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美——一线工人的故事--廖根长
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事迹7篇

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事迹7篇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事迹篇1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亮校园,他已开始忙碌,检查好校内设施,打开每个教室的门;中午下课的铃声响起前,每个教室前都整齐的摆好了要分发的饭菜,是他用三轮车一趟又一趟的从食堂运到教室;放学后,他仔仔细细的检查每个教室的门窗、电子设备,在落日的余晖中锁上校园的大门,结束忙碌的一天。
他就是我校的凌甫老师。
我曾想过,怎样的老师是最美的。
凌老师让我明白,当你不再把教师当做职业而是当做生活的时候,你就是最美的老师。
“一声声的老师好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教书育人是我的乐趣,做我所爱我感觉很幸福”。
谈及教师这个职业,凌老师总会脸上带着微笑的告诉我们。
他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可谓是几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园。
整整40年,人生有多少个40年,这是他的大半辈子。
有人笑说你陪学生的时间多过陪自己家人的时间。
记得去年我上六年级的《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对于校园中的植物一无所知,其他老师指点我,去问凌老师。
“中心花坛种的是十大功劳、杜鹃花、小叶黄杨,是我前几年种上的,那边是月月红……”说起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凌老师会带着一丝淡淡的骄傲最美劳动者作文5篇最美劳动者作文5篇。
他告诉我校园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是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他的身影,有他洒下的汗水。
“我离不开孩子们”当别人问起为什么退休了却仍选择留在学校工作时,凌老师这样说。
大半辈子与孩子们在一起,凌老师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看着孩子们慢慢的懂事,慢慢的成长,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现在孩子们见到他时都会亲切的打招呼,喊一声凌爷爷,这是凌老师最开心的时刻。
孩子们的天真、热情、活力,也深深感染着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凌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事迹篇2宋文明,男,汉族,生于1981年9月,退休军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2月担任村委委员。
劳动节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故事

劳动节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故事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全世界都会庆祝劳动节,这一天被用来纪念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还是在工厂车间里辛勤工作的工人,他们都以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故事一:农民的辛勤耕耘在中国广袤的农田里,有着无数默默耕耘的农民。
其中,我要讲述的是李大爷的故事。
李大爷是一位年逾六旬的农民,他从小就在农田里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维持着生计。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都默默地在田间劳作,照顾和耕种着每一片土地。
他认为农田是自己的家园,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丰收的希望。
多年来,他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家庭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故事二:建筑工人的艰辛工作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建筑工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
其中,刘师傅是一位从事建筑工作的普通工人。
每天清晨,他准时出现在工地上,穿戴好安全装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们需要搬运重物、搭建脚手架、修建墙面等重体力劳动。
在高温酷暑或者严寒冬季,他们都坚守在工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建造着美丽的城市。
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场所,为城市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故事三: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医护人员是社会上最无私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医疗技术,挽救和保护着生命。
回忆起去年的新冠疫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与病毒作战,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一线,为我们守护生命的希望。
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度过疫情的难关,迎来健康的明天。
故事四:教师的呕心沥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用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
杨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心。
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他都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地投入其中。
他关心每一个学生,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给他们指导和帮助。
歌颂最美劳动者个人演讲稿

