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关于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相关规定

关于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相关规定关于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规定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规定》的内容,具体内容:你听说过贸易救济吗?贸易救济就是指对在对外贸易领域或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内产业由于受到不公平进口行为或过量进口的冲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国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或救助。
下面由我为你详...你听说过贸易救济吗?贸易救济就是指对在对外贸易领域或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内产业由于受到不公平进口行为或过量进口的冲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国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或救助。
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贸易救济的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中的保障措施有所规定。
(一)采取保障措施的基本条件如果根据保障措施条例进行的保障措施调查,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产生严重损害威胁,可以采取保障措施。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采取保障措施的三个基本条件。
进口数量增加指进口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
适用保障措施要求的产业损害程度重于反倾销或反补贴要求的损害程度,即严重损害而不是实质损害。
(二)调查的发起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保障措施条例,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的申请;必要时,商务部在没有收到此类申请时,也可以立案调查。
保障措施条例对申请人,不存在反倾销条例或反补贴条例中的产业支持量的要求。
一般保障措施调查,由商务部负责;涉及农产品的,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
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作出初裁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终裁决定。
(三)进口产品数量增加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增加或者相对增加。
进口产品增加这一条件的关键是增加的确定。
国内主管机关应对进口产品增加提供合理的充分说明。
由于存在相对增加这一情况,增加并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
WTO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案例分析
1
反倾销是指成员国采取的针对倾销产品的措施, 目的是消除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的损害。
2
案例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在防止不公平竞争和 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但也存在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 WTO对反倾销措施的监督和规范。
反补贴案例分析
反补贴是指成员国采取的针对接受政府补贴的产品的措施,目的是消除不 公平竞争和产业损害。
案例分析表明,反补贴措施对于纠正政府对产业的扭曲和支持国内产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存在补贴行为合法与否的争议,因此需要加强WTO对补贴行为的监 督和规范。
保障措施案例分析
01
保障措施是指成员国在面临进口激增时采取的临时 性措施,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损害。
02
案例分析表明,保障措施在应对进口激增和维护国 内产业利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贸易救济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
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保护受到不公平或非法贸 易行为影响的国内产业和就业,避免因过度 依赖进口而导致的经济风险。
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秩序
通过打击不公平或非法的贸易行为,贸易救济措施 有助于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秩序,保障各国的合 法权益。
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 展
区域贸易协定的挑战
区域贸易协定的兴起对WTO贸易救济措 施的实施带来挑战,需要更加协调和一致
的国际合作来解决相关问题。
贸易救济措施的未来发展
01
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完 善贸易救济措施,提高其有效性 和公平性。
02
更新和完善措施
03
强化争端解决机制
针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 不断更新和完善贸易救济措施, 以适应新的贸易格局。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活动,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公平竞争现象。
为了维护自身产业和市场的利益,国家通常会采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并分析其对贸易的影响。
一、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贸易救济措施之一。
当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导致本国产业受到损害时,国家可以采取反倾销行动。
这通常涉及对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提高其价格,恢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反倾销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由于倾销行为的判定和计算存在主观性和复杂性,各国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
因此,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设立了反倾销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贸易救济措施的公正和合理。
二、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为了应对进口商品受到其他国家补贴的问题。
当原产国出口的商品受到补贴的支持,导致本国产业受到损害时,国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
这通常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以抵消补贴的影响。
反补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样面临着争议和挑战。
不同国家对补贴的定义和计算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反补贴措施时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查和计算。
国际贸易组织设立了相关规则来引导和监督反补贴行动,以确保公平和透明。
三、保障措施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国际贸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贸易救济措施,如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通常用于应对本国产业面临的严重损害,如突发的大规模进口和市场扰乱等情况。
国家可以采取措施限制进口数量,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保障措施是一种非常强力的贸易救济工具,但其使用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并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
保障措施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紧张局势,因此需要谨慎运用。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国家维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利益,但也需要遵守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和程序。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2)损害的确定 倾销对进口国造成的损害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二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
即进口国产业尚未受到倾销产品的实际损害,但 如果不采取措施阻止进口产品继续倾销,进口国产 业将受到实质损害;
三是进口方建立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阻碍
即倾销产品虽然没有对进口国相同产业造成实质 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但是却严重地阻碍了 进口国生产该类产品的新产业的建立。(国产汽车 品牌)
整理课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1997年3月4日,在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国
外反倾销调查和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大肆 倾销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开始启动反倾销 调查,并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反倾销条例,即《中华人民共 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
整理课件
3.反倾销规章 我国贸易主管部门发布施行了相配套的实
整理课件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应超过4年,在 紧急情况下如果迟延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进口方可不经磋商而采取临时保障措施。临 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00天,并 且此期限计入保障措施总的期限。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届满,如果仍需以保障 措施防止损害或救济受损害的产业或有证据 表明该产业正在进行调整,则可延长实施期 限,但保障措施的全部实施期限(包括临时保 障措施的实施期)不得超过10年。
