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f3fe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2.png)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新教材】补充教学《奇妙的对联》课件PPT.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出口成章理化生无所不知
•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莺歌——燕舞(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4.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音律方面有什么特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
• 5.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 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 性格、命运。第(3)个问题的题干是“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精读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
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 烘托的手法,抓住王熙凤在秦可卿丧事这件事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小说中写到了她采取种种措施,杀伐决断,令行禁
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 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时,首先要熟悉“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回答其作用。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女娲补天”中提到的“顽石”,有暗示作用,暗示宝玉“顽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难以改变。“
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 木石前盟”在内容上交代了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的浇灌之恩,结构上为后文宝黛初会有熟悉感埋下伏笔,且与正文部分黛玉的悲剧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 结局照应。这两个深化故事在效果上也为情节染上浪漫主义色彩。第(2)个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 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 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寓意。首先要精读小说的
《奇妙的对联》2016

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
关系。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分类
春联: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
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
要,在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 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 楹联。
辞旧岁 迎新春 万水清 蝶恋花
千山秀
蜂采蜜
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
画饼充饥
读万卷书
对几个简单的句子
处处风光好 冬去山清水秀 天天气象新 春来鸟语花香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1.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
出下联(6分)(2004年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特点
1. 字数相等
2. 词性相同 拳打南山猛虎 孙行者
脚踢北海蛟龙
祖冲之
3. 结构相应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 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 作者:李玉 王素冬 金畅 汤海军 何媚 王威 郭新月 赵其渊
• • • • • •
秋老千山瘦===悬崖万古枯(姚永贵组) 泉声流古韵===树梢发新春 春来风拾翠===冬去雨吹梅(龚紫兰组) 秋风瑟瑟寒波涌==细雨萧萧悲意汹 春来风拾翠===花归香拂红(姚玉莲组) 泉声流古韵===琴音动心弦(付丽组)
奇妙的对联(经典)

读你千遍不厌倦
——欣赏对联
对联的种类
行 业 联
名 胜 联
书 画 联
寿 联
挽 联
婚 联
春 联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根从地底无人问 冠盖山巅有鹤飞 霜寒白地萧萧叶 骨掣黄花落落风 树斗千红花斗绿 天争万物我争虫 浴日敢争天下白 为霞不作落泥红 关河以许山为背 沙海何妨蹄作舟
竹 松 菊花 啄木鸟 云 骆驼
吾体甘于足下面;此心鉴在水中央。 桥
切齿尊前休笑我;钻营自愧不如人。 老鼠
美如何, 丑如何, 一生空洞, 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 紫也罢, 遍体辉煌, 皆非自己光芒。
此物相思,可以拮来藏美梦: 其实何苦,不如炒去当零食。
镜子 红豆
四君子里未含我;八百湖中常遇卿。 荷花
天帘倒挂忽蔽野,白浪横推欲吞山。 雪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成都市武侯祠联
❖ 郭沫若以其苍劲雄健之笔,纵情挥洒,热情地 赞颂了代表诸葛亮平生抱负的名篇——《出 师表》,同时道出了诸葛亮最喜欢的乐府曲 调《梁父吟》,表达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王庙联
❖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一副 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 ,“佞臣”指 奸臣秦桧、张俊等 。 上联“青山有幸埋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川眉山三苏祠
❖清人张鹏翮撰写,上联言苏门父 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 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 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 然是对苏门的盛赞;千古文章四 大家,四家文章苏门占其一,四 家非四人。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刚直不阿”是说司马迁不逢迎,无偏私,不 顾个人安危。李陵降匈奴,他据直为李陵辩争, 武帝怒对他处以宫刑。他对于汉代的开国皇帝, 没有一味褒扬,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这是多 么不容易啊。所以说“留得正气凌霄汉”。“幽 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是说司马迁写作《史 记》的事。《史记》是一部博大精深、前无古人 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内容浩瀚、形象生动的文 学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著成信史照尘寰”。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一幅奇妙的对联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二)读对联在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的山海关,有座姜女庙,旅游的人们都被庙里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
你能读懂这幅对联的意思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三)十二属相你知道十二个属相是什么吗?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属相,组成不同的成语。
过街老()气冲斗()生龙活()守株待()叶公好()打草惊()识途老()顺手牵()杀鸡吓()呆若木()画虎类()一龙一()十二个属相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四)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有一天,教师说:"看谁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来辨清'针'和'钉'?"话音刚落,聪明的冬冬眼珠子一转,说:"针里有钉,钉里有针,修凳用钉不用针,补衣用针不用钉。
"小朋友们念呀念,不一会儿,就搞清了这两个字。
同学们,谁能为下面几组字,各编个顺口溜,帮助大家记住它们?1."喝"和"渴"2."晴"、"睛"和"清"3."抱"、"泡"、"跑"和"炮"。
(五)成语梯成语大部分是四个字的,也有字数多的。
下面每行只填一个字,就能构成一个成语。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奇妙的对联》解读