歌颂最美劳动者个人演讲稿歌颂最美劳动者个人演讲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美丽!》暮春时节,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大自然一幅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
又一年的“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我和广大劳动者一样喜悦地期盼着这一伟大节日的到来。
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里,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我酷爱劳动,每天放学后,上山打猪草,拾猪粪,到收割后的田地里捡拾遗落的谷穗麦穗……,一样一样干得劲头十足。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收割麦子——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下,在一遍遍黄灿灿的风吹麦浪中,一家人在地里共同劳作,弯着腰,镰刀刷刷的响着,金黄的麦子一片片倒下,那是一幅怎样的丰收美丽的景象!累的不行了,就一屁股坐在麦地的地埂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边挥汗如水,一边吹着大自然的凉风,那又是一种无法言语的,用钱买不得的享受与畅快!劳动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
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让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在群星浩渺的宇宙中闪耀着勤劳与智慧的光芒!劳动是人类最美丽的舞蹈。
我们的始祖通过劳动改造和进化了人类的大脑和躯体,让我们拥有了这个时空里最丰富的情感、最优美的身姿、最完美的艺术、最精彩的生活,让我们成为了世间万物中独一无二的最美最幸福的精灵!劳动是人类最优良的品德。
她教会了我们诚实、感恩、回报、友善、纯朴等珍贵的品质,让我们快乐和谐地生活在这片天地之间。
通过劳动,我们学会了与世间万物的亲善,学会了感恩与回报,学会了付出和收获,学会了知足和常乐……。
劳动让我们的灵魂不再空虚和孤独,让我们的内心趋于安宁平和!劳动是我们幸福快乐的生命的源泉!生活中,我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名利所累,往往忽略了劳动本身的快乐,却去追逐一些乏味的目标,自寻痛苦与烦恼,弄得自己苦不堪言,这又何苦而为呢?就让我们淡泊一些名与利,忽略一些人与事,用劳动充实自己的人生,用工作洗涤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在劳动的过程中去找寻最本真的快乐与成就感!创造不一定要拥有。
农民工成长记——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木工班组长黄天柱

农民工成长记——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
公司木工班组长黄天柱
燕子
【期刊名称】《时代风采》
【年(卷),期】2023()2
【摘要】车道,公司项目建设也几乎遍布云南所有地州。
这其中除了一线管理人员,也离不开广大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用工人数突破1万人,黄天柱,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彼时结束零散接活、初入公司干木工的青年农民工黄天柱,内心怀揣着梦想与忐忑。
“刚到公司的时候,我虽然年轻,但也想着要闯出片天地。
”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燕子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燃烧的青春——记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驰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鼓风炉工序长赖云现
2.农民工发展致富的领头羊——记云南建工集团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土木班组长彭德全
3.让机器平稳运行--记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范志伟
4.奉献成就精彩人生——记云南省劳动模范、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技术员代昆5.飞溅的焊花是最美的花朵——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找最美劳动者追寻劳动者足迹作文

寻找最美劳动者追寻劳动者足迹作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寻找最美劳动者追寻劳动者足迹。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这些最美的劳动者是谁呢?他们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我们要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找起。
你看,那些穿着黄色制服的外卖小哥,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给我们送去美食。
他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快乐。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在雨中奔跑,为了不让我们吃到冷掉的食物,他们冒着风雨也要将食物送到我们的手中。
这就是最美的劳动者之一!我们要去参观一下工厂里的工人。
你们知道吗?工人们每天都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枯燥,但是工人们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我们的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当然啦,我们还要去看望一下那些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给我们提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但是他们却依然坚持着,为了让我们吃得更好。
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我们还要去关注一下那些在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和护士。
他们是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我们治病救人。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在深夜里还在忙碌地工作,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
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所以呀,亲爱的小伙伴们,寻找最美劳动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我们要学会感恩这些最美的劳动者,因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最美的劳动者点赞吧!。
劳动节品味劳动者的奋斗故事

劳动节品味劳动者的奋斗故事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工人、劳动者的共同节日,也是集中展示劳动者风采的日子。
然而,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是否能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和奋斗呢?下面,让我们来品味几个劳动者的奋斗故事,来感受他们的付出和辛苦。
1. 拉面师傅黄大发黄大发,是一位常年徘徊在厨房的人。
他是一名拉面师傅,每天都要在煮意无穷的面汤里搓揉着一碗碗棉软的面条。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尽善尽美的口味,拉面的香气也不常漫延在整个商铺。
很多时候,他在吃不完的面条上又要浪费很多。
尽管颇受了不少挫折,黄大发一直兢兢业业地练习,最终开创出独门的口味,走上了引领行业风向的位置。
他成功了,但他曾经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却不一定能有所领略。
2. 煤矿工人高小明高小明,西南某地区的一名煤矿工人。
他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穿梭在黑暗的煤矿里,寻找爆破的部位、运输煤炭、清扫落下的煤屑……黑暗、高温、污浊,几乎是他每天居住和工作的空间。
因为频繁爆破,煤矿里的空气充满了煤尘和有害气体。
每个人都需要戴着厚重的面罩和手套进行工作,却时常出现因体力不支或呼吸急促倒在煤矿里的事故。
面对繁重的劳动和危险的环境,高小明从未退缩过,他总是坚韧地面对着危险,完成每一个任务。
3. 医护人员李志军李志军,一位来自湖北某医院的护士。
2020年1月,他被分配到了新冠肺炎病房工作。
在接受培训后,他站在“第一线”的护理阵地上,开始了和新冠病毒的对抗。
在战斗最激烈的阶段,他经常熬夜、迟迟不归,为病人输液、测量体温,又看护需特别关注的危重病人。
这样的工作和工作方式让他的身体曾经濒临崩溃。
虽然他不断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生命的威胁,但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在防疫前线奋斗。
4. 快递员张明张明,是一名在广场快递点工作的年轻人。
他需要每天面对着电视中海量化的快递订单,为尽可能多的客户分担包裹与物品。
然而,对于一车车物件的分载和送达,他需要搬运重物,摆放分拣,协商客户……他的工作需要对当地地形、道路以及天气状况熟练掌握,还要找路上的客户,帮他们核对送货信息。
我身边的工匠作文800字

