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蛋白的制备
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

实验五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的方法
了解从牛奶中制取酪蛋白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100ml。
酪蛋白是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相对密度1.25~1.31,不溶于水、醇、有机溶剂,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质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纯牛奶、白醋、滤纸、被子、锅等
四、实验步骤
将250ml或200ml牛奶置于锅中,隔水水浴小火加热,不断搅拌,加热至沸腾时停止搅拌和加热。
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盐,并慢慢加入白醋,并轻轻搅拌,观察到牛奶中开始有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后,停止搅拌和加醋,静置10min。
待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得到滤渣。
用水清洗滤渣3次,每次都过滤得滤渣。
滤渣再用白酒清洗3次,每次都过滤得滤渣。
将滤渣摊在滤纸上风干,得酪蛋白制品
称重并品尝酪蛋白制品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酪蛋白(g/100ml)=(酪蛋白(g)/200ml或250ml )*100
得率=测得含量/理论含量*100%
酪蛋白=(13.3g/200ml)*100=6.65 g/ml
结论:闻起来有较大的奶香味和酒精味。
在过滤的过程中,粘在滤纸上跟纱布,抠不下来,所以数据应该会偏小了。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酪蛋白,了解酪蛋白的合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酪蛋白的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酪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骨骼和牙齿等组织中。
本实验采用化学合成法,以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磷酸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酪蛋白。
三、实验步骤准备试剂和仪器: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磷酸、pH试纸、烧杯、磁力搅拌器、温度计、滴定管等。
配制溶液:分别称取适量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磷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调节pH:用NaOH或H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7.0左右。
缩合反应:将甘氨酸溶液加入到缬氨酸和亮氨酸溶液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并加热至一定温度(如60℃),滴加磷酸溶液,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如2小时)。
分离纯化: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
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沉淀物,直至洗涤液的pH接近中性。
将洗涤后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粗制酪蛋白。
检测与表征: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对粗制酪蛋白进行结构检测与表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粗制酪蛋白在1650 cm-1附近出现了肽键的吸收峰,表明缩合反应成功生成了蛋白质。
此外,在3400 cm-1附近出现了-O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粗制酪蛋白在280 nm左右出现了特征吸收峰,表明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
纯度与收率:通过滴定法测定粗制酪蛋白中目标产物的含量,计算出纯度和收率。
本实验中,所制备的酪蛋白纯度约为80%,收率约为60%。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各因素的分析,发现pH值、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酪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当pH值为7.0、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小时、甘氨酸与缬氨酸和亮氨酸的摩尔比为1:1:1时,所制备的酪蛋白纯度和收率较高。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
酪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乳制品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酪蛋白的制备过程,掌握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首先,我们准备了酪蛋白的原料——牛奶。
将牛奶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
入适量的酸,如柠檬酸或醋酸,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待牛奶凝结成块状物质。
接下来,我们使用过滤纸和漏斗将凝结后的牛奶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过
滤后的液体即为含有酪蛋白的乳清,而固体则是乳清中的酪蛋白。
然后,我们将得到的固体酪蛋白进行洗涤和纯化。
将酪蛋白固体放入洁净的容
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轻轻搅拌后静置,使酪蛋白充分溶解。
然后,用过滤纸和漏斗将酪蛋白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过滤后的酪蛋白溶液即为纯化后的酪蛋白。
最后,我们对酪蛋白进行干燥和凝固。
将酪蛋白溶液倒入浅盘中,放置在通风
干燥的环境中,待其自然干燥凝固。
干燥凝固后的酪蛋白即可得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酪蛋白,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酪
蛋白在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的成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5酪蛋白的制备