整理课件
200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并于2002年1月1日 正式施行。2002年2月10日原外经贸部又 发布了《保障措施调查立案暂行规则》和 《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暂行规则》,并于 2002年3月13日起施行。2004年3月,我 国对2002年《保障措施条例》作了修改。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归纳总结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归纳总结外贸领域中,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外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口的产品进行调查,确认进口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且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时,采取相应的反倾销措施。
主要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最低价格限制、限制进口数量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消除不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二、反补贴措施国际上存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来支持本国产业,影响国际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反补贴措施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一旦发现进口产品受到补贴并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就会对其采取相应的反补贴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补贴金额征收反补贴税、实施最低价格限制以及限制进口数量等。
三、特保措施特保措施是指国家为应对本国产业的突发严重伤害而采取的临时性贸易措施。
当某种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对国内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国家可以采取特保措施,通过增加关税要求、限制进口数量或者实施最低价格等措施,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四、国际制裁措施国际制裁措施是国际社会常用的一种外交手段,旨在对某个国家采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以迫使该国政府改变其不当行为。
国际制裁通常由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联合实施,涉及的内容包括禁运、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等。
国际制裁措施通常在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授权下进行。
五、临时保护措施临时保护措施是指国家在应对进口产品对本国产业造成的突发和严重损害时,采取的临时性贸易措施。
与特保措施不同,临时保护措施的实施要求更为严格,且时间较短。
这些措施包括增加关税、限制进口数量或者实施最低价格等。
六、协定谈判及争端解决在对外贸易中,各国政府通过协商和谈判达成各种协定,旨在解决贸易争端和加强贸易规则建设。
主要的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等。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引言对外贸易救济措施是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伤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目前,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介绍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定义、种类、原则以及对其实施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定义对外贸易救济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或缓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伤害,国家对进口产品采取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或经济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恢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种类对外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进行的一项保护性措施,旨在防止外国企业通过倾销行为对国内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反倾销措施包括对倾销进口商品征收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
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所享受的外国补贴措施进行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外国企业通过补贴手段对国内市场形成不公平竞争。
通常,国家会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来进行反补贴措施。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指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进口商品突然大量增加所产生的损害,国家采取的一种紧急保护性措施。
保障措施通常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临时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
原则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救济措施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公平原则,确保救济措施的实施不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利益受损。
2.非歧视原则:救济措施不能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特别适用,应适用于所有进口商品。
3.透明原则:救济措施的实施应该透明,确保其他国家和利益相关者能够知晓救济措施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4.有效原则:救济措施必须能够有效地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恢复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实施影响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对国际贸易和相关利益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可能导致被救济国对自己的出口受到限制,从而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救济措施的实施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与反倾销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与反倾销贸易救济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争端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秩序,贸易救济和反倾销措施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与反倾销措施,分析其作用、原则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是指各国为应对进口商品对本国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关税壁垒、配额限制、贸易补贴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限制进口的数量,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1.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最常见的贸易救济措施之一。
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本国可以增加其价格,使其与本国产品的价格差距拉大,从而降低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关税壁垒还可以通过降低关税配额来限制进口数量。
这种措施在减少进口商品竞争、保护本国产业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配额限制配额限制是通过设定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来限制进口的措施。
本国可以设置进口配额,只允许特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进入市场。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3.贸易补贴贸易补贴是通过向本国产业提供经济支持的方式,来提高其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
贸易补贴可以是直接的经济援助,也可以是减免税收等方式。
它旨在减轻本国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使其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二、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贸易救济措施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是指当本国产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倾销行为时,采取的相应对策。
倾销是指一国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导致本国产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的情况。
1.反倾销调查在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以及其对本国产业的影响。
调查过程中会考虑到市场情况、价格趋势、生产能力等因素,以获得客观的数据和结论。
2.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倾销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特定税收。
