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温以及检定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正确使用热电偶不仅可以准确得到测量温度的数值,从而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省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是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主要误差。
热电偶的基本误差:误差是热电偶本身固有的,还包括上一级标准的传递误差。
解决方法:可采用检定校验的方法使其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也可在实际测温中将热电偶偏差进行修正,得到的真实的温度。
热电偶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和材料不均匀程度有关温度变化越大,使热电极各点温度的差值越大,则材料不均匀性的影响也就越大。
解决方法:可用退火的方法把它减弱,但无法完全消除。
测量仪表的误差:该误差的大小是由仪表的精度等级决定的。
解决方法:应定期检定校准,保证仪表的精确度等级。
动态误差: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因而引起读数误差。
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大小是决定动态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
解决方法:对于快送变化的温度,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惰性,动态误差可能很大,必须采用小管热电偶或选取采样数率较高的仪表解决。
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做保护管,管壁要薄,内径要小。
减小保护管与热电偶测量端之间的空气.间隙。
增加测量端介质的流速,加快对流传热。
绝缘不良引起的误差:热电偶使用时两热电极间以及它们和大地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不然将会有热电势损耗,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法:把热电偶的引线接在铁管内,并将铁管接地。
把热电偶悬空,热电偶不与炉壁的耐火砖接触。
把参考端接地,在热电偶(或补偿导线)输出端的一端,通过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电容接地。
用屏蔽的方法,可使泄漏的电流经过金属屏蔽物直接接地,不再流入测量回路,从而消除干扰误差。
热交换引起的误差。
热电偶测温时,存在着复杂的热交换过程。
由于温度的多次传递,测量端的温度并不与被测介质温度完全一致,因此产生测量误差。
克服方法有两种:一是确定传递误差的大小,进行修正。
针对热电偶检定方法及分析及对策

针对热电偶检定方法及分析及对策针对热电偶检定方法及分析及对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另外,由于热电偶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1、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检定方法1.1热电偶测温原理其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焊接或绞接在一起,当其两端处于不同的温场中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组成),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得到所要测量的温度。
1.2热电偶检定方法工业热电偶的检定方法常用比较法,即利用高一级的标准热电偶和被检定热电偶直接比较的一种分度方法,操作时将被检和标准热电偶捆扎在一起放入检定炉。
比较法又分为双极法、同名极法、微差法,在校准实验室实际工作定中,我们使用双级法:将被检定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捆扎后,置于检定炉子同一温度下,用电测设备分别测出标准热电偶和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势值,再利用分度表上的热电势和标准证书上的相应温度点的电势值、各种热电偶在各个分度点上的微分热电势就可以求出被检定热电偶在该温度点上与分度表的偏差。
2、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2.1热电动势值偏大或偏小结合检定的实践及热电偶的结构和特性,综合考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6个方面。
1)电极弯曲。
热电偶丝细而软,极易变形,当偶丝发生折叠、扭曲等塑性变形使热电极的偶丝中产生应力,从而改变了热电偶的热电特性。
变形热电偶测量的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为此,检定前,一定要把偶丝拉直。
2)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偏高。
在热电偶检定时,我们通常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置于0℃恒温器中,使得热电偶的参考端温度为0℃,在实际检定工作中参考端温度可能会因为炉温升高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经计量确认合格,温度始终保持为(0±0.1)℃的零度恒温器,也可以不断配置冰水混合物,以调整参考端温度,或采用热电势补正法,用公式E(t,O)=E(t,t1)+E(t1,O)计算参考端温度偏离0℃时的热电动势值。
使用热电偶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使用热电偶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大多数使用热电偶测量的问题和错误是由于缺乏了解热电偶是如何工作的。
