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制动性能改善分析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制动性能改善分析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制动性能改善分析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编号:SY-AQ-0671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Analysis on test method of automobile braking performance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性能检测中极其重要的指标,关系着汽车行驶安全,为此应加强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为更好的检测汽车制动性能奠定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汽车制定性能检测方法,以期为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提供参考。 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亿辆,由此引发的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提高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水平,对减少汽车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动性能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指汽车在短距离内能够稳定停车,以及在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用于评判汽车制动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称为汽车制动性能指标,包括制动稳定性、制动效能恒定性以及制动效能,下面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1.1.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即汽车的制动减速度或制动距离,其优劣与否常用汽车在路面良好的条件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制动至完全停止的距离评定。汽车制动后行驶的距离越短,表示制动性能越佳。另外,为保证交通安全,国家对不同车型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做了明确规定,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车辆类型制动距离和速度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km·h-1 ) 满载减速度/(m·s-2 ) 满载制动距离/m 空载减速度/(m·s-2 ) 空载制动距离/m 空载t1/s

2020版汽车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汽车制动性能与行车安 全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汽车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 制动性能主要指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指令,减速以至停车的能力。汽车动力性能越好,对其制动性能要求也越高。资料统计表明,重大交通事故中,隐制动距离太长或紧急制动时侧滑失控等情况而产生的占40%-50%。只有良好的制动性才能保证在安全行车的条件下提高行车速度,获得较高的运输效率。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包括: (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或者制动减速运动。制动距离最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指标。但是,制动距离受车速影响,也受道路条件、驾驶员反应灵敏程度等非汽车本身结构因素的影响。检测汽车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需要较高的道路条件,检测效率较低,很难适应大量汽车的检测。制动减速度是由地面制动力产生的,故可以利用车轮的地面制动力来计算出汽车的减速度,即可以用制动力的检测来代替汽车制动减速度的测量。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检查连续制动后,汽车制动效能下降的程度,这对连续下坡的汽车的安全也很重要。 (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这是指制动时汽车不能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的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对汽车行驶安全又影响,是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制动效能的影响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随着道路的改善,汽车动力性能的提高,制动跑偏、侧滑对安全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因此方向稳定性也是一个必须保证的重要指标。新型的轿车制动系统要求在制动时不抱死跑偏,其制动系装有车轮制动自动防抱死装置,可在保证一定制动效能的前提下紧急制动而不会侧滑,并且驾驶员还有一定的方向控制能力。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汽车制动性能

第一节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能: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时间内停车,并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评价指标: 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抵抗制动效能的热衰退和水衰退的能力。 3、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即制动时,不跑偏、侧滑,即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第二节制动时车轮受力 一、地面制动力(T——车轴的推力;W——车轮垂直载荷)FXb=Tu/r?N 因为:FXb受到轮胎与地面附着力,Fφ=Fzφ的限制。 所以:FXb=Tu/r≤Fzφ,当FXb=Fzφ(Xb=zφ)时,Tu上升,则FXb不再上升,即:FXbmax=Fzφ 二、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Fu(Fu=Tu/r)。 取决于制动器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片摩擦系数、车轮半径与踏板力——制动系的油压(气压)成 正比。 三、地面制动力FXb,制动器制动力Fu及附着力Fφ之间的关系。 1、当FXb小于Fφ时,踏板力上升则Fu上升。 2、当Xb=Fφ时,踏板力上升,则Fu上升,而FXb=Fφ,此时,车轮抱死不转而出现滑拖现象。如果要提高地面制动力FXb,只有提高附着系数φ。即:FXbmax=Fzφ 所以:地面制动力FXb首先取决于Fu,同时又受Fφ的限制,只有Fu、Fφ都足够大时,FXb才比较大。 例:Fu很大,但在结冰路上FXb几乎为0。 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φ,φ与车轮的运动状况(滑动程度)有关。 1、滑动率S:S=Vw-rωw/Vw Vw——车轮中心速度 ωw——车轮角速度 r——不制动时的滚动半径 (1)车轮纯滚动时:Vw≈rωw,S=0,制动印痕与胎纹基本一致。 (2)车轮边滚边滑时,Vw大于rωw,0小于S小于100%,胎迹逐渐模糊。 (3)车轮纯滑动时,ωw=0,Un>>roωw,S=100%,制动印痕形成粗黑的印痕。 S的数值说明了制动过程中,滑动成分的多少,S越大,滑动越多,S不同时,φb不同(obi=制动系数)。 2、φb——S关系曲线 (1)纵向φ,沿车轮旋转平面方向。因为:FXb=Fzφb,所以:φb=FXb/Fz (2)φb峰值附着系数S=15——20%时,纵向φ的最大值——φp。 (3)φs滑动附着系数S=100%时的纵向φ——φs。(滑动附着系数) 干路面φp与φs相差不大; 湿路面φp与φs相差很大。 r =φs/φp=1/3——1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doc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检验台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两类;按检验台支撑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两类;按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测制动减速度式和综合式四种;按检验台的测量、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气式三类;目前国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用制动检验设备多为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和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检验台但价格昂贵,短期内难以普及应用。本章内容重点介绍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 第一节制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 1.基本结构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2-4-1所示。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一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图 2-4-1 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结构简图 (1)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一般为0.1~0.18km/h,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一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或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导入新课: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一般用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来评价。 1、制动减速度 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有关。 2、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而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3、制动距离 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出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驾驶员右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时车辆所使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

