1) 砖块外观:整齐平整,无明显破损;2) 抗压强度:X MPa;3) 吸水率:X%;4) 破坏形态:均匀破碎。
4. 结论与建议:经检测,所采购的砖块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建议继续使用。
水泥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性能;2. 掌握水泥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步骤;3. 熟悉水泥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4. 分析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由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经高温煅烧制得。
水泥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粉碎、配料、煅烧、磨细等步骤。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等,这些成分决定了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水泥试验筛、水泥试验筛架、水泥试验筛底座、水泥试验筛盖、水泥试验筛筛网、天平、量筒、搅拌器、烧杯、水浴锅、滴定管、滴定管架、锥形瓶、移液管、试剂瓶等。
2. 试剂:水泥试样、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泥细度测定(1)将水泥试样过0.9mm方孔筛,筛余量为筛余质量;(2)称取筛余质量,精确到0.01g;(3)将筛余质量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4)将溶液过滤,取滤液测定其细度。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将水泥试样与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试样倒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模具中,静置30min;(3)将模具翻转,水泥试样表面应无流动现象,否则需重新加水调整;(4)记录水泥试样开始凝结的时间,即为初凝时间;(5)继续观察水泥试样,记录水泥试样完全凝固的时间,即为终凝时间。
3. 水泥强度测定(1)将水泥试样与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试样倒入水泥强度测定仪的模具中,静置24h;(3)取出水泥试样,进行养护;(4)在水泥试样养护到规定龄期后,进行强度测定;(5)记录水泥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4. 水泥化学成分测定(1)将水泥试样与盐酸溶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热至沸点;(3)记录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根据气体的体积计算水泥中的化学成分含量。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一、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在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和优良,需要对其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和评价。
本报告旨在对批水泥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方法1.取样:从供应商提供的水泥中随机取得一定数量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检测项目:对水泥样品进行常规的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项目。
3.试验设备:试验设备主要包括细度计、细度筛、试验均匀器、试验机等。
三、实验结果1.初凝时间: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初凝时间为30分钟。
2.终凝时间: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终凝时间为240分钟。
3.凝结时间:在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凝结时间为270分钟。
4.抗压强度:对水泥样品进行7天和28天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抗压强度(MPa)时间(天)728样品13245样品23448样品33144四、分析和评价1.水泥样品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初凝时间通常不应超过45分钟,终凝时间不应低于10小时。
2.水泥样品的凝结时间为270分钟,表明水泥具有较快的凝结速度。
这对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是有益的。
3.水泥样品在抗压强度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值。
根据试验结果,样品在7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五、结论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样品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水泥样品的凝结时间为270分钟,表明水泥具有较快的凝结速度。
3.水泥样品在抗压强度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值,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建议基于本次试验结果,我们对水泥供应商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保持水泥样品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确保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进一步提高水泥的凝结速度,以满足各类工程施工的时间要求。
3.继续保持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指标,确保其质量稳定。
4.加强原料质量控制,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水泥实验报告使用部位

水泥实验报告使用部位引言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材料。
在建筑施工中,水泥被广泛用于混凝土的制作,它起到了增强混凝土强度、提高耐久性和保护钢筋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水泥在不同部位使用时的性能和效果,以及水泥与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1. 研究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水泥在不同部位使用时的特性。
3. 分析水泥与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准备1. 水泥:选取常用的硅酸盐水泥。
2. 骨料:选取粗骨料和细骨料。
3. 水:选择清洁的自来水。
实验操作1. 水泥浆稠度测试:将一定量的水泥与水混合,用流度计测量其稠度。
2. 受压强度测试:制备水泥混凝土试块,并进行受压强度测试。
3. 抗折强度测试:制备水泥混凝土梁,并进行抗折强度测试。
4. 水泥与钢筋粘结性测试:制备水泥砂浆与钢筋结合体,并进行粘结性测试。
实验结果与讨论水泥浆稠度测试根据流度计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配比下水泥浆的稠度。
稠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水泥在施工中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通过合理控制水泥浆的稠度,可以使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和均匀。
受压强度测试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试块进行受压强度测试,我们可以得到水泥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不同部位使用的水泥需要具备不同的受压强度,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比的水泥能够获得较高的受压强度,从而在施工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抗折强度测试通过对水泥混凝土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我们可以了解水泥混凝土在受弯或受剪时的抵抗能力。
抗折强度是评价水泥混凝土耐久性和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着水泥的使用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提示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和配比。
水泥与钢筋粘结性测试水泥在施工中与钢筋之间需要具备良好的粘结性,以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通过对水泥砂浆与钢筋结合体进行粘结性测试,我们可以评估水泥的粘结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水泥砂浆与钢筋结合体的粘结强度与水泥的粘结性能密切相关。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1.实验目的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2.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法。
1.3.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法。
2.实验容2.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1.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PO42.5水泥300g,水87g(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
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实验步骤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1)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
(2)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
(3) 称量5.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
然后称量87g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1.实验原理选用PO42.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
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其重量比为:水泥:标准砂=1:3。
水灰比分别为:0.45、0.50、0.55。
粉煤灰掺量(掺):10%、20%。
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实验仪器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1. 实验目的1.1. 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2. 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
1.3. 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
