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学写对联
激励学生学习的对联

激励学生学习的对联激励学生学习的对联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的对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对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故作轩窗掩苍翠下联:要将弦诵答潺湲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上联:玉不琢不成器下联:人不学不知道上联:学优才赡凭修练下联:海阔天空任展为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上联:书中只有黄金屋下联:书中自有颜如玉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上联: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下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上联: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下联:漫漫学海路,步步催我行上联:胸怀祖国务实文化基础攀登科学高峰下联:放眼全球锤炼思想品德服务人民大众上联:懒惰厌学难成器下联:勤奋博学出状元上联: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下联: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上联: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下联: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上联:好好学习下联:天天向上上联:谦虚受益人生处处有阳光下联:满盈招损生命天天皆阴霾上联:话虽未到口边,三思更好下联:事纵放行心下,再慎何妨上联:争三好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德智体下联:建四化钻研科技努力攀登高精尖上联: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下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上联: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下联:漫漫学海路,步步催我行上联:学优才赡凭修练下联:海阔天空任展为上联:打开科学大门,激活创新理念下联:掌握学科基础,攀登思辩尖端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立志当怀虎胆下联:求知莫畏羊肠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上联:你的心,在书林中下联:我的脑,在学海中上联:书中只有黄金屋下联:书中自有颜如玉上联:岁岁致富岁岁富下联:年年迎新年年新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上联:玉不琢不成器下联:人不学不知道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对联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汉字的美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对联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项挑战。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对联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写好对联。
一、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对联之前,首先需要让小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可以通过展示经典的对联作品,介绍对联的历史和起源,以及对联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对联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诗意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写好对联,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诗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意和语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景、描写人物或事物的练习,帮助他们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注重对联的创作技巧对联的创作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技巧。
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对联的创作技巧。
例如,要求学生注意字数的平衡,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同时,要注重平仄的搭配,使对联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还可以教导学生注意对仗的关系,即上下联之间要有意境上的对应或呼应。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
四、鼓励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对联写作技巧后,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对联的创作。
可以组织对联比赛或创作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写好对联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五、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写作的技巧,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对联写作活动,让学生坚持练习和创作。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好的对联作品,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
六、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都不同,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对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 对联的创作方法(选材、构思、拟题、拟联、修改)4. 对联活动的方式(个人创作、小组合作、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进行对联活动。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平仄协调和内容相关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对联作品、对联创作方法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教师布置对联创作任务,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联作品。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欣赏。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个人和小组的作品展示来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对联文化理解程度的加深,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和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来进行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作品,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对联创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对联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了解对联起源和发展史。
2. 活动二:学习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原则。
品悟对联句法关系 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论文

品悟对联的句法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中图分类号:g4对课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必修课。
张志公先生说过:”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
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就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
......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
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可见对联的功用。
在小学进行对联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但创作对联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让学生非但学不好,还失去了兴趣。
所以必需找着方法和门路才行。
我们学校开展对联教学已有五年多了,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创作的基础,因此,这两年我对对联创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去探索对联的创作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一、诵读涵泳,初步认识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涵泳”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
什么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
”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则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
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学习语言,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
因此,其基本方式主要应当是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此理。
这种由反复诵读而使学生涵泳于语境之中感悟语言,体现了伦理型文化朴素的整体观念和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2.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4. 如何撰写对联:选定主题、构思内容、注重对仗、遵循平仄、反复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撰写对联。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仗和平仄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提高对联的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名联的寓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学习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撰写对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示范:撰写一副对联,讲解撰写过程和技巧。
7. 练习撰写对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对联。
8.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将学生写的对联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9. 总结课程: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分析其结构和寓意。
2. 尝试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春联、寿联、挽联等,注重对仗和平仄。
3. 调查身边的对联使用情况,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对联写作教学效果方法谈