(有附着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决定)、制动出速度。因此及时维护车辆能缩短制动器起作用时间以及制动性能的稳定。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热衰退性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的抗热衰退性,是指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因为制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器在热状态下能否保持有效的制动效能是衡量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2)水衰退性 当制动器被水浸湿时,应在汽车涉水后多踩几次制动踏板,是制动蹄和制动鼓摩擦生热迅速干燥。 三、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支转向能力。 1、制动跑偏 主要是由于左、右轮(尤其是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为限制制动跑偏,要求前轴左、右制动力之差不大于该轴符负荷的5%,后轴为8% 2、制动侧滑与制动时转向能力的丧失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滑移。 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前线方向驶出,或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转向盘不能改变方向的现象。原因是转向轮抱死。

3-2-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doc

3-2-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导入新课: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一般用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来评价。 1、制动减速度 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有关。 2、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而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3、制动距离 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出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驾驶员右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时车辆所使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

现象。原因是转向轮抱死。 四、影响汽车制动性的主要因素 1、轴间负荷的分配: 负荷与制动力是成比例的,在制动过程中,轴间负荷发生改变,制动力分配也发生改变,最佳状态是前后轮同时接近滑移状态,可达到最好的制动效果。如前轮滑移,汽车不能改变方向,失去操纵;如后轮滑移,汽车甩尾,失去稳定性。 2、制动力的调节和车轮防抱死: 现代汽车运用了一些压力调节装置如限压阀、比例阀等,用来调节汽车后轮的制动力,防止后车轮侧滑。而防抱死装置主要防止车轮完全抱死,筒称ABS。而现代的汽车可以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10%-20%的最佳状况。 3、汽车载重 汽车载重增加,制动距离增加,重心改变,制动距离改变。 制动时的车速: 制动时汽车速度越高,动量越大,制动距离越长。 4、发动机制动 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可以可使制动更加平均分配到车轮上,同时使车轮制动器的减少负担。 5、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决定了附着系数。在泥泞路面、冰雪路面,附着系数小,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导入新课: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一般用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来评价。 1、制动减速度 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有关。 2、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而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3、制动距离 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出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驾驶员右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时车辆所使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

度(有附着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决定)、制动出速度。因此及时维护车辆能缩短制动器起作用时间以及制动性能的稳定。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热衰退性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的抗热衰退性,是指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因为制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器在热状态下能否保持有效的制动效能是衡量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2)水衰退性 当制动器被水浸湿时,应在汽车涉水后多踩几次制动踏板,是制动蹄和制动鼓摩擦生热迅速干燥。 三、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支转向能力。 1、制动跑偏 主要是由于左、右轮(尤其是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为限制制动跑偏,要求前轴左、右制动力之差不大于该轴符负荷的5%,后轴为8% 2、制动侧滑与制动时转向能力的丧失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滑移。 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前线方向驶出,或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转向盘不能改变方向的

