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体质素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3.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体育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程,注重体育锻炼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条件。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5. 加强体育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管理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学校领导重视,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确保体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3.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习惯。

五、总结。

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和落实体育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3)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3)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1. 引言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为了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一份全面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划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 目标设置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水平;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3. 工作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程,实现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目标。

3.1 课程设置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表,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体育课程的设置应涵盖以下方面:•体育基本功培训:包括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基本技能训练;•体育项目训练: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体育项目的训练;•健身锻炼:通过健身操、有氧运动等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2 体育活动组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体育活动的组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运动会: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并评选优胜者;•冬夏令营:组织学生参加冬夏令营活动,接触不同的体育项目,拓宽视野;•俱乐部活动:建立各类体育俱乐部,如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让学生有机会在业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体育训练和交流。

4.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定期考核评估:制定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定期对各项体育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以保证工作质量;3.配置设施设备:确保学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方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训练;4.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体育优秀学生奖励制度,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5.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与周边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Physical Observation体育观察1、前言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成长及我国未来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从此,“健康第一”被确立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同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

2006年,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于2007年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同年,教育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同年,教育部组织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不断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共体育课程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通过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将测试标准与体育课成绩评定、评优评奖等相结合,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体魄强健,制定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共同发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作用的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2、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分析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上升拐点。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演进特征与展望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演进特征与展望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 October 202053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演进特征与展望王志华 卢文云(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上海 200438)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演进特征,并提出未来展望。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经历了初步建设阶段(1949—1977年)、转型探索阶段(1978—1994年)、法制化阶段(1995—2011年)、改革深入阶段(2012年至今)。

整体演进特征呈现政策理念由总体性控制转向管育并重、政策执行主体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政府、政策工具从单一性演进为多元性、政策客体角色从被管理者到建设者。

未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制定应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政策内容体系,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保障,注重政策工具的优化,加大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自主性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政策;体育社会组织;演进特征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 on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Policy in ChinaWANG Zhi-hua LU Wen-yun(School of Leisure Spor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 on sports organization policy in China. China'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policy has experienced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stage (1949-1977), the transformation exploration stage (1978-1994), the legalization stage (1995-2011), and the reform in-depth stage (2012 till 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evolution shows that the policy concept has shifted from overall control to equal emphasis on management and cultivation, the subject of policy implement has changed from omnipotent government to limited government, the policy tools have evolved from singleness to diversifi c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policy objects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managed to the builder. In the future, the policy formulat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policy, strengthen the policy guarante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governance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focu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policy tools, and increase the polic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independent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Keywords: mass sports; sports policy;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52)第1作者简介:王志华,男,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全民健身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总结一、工作计划:1.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设立多样化体育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加强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展,增加体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

2. 增加体育活动场所:通过筹资和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建设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等,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课外活动的举办要求。

3. 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组建专业化体育运动队,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比赛。

加强对运动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和奖励。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定期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共享。

5.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宣传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树立学校的体育形象和品牌。

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二、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通过加强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能力。

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展现出了良好的运动技巧和团队精神。

其次,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学校建设了多个体育活动场所,满足了学生们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的需求。

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馆等设施的投入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体育锻炼和娱乐场所。

此外,学校组建了专业化的体育运动队,并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

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和奖励。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运动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能力。

另外,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学校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学生们热情参与,家长们积极支持,使得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引言概述: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明确发展目标1.1 制定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学校体育的长期发展目标,包括提高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等。

1.2 设定短期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如每学期体育成绩提升5%等,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3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校体育发展目标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发展策略。

二、优化体育教学课程2.1 设计多样化体育课程: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2 强化体育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提升体育教师水平: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完善体育设施设备3.1 更新体育设施设备:定期更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保障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条件。

3.2 建设多功能体育场馆:建设多功能的体育场馆,满足学生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3.3 提供安全保障:加强对体育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四、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4.1 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预度。

