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1.世界七大洲地形、气候差异

(1)亚洲重要地理事物位置成因

(2)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④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小,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

(3)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阴冷,降水较多,蒸发微弱;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4)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温低,秋温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其原因是:①海陆位置的影响——西欧很像个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被大西洋海水紧紧包围着,地形破碎,多深入大陆的海湾和内海,使全欧洲离海都比较近,这使得整个西欧都能深深地受到海洋的影响;②大气环流的影响——整个西欧,全部都处在北纬36°~60°的西风带范围内,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在西风常年不断的吹拂下,空气湿度大,云雾多,降水多,且分布均匀;③地形的影响——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南有阿尔卑斯山系,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两边高山挟持,中部平原向大西洋敞开,西欧正处在这个敞开“门户”的前沿,这样的地形地势,十分有利于西风的深入,加深了西欧地区海洋性气候的程度;④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对沿岸地区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5)北美气候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基本规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地势高低的影响。

②山脉走向的影响,山脉与气流垂直,则起阻挡作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气温和日照也不同。

③平原的影响,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使相应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更广。

a.西部地形的影响: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位居北美大陆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的地带,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b.中部平原: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冬季极地冷气团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灾害。冬季,墨西哥湾暖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的温暖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c.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6)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从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四方面来分析。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入大陆,受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抬升作用,再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好,所以亚马孙干流流量非常大,成为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7)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①南极洲的严酷性可与西伯利亚的冬季相比,降水量与北非相当,因此,可概括出南极洲的气候有酷寒、干燥的特征;联系其地表状况和气压状况可知,南极洲多大风。

②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从海拔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总结:南极洲的气候特点为酷寒、干燥、烈风。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世界主要国家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 概况: 东亚岛国,地狭人稠,领土主要由四大岛组成,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自然环境: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活火山。海岸曲折,多良港 气候:属季风气候区,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丰沛 资源:多森林、水力,但矿产资源贫乏 经济: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工业: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为主要部门,分布在本州南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农业:耕地较少,单产很高。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 城市: 首都一东京港口一横滨、神户、大阪工业中心一名古屋、北九州、福山 印度 概况: 世界文明古国,南亚第一大国,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居民多白色人种,耕地面积居亚洲之首 自然环境: 地形:北——喜马拉雅山地,中——恒河平原,南——德干高原 气候: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部湿润,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西北部较干燥资源:德干高原东北部多煤、铁、锰 经济: 工业:发展迅速,德干高原东北部是重工业区,南部有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 农业:耕地多,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农业发展快。黄麻、棉花、茶叶出口量大,但水旱灾害多,人口压力大 城市: 首都——新德里最大城市、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

最大港口、棉纺织中心——孟买 埃及 概况: 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全部在其领土通过。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而今,阿斯旺水坝横跨尼罗河。气候干旱,沙漠广布,90%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经济: 长绒棉产于尼罗河两岸,产量居世界首位,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近年,石油、运河、侨汇、旅游都超过了长绒棉,成为主要经济支柱 城市: 首都一开罗港口一亚历山大 俄罗斯 自然环境: 地形:乌拉尔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南有高加索山脉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因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能丰富。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资源:亚寒带针叶林、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油(秋明)极为丰富 经济: 经济重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基础好,轻工业发展缓慢 四个工业区:①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两大综合性工业区 ②乌拉尔重工业区 ③新西伯利亚重工业、军事工业区 城市: 首都——莫斯科最大海港——圣彼得堡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铁路枢纽——伊尔库茨克 德国 概况: 位于欧洲陆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煤、钾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世界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其中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一、地理零总:1.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2.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3.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6.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7.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8.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9.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10.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11.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12.太阳系内已知的最高、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奥林帕斯火山(火星,高达约27公里);13.最长的陆上山系:安第

斯山系(长达7500公里);14.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达80000公里);15.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标高112米);16.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7.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18.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二、岛屿:19.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20.最大的河中岛:巴纳纳尔岛(巴西托坎廷斯,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21.最大的湖中岛:马尼图林岛(休伦湖,面积达2766平方公里);22.最大的淡水湖中岛:马尼吐岛;23.最大的岛中湖中岛:沙摩西岛(苏门答腊岛多巴湖,面积达520平方公里);24.最大的陨石坑类湖中岛:连尼尼华撤拉岛(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积达2020平方公里);25.最大的沙质岛:芬瑟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26.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马拉若岛(巴西亚马孙河口,面积达40100平方公里);27.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最大的沙岛:崇明岛(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28.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岛上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29.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人口达12400万);30.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鸭脷洲(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8200人);31.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由印度尼西亚的13000多个岛屿及菲律宾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32.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约有322万平方