精编【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 关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一、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1)制动力; (2)制动力平衡要求; (3)车轮阻滞力; (4)制动协调时间。 2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1)用反力式滚筒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即油污。驾驶员将车辆驶上滚筒,位置摆正,变速器置于空档,启动滚筒,使用制动,测取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并记录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允许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和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和作用力不计入轴荷;也可采取防止车轮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2)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或油污。驾驶员以5km/h~10km/h的速度将车辆对正平板台并驶上平板,置变速器于空档,急踩制动,使车辆停住,测得的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

3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技术要求 (1)(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车轴制动力的要求见表4-1。 注:空、满载状况下测试应满足此要求。 (2)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比较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于后轴不得大于24%。 (3)车轮阻滞力 汽车和无轨电车车轮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5%。 (4)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了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此值为15%。 (5)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限制 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对单车不得大于0.8s。 根据GB7528-2003《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6.15.3的规定,当汽车经台架检验后对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道路试验检验,并以满载的检验结果为准。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4.1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4.1.1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 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 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器 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惯 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为 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载 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 力。 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性 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地面 制动力可写为: 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 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 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 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 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死 滑移两种运动状态。当制动踏板力 ( )较小时,踏板力和制 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擦力 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 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车轮滚动时的 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 的增长成正比增长。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 间的关系 但当制动踏板力时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显然,地面制动力受轮胎与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值不可超过附着力,即 当车轮抱死而拖滑后,随着制动踏板力继续增大(),制动器制动力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极限值

