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第3单元 单元说明 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上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一、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編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样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重之的友爱和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高的想象,把重真表现得调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你中山小时候向私熟先生提同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罗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解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已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一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一一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
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习作学习。
从本册开始,每个单元前都编排了篇章项,这是本套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新增的体例。
篇章项有两那分内容,上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点明了“学校”的重要作用下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此外,篇章页上还配有插图,丰富多彩的可爱事物,小女孩畅想的神情,能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充满期待。
二、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谈自已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点投,特别要联系与词句有关的课后题。
此外,还可以采用摘抄等方式进行积累。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三单元一块奶酪 优质版教案

课题11*一块奶酪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明白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
语言运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能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审美创造:学会观察课文插图,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课前解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略读方法的又一个很好的文本。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的揣摩,体会人物当时的想法,把握人物形象。
感受课文写作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奠定基础。
关注题目:“一块奶酪”是文章的主线,是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围绕“一块奶酪”这个主线,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介绍了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揭示了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带给学生以思考。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宣布搬运纪律。
◇第二部分(4-12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最终战胜自己,遵守规定,命令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
◇第三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大家看到蚂蚁队长的做法后干劲更足。
关注细节描写:文章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悬念。
最大的看点就是第二部分对蚂蚁队长矛盾心理的刻画,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让一个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的人物形象树立起来。
伟大的形象下,同样是真实的、有复杂情感的人物。
这样的描写,读者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教学目标】1.认识“酪、宣、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猜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拼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所学的声母、韵母和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进行简单的读写活动。
教学内容1. 声母:b, p, m, f, d, t, n, l2. 韵母:a, o, e, i, u, ü3. 音节:ba, pa, ma, fa, da, ta, na, la教学步骤1. 教学声母: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手指比划字母形状,让学生模仿。
2. 教学韵母: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图片展示相应的口型和舌位。
3. 教学音节:将声母和韵母组合成音节,让学生拼读。
4. 书写练:让学生在四线三格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二单元:识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准本单元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内容1. 生字:人、大、上、个、中、下、一、二、三2. 生字词:人名、大人、上下、个头、中国、一下、二天、三岁教学步骤1. 教学生字: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如用手指指着生字,让学生跟读。
2. 教学生字词:让学生组词,如用生字组成“人名”、“大人”等词语。
3. 书写练:让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三单元:课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课文:《小池》、《雪地里的小画家》、《秋天的雨》2. 重点词语:小池、雪地里、小画家、秋天的雨教学步骤1. 教学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 理解课文: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小画家是谁?”、“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口语交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3.不懂就要问【创新教案】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①“照例”是什么意思?②“先生”是谁?③“戒尺”是什么?④什么是“私塾”?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
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照例圈出一段练习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圈出练习(2)学习多音字:挨(āi ái)背(bēi bèi)圈(quān juàn)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①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āi ái)āi 1>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 1>遭受:挨打、挨骂;2>拖延:挨时间、挨延。
②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èi bēi)Bèi1>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违反:违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前解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
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
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
