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上海卷)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pdf

物理试卷 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B)红外线(C)紫外线(D)射线 2.核反应方程式Be+HeC+X中的X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C) 粒子 (D)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关系如图,以轴正向为速度的正方向,该质点的关系是 8.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B)(C)(D)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的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 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11.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
上海市徐汇区2014年中考一模(即期末)物理试题(WORD版)

②10秒内通过电阻R2的电荷量。
③请用滑动变阻器R3(标有“10欧1.5安”字样),替换电阻R1或R2,要求:电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某处时,其中有两个电表偏离零刻度的角度相同,请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所有可能阻值。
A.横截面积减小B.横截面积增大C.长度减小D.长度增大
6.将一个重10牛的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再向容器中注入20牛的水(水不溢出),则注水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A.一定为20牛B.一定为30牛C.可能为25牛D.可能大于30牛
7.用铝、铁、铜和铅(已知ρ铅>ρ铜>ρ铁>ρ铝)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块,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17.为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徐在一段容易拉伸的橡胶软管内灌入硫酸铜溶液,在软管两端分别接一个接线柱且将软管封闭,制成可以形变的“导电液体”。他将小灯、“导电液体”、电键串接在电压一定的电源上进行实验。闭合电键,拉伸“导电液体”时,发现小灯的亮度发生变化,如图6(a)和(b)所示。
①根据上述实验请做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猜想:(23)。
上海市徐汇区2014年中考一模(即期末)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题目请回答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有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特性,下列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压强B.浮力C.密度D.压力
2.“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每个支脚的底部都安装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这是为了
15.材料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导线甲和乙,甲的电阻值比乙的电阻值大,则甲导线的长度(16)乙导线的长度。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甲导线两端的电压(17)乙导线两端的电压;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甲导线的电流(18)通过乙导线的电流。(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三区2014届高三学习能力诊断(二模)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14.4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清楚填写姓名、考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考号。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l 、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氢、氘、氚是同位素,它们的核内具有相同的 (A )电子数(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子数 2.下列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外的是 (A )阴极射线(B )α射线(C )β射线(D )γ射线3.卢瑟福在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时,认为电子不会对α粒子偏转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α粒子与各电子相互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 (B )电子的体积很小,α粒子碰不到它(C )电子的电量很小,与α粒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D )电子的质量很小,就算碰到,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偏转4.如右图,把酒精灯放在肥皂液薄膜前,从薄膜上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能解释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示意图(图中实线、虚线为光照射到薄膜上时,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形成的两列波)5.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没有产生光电效应,下列措施中可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 )换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照射 (B )换用红外线照射(C )换用极限频率较大的金属(D )换用极限波长较大的金属6.如图,各实线分别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的不同状态变化过程,其中气体温度增大的过程为 (A )a →b(B )b →a(C )b →c(D )b →d7.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
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v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学 习 能 力 诊 断 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14.1第 Ⅰ 卷(6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物理学中,运动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这三者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 )比值定义(B )控制变量(C )等效替代(D )理想模型2.下列物理规律中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 (B )机械能守恒定律 (C )欧姆定律(D )玻意耳定律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室外气温:-2℃<-5℃(B )重力对某物体做功:-2J <-12J (C )物体的重力势能:-2 J <-12J(D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2V <-5V4.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t =4s 时,质点的( )(A )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 )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C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5.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在逐渐减小的螺旋形光滑水平轨道。
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下列物理量中数值将减小的是( ) (A )周期 (B )线速度(C )角速度(D )向心加速度6.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 )(A )分子力大小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 )分子力始终做正功 (C )分子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 )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7.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A ) (B ) (C ) (D )8.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杆ab 上,挂有两个金属环M 和N ,两环套在一个通电密绕长螺线管的中部。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pdf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上海卷) 物理试题解析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射线 1.【答案】A 【考点】波 【解析】题中2.核反应方程中的X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2.【答案】D 【考点】核反应 【解析】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3.【答案】B 【考点】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通过α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发生了偏转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4.【答案】C 【考点】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粒子(D)粒子 5.【答案】B 【考点】裂变 【解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6.【答案】C 【考点】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 【解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x-t关系如图。