指 导 学 生开 展科 学考 察 活 动这
一 课 题 .在 我们 西 部 地 区 还 尚属 初
一
类的安全 。
视, 他们 j 极 参 与 到 我 们 的 活 动 中 :期 , 这 里 只 是 粗 浅 地 谈 了 谈 我们 不 电积
来。
很 成熟 的 想法 和一 些 做法 如 何组
通 过这 次 考 察 活 动 . 生 们 养 成 l 、 实 施 这 一 课 题 还 有 许 多 问 题 需 学 l织
灏
N 了
…
。
。
了 C a)
陕 西省 汉 中市 汉 台 中学 张颖
我 在 指 导 学 生 写 作 对 联 时 , 这 样 做 的 : 一 步 , 两 是 第 用 课 时 的 时 间讲 授 对 联 知 识 、 律 及 写 做 方 法 , 有 针 对 性 地 格 并
选 用 一 些 优 秀对 联 和 同 学 们 一 起 分 析 ,重 点 放 在 对 对 联 知 识 、 律 及 写 法 的 认 知 上 。第 二 步 , 三 课 时 的 时 间 和 同 学 格 用
题 及 参 考 答 案
祥 云 圣 火 登 珠 峰 白 云 彩 虹 贺 奥 运
这 两 副 对 联 符 合 题 目 拟 人 的 要 求 . 但 不 能 把 圣 火 登
2 0 全 国 高 考 重庆 卷 第 1 是 :据 媒 体 报 道 .0 8 0 8年 9题 2 0
年 5月 8日 9点 1 , 运 祥 云火 炬 成 功 登 顶 珠 穆 朗玛 峰 。 顶 给 人 们 带 来 的 喜 悦 之 情 表 达 出 来 . 感 不 强 。 问题 在 于 8分 奥 动
人 的 修 辞 手法 做 - P 对 联 。  ̄ U
学习写对联教授学生写对联的技巧和规则

学习写对联教授学生写对联的技巧和规则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是通过对仗、对偶的方式,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技巧将意境、情感融入其中,以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在学习写对联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下面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教授学生写对联的方法。
一、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对联是由前联和后联组成的,前联和后联通过平仄、平仄、平仄的对偶方式呼应,同时要求意境相连贯,表达出完整的思想或意义。
前联和后联的字数一般是相等的,对仗的词语要求意义相近或同音同义。
二、培养对字句的敏感性学生在写对联时,需要培养对字句的敏感性,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观察,了解常用的对仗方式和搭配。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分析其中的对仗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注意平仄的搭配平仄指的是字句的音律,对联要求前后联的平仄搭配一致。
一般来说,平声和平声对应,仄声和仄声对应。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韵律和音韵学的知识,加强对平仄的把握。
四、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对联时,学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增加对联的艺术感。
例如,可以通过比喻手法将事物进行拟人化,或者通过夸张手法强调某一情感或意境。
五、注意对联的整体和谐性对联是前后联呼应、意义相连贯的艺术形式,因此学生在写对联时要注意前后联的整体和谐性。
对于整体和谐性的把握,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运用在写对联时,学生需要注意对仗词的选择和搭配。
要求对仗词语意义相近或同音同义,通过词语的精准运用,可以表达出对联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总之,学习写对联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和练习,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写对联的规则和技巧。
通过对联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学生学习写对联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指导学生对联创作教案

