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送动物回家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具:小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动物家园场景图。
2.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讲述小动物们找不到家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关注。
2.数字认识(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5。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巩固数字的认识。
3.动物家园场景图(1)教师出示动物家园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讲解动物家园的分布,如:小兔子住在1号房子,小熊住在2号房子等。
4.送动物回家(1)教师提出任务: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图片,找出它们的家。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送小动物回家,如:按照数字顺序送回家。
5.团队合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队长。
(2)教师发放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剪刀、胶棒,让幼儿团队合作完成送动物回家的任务。
6.展示与评价(1)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2)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教师强调数字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3.教师鼓励幼儿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2.数学区角活动:教师在班级设立数学区角,提供丰富的数学教具,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巩固数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含反思

小朋友园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含反思【--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熟悉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培育小朋友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量,快来看看小朋友园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含反思教案吧。
场景布置1: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放4盆花;2:在教室的后墙上贴5个五角星;3:让小朋友观看教室里有4个窗户;5张桌子。
活动目标1:熟悉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3:培育小朋友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量。
4:进展小朋友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5:有爱好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4只小猫、用数字4表示;5只小老鼠用数字5表示;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活动预备1小动物挂图4幅(每张图上的小动物个数不一样):4只猫;5只小鸡;5只老鼠;4只小兔;2纸剪小房子4座:上面分别写有数字4和5.活动过程1引题:让小朋友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2老师为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小工匠报恩》:小工匠到森林里去砍木头,结果被蛇咬伤了,一群小动物救了,他看到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破了,为了报恩,他打算给每种小动物都盖一座美丽的房子,用来报答小动物们对他的救命之恩。
3老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挂图(4幅),并引导小朋友数出每张图上动物的数量;再出示剪纸房子引导小朋友熟悉数字4、5,接下来让小朋友看图连线。
4小朋友庅今日表现的都可棒了,不但熟悉了数字4和5,而且知道了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那老师再问问你们,咱们班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老师引导小朋友回答。
5咱们帮小工匠送动物回家,通过送动物回家,我们知道了:4只小动物就用数字4表示,5只小动物就用数字5表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比如:4支铅笔、5张桌子、4把椅子、5双鞋等等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
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精品教案附反思通用

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精品教案附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送动物回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方向,学习利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2. 培养幼儿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场景图、磁性板、方位词卡片。
2. 学具:每组一套动物卡片、场景图、磁性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板展示一个森林场景,讲述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耍,迷路,需要小朋友们帮助它们找到家故事。
2. 例题讲解(1)展示一张动物卡片,提问:“小兔家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方位词回答。
(2)通过磁性板,演示如何利用方位词描述小兔家位置。
(3)讲解方位词含义,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操作,利用动物卡片和场景图,帮助其他小动物找到家。
(2)邀请几名幼儿到磁性板上展示,并描述他们是如何帮助小动物找到家。
(1)回顾本节课所学方位词,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哪些事物?”六、板书设计1. 展示森林场景图。
2. 在磁性板上贴上动物卡片和方位词卡片。
3. 根据教学过程,适时更新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自己房间,用方位词描述房间里物品位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方位词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在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各种物体位置,巩固所学方位词。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教案附反思通用