4.2 建立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倡导学生积极参预体育活动。

4.3 宏扬体育精神:传承和宏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五、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5.1 建立合作机制:与社会体育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5.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预社会体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体验。

5.3 推广优秀体育文化:推广优秀的体育文化,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结语: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是推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惟独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才干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2018年9月10日的第34个教师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时间,“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成了热点话题。

本文梳理有关“健康第一”理念的由来,揭示目前学校体育、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状况,这些积重难返的长期性、周期性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标签:健康第一;教育;发展“健康第一”的口号亦或称之为指导思想,长期成为各类教育及体育研究当中的热门话题。

2006年12月20 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體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由此,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全新的学校体育及教育发展模式,为国家建设锻造健康向上的一代青少年的梦想由此复苏。

1 “健康第一”理念的由来及发展1950年6月,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毛泽东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提的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学校体育”,范围更宽广。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2010年7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标题: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引言概述:学校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发展规划对于提升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设施建设1.1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场地。

1.2 健身器材配置:配置健身器材,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1.3 安全设施设置:设置安全设施,保障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如护栏、急救设施等。

二、体育课程设置2.1 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

2.2 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招聘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2.3 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建立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参预体育活动。

三、体育竞赛活动3.1 学校体育赛事组织: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如校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体育赛事宣传推广:加强体育赛事的宣传推广,提高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参预热情。

3.3 体育赛事奖励机制:建立体育赛事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预竞赛活动,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

四、体育文化建设4.1 体育文化宣传教育:开展体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宏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

4.2 体育文化节日活动:举办体育文化节日活动,如体育艺术表演、体育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4.3 体育文化传统传承:传承体育文化传统,如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节日等,宏扬中华体育文化。

五、体育发展评估5.1 学校体育发展评估指标:建立学校体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体育发展规划。

5.2 体育发展效果评估:评估体育发展的效果,包括学生体质水平提升、学生体育兴趣增强等,为进一步改进体育工作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张镇2007—2011年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以教改教科研为先导,以群体活动为基础,以迎奥运为契机,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及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为落脚点,不断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1、总目标:2007至2011年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群体活动形成系列丰富多彩,课余训练成绩显著,体育科研成果突出,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学校体育特色明显,继续保持区体育工作先进地位。

2、具体目标:教师队伍建设目标(1)师德高尚。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2)教育理念先进。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熟悉新课标,熟练掌握教材、教法、能学善教。

(4)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教课,能训练、能开展科研活动,能组织大型集体活动,精通裁判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走内涵发展、专业发展之路,经过努力到2010年力争有20%—25%的教师被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60%的教师达到镇级骨干的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1)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法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体育课的育人功能,育德、育智、育体、育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体育课及格率、优秀率力争达到96%和50%以上。

(4)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

3、教科研目标(1)教师的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申报“十一五”课题,并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活动,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2)积极探索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4、群体活动目标(1)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得以落实,并在时间上、内容上、场地安排上得到有效保障。

(2)群体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

(3)“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以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力争接近100%。

(4)课间操在组织形式、练习内容上再有新的突破,融教育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

5、体育竞赛与课余训练目标(1)坚持体育竞赛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丰富竞赛内容,突出群众性和参与性,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机会,充分挖掘体育竞赛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的有机结合。

精心设计和办好体育节、春、秋运动会、球类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以及其它小型系列赛等体育赛事。

(2)坚持课余训练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在抓好田径队训练的同时,实施课余训练拓展工程,建立非田径项目训练队。

教练员在全面提高自身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纪律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吃苦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6、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深入探索、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我镇特色的体育工作模式,具体体现在学校体育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课余训练模式上,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措施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并进行宏观调控。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

(1)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和整体评估,实施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优资格。

(2)继续完善和落实体育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将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有关领导、教师的重要依据。

(3)继续完善现有体育规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

(4)加强组织与协调,统筹安排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并抓好“计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环节,确保活动的有效落实。