实验5酪蛋白的制备
酪蛋白的制备方法:
(1)新鲜牛奶脱脂,加酸(乳酸、乙酸、盐酸或硫酸),将pH调至4.8,使干酪素微胶粒失去电荷而凝固沉淀。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干酪素称为酸酪蛋白,加酸的种类不同得到的酸酪蛋白却几乎毫无区别。
酸酪蛋白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稍有奶臭和酸味。
在水中只是溶胀,若加入氨、碱及其盐时,则可分散溶解于水中。
可溶于强酸、二乙醇胺、吗啉、尿素、甲酰胺、热苯酚和土耳其红油。
(2)将牛奶与粗制凝乳酶作用,形成凝固沉淀物,称为粗制凝乳酶酪蛋白,呈白色粒状,几乎无味无臭,加热灼烧会产生特有的臭味。
凝乳酶酪蛋白比酸酪蛋白的灰分含量高。
酪蛋白是一种含磷钙的结合蛋白,对酸敏感,pH较低时会沉淀。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又称:干酪素、酪朊、乳酪素。
α-酪蛋白是哺乳动物的主要蛋白,人乳中没有α-酪蛋白,以β-酪蛋白为主要酪蛋白形式。
酪蛋白对幼儿既是氨基酸的来源,也是钙和磷的来源,酪蛋白在胃中形成凝乳以便消化。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

酪蛋白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酸性条件下酪蛋白的沉淀和洗涤,掌握酪蛋白的制备方法,并
对其纯度进行初步检测。
实验原理,酪蛋白是存在于乳制品中的一种蛋白质,它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沉淀。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这一特性来制备酪蛋白。
首先将乳清酸化至pH4.6以下,使酪蛋白发生沉淀,然后进行洗涤和干燥,最终得到酪蛋白的粗品。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适量乳清,准备醋酸和蒸馏水。
2. 酸化,将乳清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醋酸,搅拌均匀,使其pH值降至4.6以下。
3. 沉淀,将酸化后的乳清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物即为酪蛋白。
4. 洗涤,用蒸馏水将沉淀物洗涤数次,去除余酸和杂质。
5. 干燥,将洗涤后的酪蛋白沉淀放置于通风处自然干燥,直至完全干燥。
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酪蛋白的粗品。
经过初步检测,得到的酪蛋白呈现白色粉末状,无异味,初步符合酪蛋白的特征。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酸化乳清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酪蛋白的粗品,并进行
了初步检测。
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得到的酪蛋白粗品可用于后续的纯化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醋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2. 实验操作需在通风处进行,避免吸入醋酸蒸气。
3. 酪蛋白粗品需储存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酪蛋白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纯度进行了初步检测。
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酪蛋白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酪蛋白的制备

酪蛋白的制备目的和要求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鲜乳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4(W/V)%,但因地因时而异,蛋白质含量夏天最低,而秋冬季高。
牛乳总蛋白的80%为酪蛋白。
实际上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6,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值调至4.6,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利用这个性质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从酪蛋白粗制品中除去脂类杂质。
仪器与试剂恒温水浴,离心机,精密试纸,布氏漏斗,抽滤瓶,温度计。
鲜牛奶,95%乙醇,无水乙醚,0.2mol/l pH4.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混合液(1:1 V:V)操作方法1. 将20ml牛乳放到50毫升烧杯中加热到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到40℃的pH4.6的醋酸缓冲液20毫升,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6;2.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5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3. 用无离子水洗涤沉淀3次,5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4. 在沉淀中加入20毫升95%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旋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涤两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两次,抽干;5. 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6. 准确称量,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毫升牛乳(g%)得率:,式中理论含量为3.4g/100毫升。
酪蛋白含量与季节有关,另外在热处理乳过程中也有一些乳清蛋白沉淀出来,其沉淀量依热处理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测定出来的酪蛋白值可能要高于相应的实际值或理论值。
醋酸盐缓冲液母液:A:0.2mol/L醋酸液(11.5 ml,稀释至1000ml)B:0.2mol/L醋酸钠溶液(16.4g C2H3O2Na或27.2g C2H3O2Na·3H2O容至1000ml)。
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