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教案附反思通用教案:中班数学《送动物回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三节,活动主题是《送动物回家》。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动物卡片、算术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学具:算术卡片、小动物玩偶、铅笔、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动物回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动物的数量变化。
例如:画面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兔子,让学生回答一共有几只动物?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画面中有3只小鸟,又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学生用算术卡片进行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算术卡片和小动物玩偶,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例如:每组有3只小鸟玩偶,又来了2只小鸟玩偶,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鸟玩偶?4. 小组合作游戏(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套动物卡片。
学生通过合作,找出卡片中的动物,并进行分类。
例如:找出所有的鸟类动物,并将它们送回家。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作业题目如下:1. 填空题:3 + 2 = ____2. 选择题:下列哪个算式等于3?(A. 2 + 1 B. 4 1 C. 5 2)3. 连线题: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家园连起来:小鸟——巢,小兔子——洞,小鱼——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送动物回家加法:3 + 2 = ____减法:5 2 = ____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 填空题:3 + 2 = ____2. 选择题:下列哪个算式等于3?(A. 2 + 1 B. 4 1 C. 5 2)3. 连线题: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家园连起来:小鸟——巢,小兔子——洞,小鱼——河。
中班数学活动《送动物回家》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动物回家的概念,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卡片、动物家园图片、送动物回家的道具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认识动物和家的经验。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动物回家的概念,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家。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基本部分:(1) 教师出示动物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
(2) 教师出示送动物回家的道具,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将对应的动物送回家。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送动物回家的任务。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动物回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家庭作业布置,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巩固对动物回家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回家概念的理解、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2.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评价。
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完成送动物回家任务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帮助幼儿建立起动物和家的对应关系。
2. 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共同完成任务。
八、教学内容拓展1. 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让幼儿知道动物为什么需要回家。
中班数学活动《送动物回家》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数学活动《送动物回家》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它们的家园。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图片、家园图片、匹配卡片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认识动物和家园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介绍动物和家园:教师逐一介绍动物和它们的家园,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匹配游戏:教师分发匹配卡片,引导幼儿找出对应的动物和家园,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4. 送动物回家: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将动物图片送回到对应的家园,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巩固对动物和家园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认识更多的动物和家园。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动物和家园的主题墙饰,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认识。
3. 区域活动:教师在数学区设置相关游戏,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加深对动物和家园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和它们家园的图片,例如熊猫与竹林、小鸟与鸟巢、小鱼与水族馆等。
2. 匹配卡片:制作动物与家园匹配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画有动物和它们的家园。
3. 故事书:《送动物回家》主题的故事书,供幼儿阅读和欣赏。
4. 动物角色玩具:制作或购买一些动物角色玩具,如熊猫、小鸟、小鱼等。
5. 家园场景布置:用纸板或布料制作不同家园的场景,如竹林、鸟巢、水族馆等。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动物回家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分类:让幼儿观察动物和家园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动物与家园之间的关联,并进行分类。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送动物回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回家》(精选12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回家》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回家》(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回家》,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回家》篇1活动目标(一)目测7以内的数量,能较快地说出总数,并学会按数量归类。
(二)尝试用添画的方式使物体变成7个。
活动准备1、数量为7个的动物图卡和数字卡片,贴有数字1到7的小筐。
2、幼儿人手一套打乱的动物图卡、彩笔一支。
3、幼儿用书第7册第1页。
活动过程(一)动物有几个——目测7以内的数量,较快地说出总数。
1、目测说出总数。
教师:出示一张图卡,看看涂上有几只小动物,谁能很快的告诉大家?教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教师:你有更快知道总数的办法吗?2、练习数次。
(教师变换图片,数量大的图片多出示几次。
)(二)游戏“动物找朋友”——感知等量关系,学会按数量归类。
1、将图卡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打乱的动物图卡,请你很快数出每张图卡上小动物的数量,把数量相同的图卡。
(请个别幼儿操作后集体检验。
)教师:请根据图卡上小动物的数量,给每堆图卡找一张相应数字的卡片。
2、以组为单位,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
教师:请先数一数自己每张图卡上小动物的数量,把一样多的卡片放在一起。
教师:请和同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把你们所有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
3、看数字找图卡,送小动物回家。
教师:出示贴有数字的小筐,这是数字几?请把数量是几的小动物送回家(数字小筐)。
(三)好吃的饼干——目测7以内的数量,学会按数量归类。
1、完成幼儿用书“好吃的饼干”活动。
教师:请把书翻到第7册第1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送给小动物的饼干吧。
教师:你能很快看出哪些盒子里有7块饼干吗?请你在饼干盒上画上7个点。
2、集体交流。
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教案反思教案名称: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2. 详细内容:通过动物回家的故事情境,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数字15,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够数数并说出15的数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通过故事情境,理解数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2. 学具:幼儿用书、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回家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小动物和数字。
2. 例题讲解:通过数字卡片和小动物图片,向幼儿展示数字15,并让幼儿说出对应的数字。
3.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相应的数字。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加减法算式卡片,让幼儿通过合作完成算式卡片上的题目。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情节,并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送动物回家2. 板书内容:数字15、加减法算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故事情节复述: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送动物回家》的故事情节。
(2)数字卡片:请幼儿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数字15。
(3)加减法运算:请幼儿完成作业本上的加减法题目。
2. 答案:(1)故事情节复述:请家长倾听幼儿的讲述,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数字卡片:家长观察幼儿画的数字是否正确,对幼儿的绘画进行评价。
(3)加减法运算:家长检查幼儿的答案是否正确,对幼儿的运算能力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让幼儿亲身体验动物的世界,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送动物回家教案(附
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送动物回家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送动物回家教案吧。
活动背景
1: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放4盆花;
2:在教室的后墙上贴5个五角星;
3: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4个窗户;5张桌子。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4只小猫、用数字4表示;5只小老鼠用数字5表示;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活动准备
1>小动物挂图4幅(每张图上的小动物个数不一样):4只猫;5只小鸡;5只老鼠;4只小兔;
2> 纸剪小房子4座:上面分别写有数字4和5.
活动过程
1>引题:让幼儿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2> 老师为幼儿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小工匠报恩》:小工匠到森林里去砍木头,结果被蛇咬伤了,一群小动物救了,他看到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破了,为了报恩,他决定给每种小动物都盖一座漂亮的房子,用来报答小动物们对他的救命之恩。
3>老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挂图(4幅),并引导幼儿数出每张图上动物的数量;再出示剪纸房子引导幼儿认识数字4、5,接下来让幼儿看图连线。
4> 延伸;小朋友庅今天表现的都可棒了,不但认识了数字4和5,而且知道了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那老师再问问你们,咱们班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老师引导幼儿回答。
5>小结;咱们帮小工匠送动物回家,通过送动物回家,我们知道了:4只小动物就用数字4表示,5只小动物就用数字5表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比如:4支铅笔、5张桌子、
4把椅子、5双鞋等等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
等中午回家后你们可以看看你们家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然后再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好不好?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4、5的实际意义;通过点数,让幼儿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整节课用故事贯穿:有认识数字、点数、按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把整个班的学习气氛都带动起来了,并且都掌握了。
不足之处:这节课练习的少了,幼儿没有得到充分练习;老师刚开始讲课时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