(5)树立典型,继续开展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活动,对那些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做出贡献的集体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站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构建人人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局面。

4、大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及业务能力,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实施全方位考核,促其提高,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继续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档案,并抓好档案规范化建设。

6、继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补充体育器材、设备,保证教学、训练以及群体活动的开展。

二OO七年二月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体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体育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健康体魄、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目的;按照学期工作计划,认真、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做到了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体育课。

二、常抓不懈,推动了大课间活动有序的开展。

大课间活动,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形式。

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如果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那么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

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不断地提高。

一学期来,每次大课间都能看到校领导的身影;每次大课间都能看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与科任老师亲自组织并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俨然犹如一位体育教师。

如:经常能看到陈萍、戴玲玲老师组织学生练习广播操并亲自为学生示范;颜景红、石茵老师经常领着学生练习集体舞;体育课上经常能看到刘艳玲、艾明明、张萌、姜帆、李云红老师协助体育老师训练的场景;每次大课间最晚回教室的是宋琳琳、姚洪丽、初俊杰老师,因为他们在抓住一切时间练习队列;经常能看到尹静萍、陈红老师利用闲课训练学生排队;时常能看到李彩丽、杜艳君老师协助班主任训练;潘玉婷老师亲自领为一年级学生领操;高媛媛、杨丽珍、刘梅、赵红、丁福利、史岩老师协助班主任老师组织好本班分散活动的场景;董永瑜老师能牺牲休息时间为大课间选录音乐。

总之,正因为我们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所以在上级部门检查中,获得了领导的好评。

三、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特制定了学校《健康标准》达标计划,三位体育教师能针对计划利用体育课时间对全校学生进了测试,并认真计算成绩填写学生体质健康卡,及时输入计算机上报国家数据库,全校及格率达到98.21%。

四、开展校园体育竞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9月18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绿茵工程校长杯足球赛”启动仪式,并邀请国际级裁判员王学庆为三年级组比赛作裁判工作,会上我校的足球工作开展情况得了区教委、市教育学院、区文体局有关领导的好评。

本学期先后举行了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一二.九长跑比赛、投篮比赛。

各项比赛得以顺利进行,是和班主任支持分不开的,时常能看到班主任选拔运动员,组织训练的热闹场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以上体育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他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意识。

各项比赛成绩如下:广播操比赛全校第一名5.2;各年级组第一名:2.1、3.1、4.1、5.2、6.3长短绳比赛全校第一名6.1;各年级组第一名:1.2、2.1、3.1、4.1、5.1、6.1长跑比赛各年级组第一名:6.1、5.2、4.2、3.1、2.1、1.2投篮比赛各年级组第一名:6.3、5.1、4.2、3.2、2.1、1.2 五、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我校于 2009年11月15日举行了“南华小学第三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体育组认真组织好长跑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科学锻炼指导工作,填写好长跑统计表。

六、做好运动队训练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制定好学期训练计划,做好运动队的选材和组建工作,按照计划安排,保质保量地开展训练。

本学期,组建了四支运动队:篮球队、足球队、跳绳队和踢毽队。

七、做好体育材料积累与整理工作,顺利通过区体卫检查。

八、体育组能结合区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同校领导一起研究艺体2+1活动内容,把跳绳做为到活动项目,并利用大课间和体育课进行了跳绳教学。

为下学期实施艺体2+1活动奠定基础。

九、成绩:获区踢毽比赛第七名许桂博撰写的论文获省二等论文一篇。

十、问题1、在工作中有很多地方缺少创新。

2、缺乏学习精神。

3、体育教师要求力度不够,没能严格要求学生。

十一、解决措施1、体育教师要多学习研究,敢于创新,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要求学生。

2、体育教师要积极与班主任老师配合,及时反馈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

3、要及时认真反思,以便今后工作。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请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便于在以后工作中逐步改进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