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知识点高三网

戊戌变法知识点高三网

戊戌变法知识点高三网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戊戌年间,清朝政府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这个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朝政府的衰败局面,并推动现代化改革。

下面将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变法的背景清朝晚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问题。

内部问题包括政府腐败、农民起义等;而外部问题则有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等。

在这种情况下,戊戌变法成为了挽救国家危机的迫切需求。

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十分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其中,废除科举制度、设立西学堂、改革军队、改造官制等都是重要的变法措施。

三、变法的推动者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在位时的一次重要举措,但推动者并不仅止于她。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分子、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变法的成果与失败戊戌变法的成果虽然在部分方面表现得不错,如强化了教育体系、改革了官员选拔机制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变法最终宣告失败,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挫折。

五、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六、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对于戊戌变法,学界的评价并不一致。

有人认为变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人则认为变法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了解,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这段历史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1898年的晚清时期。

它被视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尝试,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改革运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变法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戊戌变法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戊戌变法发生在晚清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清朝的统治已经逐渐衰败,内外有诸多问题。

外患方面,列强入侵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剧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危机感。

内忧方面,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及封建主义制度的束缚等问题愈发严重。

二、变法内容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危机。

变法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旨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其中,变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革政治体制:变法的核心是废除科举,建立新式教育制度,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如设立新政、设立内阁,并试图实行宪政。

2. 推进军事现代化:戊戌变法力图通过改革军队制度,提高军队素质和装备水平,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3. 开放贸易:变法中推行的措施之一是开放贸易,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并希望减轻列强对华的压力。

4. 推动教育改革:戊戌变法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引进海外先进教育制度,推动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5. 修订法律: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戊戌变法推动法律修订,包括制定新的法典,增强法治建设。

三、影响与启示尽管戊戌变法在当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列强的干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的历史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革新尝试,它为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 激发了民族觉醒:戊戌变法加深了中国人对外国列强侵略和剥削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觉醒和抵抗情绪,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启示现代化进程: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其提出的现代化理念对后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改良运动,那么你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资本主义正在快速的发展着,很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都非常的强大,在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快。

西方的有些国家一旦强大就想着如何采取一些措施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虽然这些措施是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国力便开始瓜分一些落后的国家,中国就是被瓜分的国家之一。

因此很多爱国人士,发起了拯救国家的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在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和国际的情况完全不同,尤其是面对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国显得十分落后。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民族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经济、政治都受到重挫。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期的发展,在这之前面对国家的危难,中国人也进行了一些举措,比如洋务运动等,在戊戌变法爆发之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亲自参加了洋务运动,所以他们有一定的经验。

戊戌变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地发展,中国正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瓜分下身处危难,这是当时中国的情况,也是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

所以戊戌运动是一场发生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运动,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被遗忘的。

戊戌变法的时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生很多改革,其中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重要的改革,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场让人们思想启蒙的运动。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史阶段,已经经历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危险之际,中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国,这就引发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的心,为了可以使国家强大,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戊戌变法。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个重要政治改革运动。

它的发起者是中国近代化思想家康有为和梁启超。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改革清朝政治制度,振兴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重要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困境。

外国列强入侵加剧了国家的危机感,而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更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面对这一困境,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制度问题,积极寻求改革的道路。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二、重要内容1. 政治改革戊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旨在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它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推行选举制度,建立议会,实现国家的民主化。

此外,它还试图限制皇权,增加官员的责任感和廉洁度。

2. 经济改革戊戌变法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它倡导在农田水利、工商业、交通运输等领域进行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摆脱落后状态。

此外,它还鼓励外商投资,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

3. 教育改革戊戌变法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西化教育。

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儒家教育体系,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的人才。

这一政策对培养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尽管戊戌变法最终未能实现它所设想的全面改革,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戊戌变法引发了一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这一思潮在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建立一个新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戊戌变法启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他们开始审视传统文化的弊端,试图找到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途径。

这一思潮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戊戌变法揭示了中国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弱点。

它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和呼吁改革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促使一些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积极地推动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其背后涉及到众多知识点,包括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的探讨,对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背景发生在清朝晚期,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外患方面,列强入侵中国,瓜分势力范围,中国陷入危机之中;内忧方面,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促成了的发生。

二、改革内容1.政治改革的政治改革主要体现在引进洋务思想,其中包括“变法”、“废除科考”、“改革官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家的实力和机构建设。

2.军事改革清朝晚期,中国军队广受列强入侵的打击,军事实力低下。

的军事改革则旨在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3.教育改革还涉及了对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体制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试图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三、影响1.改革成果的有限性虽然在许多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其改革成果并不显著。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包括改革力度不足、保守势力的阻碍等。

2.的失败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关联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们的思想对于变法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康、梁等人的思想在实践中存在局限性,以及彼时中国社会的特殊背景,最终以失败告终。

3.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虽然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使中国国内外的改革思潮得到了激发,为后来的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埋下了种子,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综上所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其影响深远。

通过对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和影响的探讨,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还能够拓宽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

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今天的改革事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高考戊戌变法必背

高考戊戌变法必背

主干知识梳理
课时跟踪训练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①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 公车上书” ②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 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主干知识梳理 课时跟踪训练
5.历史影响 . (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
第9课时 戊戌变法 课时
一、历史背景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着两大变 .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世纪下半叶起 世纪下半叶起, 局。 (1)两大变局 两大变局 ①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②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2)说明问题: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说明问题: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说明问题 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戊戌变法的过程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高考历史知识点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高考历史选修1考点归纳复习

高考历史选修1考点归纳复习
知识局限,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②维 新派的实践带来新气象,奖励工商等新政,言论、 集会等自由,新学和报纸的风行,起到开阔眼界, 解放思想的作用;③社团与新式学堂的创办,使近 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大众传媒大量涌 现,出版印刷事业获得长足进步,人们认知空间空 前扩大;④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 式引领时代新风,戒缠足,兴女学在社会影响尤大。
5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 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 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练 兵、变法”等主张。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 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6
2.强学会与《时务报》: (1)强学会: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维 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2)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等地创办《中外 纪闻》等报刊;1896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和 《时务报》。
(3)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16
2.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
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2)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只
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
17
1.维新时期的遗产。 (1)昭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①力图超越原有文化和
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
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
定矣。”康有为的这段话表明他( )
A.主张改革要向欧美学习
B.认为中国改革要历时百年
C.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D.对日本经验极端迷信
30
• 选C。康有为认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 中国改革几年即可成功,十年即可建立霸 业,这说明他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进行 改革的艰巨性,因而在实践中迅速遭到失 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考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
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戊戌变法的背景,供参考。

1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
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
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
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
治团体的形成。

1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内容(1)政治方面:允许
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3)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着作和发明。

(4)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
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