实验二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一、实验目的要求1.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方法。
2.了解从牛奶中制取酪蛋白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牛乳中的主要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100ml。
酪蛋白是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相对密度1.25-1.31,不溶于水、醇、有机溶剂,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值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质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原料与器材鲜牛奶、恒温水浴锅、台式离心机、抽滤装置。
四、试剂1.95%乙醇2.无水乙醚3.0.2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A液(0.2mol/l的醋酸-醋酸钠溶液):称取NaAc.3H2O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0.2mol/l的醋酸-醋酸钠溶液):称取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与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4.乙醇-乙醚混合液乙醇:乙醚=1:1(体积比)。
五、操作步骤1.将5ml牛奶置试管或小烧杯中,在水浴中加热至40℃,在搅拌下漫漫加入预热至40℃(应注意两种液体都应先预热至40℃再用),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5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用1%NaOH或10%醋酸溶液进行调整)。
观察牛奶开始有絮状沉淀出现后,保温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
离心分离8min(8000r/min)或15min(2000r/min),弃去上清液,得到酪蛋白粗制品。
2.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洗涤时将沉淀颗粒用干净吸管吹开或用毛细管的封闭一端搅开,充分洗涤),离心5min(12000r/min)或10min(3000r/min),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ml95%的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涤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涤沉淀2次,抽干。
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
操作方法
1.将25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 pH4.7醋酸缓冲液25mL。用精密试纸调pH值至4.7。
2.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0min(3000r/min)弃 去上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3.用水洗沉淀两次,离心5min(3000r/min),弃去上清液。
3.用乙醇洗沉淀1次,离心5min(3000r/min),弃去上清 液。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1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1次, 各离心5min(3000r/min) 。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并和 理论含量为3.5g/100mL牛乳相比较,求出实际得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实验预习报告
课程:姓名:日期:
学号:同组者: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温度:湿度:
(一律用A4纸、钢笔书写或打印,不得涂改,经教师签字后方为有效,附在实验报告中一并交。
如无此原始记录或丢失,报告不批示成绩)
实验名称:酪蛋白的制备
1.目的: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并依此加深对等电点概念的印象。
2.原理、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
原理:牛乳中主要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蛋白质。
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
不溶于水、乙醇及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牛乳在pH4.7时酪蛋白等电聚沉后剩余的蛋白质统称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不同于酪蛋白,其粒子的水合能力强、分散性高,在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在处于其等电点时,兼性离子/粒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如果我们将牛奶的pH 调到4.7,就可获得酪蛋白沉淀;下一步,用乙醇、乙醇-乙醚混合物、乙醚来洗涤沉淀物,以去除脂溶性杂质,就可得到较纯的酪蛋白。
试剂:95%乙醇;无水乙醚;乙醇—乙醚混合液(V/V=1∶1) 。
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A液:称取NaAc 3H2O 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称取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仪器:离心机;抽滤装置;研钵;布氏漏斗;容量瓶。
3.操作步骤及现象记录
1.将20mL 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预热至40℃。
将2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缓慢地加入20mL预热的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2.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7,可见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浮液。
待悬浮液冷却至室温,3000rpm离心
15min ,弃上清,得酪蛋白粗制品。
用6mL 水洗脱沉淀1次,3000rpm 离心10min ,弃上清 在沉淀中加入6mL95%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3.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涤沉淀1次,最后用乙醚洗涤沉淀1次,抽干。
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
准确称量,计算含量和得率
4.思考题
含量=
酪蛋白
100mL 牛奶
(g %)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1. 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答:1、由于本法是应用等电点沉淀法来制备蛋白质,故调节牛奶液的等电点一定要准确。
最好用酸度计测定。
2、精制过程用乙醚是挥发性、有毒的有机溶剂,最好在通风橱内操作。
3、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牛奶是经加工的奶制品,不是纯净牛奶,所以计算时应按产品的相应指标计算。
2. 试设计另一种提取酪蛋白的方法。
答:用盐析法,加重金属离子、有机酸、有机溶剂等,都可以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蛋白质沉淀后,离心10分钟(3000r/min)。
水洗两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加入乙醇,搅拌,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
最后用乙醚洗沉淀两次,抽干。
沉淀风干,得酪蛋白纯品。
加入有机溶剂是除去脂类杂质。
采用3000g,30min离心的方法,最后酪蛋白沉到最下面。
3. 用乙醇、乙醇-乙醚和乙醚洗涤蛋白质的顺序是否可以变换?为什么?
答:不能颠倒次序。
经过这个次序以后,结晶吸附的溶剂改为乙醚,乙醚沸点低,容易挥散干净,得到纯的结晶。
乙醇和乙醚的溶解性能产很远,乙醇实际上介于水和有机溶剂之间,而乙醚是完全的有机溶剂,他们各自去洗涤各自能溶解的物质,从无机(水)到有机(乙醚)。
最后用乙醚是因为它会很快挥发掉不留痕迹,可得到纯粹的蛋白质。
4. 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答: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