高三世界区域地理填图训练

世界陆地和海洋 读图指导: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南极洲 2、在图中相应位置用数字标出世界上重要的岛屿:1-格陵兰岛、2-古巴岛、3-火地岛、4-大不列颠岛、5-冰岛、6-马达加斯加岛、7-苏门答腊岛、8-爪哇岛、9-台湾岛、10-日本岛、11-新西兰岛、12-塔斯马尼亚岛;主要的半岛:13-阿拉伯半岛、14-印度半岛、15-中南半岛、16-朝鲜半岛、17-伊比利亚半岛、18-亚平宁半岛、1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0-弗罗里达半岛、21-南极半岛。

世界陆地与海洋 读图指导: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在图中相应位置用数字主要的海峡:22-马六甲海峡、23-朝鲜海峡、24-台湾海峡、25-霍尔木兹海峡、26-曼德海峡、27-直布罗陀海峡、28-德雷克海峡、29-麦哲伦海峡、30-白令海峡。主要的运河:31-苏伊士运河、32-巴拿马运河。主要的海域:33-地中海、34-黑海、35-北海、36-波斯湾、37-红海、38-墨西哥湾、39-波的尼亚湾、40-几内亚湾

世界大洲大洋与版块位置关系图 读图指导: 1、在喜马拉雅山、红海、直布罗陀海峡、苏门答腊岛、新西兰、科迪勒拉山系、日本附近用箭头标出板块运动的方向。 2、在图中合适位置标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世界气候 读图指导: 1、图例字母附近标出其所代表气候类型名称。 2、找出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2-澳大利亚东北角、3-巴西东南部、4-中美地峡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3、找出5-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6-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位置。

世界地理 区域地理 素质拓展课教案 南亚国家——斯里兰卡

南亚大陆与斯里兰卡 主讲人:莫X 讲授时间:30分钟 授课时间:2018年4月23日 授课内容: 一、南亚大陆概况 1.范围: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共有7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成为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有南亚次大陆之称。这部分又可以再分为印度半岛区和斯里兰卡岛区。2.南亚自然概况: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三条河流是南亚主要河流),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绝大部分)、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西北部)、热带雨林气候(斯里兰卡东南部、马尔代夫)。包含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3.人文环境: 南亚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过五分之

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于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别,当地的政局都不太稳定。 南亚农业还是比较发达,耕地面积亚洲第一。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茶叶、棉花、橡胶以及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高产地,其中黄麻和茶叶产量局世界首位。富含煤、铁、云母、金等矿石。主要工业为钢铁、机械、纺织、软件等轻工业,以及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较快。 二、斯里兰卡的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印度洋上的岛国,位于印度半岛东南部 2.地形地貌:斯里兰卡岛大致呈梨形,中南部为高原,北部沿海地区为平原 3.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东南沿海部分热带雨林气候 4.自然资源:斯里兰卡为世界排名前五的宝石生产大国,被誉为“宝石岛”红宝石、蓝宝石及猫眼最有名。石墨、云母,钛铁也矿藏丰富。 三、斯里兰卡的人文风情 1.国家:斯里兰卡全程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首都为科伦坡。(国旗、国徽、国花介绍) 2.人口和宗教: 斯里兰卡总人口大约2120万人,是主要由僧伽罗族、泰米尔族(穆斯林)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宗教信仰比较多,大部分信仰佛教,也有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信徒。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2、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4、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6、主要气候类型: 7、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8、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9、中南半岛地势特征: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10、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世界地理(1) 10、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2、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世界地理常识集锦―一站到底题库

世界地理常识集锦—一站到底题库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亚马逊平原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是什么洲?南极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什么洋?太平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什么山脉?安第斯山脉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什么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是哪里?东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哪里?印度尼西亚 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在哪里?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什么洲?亚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什么大陆?亚欧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国?俄罗斯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在哪里?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是什么洲?非洲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有哪些?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 1 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语言?汉语

17、"世界最高大而绵长的两条山系是什么?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 19、"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 20、"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 21、"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汉族 23、"最低的大洲是什么洲?欧洲 24、"最小的大洋是什么洋?北冰洋 25、"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峰?珠穆朗玛峰 26、"最高的高原是什么高原?青藏高原 27、"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什么国?印度尼西亚 28、"最小的大洲是什么洲?大洋洲 29、"最小的大陆是什么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0、"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国?(1中国2印度3美国) 31、"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泰国 3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什么时候?6月5日 33、"世界林业节是每年什么时候?3月21日 34、"世界水日是每年什么时候?3月22日 35、"世界地球日是每年什么时候?4月22日 36、"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是每年什么时候?6月17日