该税收的征收额度通常是基于倾销幅度的计算,旨在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减少其竞争力。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一、反倾销。
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进口,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有实质阻碍的行为。
包括突发性、间歇性、持续性。
二、反补贴。
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并未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行为。
形式不同:现金非现金、对象不同:一般出口、法律态度不同:禁止、可申诉、不可申诉
三、保障措施。
因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与其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除或减轻这种损害或损害威胁,并可以对该产业提供也要的支持。
四、其他。
1、因其他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向我国提供的服务增加,对提供同类服务或者与其直接竞争服务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消除或减轻这种损害或损害威胁,并可以对该产业提供也要的支持。
2、因第三国限制进口而导致某种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数量大量增加……
3、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接经济贸易条约、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违反条约、协定的规定,是我国根据该条约、协定享有的利益丧失或受损,或阻碍条约、协定目标实现的,我国有权要求相关的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可根据条约、协定中止、终止履行相关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贸
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
管 制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制
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度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外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贸
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
管 制
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
措
进出口药品管理
施 及
黄金制品进出口管理
报
进口废物管理及报关规范
关 规
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
范
敏感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
第一节 外贸管制及其实现途径
一、外贸管制与WTO
外简称,又可称为进 出口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 益和对内对外政策需要出发,在遵循国际贸易有关 规则的基础上,对本国的进出口活动采取的或禁止、 或限制、或鼓励的各种贸易政策、制度或措施的总 称。
– 只有在确认达到“单单相符”、“单货相 符”、“单证相符”、“货证相符”的情 况下,海关才可放行。
报关是海关确认进出口货物合法性的先决条件
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
第二节 我国外贸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进出口许可制度:既包括准许进出口有关证件的审 批和管理制度本身的程序,也包括以国家各类许可 为条件的其他行政管理手续。
–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 全面融人国际经济体系,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我们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结合国情,实行 必要、合理的对外贸易管制。
二、外贸管制目标的实现
海关监管是实现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手段
– 执行贸易管制的海关管理活动离不开 “单”、“证”、“货。
技术类:
(1)限制进口技术管理
– 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技术,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 门提出技术进口申请,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收到技术 进口申请后,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 技术进口申请经批准的,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发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进口经营者取 得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后,可以对外签订技术进口合同。 进口经营者签订技术进口合同后,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 主管部门申请技术进口许可证。经审核符合发证条件的, 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 口许可证”,凭以向海关办理进口通关手续。
(2)限制出口技术管理
– 限制出口技术实行目录管理。
OH
❖ (三)自由进出口管理
❖ 所谓自由进出口,即具备的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 主体,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外签订有 关货物的进出口合同,办理该货物的进口或出口 行为,无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
❖ 基于监测进出口情况的需要,国家对部分属于自 由进出口的货物实行自动进出口许可管理。
❖ 1.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是在任何情况下对进口申请一律予以
批准的进口许可制度。
-基于统计和监督目的。
❖ 2.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
-进出口属于自由进出口的技术,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 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办理合同备案登记。
二、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备案 登记制。
– 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
– ③其他,如禁止出口劳改产品等。
(2)禁止出口技术管理规定
– 目前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禁止出口部分 的技术涉及核技术、测绘技术、地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等25个技术领域的31项技术。
案例:关于黑人牙膏 参见书本P50
(二)限制进出口管理 货物类: (1)限制进口货物管理 (2)限制出口货物管理 参见:P51 图3-1
进出口经营权管理制度
– 对外贸易经营者条件
–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种类
国营贸易和指定经营制度
– 国营贸易和指定经营的实质是国家通过对进出口经营权 的登记和核准管理,使国家能够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 进出口商品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
– 国营贸易和指定经营都是政府授权一些公司代理某种产 品的进出口业务。
一、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主体地位。包括禁止进出口货物和技术、限制进出 口货物和技术、自由进出口的技术以及自由进出口 中部分实行自动许可管理的货物。
(一)禁止进出口管理 1.禁止进口: (1)禁止进口货物管理规定
– ①列入《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的商品 – 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进口的商品 – ③其他禁止进口的货物,如黑人牙膏(“DARKLE”、
“DARLIE”)等。
(2)禁止进口技术管理规定
– 目前《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第一批)所列明 的禁止进口的技术涉及钢铁冶金技术、有色金属冶金技术、 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消防技术等11个 技术领域的26项技术。
2.禁止出口:
(1)禁止出口货物管理规定
– ①列入《禁止出口货物目录》的商品。
– ①基本出发点以实现我国对内对外政策目标; – ②贸易管制是国家管制; – ③贸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 ④贸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
– 我国外贸管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证”、 “备”、“检”、“核”和“救”五个字。
外贸管制与WTO的宗旨
– 各国外贸管制的宗旨一般都是“限入奖出”。
– 不同点是根据我国加入WTO时所作的承诺,指定经营需 要在谈判结果所承诺的时间内取消,而国营贸易则一直 可以保留。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由国家出 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我国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 我国政府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出 入境的货物、物品及其包装物、交通运输工具、运 输设备和出入境人员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法律 依据和行政手段的总和。
其他进出口管理
引言
2005年7月中国南通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分别在对来自 香港、多哥的集装箱箱体进行检疫时,在集装箱底板 上发现活的疑似小蠹类等植物危害性生物,并在木质 包装残留物中再一次截获天牛,后经江苏省检验检疫 局鉴定,分别为纵坑切梢小蠹、墨天牛属、朽木象亚 科、赤拟谷盗。其中纵坑切梢小蠹、朽木象亚科类昆 虫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该局检疫人员根据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对上述集装箱进行了熏蒸除害处理,有效 地防止了有害生物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