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t关系是 7.【答案】B 【考点】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 【解析】 8.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B) (C) (D) 8.【答案】A 【考点】上抛自由落体 【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向上抛出的小球落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也是,A项正确。
2014上海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4上海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相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 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对下列物理公式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公式tVa ∆=可知,加速度a 由速度的变化量v ∆和时间t 决定B 、由公式a=F/m 可知,加速度a 由物体所受合外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决定C 、由公式E=F/q 可知,电场强度E 由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和电荷的电量q 决定D 、由公式R=U/I 可知,电阻R 由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 决定2.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Kr 9036)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Zr 9040),这些衰变是: ( )A .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 .4次β衰变C .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卡文迪许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B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 )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每升高1K ,其压强就一定增加1/273 B .温度每降低1℃,其压强就一定减少原来压强的1/273 C .气体压强的增量与温度的增量成正比 D .p —T 图像在p 轴上的截距是它在0℃时的压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tsv =可知:物体的运动是先有位移后有速度B .由221rm m GF =可知:在国际单位制中,只要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数值选取恰当,可使常数G 的值为1C .由qFE =可知;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检验电荷的电量成反比D .由221mv E =可知: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二次方的乘积成正比6.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B .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C .只有相互挤压和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D .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竖直推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B 均保持静止。
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沪科版

徐汇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物理试卷2013.11〔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50分〕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某某号等清楚填写在答理题纸上。
2.考生应将答案按要求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共16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是导出单位,用根本单位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C ,〔A 〕J/s 〔B 〕N·m/s 〔C 〕kg·m/s 2 〔D 〕kg·m/s2.伽利略的实验说明〔 〕D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保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C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汽车能拉着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加速运动,是因为〔〕D ,〔A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B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 〕汽车先对拖车拖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D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4.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反弹起到原高度,利用仪器测得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体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列图,图中Oa 段和cd 段为直线。
由图可知,运动员发生超重的时间段为〔 〕C ,〔A 〕0-t 1〔B 〕t 1-t 2〔C 〕t 2-t 4 〔D 〕t 4-t 55.飞机从停机坪沿直线滑出,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分别是2m 、4m 、6m ,那么〔 〕D ,〔A 〕飞机做匀加速运动 〔B 〕飞机做匀速运动〔C 〕第4s 内内的位移是8m 〔D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6.如下列图,一个物体在O 点以初速v 0开始做曲线运动,物体只受到沿x 轴方向的恒力F 作用如此物体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A 〔此题超纲〕,〔A 〕先减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C 〕不断增大 〔D 〕不断减小7.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kma 中,比例系数k 的数值〔〕C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 〕是由质量m 、加速度a 和力F 三者的大小所决定的〔C 〕是由质量m 、加速度a 和力F 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D 〕与质量m 、加速度a 和力F 三者均无关系8.如下列图,小球用细绳系住,置于光滑斜面上,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现用一水平力F 缓慢推动斜面体,细绳始终处于拉直状v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以与绳对小球的拉力F T 的变化情况是〔〕D ,〔A 〕F N 保持不变,F T 不断增大〔B 〕F N 不断增大,F T 不断减小〔C 〕F N 保持不变,F T 先增大后减小〔D 〕F N 不断增大,F T 先减小后增大二.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共24分。
2014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试卷及答案word版

(A) A的示数增大
(C) △V3与△I的比值大于r
(B) V2的示数增大
(D) △V1大于△V2
19、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向为场强正方向,带正电的点电荷沿x轴运动,则点电荷
(A)A体积增大 (B)A体积减小
(C) △FA △FB(D)△pA<△pB
21、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22、动能相等的两物体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vA:vB=2: 1,则动量大小之比PA:PB=;两者碰后粘在一起运动,其总动量与A原来动量大小之比P:PA=。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g tan ,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33、如图,一对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d,上极板始终接地。长度为d/2、质量均匀的绝缘杆,上端可绕上板中央的固定轴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下端固定一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其电荷量为q。当两板间电压为U1时,杆静止在与竖直方向00′夹角 =300的位置;若两金属板在竖直平面内同时绕O、O′顺时针旋转 =150至图中虚线位置时,为使杆仍在原位置静止,需改变两板间电压。假定两板间始终为匀强电场。求:
(A)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
(B)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C)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v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学 习 能 力 诊 断 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014.1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考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正确涂写考号。
2.第Ⅰ卷(1—20题) 由机器阅卷。
考生应将在答题卷上的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 Ⅰ 卷(6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物理学中,运动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这三者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 )比值定义(B )控制变量(C )等效替代(D )理想模型2.下列物理规律中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 (B )机械能守恒定律 (C )欧姆定律(D )玻意耳定律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室外气温:-2℃<-5℃(B )重力对某物体做功:-2J <-12J (C )物体的重力势能:-2 J <-12J(D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2V <-5V4.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t =4s 时,质点的( )(A )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 )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C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小水作品5.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在逐渐减小的螺旋形光滑水平轨道。