世界地理识图

东亚识图要求: 东亚五国及其首都、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海南岛、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太平洋、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 重要经纬线:(填出图中经纬线的度数) 1.20°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海南(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2.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玉山) 3.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大几字拐弯)、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4.50°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 5.蒙古:80°E-120°E、50°N附近 6.朝鲜半岛:35°N、125°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日本识图要求: 四大岛、俄占领土、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太平洋、濑户内海、东京湾、琉球群岛。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福山、筑波、关东平原、富士山、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太平洋暖流、北海道渔场。 重要经纬线:(填出图中经纬线的度数):

130°E、30°N,135°E、35°N,140°E、40°N的交点位置。 东南亚识图 重要地理事物: 1.东南亚11国及首都、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南海、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元江-红河-河内;澜沧江-湄公河-中、缅、老、泰、柬、越-万象和金边;湄南河-曼谷;伊洛瓦底江-仰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 2.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欧板块、太平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重要资源 重要经纬线:(填出图中经纬线的度数) 1.0°纬线穿过: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望加锡海峡、苏拉威西岛 2.10°N纬线穿过安达曼海、马来半岛、泰国湾、湄公河三角洲、南海、菲律宾群岛 3.20°N纬线穿过:孟加拉湾、缅甸、老挝、越南、北部湾 4.23°26′N穿过缅甸 5.100°E经线穿过:缅甸、泰国、泰国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印度洋 6.120°经线穿过北回归线和台湾西侧交点、吕宋岛西侧、赤道和苏拉威西岛西北交点、松巴岛连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A.基督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 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11题。 11.该国最可能是()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12.从自然条件考虑,图7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

中学世界地理常识大全

世界之最地理常识大全 一、地理: 1.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 2.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 3.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6.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7.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 8.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 9.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 10.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 11.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 12.太阳系内已知的最高、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奥林帕斯火山(火星,高达约27公里); 13.最长的陆上山系:安第斯山系(长达7500公里); 14.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达80000公里); 15.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标高112米); 16.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7.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 18.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二、岛屿: 19.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 20.最大的河中岛:巴纳纳尔岛(巴西托坎廷斯,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 21.最大的湖中岛:马尼图林岛(休伦湖,面积达2766平方公里); 22.最大的淡水湖中岛:马尼吐岛; 23.最大的岛中湖中岛:沙摩西岛(苏门答腊岛多巴湖,面积达520平方公里); 24.最大的陨石坑类湖中岛:连尼尼华撤拉岛(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积达2020平方公里); 25.最大的沙质岛:芬瑟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 26.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马拉若岛(巴西亚马孙河口,面积达40100平方公里); 27.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最大的沙岛:崇明岛(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 28.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岛上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 29.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人口达12400万); 30.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鸭脷洲(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8200人); 31.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由印度尼西亚的13000多个岛屿及菲律宾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32.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约有322万平方千米); 33.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34.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三、湖泊: 35.最大的湖泊及咸水湖:里海(面积达371000平方公里); 36.最大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 37.最大的淡水水体:北美洲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2019高考专项练习:世界区域地理

2019高考专项练习:世界区域地理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域封闭②水体较深③蒸发旺盛④陆地径流汇入⑤暖流影响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乙城的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原是基督教堂,后改为清真寺,现为博物馆。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该现象说明了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 B、该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刺激扩散的结果 C、该景观表达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D、乙城所在国国界即为其文化区边界 3、有关该区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海域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 B、图示区域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C、图中西部河流为内流河 D、图中山脉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海域有大量的陆地淡水注入,再加上该海域四周几乎都被陆地环抱,海域较封闭,且海水较深,因此海水的流动性较差,故其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盐度高。第2题,显然,乙城的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属于文化景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文化景观的功能是不同的,这说明了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第3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且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该纬度带受西风的影响,山脉西部的降水多于东部。 答案:1.B2.A3.D (精选考题·北京高考)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解析:第4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第5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总体水位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答案:4.D5.B (精选考题·兰州模拟)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6~7题。 6、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7、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处等值线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解析:提取图中等值线的数据信息,即可判断分布特征;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说明该处降雪占全年降水的比重较大,依据经度位置可判断是乌拉尔山脉,地势高而气温低,所以降雪较多。B处介于10~20之间,依据“大于大的”规律,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要大于20%。