我身边的工匠作文800字篇一缝纫匠小时候,穿的毛衣都是外婆一针一线缝织出来的,穿上后格外温暖。
外婆用的工具十分简单,用的只是她那双经久不衰的巧手。
在老家的房间里,有一对专门缝纫的桌椅,外婆常坐在上面缝纫,我经常在夏日蝉鸣的夜晚趴在床沿上,看外婆一边说长道短一边穿针引线。
外婆戴上老花镜,拿出一块丝缎,摊在缝纫桌上,从针线盒里捏出一根白线,在线头上面一舔,穿过针孔。
只见她那双经过岁月磨练的巧手在布上跳跃。
一针穿过,又从别一个地方穿出,用牙齿一咬打个结收尾。
缝好后,再用彩针缝图案,一针下去,就是一朵漂亮的小花,又见几针下去,就是一棵葱郁的大树。
塞进棉花,一个小巧的绣花枕就大功告成了。
捧起那绣花枕头,做工精细,满满的温度。
一针一线层次清晰,就像写般,点明中心,层次脉络有序,不偏题,又使用多种手法。
再仔细一看,如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枕上的生物都感觉生动起来。
和普通一个机织的枕头相对比,虽画精细、整齐,绣品工整,可少了温度,没有了匠人的情怀。
也没有了灵魂、技艺与专注。
古人云:“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成就匠人,不像机器,几分钟就完成。
所谓匠人,是要一步步脚踏实地,扎实基本功,要把每一次做工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倾尽全力。
手艺之美,在于匠心。
外婆也是匠人,虽现在年迈,但还是坚持传递着匠心。
此可谓:匠心永恒!篇二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身边涌现出许多默默奉献的工匠。
他们不仅精通技艺,更在传承中融入创新,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想讲述一位我身边的工匠——张师傅。
张师傅是一位传统的木工艺人,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技艺。
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是雕刻、打磨还是拼接,都能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张师傅并不满足于传统技艺的掌握,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张师傅接触到了现代家居设计。
他发现,现代家居设计注重简约、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这与他一直以来追求的创新理念不谋而合。
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5篇