【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汽车行业)汽车制动性 能检测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检验台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俩类;按检验台支撑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俩类;按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测制动减速度式和综合式四种;按检验台的测量、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气式三类;目前国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用制动检验设备多为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和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检验台但价格昂贵,短期内难以普及应用。本章内容重点介绍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 第壹节制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壹、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 1.基本结构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2-4-1所示。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俩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壹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每壹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壹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图2-4-1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结构简图 (1)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减速器输出轴和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壹般为0.1~0.18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壹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壹般采用俩级齿轮减速或壹级蜗轮蜗杆减速和壹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 每壹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设置壹对主、从动滚筒。每个滚筒的俩端分别用滚筒轴承和轴承座支承在框架上,且保持俩滚筒轴线平行。滚筒相当于壹个活动的路面,用来支承被检车辆的车轮,且承受和传递制动力。汽车轮胎和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将直接影响制动检验台所能测得的制动力大小。为了增大滚筒和轮胎间的附着系数,滚筒表面都进行了相应加工和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下列5种: ①开有纵向浅槽的金属滚筒。在滚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间隔均匀、有壹定深度的沟槽。这种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最高可达0.65。当表面磨损且沾有油、水时附着系数将急剧下降。为改进附着条件有的制动台表面进壹步作拉花和喷涂处理,附着系数可达0.75之上。 ②表面粘有熔烧铝矾土砂粒的金属滚筒。这种滚筒表面无论干或湿时其附着系数可达0.8之上。 ③表面具有嵌砂喷焊层的金属滚筒。喷焊层材料选用NiCrBSi自熔性合金粉末及钢砂。这种滚筒表面新的时候其附着系数可达0.9之上,其耐磨性也较好。 ④高硅合金铸铁滚筒。这种滚筒表面带槽、耐磨,附着系数可达0.7~0.8,价格便宜。 ⑤表面带有特殊水泥覆盖层的滚筒。这种滚筒比金属滚筒表面耐磨。表面附着系数可达 0.7~0.8。但表面易被油污和橡胶粉粒附着,使附着系数降低。 滚筒直径和俩滚筒间中心距的大小,对检验台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滚筒直径增大有利于改善和车轮之间的附着情况,增加测试车速,使检测过程更接近实际制动状况。但必须相应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 汽车的使用性能是指汽车能适应各种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主要有下面几项。 (一)汽车的动力性 这是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汽车必须有足够的平均速度才能正常行驶。汽车必须有足够的牵引力才能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正常行驶。这些都取决于动力性的好坏。汽车动力性可从下面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1、汽车的最高车速 指汽车满载在良好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2、汽车的加速能力 指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迅速增加汽车行驶速度的能力。加速过程中加速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大和加速距离越短的汽车,加速性能就越好。 3、汽车的上坡能力 上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以最低挡位在坚硬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来表示,称为最大爬坡度。它表示汽车最大牵引力的大小。不同类型的汽车对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各有不同。轿车与客车偏重于最高车速和加速能力,载重汽车和越野汽车对最大爬坡度要求较严。但不论何种汽车,为在公路上能正常行驶,必须具备一定的平均速度和加速能力。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为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要求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尽量多的运输量。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为每行驶100公里消耗掉的燃料量(升)。 (三)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性是安全行驶的保证,也是汽车动力性得以很好发挥的前提。汽车制动性有下述三方面的内容。 1、制动效能 汽车迅速减速直至停车的能力。常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来评价。汽车的制动效能除和汽车技术状况有关外,还与汽车制动时的速度以及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有关。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在短时间内连续制动后,制动器温度升高导致制动效能下降,称之为制动器的热衰退,连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稳定程度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的能力。当左右侧制动动力不一样时,容易发生跑偏;当车轮“抱死”时,易发生侧滑或者失去转向能力。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现代汽车有电子防抱死装置.防止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而发生危险。 (四)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性是指汽车对驾驶员转向指令的响应能力,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轮胎的气压和弹性,悬挂装置的刚度以及汽车重心的位置都对该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的稳定性是汽车在受到外界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抵御发生倾覆和侧滑的能力。对于汽车来说,侧向稳定性尤为重要。当汽车在横向坡道上行驶。转弯以及受其他侧向力时,容易发生侧滑或者侧翻。汽车重心的高度越低,稳定性越好。合适的前轮定位角度使汽车具有自动回正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提高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如果装载超高、超载,转弯时车速过快,横向坡道角过大以及偏载等,容易造成汽车侧滑及侧翻。 (五)汽车的行驶平顶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的冲击,会造成汽车的振动,使乘客感到疲劳和不舒适,货物损坏。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不得不降低车速。同时振动还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汽车在行驶中对路面不平的降震程度,称为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物理量评价指标,客车和轿车采用“舒适降低界限”车速特性。当汽车速度超过此界限时,就会降低乘坐舒适性,使人感到疲劳不舒服。该界限值越高,说明平顺性越好。货车采用“疲劳--降低工效界限”车速特性。 汽车车身的固有频率也可作为平顺性的评价指标。从舒适性出发,车身的固有频率在600赫兹~850赫兹的范围内较好。 高速汽车尤其是轿车要求具有优良的行驶平顺性。轮胎的弹性、性能优越的悬挂装置、座椅的降震性能以及尽量小的非悬挂质量,都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单元四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单元四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掌握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3.能正确的制定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工作计划,并和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检测车辆进行检测; 5.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正确填写任务工作单; 任务描述: 东风标致研制出一款新车,派你对其进行燃油经济性检测。 学习任务一汽车制动性能标准的确定 一、相关知识 1.对汽车制动系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停车的安全性。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 (1)机动车必须设置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2)行车制动系的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的有关技术条件。 (3)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驻车制动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 (4)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3/4,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4/5。驻车制动的操纵装置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2/3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3/4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5)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m后,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在气压为600kPa