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

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7851651.html,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年01月09日 在近几年,电视届的同仁们经常以“纪录片是不是商品?纪录片应不应该商业化运作”为题,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尤其是各电视台的纪录片制片人,纷纷呼吁建立和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具备竞争力的纪录片市场,使中国我们的纪录片节目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现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台播出的《探索发现》、《动物世界》、《自然奇观》等大都是买进的节目,而且价格不菲。那么中国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应该大胆地走商业化道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电视台在纪录片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使中国的纪录片也尽快地、大面积地进入国际市场。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纪录片走向市场呢? 选题要“产销对路” 纪录片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以选择那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录发生在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情,并且通过这些题材起到抒发情感、反观社会、梳理情感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上必须重新界定纪录片的选题方向,必须从过去的高雅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纪录片看作是大众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选题上适应观众的需求,也就可能拥有最大量的观众群。 2001年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的《四姐》,讲的是下岗女工的故事。下岗群体是普遍存在于观众生活中间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下特有的生活状态。这种题材因为关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容易被各种层面的人接受。此外,影视纪录片还可以帮助外国人多侧面多方位地真正了解中国。如改革开放后的市场情况,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的观念行为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化等。还可以让外国人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究竟怎样,人们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这部片子虽然发行面不宽,但也总体收入了十几万。《祖屋》这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和福建电视台联合制作,孙曾田、许丹执导的纪录片,在2002年第34届美国国际影视节上获“银屏奖”二等奖。片子说的是福建省的一座大宅院,里面住着黄姓大家族。200多年来,世代耕读传家、勤俭崇文,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礼仪。目前这部片子已经卖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入几十万。纪录片的“产销对路”,主要指的是拍摄内容要适合国内外观众的共同喜好和需求。比如人文类的《山洞里的村庄》、《白马山谷》、

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讲解学习

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 一、位置: 1、绝对位置 2、相对位置 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都较少 【思考】描述非洲大陆地形的特点 (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思考】描述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和地表特征 (1)东非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2)两岸悬崖壁立,附近还有许多死火山和活火山,谷底湖泊连串。 2、气候——对称分布 气温: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与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降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年降水量比北非丰富得多,大部分地方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几个地区的气候的成因: (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②非洲赤道附近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 (3)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思考】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1)以热带气候为主;(2)干旱沙漠面积广大;(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思考】分析几内亚湾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北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几内亚湾:受赤道低压和西南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沿岸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马达加斯加东岸: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湿增温。 【思考】非洲赤道穿过东部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河流 (1)尼罗河 水文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下游农田的肥力下降,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 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2)刚果河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成因:内陆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概况:向心状;水文特征: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喊杀两肖、无结冰期、富水能;该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上游流经刚果盆地边缘、落差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下游深切西部山地,形成串珠状峡谷,水能丰富 流量大而稳定(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 水力资源丰富 河段特征:①上游:水流湍急;②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水势平稳;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 (3)尼日尔河: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一)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一)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后提供的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完整word版)世界地理知识大全(整理)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整理) 早些天,我转载了茶香飘万里的《世界地理知识大全》,将其复制到word文档,竟有72页之多。再去细看就有了重大发现:先不说其正确与否、根据何在及矛盾之处如何取舍,单就重复之处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 我一边读一边觉得不是滋味,读者的时间就那么不值钱啊!这网上文章还让不让人读啊!于是我就想,算了吧,别烦,花点时间,做点好事,把它整理一下吧,也为其他读者节约一些宝贵的时间。 重点是做了去重整理,将近去掉了所有重复;其次,对条目或称小段的位置作了调整;第三是对版式进行了统一处理,最终,在确保无损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将文章的篇幅压缩到了22页(比原来减少了55页)。 整理后的文稿如下: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 479.1万Km2)、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两洲之间,11350 Km2),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准均盐度35‰高得多)

最年轻的海:红海(4000万年) 最温暖的海:红海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海水盐度只有7~8‰,各个海湾盐度更低,只有2%)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最清澈的海:马尾藻海(目视可达72m) 岛屿最多的海:波罗的海(约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17968.7万Km2,南北长度约15900Km,东西最大长约19900Km) ,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面积1405.6万Km2) 最深的洋: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m,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m) 最浅的洋:北冰洋(平均深度1200m,最深点南森海盆5449m) 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Km2,含印尼13000多个岛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 气温年较差 B.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 夏季风的风向 D. 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2. 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A. 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 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 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 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答案】1. A 2. C 【解析】 1.甲、乙、丙纬度大致相同,甲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乙地大陆性较弱,气温年较差较小,丙地是具有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最小,三地的气温年较差,差异明显,A对。三地都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差异不大,B错。都位于东亚地区,夏季风的风向相同,C错。高温期与多雨期时间相同,D错。 2.冬季等温线与纬线走向一致,与地形无关,A错。两国冬季的南北温差大小,与0°等温线的分布纬度无关,B错。日本距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0°等温线分布纬度高。中国东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0°等温线分布纬度较低,C对。日本冬季降水比中国多,晴朗天气少,日照时间短,D错。 下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纬度低,蒸发量大 B.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D. 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4. 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