下面江苏普能仪表有限公司列出的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和隐患,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注意在使用热电偶的时候注意的。
1.连接问题。
许多测量误差所造成的意外热电偶。
请记住,任何结点会导致两种不同的金属结。
如果你需要增加你的热电偶的引线长度,你必须使用正确类型的热电偶延长线(如K型K型热电偶)。
使用任何其他类型的金属丝将引入一个热电偶结。
任何连接器,必须使用正确的热电偶材料,必须遵守正确的极性。
2.导线电阻。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分流和提高响应时间,热电偶是由细金属丝(铂类型的情况下,成本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这可能会导致热电偶具有高的电阻,它可以使对噪声敏感的,也可以引起错误,由于在测量仪器的输入阻抗。
一个典型的暴露交界处的热电偶32 AWG电线(0.25毫米直径)的电阻约为15欧姆/米。
的Pico TC-08具有2MΩ将有一个错误小于0.01%为12米,这种电缆的输入阻抗。
如果热电偶用细导线或长的电缆是必要的,它是值得保存的热电偶导线短,然后用热电偶延长线(厚得多,因此具有较低的电阻)热电偶和测量仪器之间运行。
它始终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
Decalibration的过程中,无意改变热电偶线构成。
通常的原因是在极端的操作温度的金属的扩散到大气颗粒。
另一个原因是从扩散到热电偶导线绝缘的杂质和化学品。
如果在高温下操作,检查探头绝缘的规格。
3.噪声。
从热电偶的输出是一个小的信号,因此很容易产生电气噪声的拾取。
测量仪器(如TC-08)拒绝任何共模噪声信号是相同的两根导线,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噪音扭在一起的电缆,以帮助确保双方的电线拿起相同的噪声信号。
此外,TC-08使用一个集成的模拟到数字转换器,该转换器可为任何剩余的噪声平均。
如果工作在一个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如附近的一个大型电机),它是值得考虑使用屏蔽延长线。
如果怀疑噪声拾取首先关闭所有可疑设备,看看读数变化。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热电偶作为工业测温中最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之一,在水泥厂和钢铁厂使用的很多,主要用在链篦机和回转窑上等设备上。
这次在现场就用到了三种型号的热电阻,分别是K,N和S型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并不是很理想。
经检测,链篦机的一些风箱现场实际温度比中控显示低50℃左右,由此可见热电偶出现测温不准问题还是很常见的。
造成热电偶失准的常见原因: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接反。
这主要是安装时出现的问题,负责接线的人员一时的粗心造成,属人为因数。
当出现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接反情况时,中控画面的显示通常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补偿电阻故障。
此类故障表现为热电偶接上后温度显示值缓慢上升或下降。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绝缘层被磨破,造成信号回路接地。
这主要是因为补偿导线较硬,而且在接线盒内又未被安放平整,处理故障时多次旋拧接线盒盖碰到补偿导线而将其磨破。
此类故障反映在中控画面上其温度示值一般偏小。
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接触不良。
因补偿导线和热电偶的导线都比较硬,所以现场检修时紧固接线比较困难,有时候开始把导线拧紧了但过段时间随着导线的变形又松了。
此类故障反映在操作员控制站上的温度示值为无显示或显示值超量程。
热电偶的头部严重磨损。
由于链篦机和回转窑内的粉尘和烟气对热电偶的头部包括护套管冲刷后严重磨损,将护套管改由耐磨钢材料制成后,才消除了此类故障隐患。
信号屏蔽系统DCS柜内接地不良。
由于热电偶出来的信号时mv级信号,因此很容易在传到中控时受到干扰,此类故障极容易造成电荷在信号线上积累,引起信号漂移或晃动。
这次这边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补偿导线上。
下面对热电偶补偿导线作一个详细的解释:要了解热电偶的温度补偿问题,就要从热电偶的原理作手,对于已选定的热电偶,当参比端温度恒定时,则总的热电动势就成测量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即一定的热电势对应着一定的温度,而热电偶的分度表中,参比端温度均为0度。
但在应用现场,参比端温度千差万别,不可能都恒定在0度,这就会产生测量误差,这就是热电偶要进行温度补偿的原因。
热电偶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热电偶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热电偶是一种最简单﹑最普通的温度传感器。
可是如果在使用中不注意,也会引起较大测量误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偶插入深度﹑响应时间﹑热辐射及热阻抗等,指出热电偶丝不均质﹑铠装热电偶分流误差﹑K型热电偶的选择性氧化﹑K状态﹑使用气氛﹑绝缘电阻及热电偶劣化等在使用中应注意事项。
对提高测量精度,延长热电偶寿命,有一定帮助。
1. 前言在现有的测温系统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因其结构简单,往往被误认为“热电偶两根线,接上就完事",其实并非如此。