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5篇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关于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该怎么写的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希望大家喜欢!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篇1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
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
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制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
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制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
20xx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育出24名高级技师。
现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素材篇2张路明1984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对抗专业,毕业后到国营750厂(广州无线电集团)工作。
他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讨论、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加研制了共4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最美——一线工人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
公路贯穿祖国南北,铁路布满神州大地;高楼如雨后春笋,大厦犹擎天大柱。
每一刻都在变化,且从未停止过。
变化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以粗糙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建造我们如今美丽的家园。
离开家乡,告别父老乡亲,在这离家两千多里之遥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投入到建设大上海的队伍中。
工地,以前只能远远的观望,对她充满了神秘与好奇。
现如今在这里工作生活,这也许是上天给我一次认识熟悉的机会。
初来乍到,周围的事情一切都是感觉那么的陌生。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塔吊、搅拌车、镀锌钢管、、、都一一的亲眼相见,揭开了她先前在我心目中神秘的面纱;打灰、空中检查、、、都耳熟能详,纠正了以前意识中的错误认识。
工地,初次和你这么亲近的相见,这里将是奋斗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
同时,你也承载着无数劳动者的梦想追求。
为了响应公司的政策方针,我被安排到班组锻炼。
这不仅是一次接近民工的好机会,而且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
来到地下二层消防水管安装班组,四周被碘钨灯照的通明,地面上几个工人在娴熟的操作手中的机器,脚手架上工人正在安装消防水管。
我的到来似乎未能引起他们的太多的关注,只是淡淡的看了几眼,又开始忙活手中的活。
嘈杂的机器声,管道敲击声,无声的工人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繁忙。
次日,李师傅开始手把手的教我干活。
消防水管的连接,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细心的教导。
没有因为我手脚笨拙而发怒,更多的是轻轻地
微笑,然后不厌其烦的教导。
几次之后,终于有了自己
的成品,同时也学会了攻丝机的使用。
之后几天被安排
到其他的工种,就在他的附近。
几天下来,没有看到他
因为他老板不在而偷懒,也没有看到他因为工作时间长
了而休息,每次看到他的是操作一遍一遍地手中的机
器。
我问他,你老板不在为什么不休息下,反正也没有
人告诉他。
他说:“我们来到了这里干的都是良心活,
老板对我们很好,没有给我定多少的任务量,他相信我
们不会偷懒。
虽然老板不在,我也要对的起他对我的信
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听完他的话,真为自己的想
法感到羞愧。
他虽然没有多高的文化,却时刻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良心,诠释了中国农民最朴素的品质。
然而,在这浮华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用良心做事。
几日之后,接到了钢管的吊装任务。
由于这个是一个体力活,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李师傅就叫我在一边看。
为了能赶在塔吊拆除前完成全部的钢管吊装摆放,李师傅和他的几个工友冒着烈日,挥洒汗水不停歇地配合吊装。
他把重达两百多斤的钢管摆放一小堆,在塔吊指挥员的配合下,解开卡箍,用钢丝绳
套住钢管,卡上卡箍,起吊,又将钢管摆放一小
堆.......一个个步骤不间断的重复。
每次朝他脸上看
到的都是汗水和每一小堆钢管被吊起后的放松,以
及给我淡淡的一笑。
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把钢管全
部吊装到位,闲暇之时,问起他对这个工作的感想。
他说,我是没文化的人,只能干类似这样的活,知
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努力的干
活,多赚钱,把自己家里装修的好点。
在这里也能
赚个五六千,对我来说可以了......从他的话语中,
让我领悟到更多的是自我的定位与满足,告诉我如何认识自己,同时也平静我这一段时间来躁动不安的心。
转眼在工地上已经是第四个周末了,由于初次来上海,对这里也不熟悉,再者这里的高消费止住了我外出的脚步。
午饭后,便和住在隔壁的李师傅拉起了家常。
虽然他们带着家乡口语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是费力,但是农民那一份纯朴却一下就能感觉到。
期间他妻子打电话来,从他的话语中了解到,他告诉他妻子,说这里一切都好,住的地方有空调,吃的也很好....... 我知道他给他妻子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住的地方是没有空调的,这几天他们几个舍友都是光着身子,打开窗户睡觉的。
这就是所谓的报喜不报忧吧,要的是家人少点担心。
以前的我一有什么不好的遭遇就和家人说,哪里能想到减少家人的担心与牵挂,这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
来到工地一个多月了,回想起这里的点滴,让我学会了不少,同时也成长了不少。
李师傅在这段时间来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哪里不仅学到了技术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什么是良心,领悟到自我的定位与满足,知道了如何减少家人的牵挂与担心......我想在工地上不仅仅只有一个这样的李师傅,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
在他们人群中,他们以劳动诠释着广大农民的纯朴之美,以最基本的劳动凸显他们最美的品质;同时,伴随着一幢幢大楼的建立,他们谱写了一首首劳动最美的赞歌......
廖根长
中核华兴安装分公司
第四十七管理部漕河泾项目部
2014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