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
所以,阅读本课,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用书教案

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
一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呢?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题目:卖火柴的小女孩)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二识字写字1.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3)捡旧饿卷挣几燃焰蜡烛富晃划喷强识记多音字:“挣”在“挣钱”“挣脱”等词语中读“zhènɡ”,在“挣扎”中读“zhēnɡ”;“几”在“几乎”中读“jī”,在“几个人”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ǎnɡ”,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ɡ”;“喷”在“喷香”中读“pèn”,在“喷射”“香喷喷”等词语中读“pēn”。
2.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4)柴旧裙怜饿蜡烛伸忽板富颗奶“旧、裙、怜、饿、蜡、烛、伸、板、奶”都是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柴、忽、富”等是上下结构,书写时上下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协调。
三理解内容,体会想象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形的?说明了什么?(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一年的最后一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学生: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一年的最后一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名师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导读课)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学习目标】1.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读童话。
2.能感受整本书阅读的快乐,乐于分享阅读感受,发现童话成为经典的秘密。
3.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并根据作品章节,制定阅读计划。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读童话。
感受整本书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感受,并根据作品章节,制定阅读计划。
难点:发现童话成为经典的秘密。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激起认知冲突1.单元回顾,揭示课题这两周我们跟着童话小天使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在童话森林里装扮自己的童话小屋。
看,童话小精灵们来了。
(出示图片)这是——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小蟋蟀、在分奶酪的小蚂蚁、度过了一生的种子、在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
读童话,编童话,今天我们要继续游历那奇妙的童话王国,摘取璀璨的明珠装扮童话小屋。
童话小天使,出发啰!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激起认知冲突我们来到了丹麦。
看,他是谁?(出示安徒生头像)你怎么认识的?出示安徒生简介(上)其实,这不是安徒生的全部成就(继续出示简介)听完简介,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什么小问号?(为什么唯有他的童话会一代代流传?)板书:童话?(二)浏览书封、目录,感知书体1.浏览书封《安徒生童话》是童话王国里第一颗璀璨的明珠。
请浏览书封,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主图。
你猜这幅图来自哪个故事呢?(拇指姑娘)读过的举手。
(不管读过没读过,今天我们来共读它。
)——作者、译者。
安徒生最初写的是丹麦文,他的童话故事最早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叶君健先生翻译,你从每个故事左下角的注释里就能看到译者。
这本《安徒生童话》大部分由叶先生翻译,已经滋养了一代代中国读者。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 优质版教案

课题习作:我来编童话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童话世界的有趣和美好。
语言运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思维能力: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审美创造:学会观察课文插图,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课前解析】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
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了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并呈现了“国王、黄昏、厨房”等3组词语,分别表示角色、时间、地点。
其中,角色的词语指向人、动物、植物,符合童话故事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的特点;时间的词语指向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某一天、某个季节,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有多样的可能;地点的词语指向家里、公共场所、大自然,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可以放开来想象。
此外,教材提供的这些词语也可以自由交叉组合,形成多样的故事情境,如“啄木鸟、星期天、厨房”。
这样编排,是为了尽可能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便于学生展开想象,打开编童话的思路,产生习作兴趣。
教材第二部分以3个问题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
第一个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第二、三个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个角度的提问,旨在帮助学生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自读修改和给故事加题目的要求。
本次习作的自读修改,重在落实语文园地中提出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实践“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运用。
给故事加题目,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提出的习作要求,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能给习作加题目。
【教学重点】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童话是每个人童年的梦,本单元以“童话”为人文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两篇精读课文和《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两篇略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那一定会很好》讲了一颗种子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故事,诠释了树立服务意识,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境界。
《在牛肚子里旅行》通过写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又逃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牛有四个胃和牛会反刍的科学小知识。
《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因为奶酪渣而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表现了蚂蚁队长爱护幼小的品质。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
“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例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
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不断体现和强化这个要素。