汽车制动性能道路试验

汽车制动性能道路试验 一、试验要求 1.制动速度和制动距离 行车制动性能是在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测试相应的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和/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来确定。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按下式计算: 22(-)25.92(-) ab ae e b v v MFDD s s 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开始促动制动控制装置时起到车辆停止时止,车辆驶过的距离。 制动初速度是指驾驶员开始促动制动控制装置时车辆的速度,试验中,制动初速度应不低于规定值的98%。 2.试验条件 (1)试验路面应为干燥、平整、清洁的混凝土或具有相同附着系数的其他路面,在路面纵向任意50m 的长度上的坡度应小于1%,路拱坡度应小于2%。 (2)风速应小于5m/s ,气温不超过35o C 。 (3)满载试验时,试验车辆处于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载荷均匀分布。轴载质量的分配按制造厂的规定。若装载质量在各桥间的分配有多种方案,车辆最大总质量在各桥间的分配必须保证各桥载质量与其最大允许载质量的比值相同。 (4)空载试验时,汽车燃油加至厂定油箱容积的90%,加满冷却液和润滑油,携带随车工具和备胎,另包括200kg 质量(为驾驶员、一名试验员和仪器质量)。 (5)试验前应调整好制动系统,制动器应磨合好。轮胎充气至厂定压力值。 二、制动性能要求 行车制动性能必须在车轮不抱死、任何部位不偏离出3.7m 通道且无异常制动的情况下获得的,当车速低于15km/h 时,允许车轮抱死。最大控制力不得超过规定值。 三、实验数据分析 1.第一次试验数据(往方向) (1)车速随时间变化图像

(2)踏板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时间和制动距离 时间-速度曲线中的黄色部分,是系统用于计算MFDD 的区域;时间-踏板力曲线中的褐

单元四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单元四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掌握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3.能正确的制定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工作计划,并和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检测车辆进行检测; 5.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正确填写任务工作单; 任务描述: 东风标致研制出一款新车,派你对其进行燃油经济性检测。 学习任务一汽车制动性能标准的确定 一、相关知识 1.对汽车制动系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停车的安全性。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1)机动车必须设置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2)行车制动系的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的有关技术条件。 (3)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驻车制动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 (4)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3/4,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4/5。驻车制动的操纵装置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2/3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3/4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5)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m后,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在气压为600kPa的情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总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导入新课: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一般用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来评价。 1、制动减速度 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有关。 2、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而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3、制动距离 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出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驾驶员右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时车辆所使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

速度(有附着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决定)、制动出速度。因此及时维护车辆能缩短制动器起作用时间以及制动性能的稳定。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热衰退性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的抗热衰退性,是指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因为制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器在热状态下能否保持有效的制动效能是衡量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2)水衰退性 当制动器被水浸湿时,应在汽车涉水后多踩几次制动踏板,是制动蹄和制动鼓摩擦生热迅速干燥。 三、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支转向能力。 1、制动跑偏 主要是由于左、右轮(尤其是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为限制制动跑偏,要求前轴左、右制动力之差不大于该轴符负荷的5%,后轴为8% 2、制动侧滑与制动时转向能力的丧失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滑移。 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前线方向驶出,或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转向盘不能改变方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目的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 定: "6.13.1.1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测岀的制动力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2台试制动力要求 (1)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后轴:当后轴制动力大于或等于后轴轴荷的60%时不得大于24%;当后轴制动力小于后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得大于后轴轴荷的8%o (2)汽车制动协调时间(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踏板开始动作至 制动力达到表2规定的制动力75%时所需的时间):对采用液

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s;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 不得大于0.56so (3)车轮阻滞力:进行制动力检测时,车辆各轮的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5%o (4)驻车制动性能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限值为15%。” 2、检测仪器及功能 ⑴检测仪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ACZD-10 ⑵功能: ①检测汽车制动力; ②检测汽车制动力平衡; ③检测车轮阻滞力; ④检测汽车制动协调时间; ⑤检测汽车驻车制动力。 3、操作步骤 (1)打开制动台电源开头,仪表自动复位。 (2)打开工位计算机,双击桌面上的“制动检测程序”图