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下列物理量中数值将减小的是( ) (A )周期(B )线速度(C )角速度(D )向心加速度6.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 ) (A )分子力大小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 )分子力始终做正功 (C )分子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 )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7.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A ) (B ) (C ) (D )FFFFx O1 23 4t /s2 / 68.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杆ab 上,挂有两个金属环M 和N ,两环套在一个通电密绕长螺线管的中部。
当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右移动时,两环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起向左移动 (B )一起向右移动 (C )互相靠近 (D )互相离开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静电力常量k 的单位,若用国际单位制(SI )中的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22s C m kg ⋅⋅ (B )223s C m kg ⋅⋅ (C )22s A m kg ⋅⋅ (D )423s A m kg ⋅⋅10.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轨道视为圆周,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金星转过的角度分别为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水星和金星( )(A )质量之比(B )绕太阳的动能之比 (C )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受到的太阳引力之比11.如图,当汽车静止时,车内乘客看到窗外雨滴沿竖直方向运动。
t =0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在t l 、t 2两个时刻,看到雨滴的运动方向分别沿OB 、OF 方向,F 为AB 中点。
已知雨滴下落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t l ︰t 2为( ) (A )1︰2 (B )1︰ 2(C )1︰ 3(D )1︰(2-1)12.如图是简易散热排风示意电路,M 为排风扇,R 0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 是可变电阻,则( )(A )环境温度升高时,排风扇两端电压减小 (B )环境温度升高时,A 点电势升高 (C )R 阻值调大时,A 点电势降低(D )R 阻值调大时,排风扇开始工作的临界温度升高13.如图,一质点在一恒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从M 点运动到N 点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在此过程中,质点的动能( ) (A )不断增大(B )不断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14.在绝缘粗糙的斜面上A 点处固定一点电荷甲,将一带电小物块乙从斜面上B 点处由静止释放,乙沿斜面运动到C 点时静止。
则( ) (A )甲、乙一定带异种电荷P.F. Productions 后期制作 (B )B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C 点的电势(C )从B 到C 的过程中,乙的电势能一定减少(D )从B 到C 的过程中,乙的机械能的损失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BF DCOE车窗R 5V1MR 0θA甲 乙 ABCNv Nv MM M a b 左 右N 太阳 水星 金星v3 / 615.如图所示电路中,不管电路的电阻如何变,流入电路的总电流I 始终保持恒定。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变化量分别为△U 、△I ,则I U ∆∆为( )(A )R 0(B )R 1(C )逐渐增大(D )逐渐减小16.如图,正方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外力作用下,一正方形闭合导线框沿竖直方向匀速运动,t =0时,其四个顶点abcd 恰好在磁场边界中点。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反映线框所受安培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三.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
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如图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M 位于x =0.2m 处,则( ) (A )这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 )M 点的振动总是加强(C )M 点将做振幅为30cm 的简谐振动(D )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5/4甲波周期,M 将位于波峰小水制作18.两个等量负点电荷位于垂直于x 轴的连线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正确描述x 轴上电场强度E 、电势φ随位置变化规律的是图( )(A ) (B ) (C ) (D ) 19.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气缸内有两个活塞分别用一根硬杆相连,上活塞上放有一小木块,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
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
下列做法中能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上移动的是( ) (A )给气缸内气体缓慢加热 (B )取走小木块 (C )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D )大气压变小× × ×× × ×× × ×× × ×FFFFv ttt t (A ) (B ) (C ) (D )abcdOO O OxEOxEO x O φxOφx /m 0.5 0.320-0.3 -0.5 -0.1 甲波乙波O y /cm-20v 2v 10.1 M10-10 x--O A B VAR 2 R 0 R 1I4 / 620.如图,水平细杆上套一质量为0.54kg 的小环A ,用轻绳将质量为0.5kg 的小球B 与A 相连。
B 受到始终与水平成53°角的风力作用,与A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运动过程中B 球始终在水平细杆的下方,则(取g =10m/s 2,sin37°=0.6,cos37°=0.8)( ) (A )B 受到的风力大小为2N (B )A 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3 (C )绳对B 的拉力随着风力的减小而减小 (D )杆对A 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减小第Ⅱ卷(共82分)1.第Ⅱ卷(21--33题)由人工阅卷。
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第Ⅱ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用铅笔答题一律不给分(作图可用铅笔)。
2.第29、30、3l 、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四.填空题(共28分,每小题4分)21.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半径分别为R 和r 。
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________,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周期相等的单摆摆长之比为________。
2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 沿直线ab 经历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到达末状态b ,状态a 时温度为T 0,则状态b 时温度为______,从a 到b 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
23.如图,实线为一列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虚线表示经过∆t =0.2s 后它的波形图,已知T <∆t <2T ,则这列波传播速度可能的最小值v =__________m/s ;这列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_Hz 。
P.F. Productions 后期制作24.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t =0时,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则物体在0—8s 内,位移大小为______m ,拉力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W 。
(g 取10m/s 2)25.左图为某一小灯泡的U -I 图线,现将两个这样的小灯泡并联后再与一个4Ω的定值电阻R 串联,接在电动势为5V 、内阻为1Ω的电源两端,如右图所示。
则通过每盏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____A ,此时每盏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
A B) 37° O p Vabp 04p 0 V 03V 0 F /N 48 32 4 68t /sI /AU /VO 0.10.30.51 2 3 45 6Rε ry /cmx /m-112345 / 626.如图,倾角为θ 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 、质量为m 、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
用细线将质量为m 的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
则在此过程中,软绳重力势能共变化了_______;软绳离开斜面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
27.如图,匀质直角三角形薄板ABC 竖直放置,A 点处有一固定转轴,一竖直向上、大小为F 的力作用在B 点,使AB 边保持水平,∠BAC =θ。
若撤去力F 的同时,在板上某位置作用另一个力,仍能保持薄板在该位置平衡,则该力的最小值为_______。
若从AB 水平状态开始,用一始终沿BC 方向、作用于B 点的力,使板绕轴A 逆时针缓慢转动90°,则在转动过程中,该力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