热电偶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安装或使用方法不当,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检定合格的热电偶也会因操作不当,在使用时不合格,在渗碳等还原性气氛中,如果不注意,K型热电偶也会因选择性氧化而超差。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差,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要求使用者不仅应具备仪表方面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有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阅有关资料较详细地介绍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2.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2.1响应时间的影响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
因此,在测温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
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
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
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5min以上。
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秒钟,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
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
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
对热电偶而言除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
热电偶检定接线和注意事项

仪表车间培训模块之28:热电偶检定和注意事项一、简介: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一化热电偶大约有二、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两个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工作端与冷端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冷端与工作端,两端温度差的函数;2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三、热电偶的应用优点1、是它的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71--+2800℃如金铁镍铬和钨-铼。
3、信号可远传。
4、热电偶在结构上所占的优势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四、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1)热电偶的种类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谓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物理实验中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物理实验中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热电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实验中的温度测量工具。
它通过测量两个不同金属之间产生的电势差来计算温度变化。
然而,在进行热电偶实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选取合适的热电偶材料至关重要。
常见的热电偶材料有铜-铜镍合金、铜-铜镍铁合金和铬-铝铅合金等。
不同材料的热电特性(即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热电偶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对于较高温度范围的实验,采用镍基合金热电偶效果更好,而对于较低温度范围的实验,则铜基合金热电偶更为合适。
其次,正确连接热电偶电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中,热电偶的两个端点必须正确连接到测量电路。
一般来说,一个端点接地,另一个端点接到测量设备。
如果连接方式不正确,会导致测得的电势差与真实温度之间存在误差。
另外,保持热电偶的连接稳定也是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
由于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不同材料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势差,因此热电偶的连接部分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连接部分的温度稳定,比如使用导热油将热电偶连接到实验装置上,或者使用绝缘材料将热电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
此外,注意排除外界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热电偶实验时,外界的干扰因素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存在电磁场干扰时,可以使用屏蔽材料将热电偶电路包裹起来,减少干扰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在实验设计中设置对照组,对不同外界因素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热电偶实验时,需要准确记录测量的温度和电势差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已知温度值与热电偶电势差的关系曲线,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来计算未知温度值。
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中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技术。