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注意其价值取向。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其中一个角色,在想象的基础上先说出来,再把故事写出来。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可将“交流平台”的教学提前,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基本特点,为习作编写童话做好铺垫。
习作有“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的要求,词句段运用中安排有修改符号的学习,可将两者的教学进行整合。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2 1.认识46个生字,掌握9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4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主人公的形象做出简单评价3.能展开想象,体会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4.能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等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传递的真挚情感那一定会很好 1在牛肚子里旅行 2一块奶酪 1习作我来编童话 2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3.能给习作增加题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4.能学会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5.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11.能产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2.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分享【快乐练习】训练1捉蟋蟀去年暑假,在乡下大舅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最有趣的就是我和表弟在草地上捉蟋蟀了。
乡村夜晚,四周静悄悄的,只能看见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和明亮的月光。
黑夜仿佛给了地球盖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时,唯有蟋蟀的声音,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那优美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我和表弟兴奋的回到家,拿起了手电筒、盒子,踏上了寻找蟋蟀的路程。
走了不久,表弟停下了脚步,好像发现了什么。
他悄悄的对我说:“我们附近一定有一只蟋蟀,我们一来,它就不叫了,我们先蹲下来,查看情况吧!”他把我拉下来,又唠叨起来:“千万别出声啊,免得惊吓了蟋蟀。
”我想:我表弟长大以后肯定能当个“中国的达尔文”。
过了一会儿,一声“唧唧唧”响引起了我和表弟的注意,那声音多么清脆,多么动听。
我表弟对我瞄了一眼,轻声说:“咱们去捉蟋蟀啦!”我感觉表弟有异样的快乐。
我们俩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走了很久,表弟忽然灵机一动,把小草轻轻拨开,我差点叫了出来,因为强烈的手电筒光整照着一只黑大的蟋蟀,只见它昂着头,晃动着长长的触须,好像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受了侮辱一样地瞪着我们。
表弟小心翼翼的把蟋蟀抓起来,天下哪有这么顺利的事啊!蟋蟀在盒子里跳来跳去也无济于事,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在乡下捉蟋蟀,是多么有趣啊!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在,和一起去。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3、把描写蟋蟀样子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体会。
4、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环境进行描写,朗读这段时应该用怎么的语调和语速?()A、高昂的快速B、低沉的中速C、轻柔的慢速训练2苹果里的五角星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性本领。
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
”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大哥哥看哪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说里头有颗五角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规规矩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很少为人知道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们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出正确的读音,用“√”划出。
桌子(zhuō zuō ) 图案(tú tū ) 切苹果(qiē qi ě)差不多(chā chà ch āi) 好奇(h ǎo h ào) 往小处说(chǔ ch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清晰( ) 通常( )反义词:生疏( ) 秘密( )4、本文主要讲了把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了“我”,使“我”有了很深刻的感触,“我”又把它传给了。
5、“我”要传给大家的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表明了,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训练3儿时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非常喜欢玩游戏,从棋类到拼图,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都玩,他的外婆教他跳棋、筹码,还有桥牌和其他她所喜欢玩的东西,对她来说,游戏绝不仅仅是无意义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测验,玩游戏时,她总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比尔·盖茨的外婆思维敏捷,对比尔·盖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常常给孩子们念书,一有时间便给孩子们讲故事,大大地启发了比尔·盖茨的好奇心,并使比尔·盖茨成了一个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
数学和科学书籍、优秀青少年小说,同样非常吸引他.比尔·盖茨不仅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而且在他的头脑里有许多独特怪异的想法,他常常能够在别人熟视无睹的地方玩出新的花样来。
比如一只放在他房间的垃圾桶,经过比尔·盖茨的摆弄就可成为他进行体育锻炼的道具。
经过反复训练后,他能够一下子跳过这种垃圾容器。
难得的是,盖茨的父母并不因为有人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弄得地板咚咚作响而生气。
相反,他们教导盖茨要多动脑筋,多动手,要仔细观察周围看似平常的东西。
盖茨的父母对盖茨这种态度不啻(chì)为一种莫大的鼓励,它极大地鞭策着盖茨一步步前进,永不停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废寝忘食:熟视无睹: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几(jī jǐ)乎看似(sì shì)平常念(liàn niàn)书3、用“”画出描写比尔•盖茨的外婆和父母的句子。
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4、比尔•盖茨的头脑中有许多怪异的想法,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5、你是否也玩过一些游戏,写一写你从这些游戏中得到的启发。
训练4“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2)“我”认为“煮书”是。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
(3)“煮书”的好处是。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训练5小麻雀,你自由地飞吧一对圆溜溜的黑眼睛,一张小尖嘴,一身褐色的羽毛,构成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麻雀。
它们时而凑在空地上嬉戏,时而停在电线、枝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你若走近它,它又会“唧”地一声调皮地飞开。
每当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麻雀,我不禁想起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从外面回来,一走进院子,就发现几个小孩子正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我仔细地一听,才知道,他们打伤了一只小麻雀,正商量着烤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