标,起动程序后点“自动检测”按钮,再点“开始”按钮,引导系统开始自动检测。 ⑶轴重测定后,引导系统指示“制动检测前轴进入制动台”,进行制动检测,前轴制动检测过程如下: ①引车员将汽车前轮开上汽车制动试验台。 ②计算机控制下起动电机,制动台滚筒转动。 ③紧接着,引导系统上显示:“踏制动踏板到底后松开” 时,引车员在此时将刹车踏板迅速踩到底,然后松开刹车踏板,跟着引导系统的提示操作。 ④计算机自动采集整个过程中车轮阻滞力,最大制动力及制动力过程差,并在引导系统上显示出测量结果。 ⑤前轴制动力检测完毕,引导系统显示“制动检测后轴进入制动台”,这时,即可对汽车后轮制动力进行检测,检测方法跟前轴制动力检测相同。 ⑥驻车制动检测,对于驻车制动在前的车辆,前轴制动力检测完毕后进行驻车制动力检测,对于驻车制动在后的车辆,后制动力完毕后进行驻车制动力检测,引导系统指示“驻车制动检测,拉紧驻车制动到底后松开”这时进行驻车制动检测。 ⑷制动检测完毕后,引车员根据引导系统上的“本工位检测完请前进”指示驾驶车辆,进入下一工位。关闭制动台电源,退出制动检测程序,关工位机电源。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 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 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 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 器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 惯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 为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 载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 力。 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 性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地 面制动力可写为: 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 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 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 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 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 死滑移两种运动状态。当制动踏板 力 ( )较小时,踏板力和 制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 擦力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 动器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 间的关系

4.2._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一、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1)制动力; (2)制动力平衡要求; (3)车轮阻滞力; (4)制动协调时间。 2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1)用反力式滚筒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即油污。驾驶员将车辆驶上滚筒,位置摆正,变速器置于空档,启动滚筒,使用制动,测取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并记录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允许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和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和作用力不计入轴荷;也可采取防止车轮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2)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或油污。驾驶员以5km/h~10km/h的速度将车辆对正平板台并驶上平板,置变速器于空档,急踩制动,使车辆停住,测得的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 3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技术要求

(1)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车轴制动力的要求见表4-1。 表4-1 车辆类型 制动力总和整车质量的百分比% 前轴制动力于轴荷的百分比% 空载 满载 汽车、汽车列车 60 50 60* 注:空、满载状况下测试应满足此要求。 (2)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比较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于后轴不得大于24%。 (3)车轮阻滞力 汽车和无轨电车车轮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5%。 (4)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了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此值为15%。 (5)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限制 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对单车不得大于0.8s 。 根据GB7528-2003《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6.15.3的规定,当汽车经台架检验后对制动性能 有质疑时,可用道路试验检验,并以满载的检验结果为准。 二、路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路试检验项目 制动性能路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制动性能检验方法 C1 路试制动性能检验方法 C1.1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应在平坦(坡度不应大于 1 %)、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0.7 )上进行。C1.2 在试验路面上画出表 3 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线,被测机动车沿着试验车道的中线行驶至高于规定的初速度后,置变速器于空档(自动变速的机动车可置变速器于D档),当滑行到规定的初速度时,急踩制动,使机动车停止。 C1.3 用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时,采用速度计、第五轮仪或用其它测试方法测量机动车的制动距离,对除气压制动外的机动车还应同时测取踏板力(或手操纵力)。 C1.4 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时,采用能够测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和制动协调时间的仪器测量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和制动协调时间,对除气压制动外的机动车还应同时测取踏板力(或手操纵力)。 C2 台试制动性能检验方法 C2.1 用滚筒式制动检验台检验 滚筒式制动检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及油污,滚筒表面当量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0.75。 驾驶员将机动车驶上滚筒,位置摆正,置变速器于空档。启动滚筒,在 2 s 后测取车轮阻滞力;使用制动,测取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左右轮制动力差和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并记录左右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机动车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或作用力不计入轴荷)。 在测量制动时,可以采取防止机动车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当采取上述方法之后,仍出现车轮抱死并在滚筒上打滑或整车随滚筒向后移出的现象,而制动力仍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应改用本标准中规定的其它方法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