热电偶检定规程及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热电偶检定规程及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摘要:热电偶是工业生产制造领域,以及生活领域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测温材料,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不同需求下的温度测量与传感需求。
并且随着热电偶设计、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热电偶的接触范围,测温形式,适应能力,以及表现特征也呈现了先进性与多样化的特征。
如何保障热电偶的工作质量,确保温度检定效果准确且正确。
就需要加强对热电偶的检定工作,严格检定规程,加强检定过程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判断热电偶的测温能力,保障热电偶的测温性能。
但在在热电偶的检定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有检定是规程的原因,也有检定方法、模式的影响。
所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严格落实各项检定要求。
关键词:热电偶;检定规程;检定过程;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前言:热电偶检定是确保热电偶测温能力更好实现的重要手段,在热电偶检定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检定结果存在偏差与误差。
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热电偶的检定质量,避免检定误差对热电偶的测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
就需要从热电偶的实际特点出发,在全面落实检定规程的同时,也要根据热电偶设计生产技术的变化来不断完善检定规程。
并落实过程管理与控制,从而更好地强化检定质量的实现。
本文就热电偶检定规程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供参考。
1热电偶检定规程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热电偶检定规程不完善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之中,这其中,也必然会影响到热电偶的设计与生产。
在热电偶设计与生产中所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理念越来越成熟,从而使得热电偶的能力以及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与延伸之中。
热电偶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测温上的表现更加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也就对热电偶的检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运用有效的检定方法、流程来更好的落实热电偶检定工作,有效控制检定误差就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6 便携式温度自动校验系统
―计量炉(917x系列或914x系列) ―测温仪(1529) ―二等标准铂电阻/热电偶 ―检定软件 ―计算机
Fluke Calibration
31
2.6 福禄克最新温度检定软件
根据规程,专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
MET/TEMP-CB:实验室自动检定系统软件 ―配套实验室检定系统“Bundle”使用
Fluke Calibration
24
共模干扰和零散热电势
当测温探头与大地有泄漏时,常会产生共模电压。
要避免电路中产生零散热电势。
Fluke Calibration
25
2.5 工业廉金属热电偶的检定
• 工业廉金属热偶的级别:一级,二级(精度低于一级) • 工业廉金属热偶的检定
―不同热偶检定温度点不同 * 根据偶丝直径
Fluke Calibration
10
2.2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问题
•实际测得的温度是工作端(热端 )和测量端(冷端)之差:T1- V1 T2 •只有测量端(冷端)为0度时, 热电偶测得的电压才能反映热端 V2 的温度 •外部补偿:制作一个温度为0度 0 的冷端(或者已知的温度) •内部补偿:是用仪表测量实际参 考端温度,将最终的测量值进行 A 相应的温度补偿。 T
• 工业廉金属热偶的检定方法:
―比较法,参考温度计为二等标准S型热偶
检定依据: JJG351-1996
Fluke Calibration
26
2.5 工业廉金属热电偶的检定
• 检定要求:见规程 • 检定设备
―高温热偶炉(卧式) ―冰点槽 ―标准S型热偶或高温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测温仪 * 补偿导线和/或补偿插头
• 检定设备
Fluke Calibration
29
2.6 实验室热电偶铂电阻自动检定系统
• 6331-WGQK,7321-WGQL
―恒温槽(6331、7321、7341等) ―热偶炉(9112B) ―测温仪(1560) ―二等标准铂电阻/热电偶 ―检定软件 ―计算机
Fluke Calibration
K 工作用廉 金属热电 偶 N E J
常见温度探头准确度等级
Fluke Calibration
2
介绍内容
1.概述 1.1 热电偶传感器的定义及原理 1.2 常见热电偶类型及特点 1.3 典型热电偶温度测量/校准系统组成 2.热电偶测温以及检定中的常见问题 2.1 补偿导线及连接 2.2 冷端补偿 2.3 冰点的制作 2.4 热电偶测量仪表 2.5 热电偶检定 2.6 热电偶检定系统
23
参考端温度影响举例
• S型热电偶 • 温度为1000oC • 参考端温度250.5oC,不确定度为0.5oC • 热电偶在1000oC时的灵敏度为0.0115 mV/oC • 热电偶在25oC时的灵敏度为0.006 mV/oC • 对应的温度不确定度是多少 ?
0.5 C 0.0060 mV C U T RJ 0.26C 0.0115 mV C