指导学生对联创作教案指导老师贾广飞一、学习指导目标:了解、掌握对联的格律特点,学习对句和自撰联二、学习指导重点:对联的格律特点难点:对联的方法三、学习指导方法:阶梯式训练七步法四、学习指导过程:(一)定点:(板书)学会写对联(二)激趣:林则徐小时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送他进考场。
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骑父作马”,引起哄堂大笑,弄得林则徐父亲十分尴尬。
谁知,林则徐脱口而出:“望子成龙”。
满场为之惊叹不已。
林则徐的下联既解了父亲的窘迫,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附:一普通人家夫妇吵嘴,夫言: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妻针锋相对: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它着墨不多,却能叙事写景,寄意言情,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民大众喜爱,同学们对于对联并不陌生,常在哪里可以见到啊?可对于对对联、自撰对联却颇感困难。
其实并不可怕,欣赏同学佳作:中秋节:嫦娥下凡思月饼=烟花上天庆中秋(曾繁勋)白兔厮守桂花树=嫦娥寻觅故乡云(李洁)中秋共享中秋月=元宵同赏元宵灯(邓燕华)重阳节:金秋共饮菊花酒=重阳遥寄茱萸情(邓燕青)端午临江划龙舸=重阳登高插茱萸(邓燕华)菊舒黄蕊添新景=酒溢清香叙天伦(游诗贤)神州六号:神州腾跃游宇宙=华夏奋飞望苍穹(何菲菲)神六遨游创佳绩=零五科研耀秋光(游诗贤)神州升天世界瞩目=华夏贺喜灯火无眠(何慧)运动会:汗洒大地血腾沸=歌飘赛场梦飞扬(林川)体力争高下=雄心论输赢(曾繁勋)健儿强体魄=金秋爽精神(郑璐璐)枪声嘹亮操场=赛事吸引眼球(陈淑娟)生命在于运动=成绩来自拼搏(罗永湘)秋风送爽健儿跃=大地助威队友欢(范永芳)加油声中创佳绩=竞技场上展雄风(赖锦华)歌声,笑声,欢呼声,声声震耳;花语,鸟语,问候语,语语温心(何慧)(三)导法:1、出示名联,让学生观察,复习对联的格律特点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学写对联淄川职教中心蔚志升中职语文第一册新教材最后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之一是学写对联。
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校、班级、宿舍、办公室、图书馆等撰写对联,两节课下来,有一点收获。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对联这一祖国传统文化形式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了解了对联的产生、发展、种类、作用等基本情况,使学生对对联产生了兴趣;其次,介绍了对联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并且通过范例引导学生感受对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等特点。
再次,通过对联趣话,以生动的例子说明,对联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联或叙事,或写人,或绘景,或抒情,或明志,或说理,都取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最后,我告诉学生,写对联不会写不怕,关键是一个“思”字,要靠自己的智慧,勤于思考,才会写出好的对联。
我告诉学生,初学写对联时写的对联对仗不严格是可以原谅的。
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入门再求精”的原则,我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了写对联。
我给同学们举了个例子:今天早晨大雾弥漫,我来上班的时候,过马路时看见红绿灯只有不太清楚的一个红点。
我于是在黑板上写了上联:雾锁淄川楼朦胧树朦胧红灯一点。
要求学生对下联。
有一个学生反应比较快,站起来说:“雪蒙校园路幽静人幽静白色一片。
我表扬了她,称赞她才思敏捷,对得不错;但也指出她对的下联有明显不足之处。
首先”蒙“字似不如” 掩”字准确凝练;其次,“幽静”置于“人”后亦不妥。
再次,上联中已有一“一”字,下联不能再对之以“一”,需另对他字。
因而此句需要再改,让她思考一下。
她改了几次都觉不合适。
我要让她另设想一景象,也许能成功。
我提示说,你知不知道咱们原来学校门前有一座山?她说知道,叫冲山。
我又问,你喜欢
雨后的冲山吗?她说喜欢。
我问为什么喜欢?她说,下雨后山上特别漂亮,花
儿开得格外鲜艳,草也绿油油的。
我说那就好了,你不防以“雨”对“雾” ,以“洗”对“锁” ,以“冲山” 对“淄川”,以“花”对“楼” ,以“草”对“树” ,以“绿意无边” 对“红灯一点”。
我在黑板上写:雨洗冲山花□□草□□绿意无边。
她想了一会,说对“鲜艳”行不行?我说也可以。
但我觉得“温柔”二字更赋予花草以人的情态,岂不更好?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平常看学生的作文,有不少同学在书面表达上仍欠准确、周密、生动,甚至错别字很多,便知道这堂综合实践课的难度。
对对联,对于今天的职业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为难他们。
我在后来教学生给学校、宿舍、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拟对联时,每次都费很大的力气,都要讲:对对联需联系实际,根据你要拟对联的对象的特点去动一番脑筋。
比如,给学校(淄川职教中心)拟对联时,我提示要联系“校”(淄川职教中心)“企”(即鲁泰纺织有限公司、新星集团等)结合的实际,最后学生写成:“校企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四有'人才,师生携手利用彼此特长造就一代英豪” ,学生对的不是很恰当但也基本可以。
给学生宿舍拟的对联是:“夜半乘梦游日月,黎明披衣览《春秋》”。
这里运用了典故。
给教师办公室拟的对联是:“呕
心沥血只为学生少走弯路,废寝忘食惟求他人多得真知” 。
突出了教
师工作的特点。
给图书馆拟的对联是:“学海无垠海边拾贝海上难觅怯懦客,图书有限书里怡情书中自有黄金屋” 。
提醒学生在求知的道
路上要注意点滴积累,要有意志和毅力,要终身爱好读书。
最后给本班拟的对联是:“学得一技之长育祖国花朵,拥有真才实学展青春魅力”。
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做好就业准备。