2. 实验内容2.1.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1. 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水泥300g,水87g (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 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 实验步骤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1) 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
(2) 称量300g 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
(3) 称量减水剂,加入搅拌锅。
然后称量87g 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 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内,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 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 水泥胶砂强度实验1. 实验原理选用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
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其重量比为:水泥: 标准砂=1:3。
水灰比分别为:、、。
粉煤灰掺量(内掺):10% 20%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 实验仪器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3. 实验步骤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 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1) 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225g。
(2) 把水加入搅拌锅,加入水泥与粉煤灰,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的将砂子加入。
随后等待搅拌机搅拌完毕。
(3) 胶砂制备后应立即成型。
将试模擦拭干净, 模板四周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上黄油, 并紧密装配防止漏浆。
试模的内壁要均匀地涂刷一薄层机油,以方便后期的拆模。
然后将试模级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的勺子从搅拌锅内去胶砂,并分两层装入试模。
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 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牧草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 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 用小播料器播平, 再振实60 次。
振实完毕后取下试模,用一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向另一端移动,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角度将试体表面抹平。
在试模上用纸条标明试件编号。
试件养护:(4) 将成型好的试件连模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在温度为20± 1 C,相对湿度大于90%的条件下养护24h。
(5) 将试件从养护箱内取出,用防水墨汁编号。
拆模时注意不要损伤试件。
(6) 作好标记的试件应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入水槽中养护,保持水温为20± 1 °C,试件之间要留有间隙,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
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养护至规定龄期(我们组为28d)。
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测定:(7) 到达龄期后,从水中取出一组三条试件,擦去试件表面沉积物,用湿布覆盖至实 验时为止。
(8) 清洁抗折实验夹具的支撑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
将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使试件 侧面与圆柱接触,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
(9) 调节抗折实验机零点与平衡,开动机器进行加荷,知道试件折断,记录破坏荷载 F f (N)。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处于潮湿状态直至对它们进行抗压实验。
(10) 按下式计算抗折强度R (精确至)式中,F f 为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 单位为N, L 为支撑圆柱中心距,L=100mm b 为棱柱正方形截面的边长,b=400mm 抗折强度的结果取三块试件的平均值,当三个强 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土 10%寸,应剔除后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实验结果。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的测定:(11) 抗折实验后的六个半棱柱体应立即进行抗压强度实验。
实验在压力实验机上用 抗压夹具进行。
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碎渣,以试件的侧面作受压面,并将夹具 置于压力机压板中央。
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 10mm(12) 开动实验机均匀施加荷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F c (N)与抗压强度R C (精确至。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的实验结果。
如果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六个平均值的土 10%寸,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的五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实验结果。
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的平均值的土 10% ???? = 3 ?????? 2^?3_时,此组结果作废各组水泥胶砂强度配比:23国家标准GB/T1346-2001??eqv ISO9597: 1989中,对这三种测量都有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
测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应先拌制水泥净浆。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先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n± 1mm勺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安定性是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的不均匀变化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等现象。
安定性实验可采用试饼法或雷氏法,当实验结果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用雷氏夹法检验时,以测量沸煮后的雷氏夹试模的二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的增加值来判断安定性是否合格,如果增加值不大于,则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合格。
测量水泥凝结时间时,要先进行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 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 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 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r± 1mm寸,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 min”表示。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 min”表示。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3. 实验结果及分析3.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测量的数据处理如下:水泥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线中可知,减水剂测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十分显着,而且在减水剂掺量较小时,随着减水剂掺量百分比的增加,水泥净浆流动度呈现增大的趋势。
达到某值后,净浆流动度随减水剂掺量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将会减小很多,呈现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趋势。
此时,称达到减水剂的饱和点。
结合图线来说,在减水剂掺量小于%寸,增大速率很快,当达到%寸净浆流动度的增大趋势开始变的不是那么明显,呈现起伏状。
在减水剂掺量达到%寸,净浆流动度达到最大,此后减小。
因此,该减水剂的饱和点在%付近的位置。
而从理论上分析,达到减水剂饱和点之后,水泥净浆扩展度将会基本不变。
而当减水剂掺量达到%寸,水泥净浆扩展度反而有了一定的减小。
这应该是实验误差造成的。
造成误差的可能有如下几点:玻璃板未用湿布擦拭、提起截锥圆模时速度不够快或者未沿着竖直方向提起。
3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经全班同学共同测量、分享,得到如下测量数据:组。
)7d、28d时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由图线可知,未掺入粉煤灰的水泥胶砂,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其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呈现减小的趋势。
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水化物间的范德华引力一—两固体表面之间的粘附力都可以归因为这类物理键。
粘附作用大小取决其表面积大小及性质。
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中,主要是CSH水化硫铝酸钙的微小结晶拥有巨大的表面积,因此范德华力虽然量级很小,但巨大的表面积上产生的粘附力作用之和就很可观了,它们彼此粘结牢固。
多孔材料通常孔隙率越大强度就越低。
水灰比增大时,孔隙率随之增大,因此水泥胶砂强度会降低。
另外,可以从1918年Abrams总结的混凝土与水灰比间的反比关系式:看出,水灰比增大时,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而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胶砂强度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也可由此得出图线所表示的规律。
总的来说,水泥胶砂的强度由其孔隙率所控制,水灰比的改变会影响其孔隙率,因此水灰比是决定水泥胶砂强度的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实验中水灰比为的水泥胶砂28d 时抗压强度最低,不符合分析所得规律。
可能是由振捣、试块养护等过程中操作不符合规定等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