1
V
T2 T1
T
铜
T2
工作端
V 铜
11
B
Fluke Calibration
外部冷端补偿
•外部冷端补偿原理
―原理:保证 T2=0 ―应用:使用冰点槽或其他已有准确温度值的外部热源
•外部冷端补偿特点
―准确度高 ―需外部设备
+
VTC(TTC) +
-
Vo=VTC(TTC)
T1
0° C VJ1(0° C)
V1
V2
T2 T1
0
T
(2)
Fluke Calibration
14
内部冷端补偿
•内部冷端补偿原理
―原理: V1 = Va + V2 = 实际测量电压 + 冷端补偿电压 ―冷端温度由测温仪内置的测温元件测出 ―冷端补偿电压由计算机算出。
测温元件T2
热电偶正端
•内部冷端补偿特点
―方便, 不需外部设备 ―准确度降低 T1 测量温度的误差 测温点与连接点温度不易一致
• MET/TEMP-CM:便携式(现场)校准系统软件
―配套计量炉(Metrology well)+1529使用
•针对国内温度检定特点,符合规程 •功能实用,界面简洁 •操作简单,配置向导引导
Fluke Calibration
32
•仪器操作视频
•欢迎提出问题
Fluke Calibration
33
• 贵金属热偶的检定方法:
―比较法 ―参考温度计为标准S型热偶
Fluke Calibration
28
2.5 贵金属热电偶的检定 • 检定要求
见规程(略) 比较法 高温热偶炉(卧式) 必须是中心一个大孔 冰点槽 标准S型热偶或标准高温铂电阻温度计 测温仪 补偿导线和/或补偿插头
• 检定方法
测温仪 表
计算机软件
冰点槽
Fluke Calibration
8
2.1 补偿导线及连接
•补偿导线的作用
―延长测量距离
•补偿导线的分类
―延伸型-与热偶相同的材料 ―补偿型-在常温用与热电偶温度特性相同的金属线, 热电偶接头 不改变改热偶的热电关系
Fluke Calibration
9
常见补偿导线和连接头
5
1.2 常见热电偶类型及特点
•热偶的分类及特点 ―贵金属热偶 * 准确度高 * 高稳定性和均匀性 * 灵敏度低 * 只能测正温 * 制作标准热偶 ―廉金属热偶 * 准确度较低 * 可测负温(T型偶) * 灵敏度高 ―工作用热电偶 * 廉金属和贵金属 ―标准热电偶 * 贵金属,如S型
Fluke Calibration
–多种类型(K,E,S),温度范围不同,-200oC~1600oC
Fluke.1热电偶传感器的定义及原理
• 热偶的表达 • 每种热偶都有其特定的数学表达式(温度与电势的输出关系) • 其表达式是非线性的 • 分度表-电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 • 检定规程附录
Fluke Calibration
测温仪
热电偶负端
Fluke Calibration
15
福禄克某测温仪表内部冷端补偿
•在接入端用厚铜片增加温度稳定性
•高低端位置靠近,让温度一致 •测温元件置于高低端之间 •准确测出冷端温度T2,计算出应该补偿的电压
大面积厚铜片 保证等温体
温度补偿电路
高精度热敏电阻
Fluke Calibration
Fluke Calibration
13
内部冷端补偿
• 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1,热电偶冷端温度为T2 V • 若V1是热偶冷端温度为零,T1时的电压, V2是热偶冷端温度为零,T2时的电压 • 当热偶冷端温度为T2, 实际测量电压 Va =V1–V2 (1) • 保证测量准确的方法:加上冷端补偿电压V2 V1=(V1-V2)+ V2 = Va + V2 =实际测量电压 + 冷端补偿电压
Fluke Calibration
22
参考端准确度的影响
U RJ S RJ U T RJ S MJ
• • • • UT(RJ): 等效温度不确定度 URJ: 参考端不确定度 SMJ: 热电偶在测量端温度时的灵敏度 SRJ: 热电偶在参考端温度时的灵敏度
Fluke Calibration
J1
T2
0℃冰点槽 [V (0° C)+V (0° C)=0]
J2
VJ2(0° C)
Fluke Calibration
12
2.3 你的冰点“准确”吗?
•外部冷端补偿,(0℃)检定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冰点?
•制作冰点的要点:
―使用纯净的水制冰 ―不应用手直接接触冰或水 ―制冰容器和盛放冰点必须用纯净的水清洗 ―“绿豆大小”的冰粒比较理想 ―用水“洗冰”,使并表面“发乌” ―水不应过多,避免将冰浮起
Fluke Calibration
3
1.1热电偶传感器的定义及原理
+
电压差 V/°C
金属 A (镍铬) K型热电偶 金属 B (镍硅) 被测物体/环境
_
• 基本原理:不同金属的温差效应(Seebeck Effect 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两端有温差,导致回路中产生热电动势
–实际测得的温度是工作端(热端)和测量端(冷端)之差
Fluke Calibration
21
热电偶测温不确定度举例
• S型热电偶 • 温度为1000 C
• 在1000°C时的电压是9.6 mV • 在该范围内的指定电压测量不确定度是0.002 mV • 热电偶在1000°C时的灵敏度是0.0115 mV/C • 相应的温度不确定度是多少 ?
0.002 mV U T V 0.17C 0.0115 mV C
16
2.4 测量热电偶的仪器 •电位差计 •数字多用表 •专用测温仪
Fluke Calibration
17
测温电位差计的特点
•可能最好的准确度 •需要另外的标准电压源 •十分昂贵 •体积大 •操作和维护困难
Fluke Calibration
18
数字多用表
•准确度高低不同,差别很大 •使用灵活 •一般没有温度显示 •没有参考端补偿
热电偶测温以及检定中的常见问题和 注意事项
李欣 市场技术部 福禄克公司计量校准部(中国)
2012, 6
Fluke Calibration
1
常见温度探头准确度等级
温度计类型 标准铂电阻 SPRT 工业铂电阻 PRT 等级 一等 二等 AA A B C Ι Ⅱ Ι Ⅱ Ι Ⅱ Ι Ⅱ 准确度 0.005℃(水三相点,稳定性) 0.01℃(水三相点,稳定性) ± (0.100℃ + 0.0017|t|) ± (0.150℃ +0.002|t|) ± (0.30℃ + 0.005|t|) ± (0.6℃ + 0.010|t|) ± 1.5℃或± 0.4℅t② ± 2.5℃或± 0.75℅t ± 1.5℃或± 0.4℅t ± 2.5℃或± 0.75℅t ± 1.5℃或± 0.4℅t ± 2.5℃或± 0.75℅t ± 1.5℃或± 0.4℅t ± 2.5℃或± 0.7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