C O U P L E T S传/承/民/族/文/化对联教学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奇妙的对联》解读文I国元令一、示例对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社)第一册,《奇妙的对联》一课中,有一副书法对联,内容为“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此联作者钱沣(1740-1795),清代名臣、书画家。
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 检讨,官至御史。
联语上联的意思是,做文章讲究词采,就像丰年玉 一样。
下联中以“气味”借喻人的意趣格调。
意思是,志 趣高尚的人,会同幽谷之中的兰花一样,不事张扬,永存 高雅芬芳。
二、“对联常识”部分题解1.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
中国楹联学会制定的《联律通则》,在第一章中规 定的基本规则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 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这可视为对联写作的 基本要求。
2.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出国文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 对出下联。
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 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
陈寅恪先生指出,“对对子”包含微观与宏观的 文化,也蕴含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他出此题,就是为 了考察学生的文字、声调、词汇、语法、文学等方面的 水平。
一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是测试考生读 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是考察考生思想是否有 条理。
我们先了解一下给出答案中的四个先人:胡适之,原名嗣糜,学名洪辟,字希疆,笔名胡适, 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祖冲之,字文远。
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 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 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 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 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 究有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阳县实验高中
妙联趣事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轶事
认识对联
对联定义: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 、成文和互 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对联特点: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平仄相和,音调和谐;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Fra bibliotek妙联欣赏
名 胜 联
试写对联
拍马 精卫填海 子不嫌母丑 海内存知己 实迷途其未远 吹牛 女娲补天 狗不嫌家贫 天涯若比邻 觉今是而昨非
试写对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群贤毕至 谈笑有鸿儒 少长咸集 往来无白丁 荀子劝学 博学则青出于蓝 墨子非攻 兼爱必仁者无敌
谢谢,再见!
南京莫愁湖联 明月几时有 更上层楼 听棋子声中 谁操胜算 美人犹未来 且摇小艇 向藕花香里 自遣闲情 乾清门联 帝座九重高 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祀永 尧天舜日启青阳 南阳武侯联 心在朝廷 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 何必辨襄阳南阳
名
胜
联
虞姬联 虞兮奈何 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 独留青冢向黄昏 曹娥孝女庙联 事父未能 入庙倾诚皆末节 悦亲有道 见我不拜也无妨
喜 庆 联
千叟宴联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群臣宴联 玉帝行兵 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龙王设宴 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
喜庆联
孟夫人何氏寿联
人间圣母曾推孟 天上仙姑本性何 除夕联 除夕月无光 点数盏灯 替乾坤增色 新春雷未动 擂三通鼓 代天地扬威
哀 挽 联
• 洒几点普通泪 死两个特别人 ——挽光绪太后
有为 安有为哉 ——挽谭嗣同 惨矣 瑾其可怀 ——挽秋瑾
• 复生 不复生矣
• 悲哉 秋之为气
哀 挽 联
桃园何处寻渔父 博浪翻教刺子房
——挽宋教仁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挽蔡锷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挽廖仲恺
谐讽联
• 民犹是也 国犹是也 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 统而言之 不是东西 ——民国总统联 •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讽袁世凯联 • 咳 仆本丧心 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 妇虽长舌 非老贼不到今朝 ——讽秦桧夫妇
谐讽联
夫人莫搽摩登红 谨防特务吊膀子 老爷快留八字胡 免得保长抓壮丁 ——土地庙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口大欺天
题赠集句联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 愿天下有情人 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 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
题赠集句联
举首望明月 荡胸生层云 ——集李杜诗联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纪昀
行业联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刻字店联 天外江山来笔底 胸中丘壑写毫端 ——画店联 底事干卿 风吹皱一池春水 多情笑我 浪淘尽千古英雄 ——武昌戏院联
行业联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听指挥 ——扇庄联 充饥不必图画饼 止渴何须望梅林 ——饭店联 不是胸中存灼见 如何眼底辨秋毫 ——眼镜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